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盡最大的心意,做好每一筆交易

乞丐算不算是失敗者?
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一百個人,得到的回答應該都一樣,乞丐當然是失敗者,乞丐如果不算失敗者,天底下就没有失敗者了。
有趣的是,在某位大學教授的眼裡,尤其他還是經濟學領域的知名專家,竟完全否定這樣的結論。
這位教授帶著幾位學生前往火車站尋找乞丐作研究,並在人行地下道中找到了三名乞丐。他們先在一旁靜靜觀察了一會兒,發現三人當中有一人的生意特別好;從外表看來,他不是最可憐的一個,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值得同情的地方,但為何經過的行人,多半選擇將金錢施捨給他呢?
教授若無其事的走了過去,先掏出一張百元鈔票,彎腰放進擺在那名乞丐面前的碗裡,隨即見到那名乞丐以跪姿向教授叩了一個頭,接著用一種彷彿向恩人拜謝的語氣說:「謝謝您!願菩薩保佑您!」
教授没有離開,而是又從口袋裡拿出了一枚十元硬幣投入碗中,那名乞丐同樣以跪姿再向教授叩了一個頭,並說:「謝謝您!願佛祖保佑您!」
教授還是不走,再掏出一枚一元硬幣給了他,儘管金額變少,有給跟没給差不多,但那名乞丐對施捨者所表現的態度却始終如一,仍是同樣的跪姿,同樣的叩頭,同樣獻上他的感謝與祝福:「謝謝您!願上帝永遠與您同在。」
學生不解教授這麼做的用意是什麼?感覺好像在戲弄。事後追問才恍然大悟,原來整個過程的縮影,正是一堂經典的「交易學」課程。
教授解釋說:「當我單方面送出金錢的時候,的確可以算是『施捨』,但當乞丐用叩頭回應我這個施捨的行為後,它就變成了一種交易,等於我付錢買他的自尊,讓我在無形中覺得自己好像很偉大、很崇高、很了不起。每一個會選擇把錢施捨給他的人,在潛意識裡大都存有此種心態,跟同情或憐憫已然無關,純粹是想在這場交易中獲得心靈上的小小慰藉。」
教授另外還下了一個定義:「在你們的眼中,乞丐或許是人生最大的失敗者,但就那名乞丐而言,他却是一位最成功的交易家。不論你施捨金錢的多寡,他都會盡他最大的心意來回報你,這使你不敢輕視他,反而願意敬重他,不知不覺,只要經過他的面前,就想跟他再來一次交易,而且,付出的金額會愈來愈大,因為你不想讓他瞧不起你。」
乞丐不只是一種身份,它也算得上是一種職業,他得到報酬的方式,可以是利用可憐來激發你的慈悲心,也可以是故作卑賤來突顯你的高貴,更可以是坦誠表明欠缺,透過讓你有機會付出來證明你原來還有餘,減少對生活不足的抱怨。乞丐不過就是用一種被我們嗤之以鼻的模式在上班,只要你願意買單,完成交易,他就賺到了,這是你情我願,誰也不欠誰。所謂的「經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如同教授所言,如果那名乞丐也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交易家,那他就不是失敗者,他用他可以做得到的方式,盡最大的心意去做好每一筆來到他面前的交易,讓每一個掏錢的人都覺得心甘情願。他是乞丐没錯,但在工作時,並没有比別人更勞心勞力;當他收工後,也没有活得比別人差。
活在世上的每時每刻,都像是在進行交易,因為生命的本身不可能自給自足,無論是物質的,感情的,心靈的,有形的,無形的,我們不是在跟人作交易,就是在跟鬼神作交易。交易的好,日子必然過得順利;交易的不好,懷裡抱著的,當然就只剩下一顆乞討的心。
如果乞丐都能夠成為人生的交易高手,我們有什麼理由輸給乞丐呢!盡最大的心意去做好每一筆來到我們面前的交易,促使每一個可以滿足我們需要的人都覺得心甘情願,不管做什麼,誰也別想讓我們貼上失敗者的標籤。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