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高手》的成功不在販賣懷舊,而是...

2023/02/0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新春連假期間,日本知名動漫電影《灌籃高手》票房開出紅盤,累計至今已破三億,一躍為台灣日本電影票房第二。有人說他販賣青春回憶,有人說它只吸引6、7年級生,說法紛紜。一言以蔽之,覺得是在銷售「懷舊情懷」。對此,我無法苟同,我認為它的成功另有原因。
網路圖片

視角的選擇

  電影內容補足了動畫當年沒有的「山王之戰」,可以說是動畫版的接續,一圓讀者只能看「靜態」漫畫的缺憾。既然內容與結局都是讀者所知曉的,那麼難道這真的只是一部販賣青春回憶與熱血給老粉的電影嗎?
  我想票房成績,已經給了最佳的回答:「當然不是」。
  那麼,作者井上雄彥究竟是如何創造出「新」的內容給觀影者與影迷呢?
  我以為答案是:「視角」。 
  眾所皆知《灌籃高手》以櫻木花道為第一男主角,說明如何從一個混混,脫胎換骨為熱愛籃球的高中生,鉅細靡遺敘述其蛻變成長的過程。然而,電影卻以「宮城良田」為主角,換言之,以宮城良田作為第一男主角,貫串整部電影山王之戰的故事。

不能太新

  知名寫作教練李洛克《故事行銷》曾提及一個實驗,內容大致如下:將廣告企劃人員分為ABC三組,並要求他們在時限內完成一份廣告企劃。其中B組人員為此特別上過「創意」課程。C組人員則要求依照「模板」進行企劃,所謂模板是從眾多廣告中歸納出來的共同特色或特徵,簡言之,就是廣告企劃的方法,也可以說是「公式」。
  大家猜猜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廣告企劃?我想用一根腳毛思考,都知道C組會最先完成。
  不過有趣的事情來了,將ABC三組的作品給觀眾評閱,並詢問哪一組最有創意。答案出乎意料,竟然是用公式寫作的C組!(很多作家批評用「公式」教寫作會扼殺創意,這個結果應該狠狠打他們一個耳光。我自己很喜歡用「公式」進行作文教學。可以參看拙文:〈用公式寫出文學〉)
  這個實驗結果與人氣科普作家萬維鋼《高手思維》所說的一樣:「人們喜歡新的東西,但不能太新」。全新的東西,曲高和寡,沒有基本支持者,太舊的東西,舉世皆知,沒有價值,只有「新+舊」能讓已知者獲得未知,並讓舊雨拉著新知,贏得口碑,拓展受眾,從而舊粉絲滿意,新粉絲認許。
  「山王之戰」的內容與結局是大家所知道的,屬於「舊」。井上雄彥以宮城作為主角,穿插兒時的故事,以及為何打籃球的原因,這是影迷所不知道的,屬於「新」。兩相結合,《THE FIRST SLAM DUNK》誕生了,別開生面,在票房中殺出一條血路,締造佳績。

誰來當主角

  閱讀至此,讀者或許會有疑問,既然要「新」,扣除櫻木外,其他人不也可以成為主角,何以選擇宮城,而非萬人迷流川楓,三分射手三井壽,或者隊長赤木剛憲,甚至陵南仙道、翔陽藤真?
  首先,三井是很有故事的男人,歷來人物票選上始終位於第一,甚至超越真正的主角櫻木花道。從國中時的天才射手球員,墮落至街頭流氓、地痞,終至「教練,我想打籃球」的浪子回頭,動漫中用了諸多篇幅對其進行刻劃,人物形象栩栩人生,成功烙印在影迷心中。因此以他為主角,恐怕會不夠「新」,招來販賣「懷舊、青春」之譏。
  其次,以湘北隊外的其他球員或人物為主角,諸如牧紳一、清田信長、魚柱、仙道、藤真、水戶洋平等。上述人物人氣雖高,以商業考量,或許當置入,但是在以「湘北」為核心敘述故事的《灌籃高手》,對於影迷來說,可能過於「新潮」了,觀影者的接受度有限。另外,他們不在「山王之戰」場上,無法讓觀影者感受到主角內心的澎湃,以及球場上的激烈氛圍。
  最後,流川楓與赤目剛憲不也是很好的視角嗎?為何不選擇他們?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哆啦A夢》與《櫻桃小丸子》這兩部卡通?
  這兩部卡通我都很喜歡。我記得《哆啦A夢》是6點播出,6點半換播《櫻桃小丸子》。小時候最喜歡的是《哆啦A夢》,常常到了6點半還意猶未盡,覺得幹麻不直接播到7點,有沒有《櫻桃小丸子》都沒差。
  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有同樣的感覺,愈長愈大,反而愈來愈喜歡《櫻桃小丸子》,甚至覺得比《哆啦A夢》耐看。現在遙控器轉到《櫻桃小丸子》反而會駐足停留,《哆啦A夢》則直接跳台。
  總以為是長大了,看卡通的口味改變了,並沒有多想,直到這次看完《灌籃高手》後,幡然頓悟。

宮城良田之必要

  小時候覺得《哆啦A夢》好看,是因為希望有一個像哆啦A夢一樣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朋友、重要他人,在自己最徬徨無助的時候,總能不吝伸出援手,替我解決。彷彿自己就是世界的主人,大家要圍著我繞啊繞,轉呀轉。
  長大後,才發現世界根本不是想像的這樣美好。求學上,成績會輸人家,愛情上,會被橫刀奪愛,職場上,同事能力比你出色。這些困難,沒有哆啦A夢能協助,只能自己去處理、解決。人際上天真以為只要避開小夫與胖虎就好,就能夠跟每個人和平相處,後來才發現真實的世界是殘酷的,讓人跌跌撞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與性格。只能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哆啦A夢。
  長大後《櫻桃小丸子》就變成了我的最愛,裡頭的人物真實多了。到處可以看見像丸尾一樣有企圖心、像山田一樣毫無機心、像永澤一樣只會嘴別人而不檢討自己、像大野杉山一樣能力超群又是萬人迷、像花輪一樣的富二代、像小丸子一樣迷迷糊糊、像野口一樣暗中看人笑話......形形色色,族繁不及備載。
  回過頭來看《灌籃高手》亦如是。小時候總幻想自己的人生是流川楓,馳騁球場、無所不能,後來才發現是別人眼中的「破傷風」。總以為自己像櫻木花道有著絕佳的體能,後來才發現只有睡覺的才能。總以為自己是三井壽,即使荒廢練球兩年還是可以即刻上手,後來發覺老闆只想緊急「脫手」。一直以為自己是赤木剛憲,有紀律與毅力帶領球隊,現實的自己則是只有花錢消費的紀律,而沒有賺錢存錢的毅力。
  爰此,宮城良田作為主角就成了必然。
  他只有168公分,沒有籃球員應有的身高優勢,論起球技,又比不上哥哥。他狂妄與衝動,會跟三井幹架,曾連續被多名女孩子拒絕,發了10張好人卡,又因迷戀彩子而加入球隊。此外,是湘北隊中不那麼引人注意、劇情不多的一位。
  上述這些,不就是普羅大眾的我們所擁有的特質嗎?我們平凡且微小。

一部給中年人看的動畫

  小時候志願,總是馬不知臉長寫下要成為巴菲特、總統、偶像、律師、醫師,長大後才知道自己只是平凡的小人物,不是那一顆最耀眼璀璨的恆星。
  《灌籃高手》動漫是井上雄彥二十幾歲的作品,對未來既天真又樂觀,有著諸多美好、新穎的幻想與夢想。曩昔跟著井上雄彥一起追夢,隨著流川、櫻木、三井一起逐夢。
歲月是把殺豬的刀。二十六年過去了,年輕氣盛的小夥子,轉眼成了大叔。幼嫩的臉龐被砍成了一位飽經風霜與社會歷練的大人,面臨結婚生子、工作人際,金錢壓力、親情壓力、職場壓力接踵而至,每天面對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對於未來與夢想,不再妄想是最強、最閃耀的那位。
  所以,當我們看見宮城被山王工業的長人陣困住時,我們會為他擔心,看到他突破自我,衝出防線時,我們會為他喝采。恰恰是電影中的宮城,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沒有櫻木的絕佳體能與無可救藥的樂觀,沒有流川眼裡只有籃球與夢想而不顧現實的癡迷,沒有赤木一路忍辱負重帶領隊伍制霸全國的堅持,沒有三井對籃球的熱愛與極高的天賦。我們只是先天不足的宮城,身高不夠,又沒有像哥哥一肩扛起家庭重擔的勇氣,有的只是面對現實的逃避。
當然,我們不能只有逃避,我們必須成為自己的哆啦 A夢,現實逼迫著我們成長,懂得如何處理問題、應對進退,一如宮城,面對長人的包圍,早有準備與經驗,只是等待時機,一有空隙,便運用敏捷的行動力,突破重圍。
宮城告訴我們即使平凡微小,仍要勇於突破、迎接挑戰,活在過去是不會有未來的。過去的一切,要拋開;現在的種種,要把握;未來的甜美,將指日可待。
電影最後彩蛋,宮城宗太(宮城的哥哥)的照片被擺上顯眼的位置。哥哥的死亡,原本是宮城家的禁忌,從原本不敢說、不願面對,到後來的接受與釋懷。我們可以看到宮城媽媽衣服的顏色由黑而白,宮城良田也戴上象徵哥哥的紅色護腕,不再活在哥哥的陰影下。
大家都成長了,就像已步入中年的我們。歷經一次又一次的現實打怪,由少不更事,逐漸進步成長茁壯。這是電影動人的地方,也是賣座的秘訣。寫的是大家的共感,正所謂:「唯有從人心流出的東西,才能流回人心」。

木暮公延會不會更適合

  附帶一提,作者為何不選擇「即刻救援」、「永遠的後備球員」眼鏡哥木暮公延為主角?
  我的答案很簡單。第一,宮城雖然平凡但有希望(後來在赤木和木暮引退後接任新隊長。電影中赤木最後沒有讓自己帶領大家一起喊加油口號,而是選擇宮城,就隱含著傳承的意味)。木暮已是待退之人,無法給予人對未來的期望。第二,木暮「乖乖牌」的形象,較難對電影產生具張力的故事性。第三,誠如前述,並非主要在「球場」上對戰,難以挑起觀影者心緒。

總結

  職是,我們發現,《灌籃高手》電影賣座的秘訣不在於「懷舊」,而是:其一,形式上改變視角。在舊有的劇情中,加入宮城的新視野,達到「新+舊」的效果,讓新舊影迷都有全新感受。其二,以宮城為主角。貼近現實又給予希望,電影主題曲<第零感>,「達達達...」的旋律在宮城突破長人陣時響起,像不像宮城的心跳?領著我們一起熱血,一起面對、突破現實的不順遂!
這兩個秘訣,互為犄角。沒有新的視角,內容無法創新突破;沒有宮城,情緒無法產生共感的感染力。兩相結合,吸引的就不只有老粉,更有新粉,因而能創下票房佳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9會員
86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