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二十二、香港燈光師在台修練之路 (上)

安東不高大,但有明顯的肌肉線條,是典型燈光師的體態,加上留著小落腮鬍,我一開始以為他有些難以親近。 但沒想到安東不但帶著一個朋友來壯膽,迎面走來更不停的說著: 「哎呀...訪問讓我好緊張啊!」 有趣的反差萌劃破了初次見面含蓄的氣氛,我們三兩句聊了開來。
「在學校的時候每個學生都想當導演,但我就挑最沒人要做的燈光, 我想,或許不一樣的路也能走出一片天。」 「你說燈光師難道不重要嗎?有位前輩說過,當現場一片黑暗時能拍出什麼? 當畫面亮成一片慘白,好看嗎?那時我才體會到,燈光師也是重要的存在。」
安東的一番話,讓我驚覺,原來我對於燈光工作的認識非常粗淺,仔細一想, 那些會吸引目光的照片、咖啡店、書店...等等,在空間營造上的燈光細節, 往往都都是引起我注意,並讓我們進入空間氛圍的開始。 我想起一次的拍攝現場的觀察,燈光師與助理調整燈光的色溫和硬度, 像是調整柔光紙的角度或是在燈的前面放一些玻璃紙、水罐來營造紋路與肌理,或是在室外望著天空看雲的動向,確保每顆鏡頭間光線亮度的 *連戲, 這些細膩的觀察與改變, 轉化成數位訊號後呈現在螢幕上與肉眼所見有很大的差距。 「燈光師琢磨著的光線細微差距,對沒受過訓練的人來說應該很難辨識吧?」
「對呀,你看我們在燈光前遮遮弄弄,一些小調整, 在監看的螢幕上也會完全不同,所以要邊做邊實驗、邊討論。」
在許多拍攝現場待過後,我漸漸發現燈光師大概有兩種, 一種是聽命於攝影組或是導演,迅速調整、符合需求; 另一種是在現場討論與實驗燈光效果,同時達成任務。 緊湊的拍攝現場我總是很難有時間好好了解他們, 恰好趁這個機會問問安東他對於我的觀察有什麼想法?
「我認為,框取拍攝畫面的最後決定權雖然在攝影師身上, 但是燈光師本身要有想法才行,想法是影像產業的核心。具備技術是基本, 但我的想法來自於經驗觀察、思考、改進,盡量想想看有沒有方式或做法, 可以改善或替代目前工作流程?」
「我擔任助理時,當完成燈光師交代的工事後,就會試想,如果是我會怎麼做,還有沒有其他佈光的可能性?下次有機會時,強迫自己使用別的方式, 一樣的燈具不一樣的位置,看能不能做更好,腰包裡也有隨時記錄的小本。」
我眼前這位粗獷的男子,分享著許多工作上細微的學習小撇步。 我想在任何領域上想要有所突破,好像都要有這樣的特質,不斷嘗試, 在一些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努力做調整,但這麼瑣碎龐雜的工作歷程之中, 我好奇他是否也有個類似職業生涯的導師的前輩存在? 而且,為什麼安東說起話來沒有香港腔調呢?
*註:連戲 -因為拍攝行程不是照著劇本故事順序, 在順序各種跳來跳去的拍攝中,畫面的每個細節都需要特別注意連貫, 戲與故事才能有邏輯的串連起來,包含燈光的強弱與方向等等 圖/文 - 謝振允 編輯 - 歐順 #外行人看臭拍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所謂的「幕後花絮」的主角,永遠都是「幕前」的演藝人員。在這裡,則是真正的幕後故事。 為什麼拍片人總愛稱自己是「臭拍片的」?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