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與其想給孩子最好,不如追求更好的自己。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坦白說,我聽了這句話,感覺很有壓力。
我認為,與其想當個「想給孩子最好的」父母,不如去追求更好的自己,給孩子有好榜樣的父母。
你無法給予你沒有的東西
我只能給予我所擁有的東西。
當我擁有的資源、能力不足之時,即使我知道我感受到匱乏,卻因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最好的」教條,緊緊逼死自己,不斷掏空自己,覺得自己好犧牲,犧牲奉獻會使我感受到更多的匱乏感,匱乏恐懼遲早會反撲吞噬我。
即使最初的付出,是以「父母之愛」為名,不斷消耗自我的匱乏感會逼我想要索取更多。
既然我付出了最好,我理所當然擁有回報。
所以,孩子應該要好好報答我的養育之恩,應該要好好孝順我,應該要好好念書、好好地謀取成就、好好賺大錢來奉養我……
只要孩子做不到,無法填平我的匱乏感,我會開始自怨自艾,滿腦子只會思考我犧牲自己那麼多,即使榨乾自己,也要把一切投注在孩子身上,卻得不到孩子有相對應的「孝順」。
沒有的東西,我給不起。
父母也要成長,追求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以為只有小孩、學生才需要學習如何成長。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只要求孩子成長,自己卻在原地踏步。
沒有繼續成長的人,內在能量是不會增加的。
唯有成長,讓自己不斷進步,才能使自己的心態豐盈,擁有的愈多,才能給出愈多。
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模仿著父母一言一行,包含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逐漸成長。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之處,都有需要努力加強的地方。當孩子的榜樣,並不是指父母要十全十美,而是坦承自己的弱點與短處,努力去改善。
孩子也會喜歡父母克服困難的樣子,並且努力學習這股精神。

與其只想著如何給孩子最好的,不如思考如何改善自己。
人生路上會遇到許多失敗和挫折,如果身為大人的我們努力克服,不斷找到更好的自己,在過程中,我們會給予孩子最好的典範,同時,我們的狀態也會愈來愈富足,屆時也會更願意和孩子分享著更好的自己帶來的成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