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感到害怕?

人為什麼會感到害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一般人對特定的環境或事物會產生恐懼心理,例如黑暗、高處、水中央、火等產生自然的恐懼反應,面對陌生的少見的事物害怕被傷害。這些恐懼源於人類在原始社會在野外生活的狀態,是人類適應大自然的本能反應。恐懼反應透過產生適當的行為反應來為生存提供協助,因此它在整個演化過程中一直被保留下來。個人的恐懼不僅取決於他們的本能,而且還受到他們所身處的社會關係和文化的影響,這些關係和文化指導他們理解恐懼的時間和程度。

根據維基百科上面對於恐懼的描述,我們知道恐懼害怕是來自於人的本能以及後天的學習,我們人類可以經由前人過往的經驗學習到害怕,也能經過訓練戰勝恐懼,慢慢學習到對事物的不害怕,像是考進台電的技術維修人員,一般人對於高處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慢慢適應待在高處的環境,透過建立對安全設備的信任,漸漸能夠適應在這樣類型的工作。

我們看到初生的嬰幼兒,他們看到或聽到一些東西感到害怕,例如我的兒子他小的時候遠遠的聽到廟會"咚咚鏹"的聲音,他沒看到是什麼,也不知道是什麼,就很害怕,小朋友一開始也不懂滾燙的鍋子,如果碰到可能會被燙傷,他可能會去碰觸,被燙到經過這樣的經歷過後,才開始會對這樣的東西感到害怕。

古代的人看到閃電、起大霧、第一次看到電影放映,火車開來的景象,相比現代人因為知識的累積,也會對於新事物能更於接受,也比較不會懼怕。我們剛到新公司、新學校、一些新的環境也是會因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尚未對新環境充分了解而感到不安,時間久了就也慢慢適應。晚上走在回家路上的暗巷中,感覺有一個人跟在我的後面,我們不了解那個人,不曉得是什麼陌生人便會感到不安,結果轉頭一看是你老爸,不安的情緒就會全然消失,因為你很了解你爸。

舉了這麼多的例子,是要說明我們在接觸一項新事物的時候,可能我們的第一反應,因為不確定性、不安全感、又可能是因為一些傳統的觀念或習慣,教育我們應該要對那樣的東西不信任,基於人類的生存原理這樣是沒有錯的,但我們可以去學習,去探索那樣的未知,加強自己的知識去面對新事物,比方說電動車現在開始發展,沒有去充分了解,就去說那很危險,那可能會爆炸,電動車自動輔助駕駛會撞車。買房子好貴喔,買那個幹嘛,建商都是黑心建商,都在騙錢。買什麼股票,買什麼0050正二,買什麼選擇權,開槓桿投資好危險喔。這些例子表示可能我們對那些事物的認知還不足,我們應該通過認識這些事物去克服未知的恐懼,正確面對或是運用這些工具,了解更多新事物後獲得更多知識,人會更有信心去應變不同環境跟新的情況,但是在學習的路上,可能也會有一些錯誤的資訊,我們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去驗證以及判斷,才不會帶有錯誤的認知,導致不好的結果,無知才是可怕的,而知識就是我們的力量!

avatar-img
Sean Hsiao的沙龍
27會員
7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an Hsi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投資自己其實還是第一優先,自己頭腦裡的知識與技術,可以幫助增加自己的本業收入,也能增加自己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及解決能力,那排除投資自己,在外部的投資項目中,購買自住房屋會是一項最好的投資。 房貸vs房租 利息vs房租 一般人在生活開銷中最大占比就是居住上面,如果家裡面沒有多的房子給你住,要成家居住空間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學經歷、收入狀況、生活開銷、大家要的生活方式可能都不相同,一般不管是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為未來生活做打算,或是要選擇躺平,都是需要檢視自己的財務收支狀況,知道至少自己躺平的基本花費是多少。 2021年台灣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先來看看2021年主計處公布的台灣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一些
ETF, exchange-traded funds,提供投資人參與指數表現的指數基金。ETF將指數證券化,透過持有表彰指數標的證券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 股票投資最怕的就是公司倒閉,投入的資金變成壁紙,ETF指數基金理論上來說是不會下市的,除非台灣滅亡了,所以投資ETF,就是一個越來越流行的選
以往購買車子的時候除了價格、外型、內裝,我們還會問說這台車省不省油?引擎馬力、扭力是多少?那到了電動車的時代,這些要關心的數據就會有點不一樣了,電動車它消耗的能源是電,所以我們就要看看它的電池容量有多少,它用的單位是kWh,如果容量越大,可以想見它的可行駛里程就可以越遠。 人們常用功率單位(瓦特W)
2023/2/3 台灣特斯拉也跟進國外降價了,Model Y long range 版本台灣售價從230萬降到212萬,降了18萬,Performance 版本降了22萬從260萬降到238萬,降了22萬。 特斯拉的降價一定又對傳統車廠造成一定的壓力,不過車廠的競爭會讓消費者越來越有利,不知道要買電
台灣人均GDP GNI 看完貨幣數量以及物價的歷年走勢,這篇來看看政府主計總處統計台灣的國民所得歷年來的成長狀況,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國民所得毛額(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是總體經濟學中衡量一個地區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
投資自己其實還是第一優先,自己頭腦裡的知識與技術,可以幫助增加自己的本業收入,也能增加自己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及解決能力,那排除投資自己,在外部的投資項目中,購買自住房屋會是一項最好的投資。 房貸vs房租 利息vs房租 一般人在生活開銷中最大占比就是居住上面,如果家裡面沒有多的房子給你住,要成家居住空間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學經歷、收入狀況、生活開銷、大家要的生活方式可能都不相同,一般不管是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為未來生活做打算,或是要選擇躺平,都是需要檢視自己的財務收支狀況,知道至少自己躺平的基本花費是多少。 2021年台灣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先來看看2021年主計處公布的台灣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一些
ETF, exchange-traded funds,提供投資人參與指數表現的指數基金。ETF將指數證券化,透過持有表彰指數標的證券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 股票投資最怕的就是公司倒閉,投入的資金變成壁紙,ETF指數基金理論上來說是不會下市的,除非台灣滅亡了,所以投資ETF,就是一個越來越流行的選
以往購買車子的時候除了價格、外型、內裝,我們還會問說這台車省不省油?引擎馬力、扭力是多少?那到了電動車的時代,這些要關心的數據就會有點不一樣了,電動車它消耗的能源是電,所以我們就要看看它的電池容量有多少,它用的單位是kWh,如果容量越大,可以想見它的可行駛里程就可以越遠。 人們常用功率單位(瓦特W)
2023/2/3 台灣特斯拉也跟進國外降價了,Model Y long range 版本台灣售價從230萬降到212萬,降了18萬,Performance 版本降了22萬從260萬降到238萬,降了22萬。 特斯拉的降價一定又對傳統車廠造成一定的壓力,不過車廠的競爭會讓消費者越來越有利,不知道要買電
台灣人均GDP GNI 看完貨幣數量以及物價的歷年走勢,這篇來看看政府主計總處統計台灣的國民所得歷年來的成長狀況,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國民所得毛額(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是總體經濟學中衡量一個地區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