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天堂與地獄:親密關係的兩面刃

結婚不見得是天堂,單身並非總是地獄。關係中的安全和諧才是判準
世界上有兩種親密的形式,一種是在孩提成長時感受親情的親密,另一種是投身於愛情中的親密,在心理學的研究與觀察發現,親情的親密樣態對未來長大以後時愛情關係中的親密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案例1:A先生
「她(女友)是不是有病啊?只要我不在她眼前一陣子,她就狂打電話找我﹗有時辱罵我在外頭有小三,甚至作勢要打我,但有時她卻可憐地說,既然我會討厭她,那她就自我消失(自殺)給我幸福﹗」A先生已被女友B小姐搞得七葷八素。
案例2:阿蘭
「心理師,我一點都不眷戀,希望早點死﹗」四十多歲阿蘭已遭受先生暴力近15年,當她終於鼓起勇氣申請保護令後,先生卻在酒後自殺身亡。眾人以為阿蘭解脫了,終於逃離家庭暴力的魔掌,應該可以心安,但阿蘭卻經常憤怒、不自主地咒罵、常以淚洗面,出現自殺意念‥等。經醫師診斷後,判斷有創傷壓力症候群及長期憂鬱症之診斷。
原本在親密關係中,人們享受著彼此相愛的交流、相互的照顧與保護,心理層面理當感受到正向與支持,應屬於天堂等級的,也應是個人在外界受傷後被療癒的所在,但在A先生及阿蘭身上經驗到的卻是痛苦的來源,阿蘭甚至形容這幾年的婚姻就像處在地獄﹗
在親密關係伴侶暴力的理論分析上,當個人「精神不健康」時而施暴,這個加害人常會被歸責在加害者暴力行為的「個人因素」上,如同B小姐在幼年期被母親放棄的經驗所造成心理影響,在她成年期親密經驗中過度「害怕被拋棄」而緊握著A先生不放,因而發展出對A先生的加害者權控樣態,但這種「個人因素」並非必然形成暴力行為,B小姐在輔導中逐漸承認及覺察她在關係中是如此敏感脆弱,並在有效地伴侶溝通及輔導上,B小姐也發展出如何和A先生相處的方式,在後來知道如何運用既柔和而堅強的內在話語,來安定自己內在的「這個不安的孩子」。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看到親密關係伴侶暴力如何戕害受害者的心理,促發了精神症狀的發展,如同阿蘭的狀況。阿蘭童年時期本就是曾在成長過程中被家暴的受害者,在結婚後,由於自卑心理,處處對先生強勢之處多所容忍,加上先生常藉身材力量優勢,辱罵、酒後摔擊傢俱‥等,使阿蘭不僅常處於噤若寒蟬的家暴創傷壓力中,也不時處於以淚洗面的憂鬱情狀中。在先生未自殺前時,阿蘭不斷地訴苦流淚過往,說的盡是她被家暴的情況,而成為她和朋友們交談的主要內容,朋友也往往她一再重覆情節而開始遠離她。而當先生自殺後並沒有因此解脫,相反也,阿蘭處於憤怒、憂鬱、罪惡感、自殺意念‥交雜的矛盾裏。經由長期的心理諮商,阿蘭慢慢消解對先生死亡的罪惡感,離開受害者的慣性表現的行為模式,而能真正地爭取個人的權益,認為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我們看到正向的親密關係,不管是孩提時代的親情,以至於長大後的愛情,都有助於調適個人心身壓力,沐浴於此,身體放鬆、心情疏緩,是個人心身療癒的所在,它應是個人的天堂所在之處,但在負向的親密暴力中,身體緊蹦,心情煩悶,親密關係反倒成為個人苦痛的來源﹗就開始反轉變成地獄的樣貌,慎之﹗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