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會上錯菜的餐廳》讓急躁的自己懂得緩下來多點包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日前在日本紅極一時的「會上錯菜的餐廳」的企劃介紹書,以圖文的方式把各個關係團隊的腳色及相關營運方式詳細的記載在這本企畫書中,如:社福團體、菜單開發的各個餐飲業者、失智的外場員工們、群眾募資的行銷團隊等,從試營運到實際上線的種種細節分享。
這是一本看了會很感動的書(或許也是我自己本人的感動點特別的低),我很喜歡整本書環繞著「啊!即使犯了點小錯也沒關係啦!」的這種人生態度,也很喜歡主辦人員對於這間特別的餐廳,依然很講究餐點美味、用餐氛圍及整體的水準等各種細節,並沒有因為外場員工是失智症患者而特意放水進而變成純粹消費人們愛心的餐廳。面對問題發生時,也選擇信任員工們及透過檢討流程的方式來降低出錯率,真正的賦能及交付責任給員工,讓外場的大哥大姐們也能感覺到自己不再是異於常人。
我要再來補充點我對於「啊!即使犯了點小錯也沒關係啦!」的這種人生態度的看法,還記得在剛當上業務沒多久,事情跟頭腦需要運作的速度是真的很快,那陣子的我真的是對於人生極度的不耐煩,媽媽偶爾問我吃飽沒、要不要吃水果這種, 都會讓我覺得好煩;同樣的,在這種狀態下的我也容易把錯誤放得好大,例如某部門還沒有把該給的資料給出來或是自己說錯了哪些話,都會讓自己焦慮無極限,可能會又自責又會怪罪他人;但事後發現其實事情也沒想像中的這麼嚴重,就算真的很嚴重,我相信在那樣的狀態下的自己也是已經盡力了,也真的別無所求了,反倒是讓自己一直暴露在這種負面的狀態是非常的不健康的。
那時候開始反思,所以說現在的人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錙銖必較,一點點犯錯的都變得不可原諒或是就會大發雷霆,人的一生中犯錯才是常態,改了再繼續往前走才是長遠之道,如果沒有試錯就沒有成長,沒有成長就會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看不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就沒法感受到這個世界有多麼的有趣;期許自己永遠都能帶著包容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畢竟能這樣一路走來也是遇到好多可愛又富有同理心的哥哥姐姐們照顧著啊。
我是軌軌,是個喜愛讀書的科技業上班族,發現自己如果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等到同事或是朋友請我推薦時,總會支支吾吾講不出理由,最後只能霸氣的說:「反正就是本好書啦!」深感這樣子實在不行,故養成了讀完書進行反思的習慣,希望我的心得能夠讓忙碌的大家鼓起勇氣,勇敢地打開書,省去一些挑書選書的時間,享受讀書的平靜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本將人們在網路上直接產生的數據轉化成大眾的樣貌的書,透過將通訊軟體的訊息、交友軟體的擇偶條件篩選、搜尋引擎的關鍵字等原生的資料整理起來,好似一場場的田野調查,能夠觀察到不同族群間的關係,進而拼湊出這一世代的普羅大眾。
這是一本很適合年齡橫跨大部分18-30歲未來想要成家的女性看的書,作者以經濟學的角度來進一步對婚姻市場做分析,來建議這段區間的女性能夠依此做出策略。
這是國際美人鍾明軒的個人自傳,寫著他一路從十三歲爆紅以來的心路歷程,如何一點點把自己從痛苦的經歷中拉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自我探索與對話,把過往的經驗梳理成自傳,希望給有同樣遭遇的人們一點力量,是一本很真實的書。 鍾明軒最早以前是以煎熬弟而爆紅,隨著知名度而來的是許多不友善的眼光,霸凌也有、親戚的壓
這是律師娘講悄悄話的創辦人林靜如將自己的創業心路歷程,搭配其成立的娘子軍創業共學團所聽到的故事集結成冊,鼓勵大家找出自己的核心定位,積極擁抱斜槓人生。
以前求學的時候不太有機會能夠認識B2B的業務,也是自己在這一年內跌跌撞撞才開始知道B2B的業務是怎樣的工作性質,將這本書推薦給想要更認識B2B業務在做什麼的人們。 其實在成為業務之前,一直錯誤的認為要當業務就需要特別的social,需要參加各式社交場合跟喝酒吃飯應酬等,身為一個不喜歡做這種需要公私生
這是一本協助你好好釐清自己現在與工作的關係的書,透過反思來重新定義對自己所謂的成功,並盤點自己對工作的期許及對成功的定義是否有不吻合之處,也提供許多設立界線的方式,讓大家度過不管是要轉職或是留下來中間的過渡期;最後才到最終行動,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這是一本將人們在網路上直接產生的數據轉化成大眾的樣貌的書,透過將通訊軟體的訊息、交友軟體的擇偶條件篩選、搜尋引擎的關鍵字等原生的資料整理起來,好似一場場的田野調查,能夠觀察到不同族群間的關係,進而拼湊出這一世代的普羅大眾。
這是一本很適合年齡橫跨大部分18-30歲未來想要成家的女性看的書,作者以經濟學的角度來進一步對婚姻市場做分析,來建議這段區間的女性能夠依此做出策略。
這是國際美人鍾明軒的個人自傳,寫著他一路從十三歲爆紅以來的心路歷程,如何一點點把自己從痛苦的經歷中拉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自我探索與對話,把過往的經驗梳理成自傳,希望給有同樣遭遇的人們一點力量,是一本很真實的書。 鍾明軒最早以前是以煎熬弟而爆紅,隨著知名度而來的是許多不友善的眼光,霸凌也有、親戚的壓
這是律師娘講悄悄話的創辦人林靜如將自己的創業心路歷程,搭配其成立的娘子軍創業共學團所聽到的故事集結成冊,鼓勵大家找出自己的核心定位,積極擁抱斜槓人生。
以前求學的時候不太有機會能夠認識B2B的業務,也是自己在這一年內跌跌撞撞才開始知道B2B的業務是怎樣的工作性質,將這本書推薦給想要更認識B2B業務在做什麼的人們。 其實在成為業務之前,一直錯誤的認為要當業務就需要特別的social,需要參加各式社交場合跟喝酒吃飯應酬等,身為一個不喜歡做這種需要公私生
這是一本協助你好好釐清自己現在與工作的關係的書,透過反思來重新定義對自己所謂的成功,並盤點自己對工作的期許及對成功的定義是否有不吻合之處,也提供許多設立界線的方式,讓大家度過不管是要轉職或是留下來中間的過渡期;最後才到最終行動,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小吃店點餐時,因對豆類過敏而需要特別挑選配菜的過程,讓我深刻反思如何尊重他人感受、承擔自身需求,以及帶著感恩心情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透過這次經歷,我學習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並分享如何在不同情緒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我經常對那些別人可能會一笑置之的細微錯誤有高度的警覺,所以我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過度敏感,可是每當我去放大檢視那些錯誤,我也經常可以看見更深入的潛在風險,不知道讓我躲過了多少意外損失。
Thumbnail
錯誤是不可避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小至不經意的失誤,還是大至影響深遠的錯誤。然而,錯誤並不是我們的終點,相反,它們是我們成長的重要一環。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提升自己,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關鍵。 認識錯誤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錯誤的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總對於小錯耿耿於懷,卻對於大錯置之不理?上週意外碎了牙齒,回公館看牙醫。在到診所報到以前,我抽空走進誠品台大店,站著讀了兩本書:第一本書告訴我犯錯未必是不正確的,並區分出三種不同的錯誤;第二本書告訴我大腦有個匱乏循環,它讓我們更容易犯下暴食或酗酒等錯誤。
Thumbnail
作者丁菱娟在序裡明確說出「讓我們受苦的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明確點出人生中的困考,尤其是在職場上。 當犯錯時,將做點擺在「如何使自己更棒」,而不是「如何使自己改正」,這差別在於前者會令人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及期望,後者則是沮喪地檢查自己的缺點。有時會因為看見自己的未來,有勇氣往前走
有時會陪家人去台北吃飯兼逛街,畢竟我在零售服務業混過蠻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偶爾會有人叫出我的名字或是以前的職銜,而我總是微笑地回應:您認錯人了! 對於曾經的歲月,我只想留下專業技能,而人事是我非常不想再接觸到的。出來創業後,好不容易做到談笑皆鴻儒,往往無白丁。我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去應付一些人渣?我見
08/02/2017 開心的錯誤   打電話連絡晚餐的餐廳,電話那頭老闆娘親切的聲音。 仍然無法讓我忘記上次不愉快的用餐經驗。   巴士停進停車場,下了車,我低頭就往上次那家餐廳走去。 走進餐廳,服務生依舊面無表情的招乎我就座。   一回頭,我才發現,怎麼沒人跟上。 我還沒反應過
Thumbnail
最近我在想,我為什麼老是很糾結凡事都要講理,凡事都要照規定才能做事,糾結自己寫文章的事情,生活上的事情,工作上的煩惱。然後陷入糾結不知道如何面對,不斷的原地踏步一般。 後來我想想好像是來自害怕失敗的壓力,怕犯錯,就好比我最近一直納悶,為什麼店家食物不好吃要被新聞報導被各方人馬批評很嚴重,當事人可能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成長的心路歷程,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發生的當下,會選擇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是做辯解呢?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最近自己在工作上不免發生一些小錯誤,下班後常陷入焦慮、擔心。我一直希望調整這樣的行為,因為我覺得這樣不斷去想只會造成自己沒辦法好好休息,間接影響到工作的效率,變得兩頭空。最後,結果也不會因此而改變。 ⁡所以我會努力告訴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應該要知道不是要去後悔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小吃店點餐時,因對豆類過敏而需要特別挑選配菜的過程,讓我深刻反思如何尊重他人感受、承擔自身需求,以及帶著感恩心情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透過這次經歷,我學習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並分享如何在不同情緒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我經常對那些別人可能會一笑置之的細微錯誤有高度的警覺,所以我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過度敏感,可是每當我去放大檢視那些錯誤,我也經常可以看見更深入的潛在風險,不知道讓我躲過了多少意外損失。
Thumbnail
錯誤是不可避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小至不經意的失誤,還是大至影響深遠的錯誤。然而,錯誤並不是我們的終點,相反,它們是我們成長的重要一環。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提升自己,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關鍵。 認識錯誤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錯誤的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總對於小錯耿耿於懷,卻對於大錯置之不理?上週意外碎了牙齒,回公館看牙醫。在到診所報到以前,我抽空走進誠品台大店,站著讀了兩本書:第一本書告訴我犯錯未必是不正確的,並區分出三種不同的錯誤;第二本書告訴我大腦有個匱乏循環,它讓我們更容易犯下暴食或酗酒等錯誤。
Thumbnail
作者丁菱娟在序裡明確說出「讓我們受苦的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明確點出人生中的困考,尤其是在職場上。 當犯錯時,將做點擺在「如何使自己更棒」,而不是「如何使自己改正」,這差別在於前者會令人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及期望,後者則是沮喪地檢查自己的缺點。有時會因為看見自己的未來,有勇氣往前走
有時會陪家人去台北吃飯兼逛街,畢竟我在零售服務業混過蠻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偶爾會有人叫出我的名字或是以前的職銜,而我總是微笑地回應:您認錯人了! 對於曾經的歲月,我只想留下專業技能,而人事是我非常不想再接觸到的。出來創業後,好不容易做到談笑皆鴻儒,往往無白丁。我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去應付一些人渣?我見
08/02/2017 開心的錯誤   打電話連絡晚餐的餐廳,電話那頭老闆娘親切的聲音。 仍然無法讓我忘記上次不愉快的用餐經驗。   巴士停進停車場,下了車,我低頭就往上次那家餐廳走去。 走進餐廳,服務生依舊面無表情的招乎我就座。   一回頭,我才發現,怎麼沒人跟上。 我還沒反應過
Thumbnail
最近我在想,我為什麼老是很糾結凡事都要講理,凡事都要照規定才能做事,糾結自己寫文章的事情,生活上的事情,工作上的煩惱。然後陷入糾結不知道如何面對,不斷的原地踏步一般。 後來我想想好像是來自害怕失敗的壓力,怕犯錯,就好比我最近一直納悶,為什麼店家食物不好吃要被新聞報導被各方人馬批評很嚴重,當事人可能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成長的心路歷程,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發生的當下,會選擇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是做辯解呢?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最近自己在工作上不免發生一些小錯誤,下班後常陷入焦慮、擔心。我一直希望調整這樣的行為,因為我覺得這樣不斷去想只會造成自己沒辦法好好休息,間接影響到工作的效率,變得兩頭空。最後,結果也不會因此而改變。 ⁡所以我會努力告訴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應該要知道不是要去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