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妝點生活的詩句:羅青《吃西瓜的方法》

這是羅青24歲時自費出版的詩集,記錄著他看世界的方式,包括四卷八輯,地點遍布臺灣各地,物品也從上天到下地。如今屆滿50年,以現在的觀點回頭看羅青的詩集,仍需讀者自行體會「吃西瓜的第〇種方式」。
新版《吃西瓜的方法》添入註解與補完當年缺漏的詩句,相隔50年的對照反倒像是古今兩位羅青的對話。在〈山水冊〉裡,羅青從玉山、阿里山一路抵達太魯閣,不知道半世紀之後,是否還能按圖索驥,找到詩句描繪的風景?最後增補兩首是他2022年重返太魯閣的啟發與成長。
羅青的詩有理科的框架,不僅是「吃西瓜的方法」,還包括〈詩人太魯閣創作歷程分析比較影響研究報告〉〈茶杯定理〉以及「柿子的綜合研究」,將柿子化為分析對象,客觀與主觀視角交叉在不同詩句。柿子已經跳脫水果的意義,羅青打造柿子的世界,有自己的個性與戀愛經驗,也隨著年華老去最終成為「垂死的柿子」(頁220)。
另一個重點則是「月亮‧月亮」,羅青發明「飛鳥體」格式,每一首詩皆以第二節固定兩行為軸心,第一三節為翼。此外,他並不侷限於自己看見的月亮,而是各方角度的月亮,代表每天跟我們擦肩而過的路人,偶爾熟悉但大部分陌生,經過之後只剩「空空白白的臉」(頁224)。
最後當然是〈吃西瓜的六種方法〉,根據羅青的後記,原本新版想更名為《吃西瓜的六種方法》,後來因為《吃西瓜的方法》早已刻在人們的記憶當中而作罷。看過這首詩一定會懷疑:「第六種方法是什麼?」但羅青解釋應該是第〇種,以呼應西瓜的形狀,內容則留給讀者想像。如今,也許有一部份讀者認為西瓜還能參選。
在羅青的詩裡,所有事物都有了自己的哲學;又或者,萬事萬物身邊都妝點著幾行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