2023-01-0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閱讀心得l 【書名】:「風險之書」:看人類如何探索、衡量,進而戰勝風險

這本原文書是在1996年出版,當年被選為最具洞察力的管理類書籍,榮獲布茲獎,接著在1998年獲得風險與保險研究的傑出貢獻獎。作者是在財經界鼎鼎有名的大老Bernstein先生,被推崇為投資哲學家,故本書內充滿哲學觀。Bernstein先生在2009年以高齡90歲時辭世。(商業周刊在2019年始引進翻成中文書)。
***************************************************************
【書名】:「風險之書」:看人類如何探索、衡量,進而戰勝風險
【原文】: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
【作者】:Peter L. Bernstein
【出版社】商周 2019.4
**************************************************************
原文書名叫「AGAINST the GODS」,作者認為人類要如何跟上帝對抗呢?概早期人類的文明史上是敬天畏神的,當許多現象無法自然解釋時,只好說「老天啊!我好倒楣喔」,等於把命運交付天神。但人類畢竟有追求真理的好奇心,在歷史的大洪流上,上千年來,特別自西方交藝復興時代以後,許多數學家、物理學家、思想家、經濟學家一直在探討事件是如何產生好或不好?為什麼有不確定性?從古老時期以來,人們就非常熱愛「賭博」,人的天性如此,那麼為什麼我會贏?又為什麼會輸?有什麼辦法可以預測勝算?或避免損失?有什麼技巧可以改進呢?早期當然不知道什麼是機率?更不用談「風險」(Risk)了,我們要感謝這些聰明的前輩們,用千年以上的光陰,一直在想這這些相連性,而知識的演進並非一朝一夕,它是在不斷的提出各式命題、不斷地被挑戰被思辨、不斷地累積演繹下的成果。因為有了他們的殫精竭慮,現代人才能享受財富累積。有生之年可以使手機知曉天下事,看到台灣護國神山,使用臉書無盡暢言,才能在臉書的閱讀人社團發表心得。這一切一切都在風險考量下之結晶。
作者Bernstein先生串連了風險史上的重大事件,一直在講故事(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舉例
*1654年,法國貴族德米爾提出「帕契歐里難題」進入思辨。
*1654-1760年就有人提出最初版的賽局理論、混沌理論。
*1657年,荷蘭人惠更斯,寫了本「機率論」的書,為這名詞之先趨。
*1660年,一位英國的鈕扣商人葛朗特,記錄了倫敦出生率死亡率,是統計推論的開端,雖然他當時並不知情,這件事對後代有多重要。
*1703年,瑞士數學家伯努利提出「大數法則」
*1725年數學家計算人口死亡率,幫英國政府設計年金險,大發利市。
*1730年,棣美弗提出「常態分配」而有了「標準差」,奠定現在風險的基本元素。(本人補充:常態分配的假設可以解決很多統計推論,現代衡量投資標的的風險度也有了依據)
*1809年,拉普拉斯提出「中央極限定理」
*1816年,高斯探索了機率理論、大數法則,抽樣研究之解決系統
*1830年,貝氏定理出現了,機率論又向前大部走。(本人補充:有了貝氏定理,才有現代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法可以運用的模組之一)
*1875年數學家高爾頓提出「均數迴歸」,這可用來探討股市是否過度?。(本人補充:這可是現代長線投資股市優於債市的理論基礎呢)
*1921年,凱因斯完成「機率論」
*1926年,馮紐曼提出「賽局理論」論文,理性
*1952年馬可維茲提出的投資風險理論,利用分散投資來優化他們的投資組合,是現代投資學重要顯學。在本書中有約略討論到這理論的假設仍有人不同意過於簡化的論點。
過多年的演變,漸漸的可以接受以波度率(Volatility)來定義風險,同時也說了風險非線式,也並一定是常態分配,會偏尾,它也伴隨著人類存在風險偏惡傾向,故興起「行為財務學」認知,最後也提到衍生性金融商品- Black and Scholes推導期貨選擇權定價模型:以波動率估算價格之事(補充:1996年時這觀念還算很新穎,但目前就已成熟)
個人心得:
我們想要掌握風險,但風險有時來得超出我們的知識。我們從兩個案例就可以知道風險估算都存在一些假設參數下去估值,案例一: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故事來看,即便是諾貝爾得主的精密數學模式下,最終還是倒閉。案例二:由知名數學家西蒙斯(Jim Simons)文藝復興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量化模型基金,為旗下 Institutional Diversified Alpha 基金、Institutional Equities 基金 2020 年分別虧損 32%、20%,跟他以前標榜的年化39%之傲人績效相差甚遠。
最後,我覺得這本書的中文書副標:「看人類如何探索、衡量,進而戰勝風險」中有關「戰勝風險」之想法,我覺得值得商榷。我覺得人類應該無法戰勝風險的,如同作者在本書第12章「度量人類的無知」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風險管理本質就在讓我們有能力掌控結東的範圍擴張到最大;同時讓我們無法控制的範圍控制縮減到最小;但是,我們對因果之間的關係還是一無所知」。注意喔!「因果之間還是一無所知」,所以還是要敬天一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