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如何帶領鴻海走向國際?談鴻海的創立與發展|趕快tech我 EP13.2.2

郭台銘如何帶領鴻海走向國際?談鴻海的創立與發展|趕快tech我 EP13.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企業同樣也是台灣科技服務的領先者——鴻海,或者有些人對於它的商標富士康(Foxconn)更為熟悉,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間公司的發展歷史。

創立初期

創立背景

鴻海的創立要從 70~80 年代說起,當時亞洲代工的興起、勞資低廉,成為台灣的經濟起飛期。創辦人郭台銘原本是復興航空的業務,但在那個人人創業都有可能的年代,他並不滿足於現狀,於是 1974 年靠著母親提供的創業資金成立鴻海塑膠來接國外黑白電視公司的單。

然而,當時正巧碰上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塑膠原料的價格大幅上漲,使得其他共同合夥人紛紛因研究、原物料的成本問題想要退出,於是,郭台銘決定與岳父借錢買下共同合夥人的股份,改名鴻海工業重新出發,並完成第一筆訂單。緊接著,郭台銘將這筆錢投入自己的模具廠,並自己投身研發、製造各種精密模具的過程,省去找師傅的困境,也建立資料庫製作更有效率的機器,打下未來大規模生產的基礎。

轉型生產電腦零件

時間來到了 1980 年代,當時可說是全球個人電腦的全盛發展時期。1981 年,IBM 推出個人電腦,讓電腦逐漸走入家庭,而之前花了很多年培養的模具廠讓鴻海快速建立起一套電腦零件的生產線,全力開發電腦連接器,從工業塑膠製品跨足到個人電腦市場,轉型成生產電腦相關零件。1982 年,鴻海在新北市土城設廠,同時改名為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進軍國際

想要了解高科技,就要大量接觸具備高科技的美國,因此,1985 年,鴻海在美國成立了鴻海子公司富士康(Fox+Conncetor),並在美國本土化後成功打入美國市場。而因為訂單快速成長,鴻海發展電子代工產業需要「人力資源」,因此,1988 年鴻海看準當時中國的低廉勞工,前進中國深圳設廠,成為最早到中國的台商之一,全力發展專業電子代工。

郭台銘/圖:路透社

郭台銘/圖:路透社

在不斷擴大的過程中,鴻海的營收也相較十年前成長超過 50 倍,營業額突破十億,資金需求擴大的情況下,鴻海在 1991 年發行股票。1995 年,轉投資併購後營收正式成為營收破百億的公司。

2001 年,鴻海曾經擊敗台積電成為全台最大民營製造公司,也是橫跨歐美亞全球最大 3C 零組件代工廠;2003 年,鴻海開始從事 Power Mac G5 的機殼生產,加上接下不少 iPhone 組裝的代工訂單,更是讓鴻海的營收突破五兆的關鍵來源。

總的來說,鴻海在代工業表現相當亮眼,有「低成本代工廠」的稱號。也就是只要有什麼市場有潛力,鴻海加入後就變成紅海市場,也就是廠商彼此要搶單、互相競爭而影響毛利而殺價競爭的狀況。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6.6K會員
434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雲端的概念如同打造一顆大腦,不論是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谷歌 GCP,都是一個媒介而已。當企業把 data 送到雲端開始建立 database 之後,雲端的大腦才會開始運作,而這個運作就是 AI。 AI 指「能模仿人類的智慧執行任務的系統或機器,可以根據所收集的資訊不斷自我調整、進化。」
科技形同國家軍備,早已成為各國用來政治談判的籌碼,甚至可以用科技武器化 (weaponizing)來形容這樣的狀況;而企業若要永續經營,主要還是仰賴健全的商業模式。其中,中國的科技發展深受政治角力左右,近年許多與中國相關的企業更是開始注重生產製造的地緣政治。
2008 年,宏碁的品牌定位策略定調,由旗艦品牌「acer」擔綱以新技術、效能為主的市場;「eMachines」則會延續既有的低價入門級市場,同時這兩者的行銷範圍將遍及全球。 另外,「Gateway」和「Packard Bell」主打類似蘋果公司的時尚潮流路線
宏碁創立於 1976 年,創辦人為榮譽董事長施振榮。 宏碁最初的英文名字並非現今的 acer 而是 Multitech,施振榮認為這個名字太長缺乏記憶點,且容易與其他高科技公司產生重複商標的情形,於是放棄兩千萬的商標重新設計新的品牌,經過多次的修改後才成為我們現在熟知的 acer。
2000 年,華碩的營收報告中顯示,主機板和筆電占了總營收最大的部分,分別為 5 成和 2 成。累積到 2003 年 10 月份,華碩的筆電營收甚至達到了公司總營收的 4 成,與主機板相差無幾,且筆電產量來到全球前五。經過六年的發展,華碩已經建立了一條從設計、製造銷售到服務的筆電供應鏈。憑著筆電的領
華碩創立於 1989 年,公司始於四位工程師:廖敏雄、謝偉琦、童子賢、徐世昌。當時他們渴望大展身手,期望打造一間「小而美的公司」,於是就在台北找了間辦公室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華碩創立於1989年,這個公司始於四
雲端的概念如同打造一顆大腦,不論是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谷歌 GCP,都是一個媒介而已。當企業把 data 送到雲端開始建立 database 之後,雲端的大腦才會開始運作,而這個運作就是 AI。 AI 指「能模仿人類的智慧執行任務的系統或機器,可以根據所收集的資訊不斷自我調整、進化。」
科技形同國家軍備,早已成為各國用來政治談判的籌碼,甚至可以用科技武器化 (weaponizing)來形容這樣的狀況;而企業若要永續經營,主要還是仰賴健全的商業模式。其中,中國的科技發展深受政治角力左右,近年許多與中國相關的企業更是開始注重生產製造的地緣政治。
2008 年,宏碁的品牌定位策略定調,由旗艦品牌「acer」擔綱以新技術、效能為主的市場;「eMachines」則會延續既有的低價入門級市場,同時這兩者的行銷範圍將遍及全球。 另外,「Gateway」和「Packard Bell」主打類似蘋果公司的時尚潮流路線
宏碁創立於 1976 年,創辦人為榮譽董事長施振榮。 宏碁最初的英文名字並非現今的 acer 而是 Multitech,施振榮認為這個名字太長缺乏記憶點,且容易與其他高科技公司產生重複商標的情形,於是放棄兩千萬的商標重新設計新的品牌,經過多次的修改後才成為我們現在熟知的 acer。
2000 年,華碩的營收報告中顯示,主機板和筆電占了總營收最大的部分,分別為 5 成和 2 成。累積到 2003 年 10 月份,華碩的筆電營收甚至達到了公司總營收的 4 成,與主機板相差無幾,且筆電產量來到全球前五。經過六年的發展,華碩已經建立了一條從設計、製造銷售到服務的筆電供應鏈。憑著筆電的領
華碩創立於 1989 年,公司始於四位工程師:廖敏雄、謝偉琦、童子賢、徐世昌。當時他們渴望大展身手,期望打造一間「小而美的公司」,於是就在台北找了間辦公室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華碩創立於1989年,這個公司始於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