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應屆生如何平衡學測複習以及學校進度

前言
創了IG帳號以來就不時會收到請益應屆以及重考時我的讀書進度、備考策略等問題,之前曾經以限時、貼文以及直播分享過,不過有些內容或許文字更能精確表達,所以我還是決定寫幾篇文章來分享~今天先跟大家捋一捋應屆生應該如何安排學測複習以及學校的進度~
高二下~高三上的學生最擔心的就是學校進度與學測複習進度該如何兼顧。如果花太多時間準備學測結果沒考好,後續的分科很可能就會準備到崩潰;反過來,若花過多心力在學校進度上又會擔心學測複習不完。
針對這點,我們試著用所處年級來進行進度安排的分析。

二下或者更早
這個時候學校的課程是「絕對」不可以放掉的,因為學測每一科都會考到二年級下學期。因此如果想要提早開始準備學測,複習的比例不能放太重。 我的建議是可以每天花8成的心力在學校的進度,然後花2成左右在學測的複習。這邊的複習不是指國英數社自五大科都開始複習,畢竟只花2成心力的話做不到xD
那麼這兩成的心力可以如何運用來準備學測呢?大家可以把這些力氣花在刀口上,放在「弱科」或者「需要長期積累的科目」。
  • 弱科:
假設弱科是數理類的科目,可以回頭檢視過去的考卷,分析自己都錯在什麼樣的題目上。是經常粗心算錯?還是說是看不懂題目、解不出來?假如是前者,可以試著每天勻出一些時間算10~20題題目維持手感。若是後者,應該回去重看最簡單的教材——課本,把相關的概念都搞清楚再來練題目,如果沒有搞懂就狂寫的話不會有成效的(過來人的血淚)。
如果弱科是背科,那可以試著使用flashcard、心智圖等工具來幫助自己背誦知識點。透過這些工具來進行主動回想(active recall)能夠鞏固長期記憶。
倘若弱科是語言,也就是國文、英文,那最基本的就是把文法、修辭等不易變動的知識點搞懂、記住,並且在生活中盡量創造使用這些語言的環境。比如說每日閱讀一篇散文、英文雜誌,或者使用手機app背單字。我還有使用過一招是利用當天背的英文單字創造短文,這個對於維持語感真的蠻有幫助的!
之後會再出一篇分析每一個弱科的學習方式的文章,這裡先帶過。
  • 需要長期積累的科目
高中所有科目中最無法速成的就是國文以及英文,特別是手寫題的部分。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背補習班給的作文或者句型模板即可,但就我所知,老師們沒有特別喜歡看到這一類的文章。理由有好幾個,比方說情境使用的不精確,或者同儕之間的文章相似度太高了,無法脫穎而出等等。所以最保險的方式,就是至少從高二開始積累語言方面的底蘊
國文的部分推薦閱讀散文,有時間的話閱讀喜愛的小說也可以,但盡量不要選網路小說。網路小說的品質相較於出版品,良莠不齊的情形會比較嚴重,在遣詞用字上也相對比較不精確,比較不適合用來培養寫作的語感。
【註】我本人非常非常愛看網路小說,也很清楚有許多大神創作者的文筆非常好。只是這類人畢竟是少數,而且網路小說的文風並不適合寫升學體制偏愛的八股文,所以這裡還是不太建議大家看網路小說培養語感。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看網路小說很費時間xD 一部書動輒200-300章,我就不說我高中都花多少時間看了 xDDDD
英文的部分我推薦大家一定要養成規律讀雜誌、背單字的習慣。高中時我會把英文雜誌的音檔放到mp3或者手機,搭校車或者午休時利用碎片時間聽,這樣不但可以補充一些新知,還可以順帶學到一些文法或新單字,一舉多得。
透過我上面提到的這些方式進行積累,高三開始要寫手寫、閱讀題時一定可以感覺到更加得心應手。

高三
升高三前的暑假基本上已經進入備戰狀態了,等到開學後我們的學習策略應該反過來,花8成的心力在學測複習上,2成心力在學校課業上
2成的心力一樣要使用在刀口上,策略如下:
  1. 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寫習題+問問題:上課盡量把授課內容聽懂,有問題下課馬上問,確保都懂了之後就寫習題,盡量不要把問題或作業帶回家。這裡推薦一個小tips,寫完題目之後可以把老師說非常重要的內容以及自己容易搞混的知識點標注起來,後續複習有大用處!
  2. 考前一週以內開始複習:上一點說要把重點以及自己容易搞錯的東西標注起來,用處就在這裡!因為之前已經標註過需要認真複習的部分了,段考複習的時間能夠被大幅壓縮。
換句話說,在高三上的這段時間學校進度的部分盡量限制在學校完成,回到家後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到學測複習上。
我當時上完學回家後的作息表如下:
17:30-18:00 運動
18:00-18:30 洗澡
18:30-19:00 吃飯+滑手機
19:00-23:30 讀書
23:30-06:20 睡覺
如果是假日的話,我就不會特別限制讀書的時間上限,只會安排進度然後盡力讀完。

總結
在讀書計畫這方面我們分成兩階段、兩大內容來進行分析。
在高二下以前,花8成的心力在學校課業,2成在學測的準備;高三上則反過來。
下一篇文章會跟大家分享各科的學習策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