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站運作七百天,成為世界最耐用筆電:一窺華碩發展歷程|趕快tech我 EP12.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公司於我們而言相當熟悉,甚至我們家中可能都有這間公司所生產電腦、螢幕、路由器等,它是台灣知名科技公司—— 華碩(ASUS)。

華碩(ASUS)公司簡介

華碩(ASUS)公司簡介

創立

小而美的公司

華碩創立於 1989 年,公司始於四位工程師:廖敏雄、謝偉琦、童子賢、徐世昌。當時他們渴望大展身手,期望打造一間「小而美的公司」,於是就在台北找了間辦公室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由於四名工程師都是來自宏碁的員工,在公司創立之前,他們原先計畫由過去共同的上司施崇棠擔任公司的領導人。不過,當時宏碁陷入低谷期,施崇棠一時抽不開身,於是出資 60% 的啟動資金幫助他們成立了「弘碩電腦」。

主機板設計

公司成立後,四人開始思考要以什麼為公司的發展方向,最終決定把突破點放在大多數人不看好的主機板設計。

於是,短短 8 個月內,他們設計出了 Cache386/33 和 486/25 兩款個人主機板,而這兩款主機板被大量應用於 IBM 製造的多款產品。由於華碩在設計過程中,並沒有拿到 Intel 新款 CPU 進行參考,而是完全仰賴對前代 CPU 的理解進行開發,這使得華碩在主機板設計上領先台灣同行至少半年的時間,也因此讓 Intel 看見華碩的潛力,並承諾日後會為華碩提供預售版的 CPU。

1990 年,華碩又推出了新版的 486 主機板,也就是 EISA 486 主機板,這款主機板成為日後全球最熱門的主機板。

施崇棠加入

1992 年,宏碁狀況好轉後,施崇棠終於加入華碩,卻面臨華碩缺少第二代工程師的問題,因此,他上任後便開始進行人才的招募及培訓。

當時華碩在台灣的名氣並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於是施崇棠拿著電話簿一個一個給自己的學弟妹們,希望他們可以加入這個剛成立的公司,也就在團隊共同的努力下,華碩總算是渡過短暫的危機,並在同年正式與 Intel 展開正式的合作。

施崇棠

施崇棠

掛牌上市

改名華碩

1993 年,華碩推出了全球第一片雙 Pentium CPU 的主機板 586;1994 年,公司改名成華碩,名稱來自公司想要「華人之碩」的期望。

之後,華碩又相繼推出許多技術領先全球的主機板,於是,各大廠商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讓華碩在 1995 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主機板廠商;隔年 1996 年,華碩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世界最耐用的筆電

藉著主機板的基礎,施崇棠開始找尋未來市場的發展方向,最後,他認為 3C(Computer、Communications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產品將會成為趨勢。

raw-image


1997年,華碩正式向市場推出了自家第一款筆記本電腦 ASUS P6300,但由於厚重難以攜帶,這款產品在當時被視為笑話。儘管受到嘲笑,這個商品並沒有賣的不好,反而靠著產品的高品質賺錢,這件事情令人震驚,因為在當時的做筆記本電腦的公司,幾乎很少能夠在開業兩年內轉虧為正,那華碩的的筆電品質好的什麼地步呢?

一年後,這台電腦被俄羅斯送上外太空,在太空站運作了 700 多天,中間沒有發生過任何的故障,一舉打破世界最耐用筆電的紀錄,同時也代表在華碩在筆電的製造也用有過人之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7.8K會員
444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2025/04/25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Thumbnail
2025/03/07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Thumbnail
2025/03/07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小到大,大家對 ASUS、acer 的品牌往往既陌生又熟悉,使用這些產品的同時,知道這兩間公司的發展嗎?這篇文章匯集了華碩、宏碁的整個發展脈絡,以及相關的雲端數位轉型議題,希望可以讓你對這兩間公司有進一步的了解。 👇從零開始,掌握 ASUS、acer 公司發展的關鍵面向 宏碁創辦人施振
Thumbnail
從小到大,大家對 ASUS、acer 的品牌往往既陌生又熟悉,使用這些產品的同時,知道這兩間公司的發展嗎?這篇文章匯集了華碩、宏碁的整個發展脈絡,以及相關的雲端數位轉型議題,希望可以讓你對這兩間公司有進一步的了解。 👇從零開始,掌握 ASUS、acer 公司發展的關鍵面向 宏碁創辦人施振
Thumbnail
本次《怪獸雙週快報》聚焦亞洲圈,了解華碩、宏碁對於業務整併與部門改造的想法、中國微軟、台積電的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觀察不同公司脈動,持續進化自身能力。
Thumbnail
本次《怪獸雙週快報》聚焦亞洲圈,了解華碩、宏碁對於業務整併與部門改造的想法、中國微軟、台積電的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觀察不同公司脈動,持續進化自身能力。
Thumbnail
華碩創立於 1989 年,公司始於四位工程師:廖敏雄、謝偉琦、童子賢、徐世昌。當時他們渴望大展身手,期望打造一間「小而美的公司」,於是就在台北找了間辦公室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華碩創立於1989年,這個公司始於四
Thumbnail
華碩創立於 1989 年,公司始於四位工程師:廖敏雄、謝偉琦、童子賢、徐世昌。當時他們渴望大展身手,期望打造一間「小而美的公司」,於是就在台北找了間辦公室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華碩創立於1989年,這個公司始於四
Thumbnail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Thumbnail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Thumbnail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Thumbnail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Thumbnail
惠普(HP Inc.)身為全世界最大的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商,1993由威廉·惠利特(William Redington Hewlett)及大衛·普克德(David Packard)二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於1939年創立,而公司名字 Hewlett-Packard 正是兩位創辦人名字的集合。
Thumbnail
惠普(HP Inc.)身為全世界最大的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商,1993由威廉·惠利特(William Redington Hewlett)及大衛·普克德(David Packard)二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於1939年創立,而公司名字 Hewlett-Packard 正是兩位創辦人名字的集合。
Thumbnail
將所有東西整合在一個小盒子裡面,這是未來電腦的趨勢,打從積體電路的出現,電腦一直在往微型化的方向前進。從當年的重型超大鋼鐵機殼電腦,到後來的4mm薄機殼主機,電腦變小變薄是廠商一直在發展的方向。 印象中早年有家S廠商,開始了微型電腦的規劃,販售時只需要再加購處理器、記憶體、硬碟機,灌上系統之後就可以
Thumbnail
將所有東西整合在一個小盒子裡面,這是未來電腦的趨勢,打從積體電路的出現,電腦一直在往微型化的方向前進。從當年的重型超大鋼鐵機殼電腦,到後來的4mm薄機殼主機,電腦變小變薄是廠商一直在發展的方向。 印象中早年有家S廠商,開始了微型電腦的規劃,販售時只需要再加購處理器、記憶體、硬碟機,灌上系統之後就可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