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動畫】灌籃高手 THE FIRST SLAM DUNK

完美的作品不存在。更何況灌籃高手的漫畫版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作品,甚至因為它的不完美,反而鞏固了它的經典地位。那這次上映的山王之戰動畫版,又該以誰的角度來評價它夠不夠完美呢?而如果在觀影的當下,你能想起每一個刪減的經典片段,對每一句遺漏的經典台詞倒背如流,那這些片段還有一定要鉅細靡遺「演」出來的必要性嗎?如果今天是把漫畫山王戰照搬到大銀幕上,大概也猜得到會有怎樣的負評,「一成不變」、「了無新意」、「老粉絲自爽作」、「井上雄彥江郎才盡,沒有辦法突破自我」,然後現在的正反方評價就只是立場對調繼續開戰。不過可以想見有個論點是不管哪種情況的反方都可以拿來用的:「我不如去看 Youtube 上的漫畫剪輯加 OP、ED 就好了,幹嘛花錢看電影。」只是光剪輯就可以讓人這樣回味無窮,更襯托《灌籃高手》是多偉大的作品。
在動畫上映前,即便那時覺得不管主題是甚麼,光「灌籃高手」這四個字就是進場的理由,但因為山王戰有它特殊的地位在,所以知道以山王戰為主題的時候還是非常期待;在實際看動畫前,鋪天蓋地的評價早就洩漏了這次一半的主體放在宮城良田身上,一部三十年的漫畫,地位已經經典到就算各路影評瘋狂在標題暴雷也沒人在意,反而直接專注在這個主題的優劣上。早就知道動畫至少一半內容聚焦在漫畫可能已經看過上百次的球賽內容,另一半原先可期待的新內容則早已被揭曉是其中一位球員的立志傳,而立志傳拍來拍去不過就那幾個套路。但是在這樣幾乎整部動畫內容都被摸透的狀態下,還是能吸引上億票房,這就是《灌籃高手》的獨特魅力。
剛知道這部動畫是以宮城良田為視角出發時,我的第一個念頭是「這很日本」。籃球是至少五人同隊的團體運動,而當初的漫畫版中,主角櫻木花道不用說,整部漫畫就是他的籃球生涯成長史;當年風靡萬千少女的流川楓,被櫻木視為最大的勁敵,存在感也十分強烈;身為中鋒又是隊長的赤木剛憲,作為隊上的精神支柱自然有很多戲分;三井壽作為浪子回頭的代表人物,「永不放棄的男人」,他的魅力之於男性讀者,不下流川楓之於女性讀者。可是宮城良田,看完漫畫的印象可能只有是個矮子控衛、會跟櫻木一起耍白癡、瘋狂迷戀球隊經理,就這樣。角色深度可能連萬年替補的眼鏡哥木暮都比他深太多,木暮一顆三分球可以投兩集動畫,宮城是湘北先發唯一全勤沒退場過的球員我還要看維基才知道。所以基於既然是團體運動,既然宮城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等等這些理由,在最後的動畫電影中以他為主體來補足漫畫當年缺少的一塊我覺得非常合理,更何況對於宮城傳反彈這麼大,不正是因為這個角色當年很影薄,才會讓人現在覺得他憑甚麼當主角嗎?至於甚麼得兩分憑甚麼去美國打球之類的,去美國打球有這麼值得大驚小怪嗎?又不是打NBA。
再加上作者井上雄彥的訪談,他說年輕時基於英雄主義而創造了像櫻木花道這樣有無限可能性的主角,符合所謂王道漫畫題材的形式,而二十多年後隨著想法改變,想以自身經驗為出發點把這個故事畫下句點,所以選擇以宮城這樣比較貼近一般人的角色為主角創作電影版。言下之意彷彿是如果井上雄彥現在才開始畫灌籃高手,主角會是像宮城良田這樣的人嗎?再對照觀眾對於宮城立志傳的負評,感覺英雄主義、王道漫畫一直都是挺吃香的,如果井上雄彥真的以宮城這樣的普通人為主角重畫新故事,能有多少熱度好像也相當微妙。
不過雖然我認同應該要補充宮城戲份,但是想在短時間建立角色背景的方法或許有更好的選擇,至少以電影版這種灑狗血的悲苦親情戲碼對我來說有點太粗暴,又沒辦法給更多篇幅去累積對宮城家人的感受,導致宮城線劇情有點不上不下,湘北其他四人上場都是對自我的期許和挑戰,結果幫宮城拉個過世的球技高超哥哥,打山王搞得好像是哥哥未竟的遺願一樣,太沉重的氛圍甚至連對上山王都有種被怨靈或遺憾附身的感覺,而不是對哥哥的憧憬。這樣不平衡的感覺讓我在看電影時對於宮城線一直有點出戲。
回到電影版本身,敘事節奏的確是很微妙而難以處理的課題,前一小時完全都講宮城的故事,後一小時山王戰打好打滿一定會比較好嗎?我也不確定。畢竟籃球賽是很緊湊的,老實說直接照播四十分鐘球賽一定很多情緒在還來不及累積的時候就已經要準備下一波了,穿插回憶是可以讓觀眾沉澱一下並且為下一段劇情做心理準備。只是這種文武戲交叉的方式,能成功做到不打斷情緒又能交代劇情的說實在屈指可數,我一時間還想不到有哪個成功的例子。咒術迴戰電影版光五條悟的新宿大戰跟乙骨與夏油的對戰互相切換我都覺得有點不順不連貫了,甚至連灌籃高手自己過往也沒成功,眼鏡哥一球三分投兩集還不夠斷情緒嗎?日本好像特別喜歡這種在激戰過程中穿插回憶的手法,到底是跟誰學的啊?結果近來看到值得推崇的打鬥場面很多都是單純的因為有好好把一場戰鬥一次打完,或這段回憶是角色下一刻扭轉的關鍵。
而電影的重頭戲山王戰,除去前述情緒不夠連貫的問題,比賽本身可以感受到井上雄彥為了將「一場比賽」完整重現所作的取捨。對現在的觀眾來說,很多人沒有看過25年前的漫畫,沒有在十多年前天天守著電視看晚間新聞前撥放的動畫,拿經典台詞來套用好了:「動漫粉們覺得《灌籃高手》最好看的是甚麼時候?漫畫版山王嗎?電影觀眾只有現在啊!」
對新接觸的觀眾來說,電影就是以宮城的視角出發帶出湘北籃球隊,對抗一個感覺上超強的冠軍隊伍,說穿了新觀眾就是一日球迷看球的概念。前陣子世界盃剛結束,那時候很多人不都是電視打開看到球賽就很嗨,也不會每個人都能對場上球員的生平如數家珍,或分析他們的習慣與球風等等。但是球賽看得爽就會對這支球隊或這項運動有興趣,而看山王戰看得爽就會對整部漫畫有興趣。太過強調一些細節的存在與否反而會成為一種阻礙新血的屏障。
譬如整場球賽對山王的描述刪減到剩下很少,新觀眾看完有誰會記得澤北、河田的名字?摩艾像、肉丸人、深津更是連名字都沒被提到。但是沒有這些會影響比賽的流暢性嗎?會減少山王的威壓感嗎?如果連下半場開場拉出一波二十分以上的差距都不能感受到山王的強大,那我想加甚麼情節都無感的。加入一堆人名更只會讓觀眾混淆現在到底誰是誰,尤其是山王球員都是平頭,澤北榮治、深津一成、松本稔、一之倉聰這幾個連看過漫畫的可能都要靠背號去認人,試圖增加比賽的流暢性而將這些角色簡化為「對方球員」我覺得是可接受的作法。
至於經典場面的取捨,魚住出來削蘿蔔,新觀眾一定會覺得:「這誰?」尤其是那個扮相,真的加進這段戲,搞不好反而一堆人會開始問他是不是赤木的老爸,而不是可敬的對手。仙道跟流川一對一那段回憶,老實說我印象還蠻薄弱的,但是不用這段回憶我也記得流川不傳球的特點,電影的處理方式更像是流川自己有所覺悟與成長後自發性的改變,我反而比較喜歡這樣的呈現方式。櫻木抱住晴子肩膀說非常喜歡這段被刪去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漫畫中這段是櫻木從一開始為了追晴子而打籃球到真正喜歡籃球,歷經長久累積總結的真心話,電影少了這些情感的鋪陳,直接呈現這幕或許會有點怪。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櫻木趴在地上時回想他接觸籃球的種種歷程,直接用回憶呈現他有多喜歡籃球,這一段是整部電影讓我最感動的地方。
單論球賽本身,井上雄彥的確讓內容更聚焦在現場球員身上,而提升了球賽的流暢度。同時不管他是不是也這樣認同,有些刪掉會動搖國本的經典台詞與名場面他還是有保留下來,例如「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我只有現在啊」,還有下半場每一個重要的轉折與攻防,以及最後流川與櫻木的擊掌。不明白球員的背景,電影中的山王戰就像是剛好轉到體育台看的一場精彩籃球賽;而對我來說,有很多看過漫畫的老粉才懂的哏,甚至某次攻防中櫻木、宮城、三井三人對山王擺出彎曲右臂的小動作,這些不就是俗稱的「彩蛋」嗎?一場山王戰乘載了太多回憶與精神,漫畫版山王戰能封神,是因為有前面25集漫畫的累積,流川楓自幹了2x集才成就最後一戰中覺悟傳球的可貴;三井跟赤木也是前面累積的疏離感才顯示最後碰拳的認同感;櫻木更是整部漫畫勾勒他的成長史,有前面的兩萬球才造就他最後的絕殺。試想如果井上在漫畫版先把山王戰畫出來,以倒述的方式呈現,這些你現在覺得感動而不可或缺的橋段,還會這麼令你感動嗎?而現在的新觀眾就是以這樣的狀態去看電影,片中球賽留下的片段也萃取了能讓觀眾易懂並且感動的場面,我覺得已經是誠意十足的作品。
只是二十多年的時光,又是個這麼經典的作品,也曾經出現過很多改編或迷因哏圖,所以我多少能夠理解當老爹說出:「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時旁邊的屁孩在笑三小;而比賽的節奏流暢到像在看真的比賽,所以我也能理解斜前方的爸爸在三井最後出手時略為激動地說出:「進了!」。總之關鍵的無聲片段整個廳都屏息以待最後一球我就已經非常滿足。
至於最後流川與櫻木的擊掌,那一幕我反而感到有點失望,進而讓我再次意識到井上雄彥是多厲害的漫畫家。漫畫的構圖、線條、汗滴與熱氣、擊掌的力道與兩個人的表情,一張圖彷彿可以感受到前後十秒的動作,但是電影中的這一幕一閃即逝反而少了感動與氣勢,或許日後把電影版定格截圖能發現這幕有重現漫畫,但目前這一幕也讓我認識到漫畫與動畫的差異可以有多巨大。
在電影上映前我想過千百次要是片頭先來個經典的《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要是三井在下半場快透支時響起《世界が終るまでは…》的電吉他前奏,然後搭配出手接「世界が終わるまでは~」;或是櫻木跟流川擊掌瞬間接上「あなただけ見つめてる」,或許我會雞皮疙瘩掉滿地,又或者是整場電影都淚流滿面看不清楚。不過實際看到電影後,也明白如果要配合電影中球賽的節奏感,這三首歌都沒有出場機會,新歌《第ゼロ感》的確是與球賽情節相輔相成。總之電影木已成舟,懷抱怎樣的心情上船,上了船有怎樣的感受就冷暖自知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