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說結論,我最後不是以考試入學考上國北的,但我有通過筆試,所以還是把我的經驗寫下來給考生們參考,畢竟每個人的準備歷程應該都有不同的參考價值。
準備考試很折磨,但相信經過這段時間,你會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祝福你一切順利、吃好睡飽不要失眠!
一、背景介紹
(一)學歷: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110/6)
大學原本是公共行政學系,大三時轉到新聞系,沒有輔系、雙主修也沒有延畢,就是一個很安分守己的新聞系學生。
成績非常普通,以推甄來說是糟糕(系排5X%),但修了很3門相關的課(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技術),並且三門課都有85分以上。
(二)經歷:
大學時期所待的都是媒體單位,與助人工作有關的經歷,只有在關愛之家文山婦幼部、雲林縣口湖鄉老人福利協進會(蹲點台灣活動中的一部分)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志工,以及在離家不遠的補習班擔任國高中生的課輔老師。
(三)補習:
考量到大學沒有基礎,我補教育家全科班(全線上),後來也有報名考猜班,這部分後面我會再細說。
二、考試結果(我的成績/通過門檻)
- 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一階通過、二階落榜
因為當時連備取都沒有實在太傷心,連成績都忘記截圖所以無法提供。但我記得那時候看LINE匿名社群的討論,正取最後幾名的筆試成績比我的筆試成績低了7、8分以上,可見我面試真的表現得很爛。
- 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一階未通過(32.05/34.24)
-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諮商心理組:一階未通過(82.8/83.08)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諮商心理組:一階未通過(30.65/31.05)
- 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諮商組:未到考
市北筆試撞國北面試,而且因為我是早上面試的組別,所以毫無懸念的不能去考。(幫我的報名費QQ)
三、時程安排
109年至110年之際,我因個人際遇而第一次使用了校內免費身心健康中心的心理諮商資源。第一次揭開心理諮商這神秘面紗,我的心得是:哇!諮商很酷!
我左思右想、閱讀一些書籍並諮詢本科系的同學後,萌生了想當心理師的念頭。
【110年】
三月:確定志向,報名教育家補習班
補習班剛好在這時候開課了,春季班的課程是幫你打底,而且不管你是這時候報名還是暑假報名都是差不多的費用,因為課程含金量最高的是暑期班,春季跟秋季班比較像是附贈的。
有點慚愧的是,當時報名完後學校的課業也開始忙碌了,所以我這段時間(三~六月)不但沒什麼聽線上課、也沒有去上實體課,結果後來就反映在筆試成績上,一個慘字。
六月:春季班收尾,學習進度嚴重落後
這時我忙著準備期末接著畢業,當時疫情正好起飛,伴隨著畢業典禮線上化,所有的補習資源也都全面線上化了。眼看我春季班可說是在打水漂,我告訴自己暑期班要好好振作,因此跟著補習班的步調找了讀書會。
七月:讀書會開始運作,卻仍混亂迷茫
愚笨的我這時候才開始看春季班的講義和一些專書,已經來不及,所以一開始寫考古題的時候程度非常差,那時候真的覺得超對不起讀書會的成員們(因為我沒辦法給他們什麼意見)。
這時候的我陷入迷惘,不曉得自己要不要乾脆放棄去找工作、花時間唸英文考證書對未來比較有幫助。學不乖的我此時暑期班的課還是看得零零落落,一邊唸英文一邊看專書,眼看著暑期班大落後,我一邊焦慮一邊不知所措,唯一有在正軌上的只有每週進行的讀書會。
組讀書會對於我考上這件事有極大的幫助,因此這邊我會多花一點篇幅講。
- 成員組成:
只有三個人,分別是我跟我的國中同學、一個大學同院的學妹,我們三個都是非本科系的學生。
當初在決定要考諮商所前,我意外得知有個國中麻吉已經考了一年並且決定重考,這件事是我決心報考的最後臨門一腳。因此,在我找讀書會時便毅然決然找他當組員,超級幸運。學妹則是我在教育家臉書社團的茫茫留言中找人時,看到一個女生的頭貼感覺好可愛,就決定選她了(超膚淺),點進去發現天啊她也是政大傳院的,絕對是命中注定。
2. 運作方式:
七、八月用報告的形式,每週一人做簡報簡介一個學派;九月開始一週一次考古題討論;隔年二月衝刺期一週兩次考古題討論。
3. 考古題選擇:
當時我們對選校有共識,都以北部公立的為主,所以寫的是105~110年國北、市北、政大、清大、師大的考古題。一次是寫一校的一年,看似很少但實際上寫起來還是很花時間,而且檢討後就會發現自己漏洞百出。
每週寫考古很累人,但進步的速度之快。我第一次寫考古題是105年師大的題目,相比於其他學校已經不算特別難,但我還是寫的很痛苦⋯⋯但到了考前,我回頭看當時才發現那是的題目變得很簡單,真的是肉眼可見的進步。
十一月:報名費繳下去,硬著頭皮上
這段期間各學校的簡章陸續出爐,開始報名(繳費)後,把錢紛紛繳出去壓力真的排山倒海的來。
開始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早點開始努力,但也已經太遲。說來荒謬,我大概是從這時候才意識到時間所剩無幾,所以開始每天拼命的看暑期班課程(英文也不再重考了)。如果可以的話絕對不要跟我一樣,我覺得這就是我後來底子不好、每一間都差一點才到門檻的原因。
【111年】
一、二月:過年壓力山大,邊哭邊拿紅包
諮商所在年後才考,所以過年那幾天我每天都6點起床,年間活動結束就早早就寢。我記得江威還說:「人家都在唸書就你在打麻將。」雖然我不會打麻將,但我前面已經大落後,現在不能休息是應該的。這段時間真的壓力很大,所以經過我親身感受得到的結論是——消弭焦慮的方法真的是卯起來唸書沒有錯。
不過,我認為如果先前都有跟著老師按部就班唸書的人,過年期間也就不需要像我一樣這麼緊繃。有幾位考上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過年這段時間真的有稍微放鬆到,所以後來年後的衝刺更有能量,由此可見準備考試期間,其實有許多事情真的沒有絕對好或不好的作法。
二、三月:筆試終於到,幸運擠進面試
我記得政大是第一間考筆試(2/9)、市北是最後一間(3/5),整整拖了一個月超級痛苦。這時候就意識到處理慢性壓力有多重要,而且隱隱約約覺得考完試自己一定會大生病。
江威提醒大家要選一間最早考的學校練筆,我本來覺得「不用吧?不是都一樣緊張?」但真的考了才知道,真的要練筆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考政大時我其實沒有很緊張,畢竟是母校,總有種我地盤的詭異自信。但考完第一科(輔導與諮商)我就知道涼了,因為我寫到紙不夠⋯⋯四題申論最後一題我只剩下三行,而且不能要紙。25分的申論三行!!!而且那題還是我們讀書會猜題有猜到的,我真的欲哭無淚。
但總之學到經驗了,後面幾間我都有分配好每題可以寫多久、寫幾行(建議幾分就寫幾行,20分就寫20行),所以也只能說老師的話要聽,不然吃虧的是自己。
清大改成全面書審且是線上審查,所以可以直接參考我寫推甄書審的部分。
師大的報考人數很多,不管是進考場還是離開時都人滿為患。不知道為什麼,考師大時我緊張到很異常,全身抖個不停。
第一科諮商心理學,題目其實沒有出得特別出其不意,但我當時實在太緊張,居然連阿德勒學派的重要概念都忘記,腦中一片空白只好跳過,所幸後來又慢慢回想起一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英文超級難,考了一堆要看英文報紙才會知道的詞彙,所以我這科的成績也是慘上加慘。
國北的報考人數印象中節節上升(亂用),那年好像創下新高,最好笑的是當天上午整個校園都給諮商所學生包下來了,其他科系的考試似乎都在下午,因此進入校園根本不用多看其他人,視線可及範圍內全部都是競爭對手。
由於實在太多人考,在完全不抱期待的狀況下我完全不緊張。考試當下,氣氛也不曉得為何沒有其他所學校那麼嚴肅,鐘響了大家進教室後就可以直接坐下開始寫,不用等全部人坐好後同時開始,超神奇。
國北是先考諮商理論與實務,才考心理學與研究法,第一科因為前幾天讀書會剛好有討論到,所以寫起來算是蠻順的,也應用了一些我擅長的學派;考第二科時,剛好考了一些我比較不擅長的部分,於是我完全憑直覺寫,想說也許國北真的不是我的應許之地。
總而言之,最後我落榜了,難過了大概兩週後決定找份相關工作來做,一方面再次確認自己想做助人工作的心意,一方面幫自己賺錢補貼生活費。
跟國北面試撞期所以沒辦法考,不過當天,我還是陪著讀書會學妹去考場。看到她的時候,不曉得為什麼緊張的心情放鬆許多,或許是因為看到有人跟自己一樣正在緊張的情緒裡繼續努力吧!
四、各校特色
關於每間學校的考試特色,是我在練習題目時自己的感覺,以及聽了補習班老師、其他同學的討論、網路爬文得到的結果。不保證正確,但或許有幾分參考價值,對於正在思考考試策略的人或許會有點用。
(一)諮商輔導理論(與實務)
題目靈活但也考得深,有時候會考到一些有經驗的人才寫得出的題目,我認為是可以鑑別出有沒有把理論讀得精通、考生有無相關經驗的考題。例如,我考的那年有一題直接問「你觀察自己會如何經營諮商關係?」當時我沒有實際諮商他人的經驗,但根據曾在補習班工作的經歷,我把我跟學生建立起的關係分成五種類型,並且套用幾種不同學派的理論在一題。我個人猜測,這題是讓我幸運通過筆試的關鍵。
名詞解釋考得比較難一點,申論題部分是出了名喜歡考時事的學校,我那年考了通訊諮商,還曾經考過林奕含事件,會把時事結合到題目裡,請你套用諮商理論去寫。可能是新聞系背景的關係,政大的這一科目我考得還可以(雖然紙不夠寫還是被扣了一些分,母校881…)。
我考的那幾年好像一直考阿德勒學派跟後現代主義學派,練習幾年考古題後的感覺是老師很認真出題,題目給的情境有的還滿細節的。不過,也因為題目經常會指定學派,所以要寫出鑑別度也比較困難,需要花一點功夫。
除此之外,我印象中師大申論題都會出到五題左右,時間分配愛注意,我當時狂寫卻沒寫完,但因為我考完走出來聽到有人在吶喊自己沒寫完,頓時意識到原來大家都一樣便放寬心了(這位吶喊者,我謝謝你)。
(二)測驗統計研究法
歷年來...國北的測驗統計研究法都...非!常!難!!!題目會給你一個研究出來的數據與表格要你寫出解讀方法,是一種需要精通測驗、統計、研究法並且融會貫通後,才有辦法寫好的考題。考前練考古的時候,我跟讀書會夥伴每周大概都要花兩小時左右討論國北的這科,超崩潰。
不過我考的這一年被神眷顧,老師們把諮商理論外的科目都併成一科「心理學與研究法」,雖然無法說比較簡單,但考題是全選擇題/配合題,所以相比於前幾年的易寫許多(但考前不知道會怎麼考,所以依然大崩潰)。
值得一提的是,那年一樣考了APA格式中參考文獻的寫法,真的是國北經典的考試內容。
之前聽學長姐說,政大老師喜歡「理論論述」為主的答題方式,所以我認為要拿到高分是比較困難的,因為要清楚的寫出理論就必須弄懂每一個細節,不能夠對於一些小地方不求甚解只懂概念。
我考的那年我覺得考題風格沒有特別不同,但測驗統計只能用悲慘形容,因為它考了一題ANCOVA(其實我有點忘了,但印象中是共變數分析),我只懂概念,什麼毛都寫不出來,又佔了25分之多,因此政大我應該主要是敗在這科。
師大喜歡考名詞解釋比較題,因此準備的時候統整能力就顯得重要,要把一些具有相對觀念的名詞都給記下來,並且要寫出一些別出心裁的地方,才會讓人印象深刻。例如:考「古典測驗理論/試題反應理論」的名詞解釋,就不能只寫兩者定義上的差別,理想上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比較它們的定義、參數特性、測驗難度、誤差估計方式、優點、缺點等。
我個人覺得師大比較友善的地方是,選擇題數量相對多,也沒有考那種完全看不懂在講啥的題目,但這也代表魔鬼藏在細節裡,需要十足的細心才能得高分,就跟考數乙一樣。
(三)心理學(理論)
選擇題考很多,我這年還是全部出選擇題(跟研究法合併成一科),但並沒有因此比較簡單。考了很多細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考「愛情三元論」,原本想說我應該答得出來,畢竟我有認真讀這個理論很多次也記得作者是哪位,結果該考題我完全沒有命中,是要我們選出理論的「別名」,我真的答不出來,只好半猜半刪去地選了一個答案。以我考的這一年來說,我覺得國北的心理學要讀得很精細才有辦法有把握的答題,否則可能就需要一些二選一能選對的好運。
政大似乎是北部公立學校少數心理學獨立一科考的學校,畢竟政大心理系就是心理學專業。說起來,我覺得考題出的是有深度的,除了選擇題是全英文之外,領域上有考發展、變態、人格跟社會心理學,而且比例都不算低。
印象中有考一題名詞解釋是考「nonshared environment/shared environment」,這題是雙胞胎研究中的詞彙,沒讀到的人就是沒分數,我本人就是沒讀到的那一派;除此之外,我記得政大有一年還考了何凡說最難的「認知失調」實驗,所以可見考題的難度是有的。
關於各校考試我的主觀解讀是這樣,還有一些細節,如果有想要更深入了解的人可以留言問我,我會盡我所能地回答。我覺得練習考古題對於申論題的寫作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可以幫自己釐清考試愛考的範圍,也更能抓到考試策略,像是每間學校著重的取向。
五、資源說明
(一)補習
我相信多數人對補習的顧慮就是費用吧!
怕自己繳了費用又不認真結果放水流、怕費用很貴、怕後悔又不能退費。以上顧慮我全部都有,但我最後還是選擇補習的原因是——我當作是多延畢一學期所繳的學費,用來多學一項技能。雖然春季班的時候我真的讓它放水流了,但我認為我後來會考上一部分是因為有補習的關係。
我不確定考碩士的補習費是否會隨著系所變熱門而調漲,但我當時的作法是自己分期付款,花幾月的時間才把學費繳完,也是因為這樣我後來才有振作起來的能量(耍廢的時候就看著存摺咒罵自己)。
至於到底要不要補習,我覺得考生可以依照我以下對各科的敘述做判斷,看看這些對我有幫助的事情對你來說是否必要。
就我所知,當時教我們這科的凡容老師已經不在教育家教書了,所以有些優缺點也不復存在,各位可能還是要試聽看看再決定比較好。
- 老師風格
凡容老師似乎是佛洛伊德專家,所以我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論以及佛洛伊德相關的主張,都靠著凡老師的課堂有了很大的進展。不過相比之下,她對其他學派的講課就沒有那麼精采與詳細,常常有聽不懂的概念,但這部分我靠著與讀書會夥伴的討論及專書的閱讀補起來,所以影響不大。
我個人很喜歡夏安老師,她給我的感覺是個認真的大學姐,講課的時候也常常會告訴我們如何把內容記起來,這對我很有用,因為這樣就知道怎麼如法炮製。不僅如此,我在清大改書審時寄了Email詢問她幾個關於備審的問題,她都有耐心且詳盡地回覆了,令當時脆弱無比的我充滿感謝。
2. 學習方式
聽了老師們的建議,我也用26孔B5的活頁紙做了各學派的筆記,不過我沒有做很多份(凡老師說有人春季、暑期、秋季各做一份),但只要有在專書或其他資料上看到可以補充的都會加上去。
我覺得我做筆記的方式可能不算很正統,因為除了把內容統整後列點記下之外,我還有特別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方便寫申論題時使用,很像高中準備學測作文時的作法,有點刻意地去記下一些數據、專有名詞、著名人物及名言佳句。
原本我不太確定適不適合這樣做,因為這樣感覺是硬記而不是真的理解。但有一天讀書會時我國中麻吉告訴我,不管你理解多少,都要記住並且實際呈現在考卷上才有用,頓時我突然明白,對欸!如果我只有理解核心概念而沒有引用到我的答案裡,那基本上老師們是不知道我理解到什麼程度的。因此後來我都會刻意去記每個學派的專家說了什麼話,除了嘗試用那句話去貼近理論本身外,也藉此對改題老師們說:「我有讀書讀到記得這些喔!」
3. 考猜班
可以不用報,不是老師的問題而原因有三個。
(1)複習成效不彰:這一科申論題要寫得深,我認為不是一蹴可幾的,因此老師在考猜時做的事情,就是快速簡要地把重點跑過一次,但我認為這樣的複習成效不算明顯。
(2)資源重複性高:考猜班會得到一些期刊論文當教材,但這些素材在練習申論時應該就會用到,所以當時我跟讀書會夥伴都已經買了華藝圖書館上的電子版,再拿到紙本也就沒有別的用途。
(3)口訣來得太慢:如標題,老師當時很用心地編了口訣給我們,但到了考猜時期,基本上大家都有自己的記誦方式了,因此老師給的口訣就派不上用場。
結論就是,如果前面就有練申論題跟熟讀理論,這一科考猜我覺得是不需要的。不過有一說一,老師會在考猜時跟我們分享他認為會考的時事,也會快速每個學派走過一次,有上考猜的人就可以在最後的時間內做總複習,以及把特定時事的內容整理起來,對於不太擅長猜題(追時事)、統整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大福音。
我大學時期完全沒有修統計相關的課,所以學習起來很吃力,多虧了讀書會組員們的教導、幫助,我的統計在最後一個月終於算是有達到正常考生的水平。
- 老師風格
據傳聞江威老師算是評價很高的名師,確實他講課的方式讓人可以把無聊又艱澀的統計聽得下去,然後時不時的課堂冷笑話自嘲也還蠻有趣的,可惜因為我統計實在太爛,想到統計就還是挺痛苦的。
基本上老師部分沒啥好挑剔,而且江威老師給的建議我覺得都很有用,只是上他的課因為內容都很硬(我恨統計),因此需要先準備好咖啡再開始聽課。
2. 學習方式
如我上面所說,我到了很晚才開始補課,所以沒有先看專書打底,這樣真的很不好,因為我真的是東補西補才把理論補起來,建議大家就聽老師的按部就班學統計,先看專書打底、暑期班認真聽課練習題目、後面認真寫考古,這樣到時候考試才能臨危不亂。我自己是有針對統計再做一本像輔導原理那樣的重點筆記,不過除了用自己的話把理論跟概念理解後整理上去外,也有把一些經典考古題貼在不同單元後面做複習,考試當天我也只有帶著這本就去應考了,我覺得這樣就很足夠。
而考古題部分,雖然痛苦但我還是有把每一間學校的都寫完,並且跟讀書會組員們討論(硬要說的話,我覺得江威老師比較沒那麼完美的點就是他的詳解都有點跳躍簡要,不確定是不是我太駑鈍,但總之我常常會會看不懂),花很多時間去研究直至理解。而我私心認為,師大在出統計的題目上會分得很清楚,就是有不少你一看就知道要考你什麼單元的題目,這在練習時是很好的素材。所以在還不熟練時、和我一樣動不動概念又忘記混淆時,我都會拿出師大的題目出來練習,久而久之就能夠舉一反三了。
3. 考猜班
先講結論,江威老師的考猜班必須上。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的統計比較不穩,才對我來說這麼必要,以下說明原因供參。
(1)概念總複習很清晰:跟輔導原理不同,統計每個單元的概念都是很淺白的,難是難在應用跟變化,所以老師幫我們複習概念時,除了說明基礎的運作邏輯外,也會加上一些可能會考的陷阱跟變化。這對我來說很有用,因為我當時對很多概念都是模糊且不確定的,但經過老師考猜的講解,我整個覺得自己等級提升不少。
(2)考古題剖析求安心:印象中,老師是用某一年台大心理所的統計考題帶我們寫,而那份考卷幾乎把所有範圍都囊括了,出得很仔細。因此,老師帶著大家寫題目的時候,也有順便的把基礎跟進階的觀念再走過一次,寫完真的有複習到的感覺,也更知道如何應用。
其實說來說去不外乎就是這幾個原因,以每科考猜價錢一樣的情況來說,我認為江威老師的考猜是最值得投資的。
我猜大家大學時可能都有上過普通心理學,但我覺得何凡老師的普通心理學真的很值得上,是那種如果他在外面開課,我還會想要去聽的那種。有趣、充實又容易吸收,何凡老師就是我心目中普心老師的天花板了(當然補習班老師跟大學教授的教導方向不同,所以其實也沒啥好比),真心推薦。
- 老師風格
何凡老師是我在教育家最喜歡的老師了,老師在講解理論的時候很專業,實際舉例說明的時候也很詳細。而且因為老師很會說故事的關係,所以對於記憶也很有幫助,我自己最印象深刻的理論,都是搭配著老師的故事記起來的。除此之外,因為老師也是彰師心輔所背景出身,所以常常會提供我們比較好的記憶、學習方式,以及他在準備考試時的心情等,我覺得這樣的同理對考生來說是很重要的。
每天我在看線上課影片時,都會把何凡老師的課放在一天的最後,因為很好聽,所以我才不會怠惰不看跑去休息,而且看完之後都會有自己學到很多的成就感。
2. 學習方式
當何凡老師的學生的心得就是——遇到很用心的老師,學生就能省下很多力氣。基本上由於老師很細心,補充教材、考試重點等等都幫大家安排得妥妥貼貼,所以只要跟著老師的指令去念普心,應該就沒有大礙。
不過,由於普心的範圍真的是太廣了,每間學校每年考試的取向又都很不同(像政大過去好像發展考比較多,但我考這年考了超級多變態),所以我建議一樣可以做一本筆記,把何凡老師給的教材消化之後,分門別類地用自己的語言做一份比較,最好可以加上一些樹狀圖、圖表等,幫助自己記憶。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取記憶,你看到題目時就會想到「這個內容我寫在筆記某一頁的右上角」,然後就可以慢慢回想起答案。
我覺得普心比其他科目來的更需要好運才能考高,因此只要顧好自己能掌握的部分就好。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沒有再額外讀什麼更深更刁鑽的理論,但我花很多時間把老師有上的部分理解並背到滾瓜爛熟。
平常像是坐捷運或等紅綠燈的時候,我也會觀察路人的行為,聯想並複習相關的理論,例如:去吃晚餐時,我已經點餐完在等上菜時,看到店員在記哪一桌點了什麼菜,我便開始在腦中複習「柴嘉妮效應」。這個行為看起來超詭異,但其實效果還不錯,我後期寫題目時的反應速度有明顯變快。
3. 考猜班
如果一定要上是10、絕對不要上是0,普心的考猜班我覺得是落在6,上或不上都有可以理解的原因。
(1)優點:老師幫忙快速且系統性的複習,並且有一些難題也會特別講解,聽完真的會恍然大悟。何凡老師的考猜班會給很多他自己擬的申論題答案,那真的對考生很有幫助,會讓你比較抓得到普心申論題的方向,也可以在擬答中有脈絡地去理解一些概念。
(2)缺點:普心範圍實在太廣了,所以就算因為聽完老師講解多懂了幾題,你也仍然會在茫茫理論中感到焦慮,甚至因為發現考題實在太難而更焦慮。除此之外,其實我自己在練題目時的感覺是,諮商所好像沒有考到叼成那樣,所以有時候老師給的練習題練起來會有點太挫折。
至於為什麼是給6(偏向可以去上),是因為我很喜歡何凡老師的擬答,當作買期刊來看也划算。
教育測驗跟研究法其實是分開的,但因為都是何凡老師上的,而且測驗上完就上研究法,所以我把兩科放在一起講。值得一提的是,教育測驗跟教育統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建議要先有統計的基礎再來聽測驗才不會太吃力,而且也能夠幫助重新再理解一些教育統計的觀念。
- 老師風格
何凡老師的教學風格就是很仔細且實用,他會用一些很具體的例子去說明這些概念,理解上也就不困難。測驗跟研究法的申論題我認為是最難寫的,因此何凡老師幫大家擬的解答、整理的表格等,都是考試時的利器!!!
我自己很喜歡老師講解的方式,之前江威老師講統計時,我有些概念似懂非懂,常常覺得自己會了,但下次寫題目又卡住。不過,經過何凡老師的教育測驗課,再加上閱讀他的擬答敘述,我後期也可以自己寫出詳細的申論答案,可喜可賀。
研究法部分,則因時間太少老師能講的內容有限,因此相較之下比較沒有那麼完整,也有比較多要回家自己閱讀的部分。但感覺得出來老師很認真地編講義,除了引用很多大師書中的主張之外,也能依照老師編的順序去學習,只要讀完講義多花一些時間背起來,相信這一科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2. 學習方式
測驗跟研究法我強烈建議要搭配題目學習,像我這種菜雞一開始只有先讀講義,結果怎樣?遇到題目不分難度完全下不了筆,感覺自己應該要寫下理論,又感覺自己應該要先分析題目,這種混亂迷惘的感覺是我就算看了理論超多次仍然無法消滅的。
因此,如果搭配著題目練習,就可以知道什麼樣的題型應該搭配什麼研究法,或是什麼問題是想要考測驗的哪個部分。我自己還會做一件事,就是寫完考古題的答案之後,重新再想一次,並且延伸問問題,像是「還有什麼問題可以應用這種測驗?」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是真的理解(雖然真的很花時間)。
除了考古題的練習外,我也有製作測驗跟研究法的筆記,一樣是根據老師講的脈絡,消化後用自己的話寫出來的筆記。像是信度、效度等大主題,也有用樹狀圖的方式畫出來,過程裡就能夠釐清脈絡、幫助記憶。
3. 考猜班
我個人覺得測驗跟研究法考猜班其實上得也很好很充實,但含金量沒有秋季班高,但好像是跟統計綁在一起,所以可以都去上一下,上完就可以把整個測驗、統計、研究法複習一次。而且跟普心一樣,考猜班很重要的是可以拿到何凡老師的擬答,這樣就值回票價了!
不過前提是,真的要預留時間看老師給的素材,因為老師沒辦法在課堂上全部講完。我考政大之前來不及把它全部看過一次,後來在繼續準備時,才發現其實有很多內容是老師寫在考猜班素材裡的,真的是搥心肝(錢都花了分數就該拿到的⋯⋯)。
測驗研究法我沒有特別去看專書,但我看了一些期刊論文,想說藉由前人的應用去了解理論,會比單純看書來的更接地氣(不過我也不確定這樣是不是好方法,所以僅供參考)。
如果想知道自己有沒有真的吸收進去,可以拿110年以前國北的研究法考題來練習看看,如果能夠讀懂,並且寫出一個完整度夠的答案,那代表你應該⋯⋯差不多出師了。
(二)書籍
推薦大家下載台北市立圖書館的APP,可以線上約書、就近取書,用借的很方便又可以省下不少錢(考生很窮),而且書很齊全。
以下我會針對各科目說明,雖然我也沒有很厲害,但這是我認為適合我的學習方法。
真心建議一定要去看看各學派大師寫的書,雖然會花些時間,但看完一本會有顯著的進步。像我原本一直很不懂現實治療的一些概念,但看完《是你選擇了憂鬱》後,直接就通了。
這邊我要先自首,我之所以統計這麼爛,一部分一定是因為我看的書不夠多,就只有黃瓊蓉老師的《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第三版)》有看完,而且還是我考古題寫到一半過於悲慘,讀書會學妹才好意借給我的。
我也得到了報應,就是考的三間學校統計都比輔導原理低分很多,兩個字,大活該。
普心的專書請用借的,用買的會超級貴喔(小聲說)。普心的書都很厚很重,但何凡老師說要看我就看,我何凡粉。
普通心理學書單,每一本都很厚(貴)可以考慮用借的。
原則上,我邊看書籍會邊用活頁紙做筆記,看完一本就可以獲得一份重點,然後就能洋洋灑灑把書還回去。
資源部分,我覺得補習、借書再加上期刊論文,對於一個完全陌生這個領域的人來說就很夠了。以最後的結果來說,我可能準備得還不夠好、花的時間不夠多,但我認為整體的方向應該是正確的,因為分數已經很接近。
六、心態調整(迷思破除)
網路上已經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考研心得,我還是選擇分享的原因是:我真的超沒有優勢的。(補充:可能有人認為我是政大的,根本學霸,但實際上我在校成績並不好,當初考上也是因為高中關在學校不得不認真,現在我根本完全喪失自律唸書的能力。)
因此,我希望這篇文可以鼓勵到一些非本科系、沒有相關經驗、無法長時間穩定督促自己唸書,但仍然想圓一心理師夢的人。
有幾個迷思是我考前很煩惱的,但考完後我認為,應該算是已經破除,所以說出來供參。
很多人這樣說,甚至以心理學來說也是這樣,但我覺得其實未必。我是那種非常晚睡的人,不曉得為什麼,大概從高中開始我就很難在凌晨2點前睡著。
剛開始決定要考研的時候,我花了很多力氣嘗試調整作息,逼自己早睡早起,結果就是浪費很多時間,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早上起床就算喝了咖啡還是想睡覺。
接連著這樣幾天後,我決定改變策略,不規定自己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只要一天有念差不多9個小時的書就好了。所以我經常是中午12點起床,吃飽後下午1點開始唸書,唸到6點開始吃飯、洗澡,晚上8點重新開工,唸到凌晨1、2點睡覺。
我相信應該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作法非常不妥,但至少在我身上會讓我比較不焦慮,因為這樣我每天都有念滿9小時的書。至於過年期間,因為已經很接近考試,再加上怕影響家裡的人,才真的努力調整了作息。
這一項應該很多人會掙扎,但我認為沒有標準答案,以我的狀況來說,因為我是很重視儀式感的人,所以我的萬聖節、聖誕節、跨年都有過,萬聖裝扮、逛耶誕城、吃跨年大餐等等的事情都做了。
過節當下我都會被問:「你不是要考試?」但其實在我看來,休息確實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每當我過完節,我都會更有力氣好好念書。
除此之外我還要說,請容許自己偶爾放假,雖然我可能有點太常放假,才會讓自己落得落榜這樣的局面,但我相信只要掌握得比我好,就不會發生像我這樣的慘案。
當時我只要壓力很大、不想唸書的時候,我就會跑去追劇看動漫、喝手搖吃蛋撻、耍廢一整天。放鬆當下讓自己全然放空,等到耍廢時刻過去再來煩惱就好了!不然既沒有好好念書,又沒有休息到,不是超級虧嗎?
這個真的是我認為最需要破除的迷思,希望也受用於處於困境的你。
我當時的XXX是「把所有課看完」。
因為起步得晚,我起初真的非常焦慮,有很多課程我花了比我想像中多的時間才聽完,完全跟不上我的讀書規劃。不知道為什麼,我當時總覺得沒把課程看完的人是考不上的,所以我拼了命的想把所有課看完。
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時間全部都拿來看網課,我就真的會考不上了⋯⋯。因此我開始分析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什麼優先、什麼可以先捨棄。
最後,我捨棄了英文(全)、輔導原理(秋)、春季班(全),還有當老師重複我已經熟記的概念我就快轉,而這個方法幫助我有較多的時間補足弱點。這聽起來可能很跩(我很抱歉),但我覺得這是我當時能夠想到最好的策略了。
沒有絕對需要做的事,例如:把全部的課看完、把所有理論從頭到尾刻在骨子裡,但是要有好的考試成績,我認為「足以使用的實力」跟「擅長的取向題目」是必須的。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有每天超自律大唸書變成神人的本事,但培養起基本功力跟找到自己擅長的部分,我覺得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
不確定是不是很多考生會有跟我一樣的煩惱,但對那時候的我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就是放過自己。
我不必做滿每一件事情也能考上,相對的,我做滿每一件事情也未必會考上,我自認為這樣的信念是比較健康的,因為這樣就能在身為考生時擁有放過自己的彈性、落榜時也比較不會鑽牛角尖地認為,我一定是少了什麼才會落榜,有的時候可能就只是運氣不好而已。
七、後記
好啦,我終於說完了,真的很謝謝你看到這裡。
我理解身為考生有多辛苦,過程中有很多其他人難以理解的折磨,而且對未來的不安感,會經常讓人自我懷疑。
但我想跟你分享,我當時都會想,「這或許正是測驗的一部分,測試我能不能勝任心理諮商師這份工作」,熬得過這些痛苦,代表你夠強大、也能夠去靠近這些相關的理論。而如果你過不去,也不代表你不夠強大,或許只是你不喜歡這些理論而已,那麼一定會有更適合你的地方。
不僅如此,運氣也是影響考試結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今年已經萬事俱備卻沒有考上,那請不要責怪自己,只要試著相信明年東風會來就好。
最後,祝福你能順利達成理想,並且在未來能夠由衷感到幸福!
有任何疑問都歡迎留言,如果不想被其他人看到的話,也可以私訊我的各種社群軟體(
IG、
FB),我會盡我所能地幫忙。然後,因為我是vocus新手不知道它的機制,所以用比較通用的說法就是:喜歡的話請幫我按個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