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終年白雪靄靄的格陵蘭為何卻被命名為Greenland(綠地)? 而土地肥沃、適合人居的冰島卻被命名叫Iceland? 這些其實都和大家熟知的維京人有關,本文將從格陵蘭與冰島的命名由來切入,帶大家認識一下10個比較不被人所知的維京人知識點,方便大家了解維京人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有多麼深刻。
1.格陵蘭的命名由來
十世紀有個維京人名叫紅鬍子艾瑞克(Erik the Red),因為在冰島犯下了謀殺罪,而被流放到今天被稱為格陵蘭的荒島上。艾瑞克一登陸格陵蘭,便發現這裡地處偏遠、杳無人煙,實在非常適合占山為王,但要當山大王總要有嘍囉與百姓追隨吧?於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一起來開墾這塊冰封的土地,艾瑞克便將這座荒島取名為Greenland,並抓到機會就大力宣傳、奔相走告。那怕就連流放期結束後他也在努力宣傳,說這裡是多麼的四季如春、綠草如茵,以期可以吸引更多的移民前來,而最終也確實吸引了約4百人前來。
老實說,艾瑞克嚴格來講也不算完全騙人,因為格陵蘭南方與西方還是有一些沿岸的土地在非冬季時期不會冰封。不過以當時來到格陵蘭的移民角度來看,艾瑞克的宣傳也算是人類史上最早的海外求職詐騙陷阱之一了吧?
位於格陵蘭庫雅雷克(Kommune Kujalleq)的紅鬍子艾瑞克雕像,據說艾瑞克的登陸點就在那裏。Source: Kernowclimber at Purple Peak Adventures
2.冰島的命名由來
看完格陵蘭的故事,或許有些人會猜,那麼冰島之所以叫冰島,是不是當地居民不願讓外人發現冰島宜人的環境以及豐富的天然資源,才故意將其取名為 Iceland,以收掩人耳目之效?這個故事的確很多人都在講,不過也沒有人將其當真。
還有另一個說法是,有一位名叫 Flóki 的維京移民來到了冰島,但卻度過了一段非常糟糕的時光: 他的女兒在途中溺水身亡,然後在漫長嚴冬的幾個月裡,他所有的牲畜都餓死了。在飢寒交迫下,有一回他爬上一座山,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食物或避寒地點,但他所能看到的只是一個充滿冰山的峽灣。他在好不容易逃回挪威後,痛恨地把這座島稱之為冰島。
3.維京人對英文的影響
維京人入侵不列顛群島時把北歐神話與古北歐語 (Old Norse) 帶進來,例如週二 (Tuesday) 來自「提爾日 (Týr's Day)」、週三 (Wednesday) 來自「奧丁日 (Wodan's Day)」、週四 (Thursday) 來自「索爾日 (Thor's day)」、週五 (Friday) 來自「佛麗格日 (Frigg's Day)」,都是來自於維京人的北歐神話。此外像是 [sk-] 開頭的字:sky, skin, skill等等,都是來自古北歐語
4.維京人的頭盔沒有角也沒翅膀
由於受到近二百年的藝術家想像以及北歐神話文化影響,大家總覺得維京戰士出動時會帶著牛角或帶翼的頭盔。但根據目前考古證據,維京人的頭盔根本沒有什麼牛角或帶翼的設計,而且以常理推斷也確實不可能,因為這樣的設計根本不利戰鬥。而這種迷思,應該是影視工作者借鏡了北歐神話之中關於神祗的形象描述,然後被流行文化進一步地挪用改編。事實上,當時的金屬頭盔價格抵得上一把劍或一面盾,很多基層的維京戰士根本負擔不起,所以大部份維京戰士上陣殺敵時,都是拋頭露面。
順帶一提,維京戰士在戰場上主要使用的是矛、斧、短刃、短弓等,他們不用長劍並非是因為野蠻,而是由於帶鞘的長劍製作費工耗時,成本高昂,至少也等同於一匹良馬或好幾頭牛的價值,因此戰場上能配戴長劍的往往是有頭有臉的貴族,平民百姓只得拿了尖銳的東西就得上陣。
5.真正用來作戰的維京戰船也沒有龍首
另一個在流行文化中的錯誤印象是維京戰船上的龍首,事實上這也是宗教儀式與後世想像的產物,實際上的維京戰船根本不會在船首上放一個精雕細做的龍頭,這完全不符製作成本,也無法增加作戰優勢。
此外,維京戰船由於移動相當靈活,十分適合突襲式的劫掠活動。維京戰士常常悄無聲息的出現於海岸,隨即大吼大叫衝上海灘,對海邊的城鎮進行掠奪,當時歐洲各地(尤其是英格蘭)都深受其害。
6.狂戰士就是穿著熊皮的人
狂戰士(berserk)在古北歐語為「berserkr」,字面上意思為「熊皮大衣(bear-shirt)」,也就是穿著熊皮大衣的人。一些維京戰士為了震懾敵人,會穿上熊、狼,和野豬的頭顱或毛皮,在不穿護甲的情況下衝入敵陣殺敵,甚至是徒手格鬥或用牙齒斯咬敵人。他們通常會使用酒精或其他麻藥讓自己進入神智恍惚狀態,進而達到不怕痛楚、殺紅了眼的狂暴狀態。他們自認這是被神靈力量加持或是野獸化的緣故,所以才變成如此驍勇善戰。
不過,後來狂戰士的存在受到基督教會的排斥,一方面狂戰士的野獸化被教會視為異端巫術,另一方面教會也將「狂亂的心靈」與盜匪、野蠻畫上等號。許多信仰基督的政權也將狂暴視為非法,可以驅逐、監禁,狂戰士也因此漸漸地在歷史舞台上消失。
令人聞風喪膽的維京狂戰士形象,但現實上都得靠買醉或嗑藥才能那麼狂,也不是刀槍不入。Source: Unsplash
7.維京女人其實擁有較高地位
雖然現代流行文化描寫維京人時,總是充斥一堆殺來殺去的維京男性,好像女性就不存在一樣,但事實上相較於當時的歐洲其他地方,維京女性的社會地位是比較高的,她們不但能擁有自己的財產(包括土地),還可以從事比如商人、神職人員或軍事將領等職位,還能單方面主張離婚,也就是休夫。
有些學者也認為,北歐性別平權運動能如此成功的原因,一部分也是因為女性在維京文化傳統上較有地位的緣故。
8.最早到達美洲的歐洲人就是維京人
考古學家在位於加拿大紐芬蘭島北端找到了維京人在11世紀的居住遺址,這可比哥倫布到達美洲還早了快五百年,一些學者認為維京人向西航行至此的主要動機,可能是為了尋找新的木材來源。不過無論他們的目的為何,考古證據都顯示他們並沒有久待,可能只有10年或者更短。
至於向東航行的維京人,最遠曾經抵達君士坦丁堡(現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以及到達伊拉克的巴格達,震撼了當時的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阿拔斯王朝等政權。他們來此的目的有為了掠奪財寶,也有為了經商賺錢。
9.羅斯人是維京人的後裔
早在8世紀,瑞典維京人就渡過了波羅的海,在芬蘭的南部和今天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建立了貿易據點。以喜歡打家劫舍為生的親戚不同,瑞典的維京人更多依靠貿易經商而非武力掠奪。當地的東歐原住民管新來的維京人稱為"羅斯人(Rus)",意思為"精通航海的人",也是羅斯一詞的起源。後來維京人奧列格(Oleg)於10世紀靠著南征北討,一度還直逼當時的歐洲強權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讓東羅馬皇帝被迫出面求和,最終奧列格在基輔建立了一個封建君主制的大公國"基輔羅斯(Kiev Russ)",這也被認為是今日是烏克蘭人的祖先之一。
基輔羅斯的最大版圖。Source: Europe blank map from Wikimedia
10.維京人的最後結局
你或許會想問,曾經在歐洲叱岔風雲的維京人,怎麼突然在11世紀以後就很少在歷史上看到了? 他們是被消滅了嗎? 還是像亞特蘭提斯人一樣躲到哪裡了? 事實上,維京人並不是消失,而是逐漸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以及南方諸王國的文化,融入到了歐洲主流社會之中。一個例子便是 11世紀挪威的維京國王哈拉爾三世(Harald III),又被稱為「無情者哈拉爾 (Harald Hardrada)」,在位期間征服了瑞典和挪威,一統了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他後來將基督教列為國教、大力傳播,對於維京人的基督教化有著重大影響力。學者認為,哈拉爾國王之所以如此大力推廣基督教,可能是為了統治方便,以及改善和基督教鄰國的關係。
雖然過去基督教堂常常是維京人打劫的對象,但在傳教士的努力以及國王的要求下,還是越來越多維京人信仰了基督教,由於基督教是一神信仰,於是維京人也慢慢放棄了既有的神話與習俗,但維京文化並沒有消失,而是融入了歐洲主流文化。
【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參考 希羅多德咖啡館 ,一起來啜飲一杯歷史的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