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抗通膨為何略顯無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我先前有寫了一篇美國經濟將軟著陸?,當時沒注意到一個弔詭的現象。
為什麼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22年中出現反彈向上,而儲蓄率也跟著反彈向上?本應該隨之向上的個人消費支出年增率於今年1月才出現反彈向上,足足晚了半年之久呢!
正常情況下,消費者信心指數反彈的這段時間,個人消費支出應該要出現反彈向上,且儲蓄率應該要下滑才能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增強的現象匹配,代表消費者敢於減少儲蓄進行消費。
小教室:儲蓄率為個人儲蓄佔可支配所得的比重,可以當作檢視市場對景氣看法的重要指標之一,以及消費者是否有足夠的銀彈進行消費。
小教室:經濟諮商局與密西根大學所公佈的數據,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反映「一般民間消費」、「就業情形」;後者則反映「耐久財消費」。
小教室:美國每小時薪資成長率,統計僱員包含小費、加班、晚班加給的薪資總收入,但不包含公司福利、不定期獎金以及工資稅等,實際反應僱員收入。
首先探討儲蓄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從時薪走勢圖來看,去年年中至今都是持續下滑,代表儲蓄的增長不是來自薪資的增長,那麼是來自於哪裡?廢的先生想到疫情至今美國政府推出了多種財政刺激方案,1兆9000億元「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1兆2000億元的基礎建設法,以及7400億元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分別都會讓政府合約和補助金增加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分析師帝奇(David Ditch)說,「聯邦雇員的人數幾十年來一直保持穩定,但當有更多資金讓政府得以發出合約或補助金時,實際上就是在增加聯邦勞動力。」(來源)
美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報導,稅務基金會統計指出,2023年全美50州有38州將改變稅制,對一般民眾、企業都減免或部分豁免稅率。其中更有12州直接調降個人所得稅稅率,因此當地州民在領薪時,因為預扣稅額減少,就可立刻領到比原先多的薪資。
事實上,如果加計2022年,美國已經有21州在這2年內調降個人所得稅。稅務基金會州稅計畫副總監沃查克(Jared Walczak)表示,全美各地都在減稅,有過半數的27州至少已經為一項重要稅款減稅,成為共和、民主兩黨共識,「減稅熱潮出現在各地,這絕對是過去2年的大規模趨勢。」
沃查克指出,過去2年來,美國各州稅收與聯邦補助款出現破紀錄的成長,州政府有如坐在金山上(sitting on an enormous amount of money);相對來說,許多人民則因為通貨膨脹而受苦,因此,官方決定透過減稅還財於民,為民紓困,讓人民共享財政成果。(來源)
個人應繳稅額年增率
在先前的文章疏忽了財政刺激的延遲效果以及三大財政刺激方案所帶來的影響,從上圖可看到2021年年中到年底與2022年中到年底,個人應繳稅額年增率都出現明顯下降,今年1月出現較大負值。在過去,大多數美國人會選擇在1月時進行退稅申請,使得1月份個人應繳稅額出現大幅縮水情形,但今年1月份直接出現較大的負值,這其實是政府政策主導的退稅。所以從2022年年中至今儲蓄率的增加其實是來自於減稅與退稅,而更瘋狂的是,美國州政府因為這兩年的財政盈餘與聯邦補助金挹注過多,現在正打算替民眾減稅退稅對抗通膨,這是何等荒謬的邏輯?提油救火?
聯準會需要升息幾碼才能抵銷財政刺激或減稅退稅造成的通膨影響?且三大財政刺激法案也會使美國持續缺工,聯邦雇員數量也可能會來到歷史新高。
聯準會是否有把這些財政刺激與地方政府的減稅退稅考量進去?從鮑威爾主席的談話,個人認為應該沒有。雖然鮑威爾主席在上次談話提到通膨已經漸漸緩解,但地方政府在財政餘裕前提下,他們會更傾向於補助民眾對抗通膨。而鮑威爾主席2月初的偏鴿談話,在引導預期的任務上,廢的先生認為是失敗了。因為鮑威爾主席偏鴿的言論加上近期零售與就業數據的正面表現,讓市場預期從軟著陸變成不著陸,不利引導通膨預期,且與目標背道而馳,鮑威爾主席必須發表更為鷹派的言論才能讓市場從不著陸回到他要的軟著陸。另外財政方面也必須變得更為緊縮,否則一邊關水龍頭一邊開水龍頭,這樣操作無法降低通膨到目標值。
拜登政府是否意識到控制通膨必須是跨部會合作,甚至聯邦與州政府都必須同向而行才能完成,否則通膨只會降到某個階段就受到州政府的通膨補貼而起死回生。如果美國出現這樣矛盾的現象,就會與1970年代相似。當時聯準會太早降息導致通膨起死回生。現在的聯準會雖然記取過往教訓,但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會記取這個教訓嗎?還是受到民主體制影響,不得不討好選民發放更多的通膨補貼?
當前美國的經濟問題不僅僅是通膨,還有持續缺工、供應短缺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出全面的政策,企業需要採取靈活的策略,消費者也需要理性消費,讓經濟回到穩健增長的軌道上。
LINE ID: @mrfed
廢的先生官方帳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30內容數
二刀流: 1. 總體經濟 2. 虛擬貨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廢的先生(Mr.Fed) 的其他內容
主要討論以下幾點: 1. 美國1月零售銷售數據解讀。 2. 美國1月PPI數據解讀。 3. 美國製造業、批發業與零售業企業存貨銷售比分析。
這篇主要探討2008年量化寬鬆與2020年量化寬鬆的不同之處,連帶讓讀者思考為何2008年的量化寬鬆不會引起嚴重通膨,而2020年的量化寬鬆卻引起了嚴重通膨?
透過以下幾個指標與面向探討美國經濟軟著陸可能性: 1.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國債利差預測衰退模型 2. 美國經濟諮商局領先指標 3. 美國未來消費動能 4. 雇傭成本指數(ECI) 5. 個人信貸 6. 美國國內銀行放款標準 7. 失業率 8. 消費者信心指數
從2016年開始,日本央行宣布殖利率曲線維持控制(0-0.25%),這使日本央行持有過半日本政府公債,但在2022年12月首度放寬了殖利率區間(0-0.5%),這個轉向給日本國內與國際市場帶來潛在的危機。
這篇將會討論: 1.非農就業數據 2.升息機率 3.缺工原因 4.緩解QT流動性緊縮的工具
廢的先生用以下3個工具觀察預測聯邦基準利率: 1. 利率點陣圖 2. FedWatch 3. 聯邦基準利率期貨價格推算升息機率
主要討論以下幾點: 1. 美國1月零售銷售數據解讀。 2. 美國1月PPI數據解讀。 3. 美國製造業、批發業與零售業企業存貨銷售比分析。
這篇主要探討2008年量化寬鬆與2020年量化寬鬆的不同之處,連帶讓讀者思考為何2008年的量化寬鬆不會引起嚴重通膨,而2020年的量化寬鬆卻引起了嚴重通膨?
透過以下幾個指標與面向探討美國經濟軟著陸可能性: 1.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國債利差預測衰退模型 2. 美國經濟諮商局領先指標 3. 美國未來消費動能 4. 雇傭成本指數(ECI) 5. 個人信貸 6. 美國國內銀行放款標準 7. 失業率 8. 消費者信心指數
從2016年開始,日本央行宣布殖利率曲線維持控制(0-0.25%),這使日本央行持有過半日本政府公債,但在2022年12月首度放寬了殖利率區間(0-0.5%),這個轉向給日本國內與國際市場帶來潛在的危機。
這篇將會討論: 1.非農就業數據 2.升息機率 3.缺工原因 4.緩解QT流動性緊縮的工具
廢的先生用以下3個工具觀察預測聯邦基準利率: 1. 利率點陣圖 2. FedWatch 3. 聯邦基準利率期貨價格推算升息機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美國勞工部公布 7 月非農報告,新增就業僅報 11.4 萬人,比前月數據 20.6 萬人大幅下降,且失業率也是自前月的 4.1% 快速上升至 4.3%。 整體 7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疲軟,但目前仍舊尚未跌入經濟衰退,我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總經週期的轉換點,就是 Fed 是否能夠引導
Thumbnail
2024年上半年,美國經濟表現放緩,包括GDP增長、通膨率、耐用品訂單、消費者信心和失業率的變化,這使得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增加。然而,投資美國公債需考慮Fed的貨幣政策對公債價格的影響,以及潛在的利率或匯率風險。投資美國公債可能是一個謹慎且合理的選擇。
Thumbnail
美國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升至四周新高,不過沒有裁員增加的跡象。經濟學家預計今天晚上發布的非農就業將增加18萬人,可觀察失業率是不是穩定在3.9%。6日收盤近乎持平。 繼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啟動降息後,歐洲央行周四宣布五年來首次降息,同時上調通膨預期,七月不太可能連續降息。
Thumbnail
美國境內通膨頑強,著實令美國人擔心,然而美國Q1的GDP季增年率下降至1.3%低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擴張的增速明顯放緩了。通膨且高,但經濟很可能需要刺激了,究竟該升息還是降息呢?鮑爾都拿不定主意了, 我自然也無從知曉...
Thumbnail
民調顯示:6成美國人感覺經濟衰退,近半數預計美股下跌。摩根大通執行長CEO警告:美國經濟恐會「硬著陸」,最遭是陷入「停滯性通膨」!Fed會議紀錄顯示官員仍不排除升息,高盛CEO:今年降息機率恐為零! 由於美國的通膨情況在可預見的期間內難以減緩,儘管華爾街極度渴望降息,美國聯準會仍難以降息,乃可預見!
Thumbnail
昨日美國公佈的總經數據未如市場預期,降息前景的信心下降,股市也受到相同的影響,並將面臨自我調整及修正的情況。對於中長期趨勢需要觀察是否遭到扭轉。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美國財長耶倫認為,美國經濟今年沒有理由出現衰退。雖然美國債務負擔成本仍然可控,但如果利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可能對財政可持續性構成威脅。野村證券預計,美聯儲將在5月、7月、9月和12月共降息100個基點。 b、歐洲央行管委西姆庫斯表示,資料不支援3月份降息。歐洲央
Thumbnail
經過2022年高通膨的肆虐,2023年一開始投資人其實都對全球景氣及股市行情打上一個大問號,美國聯準會為了打壓通膨仍舊維持原調、持續調高利率,因高利率而增加的營運成本及貸款利息衝擊了企業獲利及民眾消費力,這些都讓人產生了經濟走向硬著陸的疑慮。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美國勞工部公布 7 月非農報告,新增就業僅報 11.4 萬人,比前月數據 20.6 萬人大幅下降,且失業率也是自前月的 4.1% 快速上升至 4.3%。 整體 7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告雖然疲軟,但目前仍舊尚未跌入經濟衰退,我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總經週期的轉換點,就是 Fed 是否能夠引導
Thumbnail
2024年上半年,美國經濟表現放緩,包括GDP增長、通膨率、耐用品訂單、消費者信心和失業率的變化,這使得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增加。然而,投資美國公債需考慮Fed的貨幣政策對公債價格的影響,以及潛在的利率或匯率風險。投資美國公債可能是一個謹慎且合理的選擇。
Thumbnail
美國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升至四周新高,不過沒有裁員增加的跡象。經濟學家預計今天晚上發布的非農就業將增加18萬人,可觀察失業率是不是穩定在3.9%。6日收盤近乎持平。 繼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啟動降息後,歐洲央行周四宣布五年來首次降息,同時上調通膨預期,七月不太可能連續降息。
Thumbnail
美國境內通膨頑強,著實令美國人擔心,然而美國Q1的GDP季增年率下降至1.3%低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擴張的增速明顯放緩了。通膨且高,但經濟很可能需要刺激了,究竟該升息還是降息呢?鮑爾都拿不定主意了, 我自然也無從知曉...
Thumbnail
民調顯示:6成美國人感覺經濟衰退,近半數預計美股下跌。摩根大通執行長CEO警告:美國經濟恐會「硬著陸」,最遭是陷入「停滯性通膨」!Fed會議紀錄顯示官員仍不排除升息,高盛CEO:今年降息機率恐為零! 由於美國的通膨情況在可預見的期間內難以減緩,儘管華爾街極度渴望降息,美國聯準會仍難以降息,乃可預見!
Thumbnail
昨日美國公佈的總經數據未如市場預期,降息前景的信心下降,股市也受到相同的影響,並將面臨自我調整及修正的情況。對於中長期趨勢需要觀察是否遭到扭轉。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美國財長耶倫認為,美國經濟今年沒有理由出現衰退。雖然美國債務負擔成本仍然可控,但如果利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可能對財政可持續性構成威脅。野村證券預計,美聯儲將在5月、7月、9月和12月共降息100個基點。 b、歐洲央行管委西姆庫斯表示,資料不支援3月份降息。歐洲央
Thumbnail
經過2022年高通膨的肆虐,2023年一開始投資人其實都對全球景氣及股市行情打上一個大問號,美國聯準會為了打壓通膨仍舊維持原調、持續調高利率,因高利率而增加的營運成本及貸款利息衝擊了企業獲利及民眾消費力,這些都讓人產生了經濟走向硬著陸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