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我希望我父母在年輕時就看過的書,書中也包含了對於青少年教養建議,是一本在孩子成長過程,可以不斷翻閱的好書 。
作者是心理治療師,也育有孩子。除了自身專業,也參考了眾多文獻,以及提供多數案例,還有自己孩子相處的例子。
在翻閱時,可以感受到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處處體貼溫柔的語調,關於父母可能犯的錯誤,作者建議回憶童年,我們今日的反應,都可能是重塑童年從父母那兒獲得的不堪。此外,很多過去我們做的錯事,其實都可以修復的。在孩子的初生階段,我們儘早學習育嬰知識,用心在孩子身上,可以獲得溝通順暢、情感交流良好、互相信賴彼此的親子關係。若是我們過去未採用建議,只要父母有心改變自己,即使要花費較多心力,還是有可能修補。
作者分成六大部分主題個別闡述。這裡僅對部分簡述。
教養的傳承
我們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可能是複製童年時期父母對我們的態度。試著回憶過去經驗,將心裡受傷的孩子修復好,進行自我對話。
焦點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身為父母的「我們自己」。試著改變語言,改變對過去的陳述,重新塑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重視感受
人類先有感覺,才開始動腦思考。
回應、接納、包容孩子的感受,安撫孩子的負面情緒,而非壓抑、指責孩子不該擁有負面情緒和感受。
作者指出,現今多數成人有憂鬱症,多是年幼時沒有從親子關係中學會如果獲得安撫。
心理健康:嬰兒也需要交流
父母不重視孩子的需求,或過度要求孩子,都不利於孩子在親子關係中獲得安全依附。
作者在「心理健康的條件」一節,溫和地不斷重述父母回應嬰兒交流的重要,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步伐,準備好了,一切就會水到渠成,無需接受某些育兒建議(睡眠訓練、哭聲控制等)。在準備好之前,強制要求,會打擊小孩的信心,對於發展無益。
揠苗助長,反而會延遲發展。
玩
孩子要的玩樂,是與大人的互動,或是其他小朋友(混齡團體更優)集體活動。過多的玩具,反而易有選擇障礙,不易養成專注力。
榜樣
身教勝於言教,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的。
比起嚴厲或寬鬆,作者更加建議合作型,父母與孩子一起思考,解決問題。
書中提供的資訊非常多,適合一讀再讀,也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會不斷被啟發。
此為推薦所有當父母的人必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