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家族》: 對於家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後家族》出版於 2007 年,在 2022 年又重新再版,它集合了許多過去日本社會的議題,繭居族,中年失業,家暴等等,雖然這些議題已經不再熱門,但不代表它們消失,例如繭居族,在小說出版的 2007 年,日本就有超過一百萬的繭居族,他們不上學,不工作,就算住在家裡,也不與家人溝通接觸,長年都只待在自己的空間裡面,他們一開始只是想暫時躲避現實,但時間拉長以後,卻變成想回去正常社會也回去不了,只能繼續縮著,根據統計,在疫情爆發以後,繭居族又有增加的趨勢。在日本經濟泡沫以後,曾經盛行的終身僱用制被打破,很多在同一家公司上了一輩子班的中年人突然失去工作,他們不敢跟家人講,每天都還是裝著正常出門上班,其實是去公園坐著發呆,等到下班時間再回家。全球疫情嚴重影響經濟,不少公司都在大規模裁員,出版社選擇在今年重新出版這本小說,想必也是看到這些議題又捲土重來了吧。

瀕臨崩潰

剛開始看這本小說的時候,還以為書出了什麼問題,怎麼剛剛看過的情節又重複出現,翻回去仔細重看才發現,喔,原來是分別以家裡四個人為第一人稱視角,把同樣的一天講述一遍,於是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個人感受到什麼,心中想的又是什麼。
這個家庭從外表上看起來一切正常,爸爸秀吉是一家公司的部長,媽媽昭子是家庭主婦,家裡兩個小孩,哥哥秀樹剛上大學,妹妹知美是高二學生。一個家庭的早晨從爸爸泡咖啡開始,夫妻倆交待彼此今天的行程,妹妹下樓準備上學,哥哥秀樹還在房間裡,直到秀樹房間傳出搖滾樂,知美默默說了一句「搖滾樂還好,如果是古典樂就糟了,聽說很多繭居族自殺前都會聽古典樂。」原來秀樹上了大學不久之後,就成了繭居族,再也不去學校,慢慢的連房門都不出去,如果有事要講,就寫紙條從門縫下傳出來。
從小到大,爸爸秀吉都要求全家要一起吃飯,所以不管他加班到幾點,全家都要餓著肚子一起等他回家,才能吃晚餐。當秀樹第一次待在房間裡面,不肯下來一起吃晚飯時,爸爸勃然大怒,罵他既不去上課,又不去工作,現在連下樓吃飯都做不到,根本是個廢物,爸爸伸手抓他,想要硬拉秀樹出房門,就是在這個時候,秀樹突然間暴怒,揍了爸爸的眼睛,甚至在爸爸跌坐在地上後還上前踢了他幾腳,這是秀樹第一次展現暴力,卻不是最後一次。
偶爾他就會突然莫名的爆氣,起因都是些芝麻小事,例如飯冷了,或是沒有即時洗他的衣服,接著就會開始瘋狂翻舊帳,講起小時候明明沒做錯事卻無辜受罰等等陳年往事,如果反駁他,秀樹會立刻大聲咆哮,罵道「你說什麼」就動手打人,如果都不理他,也會逼到面前叫囂「你說話呀」然後動手,雖然每次秀樹動完手之後,一定會哭著請求原諒,或是用頭撞牆,把自己也弄受傷來表達歉意,但媽媽昭子還是十分害怕,昭子與秀樹有最長的相處時間,而她不知道該怎麼跟陰晴不定的兒子共處,於是她開始參加繭居族家長互助會,也開始詢求諮商師的幫助。
諮商師告訴昭子,當秀樹開始使用暴力的時候,要態度堅決的要他別動手,如果還是動手了,就立刻離開家裡。當昭子第一次對秀樹說「被你打得很厭煩了,如果你再動手,我就離開這個家」,秀樹顯得非常驚訝,他質問昭子「你怎麼可以離開?你要放棄父母責任嗎?」昭子冷靜的反駁他「父母的責任不是默默被孩子打」秀樹一臉快哭出來的模樣, 他抬起來的手在昭子反覆重申「你動手,我會立刻離家出走」後默默放了下來,從此以後,秀樹真的越來越少對昭子使用暴力,昭子想起諮商師說過,繭居的秀樹又點類似回到嬰兒狀態,爆怒的秀樹就像大哭的嬰兒,都是在尋求關注,需求想要被滿足,只是嬰兒喝完奶就能心滿意足,痛的只是被咬的乳頭,現在痛的卻會是落在身上的拳頭,面對已經長大的兒子,不能像對待小嬰兒一樣,讓他為所欲為,要清楚的畫出界線。

中年失業

相較於媽媽昭子比較積極的參加互助會與諮商,爸爸秀吉比較少參與這類活動,在他心裡,兒子成為繭居族似乎代表他們做父母的失敗,他一直期許自己要守護一家人,他努力賺錢,買了房子讓一家人住,兩個小孩各自有自己的房間,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他以前從來沒有自己的房間,現在他有能力讓小孩擁有他以前得不到的東西,但現在他懷疑,讓小孩有自己的房間,是不是造成他躲起來的原因?
除了家庭,秀吉還有一件煩心事,就是公司的狀況越來越不好了,他是業務,薪水與業績息息相關,現在的收入已經變成過去的一半,他每天都在盤算著家裡的日常開銷,房子的貸款,女兒的學費,現在昭子開始看諮商師,又是一筆多出來的支出,面對秀樹的日漸增加的暴力行為,諮商師建議暫時搬出家裡,但怎麼可能還擠得出錢來租房呢?我們在秀吉的視角裡,看到他努力算著各種開支,知美就要上大學了,要準備她的大學學費,有趣的是,我們從知美的視角裡看到知美根本沒有那麼想上大學,從昭子的視角裡面看到,她去看了為繭居族準備的學校,可以讓繭居族慢慢習慣回到正常社會,一年要兩百萬日圓,是筆不小的開銷,但跟房子上千萬比起來,可以讓兒子回到軌道上,這筆開銷是不是還算合理呢? 這在秀吉的視角裡面,這根本是不可能的開銷,在他的視角裡面,有一個守護家人的爸爸,他會準備好正常家庭該有的一切,正常家庭要有自己的房子,正常家庭會全家一起吃飯,正常家庭的小孩都要上大學,他為了這一切拼盡全力,然而他的家庭馬上就要瀕臨崩潰,因為身為守護者的他中年失業了。
當他垂頭喪氣的跟家人宣布這個消息時,赫然發現他認為重要的東西其實沒這麼重要,房子可以賣掉,賣掉的錢用來還剩下的房貸,知美不上大學,去了家具工作室工作,昭子有了互助會的全職工作,一邊學習諮商相關的課程,就連秀樹也有自己的計劃。一家人再也不能每天一起吃飯,但反而更像一家人了,就像知美說的,以前就像在演戲,明明有問題,卻誰也不戳破,假裝一切正常,現在這樣,各自努力,互相扶一把,挺好的。

感想

這個家庭在秀樹成為繭居族之後,打破了本來表面的模樣,四個人都有了自己的覺悟,小說裡面安排了一條支線,秀樹目擊了鄰居太太被家暴,他想要幫助她,所以開始脫離繭居生活,打電話給警察局,戶政事務所,甚至出門拜訪了律師,但都得到一個回覆「必須要本人出面才行,如果本人沒有覺悟,一定又會回到原本的狀態」當秀樹繼續追問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時,律師提醒他「想拯救別人的慾望與想支配別人的慾望是一樣的喔」在這個家庭裡面,爸爸一直自詡為這個家庭的守護者,他從沒有把公司的狀況告訴家人,但我們都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在一段關係裡面,不論是家人,愛人,朋友,誰也不需要拯救誰,才是健康的關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77內容數
喜歡看書,也喜歡把好書分享給更多人,主持 Podcast「MINEBOOK掘冊」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NEBOOK掘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玲的記憶咖啡館》是本歷史小說,作者李奕萱以她的家鄉北投做為背景,設定了一個有趣的世界觀,這世界有很多靈體,他們與我們同時共存著,主角琉璃意外進入了一家咖啡館,正是由一個叫美玲的靈體來經營。靈體世界正在發生一些令人不安的變動,由於靈體永遠不會老,所以只要他們想,他們就可以永遠的留在這世上,但最近一
家鄉並非一個人的居住地而已,而是一個能理解他的地方。
《誰是外來者》報導的是越南移民在德國的狀況,在德國的越南移民有兩個不同的來源,西德接收了南越的難民,東德有北越的契約工,東西德有不同的社會制度,他們接受移民也基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這種種的差異造就了這些外表看起來都一樣越南移民有了不同的內在。
主角楊寧的鼻子天生異於常人,非常靈敏,光用味道就可以知道很多故事。現在她必須要用這項能力來擺脫殺人的嫌疑,找到真正的兇手!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Crying in Hmart》,Hmart 是美國有名的韓國超市,這本書的作者是個美韓混血兒,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韓國人,而她自己是個獨立樂團的主唱與創作者。為什麼她會在 Hmart 裡流淚呢? 中文書名「沒有媽媽的超市」告訴了我們答案。
這場性別革命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經濟結構的變革,女性走出家庭,進入職場,追求自我實現,但擁有工作的女人不像男人一樣,因為有了金錢,就免除家務的責任,不論是出於自願或是被迫,很多女人還是認為家務是自己的責任範圍。這場性別革命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婚姻關係,讓我們看看它帶來哪些衝擊吧。
《美玲的記憶咖啡館》是本歷史小說,作者李奕萱以她的家鄉北投做為背景,設定了一個有趣的世界觀,這世界有很多靈體,他們與我們同時共存著,主角琉璃意外進入了一家咖啡館,正是由一個叫美玲的靈體來經營。靈體世界正在發生一些令人不安的變動,由於靈體永遠不會老,所以只要他們想,他們就可以永遠的留在這世上,但最近一
家鄉並非一個人的居住地而已,而是一個能理解他的地方。
《誰是外來者》報導的是越南移民在德國的狀況,在德國的越南移民有兩個不同的來源,西德接收了南越的難民,東德有北越的契約工,東西德有不同的社會制度,他們接受移民也基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這種種的差異造就了這些外表看起來都一樣越南移民有了不同的內在。
主角楊寧的鼻子天生異於常人,非常靈敏,光用味道就可以知道很多故事。現在她必須要用這項能力來擺脫殺人的嫌疑,找到真正的兇手!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Crying in Hmart》,Hmart 是美國有名的韓國超市,這本書的作者是個美韓混血兒,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韓國人,而她自己是個獨立樂團的主唱與創作者。為什麼她會在 Hmart 裡流淚呢? 中文書名「沒有媽媽的超市」告訴了我們答案。
這場性別革命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經濟結構的變革,女性走出家庭,進入職場,追求自我實現,但擁有工作的女人不像男人一樣,因為有了金錢,就免除家務的責任,不論是出於自願或是被迫,很多女人還是認為家務是自己的責任範圍。這場性別革命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婚姻關係,讓我們看看它帶來哪些衝擊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日本的繭居族現象及其對家庭帶來的挑戰,通過對《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一書的深入閱讀,瞭解繭居狀態的多重成因,以及如何協助長期處於此狀態的個體。解決繭居狀態需要多方合作與支持系統,而非單一的資源介入,希望能夠引起對該議題的深入思考與認識,以求為需要幫助的個體提供更完整的支持。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閱讀前注意事項: 1.此篇為【交換休養十年前篇】、【回歸】、【怒火】、【懲罰】續篇,寫的是十年後綱吉交換回自己世界的故事。 2.想寫里包恩對於替自己解除詛咒的綱吉產生強烈的保護慾,戲份會比較多。 3.沒有看過家教代理戰漫畫劇情,都是看其他作者的文章自行拼湊理解,不合理的地方請忽略。
有時候家道中落就是很無奈,媽媽清秀因為經商失敗,把整間公司都賠光光,還要養兩個孩子,雖然國峰跟巧育都已經成年,但是都沒有工作,全家無奈之下,只能透過秀媽的高中同學介紹,搬去一個小村,其實這裡秀媽小時候常常來,因為秀媽的好朋友就是在此長大,於是就挑了一個時間,正式搬過來。
Thumbnail
繭居族指的是在日本經濟泡沫化後無法就業的年輕人搬回家中與父母同住。相對的,中年打工族則是持續在職場上工作的人,惟其遭遇並沒有改善。文章內容探討了日本就業冰河期帶來的族群壓力,以及如何在職災補償中認定憂鬱症的相關條件。
Thumbnail
繭居族指這種人明顯不願參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際互動,躲避至個人的安逸空間。本文探討繭居族的特徵及其生活方式,提出對社交壓力的看法。
Thumbnail
食蠶芥蒼離開家鄉出國留學,七年後因父親重病返回家鄉,卻發現滿是欺騙和窒息。在返家後發生一連串怪事,包括一具超過五年死亡時間的乾屍出現。父親更說出「祈泣大人」這個名字,而和尚們卻未察覺已捲入一場跨越時空的悲劇。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日本的繭居族現象及其對家庭帶來的挑戰,通過對《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一書的深入閱讀,瞭解繭居狀態的多重成因,以及如何協助長期處於此狀態的個體。解決繭居狀態需要多方合作與支持系統,而非單一的資源介入,希望能夠引起對該議題的深入思考與認識,以求為需要幫助的個體提供更完整的支持。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閱讀前注意事項: 1.此篇為【交換休養十年前篇】、【回歸】、【怒火】、【懲罰】續篇,寫的是十年後綱吉交換回自己世界的故事。 2.想寫里包恩對於替自己解除詛咒的綱吉產生強烈的保護慾,戲份會比較多。 3.沒有看過家教代理戰漫畫劇情,都是看其他作者的文章自行拼湊理解,不合理的地方請忽略。
有時候家道中落就是很無奈,媽媽清秀因為經商失敗,把整間公司都賠光光,還要養兩個孩子,雖然國峰跟巧育都已經成年,但是都沒有工作,全家無奈之下,只能透過秀媽的高中同學介紹,搬去一個小村,其實這裡秀媽小時候常常來,因為秀媽的好朋友就是在此長大,於是就挑了一個時間,正式搬過來。
Thumbnail
繭居族指的是在日本經濟泡沫化後無法就業的年輕人搬回家中與父母同住。相對的,中年打工族則是持續在職場上工作的人,惟其遭遇並沒有改善。文章內容探討了日本就業冰河期帶來的族群壓力,以及如何在職災補償中認定憂鬱症的相關條件。
Thumbnail
繭居族指這種人明顯不願參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際互動,躲避至個人的安逸空間。本文探討繭居族的特徵及其生活方式,提出對社交壓力的看法。
Thumbnail
食蠶芥蒼離開家鄉出國留學,七年後因父親重病返回家鄉,卻發現滿是欺騙和窒息。在返家後發生一連串怪事,包括一具超過五年死亡時間的乾屍出現。父親更說出「祈泣大人」這個名字,而和尚們卻未察覺已捲入一場跨越時空的悲劇。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