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服的感覺3—寧願小病小錯,不要大病大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前,我希望事前要考慮週到,不要做錯、漏掉或忘記;事情要照著預定的行程走,不要發生意外的情況;不要預想錯誤,當場才發現,臨時修改,多花時間和心力,或是留下遺憾的心情……

這種情緒是【情緖22—要求完美,有潔癖】


【情緒32—規則很多,很堅固】生活系統化,做事有條不紊,完美主義,頑固不化


像:生病時,會懊惱自己為什麼沒做好預防的準備?東西壞掉,原來是沒看說明書,沒小心使用;牙齒痛,因為牙縫沒好好清乾淨;迷路中,沒事先查好地圖……

不是年紀大退化或失智症

這幾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漏掉、忘記、做錯、資訊接錯了的的情形發生,我準備了一本簿子將那些情形記錄下來。一般人會說,是因為年紀大,腦筋退化,還有記憶力減弱的原因,只是很奇怪,如果是因為退化或減弱的原因的話,應該會一直弱下去,但是我的情形不是這樣的,錯誤或漏掉的情形有時多有時少,一天之中有時件數多,有時件數很少,所以我的判斷不是退化的原因。而且退化是漸進式的,不會那麼明顯,有時候3分鐘之內錯了好幾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要告訴我什麼呢?錯誤的事情多到讓我懷疑人生。

還有,我看過一個說法,如果知道自己忘記或做錯的話,就不是失智症了,因為失智症的人自己不知道做錯或忘記,嗯!說得真好。

之前對這些事的解讀是:

一、我腦袋的資訊連結不佳。那就一樣一樣連起來,就是細胞本身或細胞間的連結退化的話,我相信細胞是活的,只要我看到了,知道了,好好照顧它,它可以再活過來,恢復活力的;

【情緒43—資訊的連結不佳】資訊比較多時,資訊之間的連結不好,組織不起來;

尤其是同時接收不同層面的資訊時連結不起來,因為不能跳脫過去的認知


二、這是在修正我要求完美的情緒,也在向我呈現:事情不可能都是完美的,要時時修正。所以就讓我一直體驗,也不斷地修正,讓我好好經歷和練習這些過程。

然後,我接受了這些不完美、不完整的情況,發現錯誤,就改正;忘記了,稍後會從其他的線索中想起來再補做,不能補的就算了。

最近想到的是:

三、有「轉軌」的說法—我的人生在轉型中,想法和做法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就跟機器或系統轉軌一樣,轉過去後,零件會混亂,得一個一個重新排好才行。目前我正在這個過程中,得將它們一個一個揀好,再重新組織起來。

四、因為這幾年我很少和別人在一起,也很少出去,我的潛意識特地出實習的題目讓我事先練習,存進資料庫,下次真的碰到了,可以馬上拿出來用。也是去年才搞清楚,我的特質是要有經驗了,才會學習到要怎麼做。

五、有時候出點小狀況是可以接受的,別出大事就好;生點小病也好,免得哪天生大病。像女兒和孫女從月子中心回來後幾天,女兒發現嬰兒的皮膚有問題,她說她從小是異位性皮膚炎,很清楚狀況,馬上去買了嬰兒可以用的保養品回來擦,後來從朋友中問到醫生,帶去看,擦了藥就比較好了。

當我初聽到小孩有異位性皮膚炎時,覺得很煩躁,心想怎麼那麼麻煩,會像女兒小時候那麼難過嗎?那時選擇不多,女兒吃了很多類固醇,幾歲之後,我就讓她自己管了。

後來想到,這種皮膚炎雖然麻煩,不會好,但是如果有了這樣,不用生大病的話,那也是好的。

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對於小病小狀況就比較能坦然接受了。人總會生病,事情總會有出狀況的時候,讓我們生點小病小痛就好,別生大病;出點小狀況沒關係,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好好解決,別出大事就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泡澡的太陽-avatar-img
2022/04/05
有時候也會忘東忘西,年紀越大越要學著自己做腦內連結訓練呢~
紀餘-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06
是滴! 隨時都要, 和年紀沒關係, 別拿年紀當理由了, 哈!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0會員
683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我不跟人家說:「要小心喔!注意安全喔!」那就預設了他會碰到危險的事情。有人很愛說,每次說再見的時候都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表示她好心提醒,或很會照顧人嗎?我聽到的言下之意是人家不會小心囉!哈!   以前,我媽媽最會在我們要出門時說這句話。有一次弟弟和鄰居去小溪裏玩,腳割到了,流血,回家來,媽媽一
Thumbnail
2025/04/17
我不跟人家說:「要小心喔!注意安全喔!」那就預設了他會碰到危險的事情。有人很愛說,每次說再見的時候都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表示她好心提醒,或很會照顧人嗎?我聽到的言下之意是人家不會小心囉!哈!   以前,我媽媽最會在我們要出門時說這句話。有一次弟弟和鄰居去小溪裏玩,腳割到了,流血,回家來,媽媽一
Thumbnail
2025/04/15
我看到<與神對話>的第3冊,神重覆多次的,大意是:我和你是一體的,你和其他人也是一體的,你對別人做好事,也是對自己做;你傷害人,也是傷害自己,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   我這幾年對於一直做好事,當好人的人很感冒,她本人看起來很忙、很累的樣子,經濟上也不寬裕,可是一直做好事,對人好,幫助人家,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5
我看到<與神對話>的第3冊,神重覆多次的,大意是:我和你是一體的,你和其他人也是一體的,你對別人做好事,也是對自己做;你傷害人,也是傷害自己,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   我這幾年對於一直做好事,當好人的人很感冒,她本人看起來很忙、很累的樣子,經濟上也不寬裕,可是一直做好事,對人好,幫助人家,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05
女婿這個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什麼意思呢? ■他和人相處的邏輯跟人家不一樣; ■問他事情時,他的回答中,將發生過的實情和他的想像、推論混在一起,有時候是隨口亂說的,女兒最近跟我說:「他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同一件事情要在不同的時間問幾次,然後我自己拼湊出大概是什麼情形?」 ■生活的東西和秩序亂七八
Thumbnail
2025/04/05
女婿這個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什麼意思呢? ■他和人相處的邏輯跟人家不一樣; ■問他事情時,他的回答中,將發生過的實情和他的想像、推論混在一起,有時候是隨口亂說的,女兒最近跟我說:「他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同一件事情要在不同的時間問幾次,然後我自己拼湊出大概是什麼情形?」 ■生活的東西和秩序亂七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我經常對那些別人可能會一笑置之的細微錯誤有高度的警覺,所以我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過度敏感,可是每當我去放大檢視那些錯誤,我也經常可以看見更深入的潛在風險,不知道讓我躲過了多少意外損失。
Thumbnail
我經常對那些別人可能會一笑置之的細微錯誤有高度的警覺,所以我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過度敏感,可是每當我去放大檢視那些錯誤,我也經常可以看見更深入的潛在風險,不知道讓我躲過了多少意外損失。
Thumbnail
以下為主觀意見: 1.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養生: 如果上半生,為了溫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下輩子就應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在家放空,或回憶前半輩子的榮光與悔恨,我的爺爺與前婆婆,都已有失智的徵兆,無所事事、抑鬱、空洞的眼神、人生全然放棄、喪失意志,只覺長嘆,找不到生活的目標,與喪屍無異。 我
Thumbnail
以下為主觀意見: 1.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養生: 如果上半生,為了溫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下輩子就應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在家放空,或回憶前半輩子的榮光與悔恨,我的爺爺與前婆婆,都已有失智的徵兆,無所事事、抑鬱、空洞的眼神、人生全然放棄、喪失意志,只覺長嘆,找不到生活的目標,與喪屍無異。 我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總對於小錯耿耿於懷,卻對於大錯置之不理?上週意外碎了牙齒,回公館看牙醫。在到診所報到以前,我抽空走進誠品台大店,站著讀了兩本書:第一本書告訴我犯錯未必是不正確的,並區分出三種不同的錯誤;第二本書告訴我大腦有個匱乏循環,它讓我們更容易犯下暴食或酗酒等錯誤。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總對於小錯耿耿於懷,卻對於大錯置之不理?上週意外碎了牙齒,回公館看牙醫。在到診所報到以前,我抽空走進誠品台大店,站著讀了兩本書:第一本書告訴我犯錯未必是不正確的,並區分出三種不同的錯誤;第二本書告訴我大腦有個匱乏循環,它讓我們更容易犯下暴食或酗酒等錯誤。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