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感冒喘不停「以為得肺炎」 真兇竟是主動脈瓣膜狹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95歲的陳伯伯身體一向相當硬朗,不僅行動自如,甚至每天都保有運動習慣,但有次不小心感冒之後,卻一直出現氣喘吁吁的症狀,原本擔心是肺炎,沒想到就醫後竟發現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釀禍,陳伯伯為重拾生活品質,因此立刻決定進行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臺大新竹分院急重症醫學中心主任蔡孝恩表示,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雖然需要鋸開胸骨、暫停心臟跳動,但由於視野開闊、清楚,因此安全性相當高,不過由於陳伯伯年事已高,原本醫療團隊有點擔心,但陳伯伯意志相當堅定,因此術前評估相關風險,確認安全後便進行手術,術後也有專業團隊協助減痛、照護傷口,所以陳伯伯迅速恢復健康,每天又能到處趴趴走。
蔡孝恩主任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心臟病中常見的疾病,瓣膜就如同一扇門,隨著年紀增長,逐漸有血液鈣化的沉澱物附著在瓣膜上,因此心臟必須更費力工作,猶如進行「重訓」,才能順利打開門,這就是所謂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初期心臟還能努力工作,把血液運送到全身,當時間一久,不只主動脈瓣膜狹窄愈來愈嚴重,心臟也因長期過勞而出現肥厚情形,此時會出現胸悶、頭暈、氣喘等心臟衰竭症狀。
根據統計,75~80歲以上的銀髮族中,大約有5~10%都有不同程度的主動脈瓣膜狹窄,但多數幾乎沒有任何症狀,蔡孝恩主任說,許多患者就如同上述的陳伯伯一般,因為氣喘就醫,胸部X光檢查發現有陰影而懷疑是肺炎,直到排除肺部疾病之後,才發現陰影是已經變得肥厚的心臟,進而查出原因是主動脈瓣膜狹窄。
蔡孝恩主任說明,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不可逆的情況,因此治療方式是置換主動脈瓣膜,目前有傳統手術、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兩種方式,可依據經濟、使用時間來選擇。不同於傳統手術,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不需暫停心臟跳動,從鼠蹊部穿刺來放置瓣膜,幾乎沒有傷口,大約2~3天即可出院,不過目前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仍屬於有條件的健保給付,若不符合資格,就須自費大約100多萬元,若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或醫療保險支持,恐怕會是沉重的負擔。此外,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的持久度仍未明朗,目前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因此醫師也不能確定術後多久需要再次手術。
蔡孝恩主任表示,傳統手術最大的優點就是安全性高,許多人擔心術後疼痛、預後,以臺大新竹分院的經驗為例,會由各科室組成團隊,一起協助患者減痛、術後盡早下床活動,以利傷口恢復得更快,許多患者甚至7~8天即可出院,讓親友們相當驚訝。不過,若年紀相當大、身體健康不佳或有共病如洗腎患者,還是建議考慮風險更低的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
此外,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也很適合需要第二次置換瓣膜的患者,蔡孝恩主任解釋,瓣膜分為機械瓣膜、生物瓣膜,機械瓣膜雖不需更換,但要終生服用抗凝血劑,會有出血、血栓等風險。生物瓣膜則分為豬心瓣膜、牛心包瓣膜,豬心瓣膜大約可使用5~10年,牛心包辦膜大約15年左右,但無論是豬、牛瓣膜,若在60多歲時進行第一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未來勢必會面臨第二次的瓣膜置換手術。
尤其現代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考慮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時必須有更長遠的規劃,第一次手術時若能選擇較好的瓣膜,不僅使用時間更長,甚至能有利於第二次手術。蔡孝恩主任說明,以最新的乾式瓣膜為例,雖然同屬牛心包瓣膜,但採取專利的乾式儲存方式,所以推估能提升瓣膜的使用年限,預估應該比一般的牛心包辦膜用得更久。
除此之外,乾式瓣膜的可擴式設計,其瓣膜開口能夠撐大,若需要進行第二次置換瓣膜手術時,就能選擇「經導管瓣中瓣手術」,在原先的瓣膜置放處再放入新的瓣膜,進行瓣中瓣(Valve-in-Valve)術式。
蔡孝恩主任表示,如果第一次、第二次都選擇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就必須面對傷口沾黏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當然還是有不少患者採取這樣的方式,而且術後預後良好,但由於患者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時,大多都已超過70~80歲,身體狀況、是否有共病都要一併考慮,若風險高就建議採取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
蔡孝恩主任也提醒術後一定要降低感染機率,例如好好刷牙減少口腔細菌,身體出現傷口時要仔細照護,這是因為置入的瓣膜屬於外來植入物,若是體內遭到細菌攻擊,很容易就會沾附在瓣膜上面,進而導致損壞,屆時就必須再次置換瓣膜。除此之外,術後要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均衡、戒掉菸酒等壞習慣,每3個月定期回診、每年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如此才能與瓣膜好好相處,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9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確診是糖尿病的時候,我的血糖超過 500mg/dL!」61 歲程先生是位資深職業演員,診斷糖尿病已有 25 年,「當時準備做膽囊切除手術,術前抽血才發現血糖過高。過去並不了解糖尿病,所以沒有特別在意,藥物都是想到才吃,也沒有規律回診的觀念。」 「認真了解後,才發現原來糖尿病併發症很多,加上我本身
近視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眼軸拉長,導致遠方的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方,而造成影像模糊。 我們的眼睛像一顆水球,當眼軸拉長時,眼睛組織會變薄,容易產生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多種病變。若近視度數大於500度,便屬於高度近視,有失明的風險。
「蛀牙三要素」分別是細菌、食物、時間,當食物殘留在牙齒表面、牙縫,口腔裡的細菌會分解糖份,產生酸性物質侵襲牙齒表面,使礦物質流失。附著在牙齒的牙菌斑含有大量細菌,會導致牙齦發炎,而紅腫疼痛、容易流血。若不及早治療,牙齦會漸漸萎縮,齒槽骨遭到破壞,使牙齒動搖、脫落!
體重過重、過輕都會造成問題,醫師教你健康減重,增肌減脂好處多多!
50 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反覆發燒、走路會喘、骨頭疼痛而就醫,檢查發現罹患了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化學治療後,狀況比較穩定,但在準備做造血幹細胞 移植前,疾病便復發了。
「醫師,我每周要洗腎3次,如果確診COVID-19怎麼辦?」 「長期洗腎或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要如何治療COVID-19?」 洗腎、器官移植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高,而且較容易出現重症或死亡,吳美儀醫師指出,雖然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但是這些患者平時會使用較多藥物,在使用抗病毒藥物時
「剛確診是糖尿病的時候,我的血糖超過 500mg/dL!」61 歲程先生是位資深職業演員,診斷糖尿病已有 25 年,「當時準備做膽囊切除手術,術前抽血才發現血糖過高。過去並不了解糖尿病,所以沒有特別在意,藥物都是想到才吃,也沒有規律回診的觀念。」 「認真了解後,才發現原來糖尿病併發症很多,加上我本身
近視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眼軸拉長,導致遠方的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方,而造成影像模糊。 我們的眼睛像一顆水球,當眼軸拉長時,眼睛組織會變薄,容易產生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多種病變。若近視度數大於500度,便屬於高度近視,有失明的風險。
「蛀牙三要素」分別是細菌、食物、時間,當食物殘留在牙齒表面、牙縫,口腔裡的細菌會分解糖份,產生酸性物質侵襲牙齒表面,使礦物質流失。附著在牙齒的牙菌斑含有大量細菌,會導致牙齦發炎,而紅腫疼痛、容易流血。若不及早治療,牙齦會漸漸萎縮,齒槽骨遭到破壞,使牙齒動搖、脫落!
體重過重、過輕都會造成問題,醫師教你健康減重,增肌減脂好處多多!
50 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反覆發燒、走路會喘、骨頭疼痛而就醫,檢查發現罹患了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化學治療後,狀況比較穩定,但在準備做造血幹細胞 移植前,疾病便復發了。
「醫師,我每周要洗腎3次,如果確診COVID-19怎麼辦?」 「長期洗腎或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要如何治療COVID-19?」 洗腎、器官移植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高,而且較容易出現重症或死亡,吳美儀醫師指出,雖然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但是這些患者平時會使用較多藥物,在使用抗病毒藥物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高齡患者的福音: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補術 二尖瓣逆流的威脅 🔵 二尖瓣逆流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尤其在75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普遍,盛行率高達10%。 🔴 未經診斷或治療的二尖瓣逆流會顯著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和死亡率。 🔵 二尖瓣逆流的症狀通常較為隱匿,患者可能只是運動耐量下降、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新式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一、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因與影響 🔴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逆流回左心室。 🔵 病因: 主動脈根部擴張、先天性二尖瓣、膠原血管疾病、心內膜炎、主動脈剝離和外傷。 🔵 影響: 長期未治療會導致心肌功能障礙、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是一位年輕帥哥病友的求診故事,他今年初開始有鼻塞、濃鼻涕、夜咳等症狀,還會一直聞到惡臭味,甚至只要沒吃退燒藥就會持續高燒,每天都處於很疲倦的狀態。經過蘇偉翔醫師問診及電腦斷層檢查,判斷他有『慢性鼻竇炎』加上大量『鼻竇瘜肉』!
Thumbnail
今天來求診的這位病友,先前因為鼻塞問題,曾經在他院做過『鼻中膈和下鼻甲手術』,術後鼻塞明顯改善。但近半年鼻腔開始產生臭味,尤其晚上濃鼻涕總會倒流,導致不停咳嗽、無法睡覺,藥物治療許久也都沒有效果。經由原手術醫師轉診給蘇偉翔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有『鼻竇瘜肉』。
Thumbnail
話說老陳公益服務對象的汪大媽,回顧50歲停經後,開始呈現血壓10年左右手4高(120/170分界)+脈診健康年齡一直大於70歲的現象,經過123.4.16日金姆公司王總對其脈像分析的指導,改善調理方法後,發現其血壓+脈診都有下降+年輕的現象;指導繼續努力,以離開高血壓的不定期未爆彈現象喔!
Thumbnail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今天指出,主動脈剝離是極為嚴重與緊急的醫療狀況,主動脈是人體心臟輸送血液至身體各部位的主要血管,當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動脈的層間,可能導致內膜與間膜的剝離,進而引起主動脈破裂,此時已面臨生死關頭。 急診醫學部主任郭鐘太(見圖)表示,臨床上常見動脈剝離的症狀包括:突發性、非常
Thumbnail
話說田大哥進入70歲後,在二月初遭遇車禍撞擊受傷,因為整合醫院+調理得宜,得以在四周次+計約20天的調理後,自車禍後初期的脈診健康年齡70歲,降為47歲;實在值得可喜可賀喔!
Thumbnail
老陳平整的學習+服務過程中,遇見老後老人心酸血淚的故事,體會:老人一生付出所有+養家活口=理當有一個美好的人生黃金秋天:三個生活艱難老後的老人,期待老陳“脈診+平整”的技術,可以整合到來家服務的復健師+二個每週復健的診所+每晚協助按摩全身的外傭=實現退休老師自坐到站,自站到立,自立到行的恢復目標喔!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高齡患者的福音: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補術 二尖瓣逆流的威脅 🔵 二尖瓣逆流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尤其在75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普遍,盛行率高達10%。 🔴 未經診斷或治療的二尖瓣逆流會顯著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和死亡率。 🔵 二尖瓣逆流的症狀通常較為隱匿,患者可能只是運動耐量下降、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新式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一、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因與影響 🔴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逆流回左心室。 🔵 病因: 主動脈根部擴張、先天性二尖瓣、膠原血管疾病、心內膜炎、主動脈剝離和外傷。 🔵 影響: 長期未治療會導致心肌功能障礙、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是一位年輕帥哥病友的求診故事,他今年初開始有鼻塞、濃鼻涕、夜咳等症狀,還會一直聞到惡臭味,甚至只要沒吃退燒藥就會持續高燒,每天都處於很疲倦的狀態。經過蘇偉翔醫師問診及電腦斷層檢查,判斷他有『慢性鼻竇炎』加上大量『鼻竇瘜肉』!
Thumbnail
今天來求診的這位病友,先前因為鼻塞問題,曾經在他院做過『鼻中膈和下鼻甲手術』,術後鼻塞明顯改善。但近半年鼻腔開始產生臭味,尤其晚上濃鼻涕總會倒流,導致不停咳嗽、無法睡覺,藥物治療許久也都沒有效果。經由原手術醫師轉診給蘇偉翔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有『鼻竇瘜肉』。
Thumbnail
話說老陳公益服務對象的汪大媽,回顧50歲停經後,開始呈現血壓10年左右手4高(120/170分界)+脈診健康年齡一直大於70歲的現象,經過123.4.16日金姆公司王總對其脈像分析的指導,改善調理方法後,發現其血壓+脈診都有下降+年輕的現象;指導繼續努力,以離開高血壓的不定期未爆彈現象喔!
Thumbnail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今天指出,主動脈剝離是極為嚴重與緊急的醫療狀況,主動脈是人體心臟輸送血液至身體各部位的主要血管,當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動脈的層間,可能導致內膜與間膜的剝離,進而引起主動脈破裂,此時已面臨生死關頭。 急診醫學部主任郭鐘太(見圖)表示,臨床上常見動脈剝離的症狀包括:突發性、非常
Thumbnail
話說田大哥進入70歲後,在二月初遭遇車禍撞擊受傷,因為整合醫院+調理得宜,得以在四周次+計約20天的調理後,自車禍後初期的脈診健康年齡70歲,降為47歲;實在值得可喜可賀喔!
Thumbnail
老陳平整的學習+服務過程中,遇見老後老人心酸血淚的故事,體會:老人一生付出所有+養家活口=理當有一個美好的人生黃金秋天:三個生活艱難老後的老人,期待老陳“脈診+平整”的技術,可以整合到來家服務的復健師+二個每週復健的診所+每晚協助按摩全身的外傭=實現退休老師自坐到站,自站到立,自立到行的恢復目標喔!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對於年長者而言,復健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年輕時可能休息個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到了老年階段,卻變成無法根治的問題,甚至不去醫院都不行,需要時時刻刻的到醫院進行復健,而許多年長者不希望麻煩家人,甚至家人因為工作上的繁忙,沒辦法陪伴就醫,所以長輩有時候會選擇隱瞞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