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的靈性書單09《白鯨記》

約拿書寓言

「叫我以實瑪利吧!」美國經典文學《白鯨記》(Moby Dick)開首第一句話如此寫著,揭櫫了這本藉著十九世紀美國一艘捕鯨船海洋獵殺鯨魚的故事意義——神的眷顧與對抗神的結果。通本書到處都有聖經及基督信仰的影子:以實瑪利名字是神聽見的意思,按著聖經典故及本故事結果,作者引用約伯記1:19「……他們就都死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說明以實瑪利是整個事件唯一生還者才說出這個故事給他人聽見。他和野蠻人魁魁上船前沒聽從一位街友以利亞預言的話,執意出海,登上亞哈船長的捕鯨船「皮克號」,開始波瀾壯闊的海洋之旅。出港前一個禮拜天,以實瑪利和魁魁去主日崇拜,講台上牧師詮釋約拿書:「約拿犯了抗旨之罪,而且還想逃,因此犯了蔑視神的罪。他以為人造的船隻可把他帶往神未統治之處……約拿在翻騰之間掉進一張等著他的大嘴,鯨魚把牠那象牙似的牙齒合起,彷彿一根根牢欄,將他囚禁起來。」這也是《白鯨記》的意象。
皮克號的任務是捕鯨製成鯨油,以達船東目標獲利;船長亞哈卻有他自己給這艘船的使命,即他要向咬斷他一條腿的白色巨鯨「莫比敵」復仇,努力捕鯨不過是他騙過船東的幌子。不過通篇《白鯨記》仍是部捕鯨史及獵鯨紀實,從美國麻州外海的南塔克特島出發捕鯨船,經過過大西洋,繞了南美合恩角,進入太平洋;又奔過巴士海峽,直往南海。這是世界捕鯨船路線之一,但亞哈走此航線,是根據季風去獵殺莫比敵。一路上也捕到了一頭抹香鯨和露脊鯨。書中詳細考證了鯨魚生理構造和捕鯨業生態,同時從放下獵鯨小艇、團隊捕獵、拖鯨遇鯊、吊起魚尾、砍下魚頭,取鯨油煉鯨油整個獵鯨程序中,鉅細靡遺描述,讓讀者彷若在現場從事這些工作。以前聽說作為獵鯨主角的魚叉手,是全程安靜於船艙,遇鯨時才全力投擲魚叉。然而實際上書中敘述魚叉手是最命苦的船員:又要瞭望、又要備叉、又要划槳、又要叉魚;同時還要砍鯨魚頭,添煉油爐柴火。
《白鯨記》說的是人與人及人與自然界受造物的關係。我們不能用今日環保概念來看當時的捕鯨事業,但即使是當時,作者從莫比敵受到攻擊時的回應,讓我們看到鯨魚有受造的靈性,應該受到人類尊敬的對待。那不是一故事傳說而已,今日仍有漁人船長會述說早期獵鯨時遇到鯨魚奇妙的互動。亞哈就是因為把莫比敵人類化了,才要信誓旦旦、此仇不報非君子。好端端跟隻鯨魚計較什麼啊?捕魚打獵都有風險,但不能因對方傷到自己,就較真的跟隻動物對抗。神要人有仁愛謹守的心,如以賽亞65:25「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人與動物要在神創造及終末中彼此和睦,而非對抗。創造中要管理動物的人卻與之對抗,就有可能是對抗神了。
「皮克號」上忠誠並有智慧的大副Starbucks(後被「星巴克咖啡」使用成公司名),本有意阻止亞哈瘋狂的行為,但遲疑了,因此做了亞哈的陪葬。神有差遣人完成祂和好的使命,但約拿和星巴克都逃避了,這也是與神對抗,終就都進入「海的深淵」中。在《白鯨記》終常有先知性人物及先知性話語,完全不同於「今日先知」,《白》書中的先知都是帶著與神與人與受造合好的使命宣言。看完這本厚重的書,不但有了海洋及鯨魚的知識,也會讓我們敬畏神,學習遵循神旨意。
(本文刊登於《每日活水》月刊,校園書房出版社,2022年9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