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之苹_挽草做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柚葉為墊
艾草粿

草仔粿(粄、青糰)可說是全台最普及的國民點心了。
粿皮因攙入可食的青草汁液而成草綠色,因以為名,隨著材料而有不同稱呼,如鼠麴草做成的 #鼠麴粿(赤殼粿)、艾草製作的 #艾草粿、#艾粄,除此之外,南勢湖阿嬤喜歡用 #青苧麻葉 做粿皮。
一年四季都可做粿,但我獨厚春天。清明前後,田埂旁冒出開著小黃花的鼠麴草、青苧麻、艾草剛發嫩葉,是做粿皮的天然食材。
內餡有甜有鹹,甜的如豆沙、芋泥、芝麻、花生,鹹的有曬乾蘿蔔絲做的菜脯米或新鮮蘿蔔絲炒香。我個人喜歡曬過陽光的菜脯米,香氣更足。
葉墊也是各種方便取材的葉片:月桃葉、香蕉葉、柚子葉...
春天,田野長出鼠麴草,也有青苧麻和艾草, 讓我們現挽現做自己喜歡的草仔粿!
鼠麴草
青苧麻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8內容數
野菜野花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草草瞭事 的其他內容
又是桑椹成熟的季節。 小時候我家後院種了一棵,路邊郊野也常見,每當四、五月成串白綠的果實轉成紫紅,小孩子隨手一摘就往嘴裡塞,漿果在嘴裡爆汁,吃得滿手滿嘴紅吱吱,十分歡樂~ 這幾年,偶而在農田路邊見到一兩棵野桑,成串的果實引人垂涎。
筆筒樹-這個冰河時代存留下來的孓遺植物,在多水潮濕的生態池邊長得高壯,氣根常被拿來當做養蘭花的蛇木,筆直的樹幹山上人家常用來立柱搭棚,長滿金毛的嫩芽長得像大問號,除毛川燙後可涼拌、炒菜、煮湯,羽狀複葉像一把撐開的大傘,醒目美麗。
認識野花草、適度採集、玩耍、料理運用,對我而言,是認識生活的土地,找回與自然連結的方式。
之前,在苗栗山間看見「無法一手掌握」的柑橘🍊,一問之下,是過年用來拜拜的「虎頭柑」(又稱年柑),碩大飽滿,貼上紅紙,端上神桌,大吉大利。後來劉還月老師指點:客家人通常會在屋外種幾棵虎頭柑,果實大而美,氣味酸澀,不適合食用。於是,勤儉惜物的客家人做出了古早的果茶-酸柑茶。
雲林口湖多以養殖漁業維生,生產烏金(魚)、鰻、蛤、蝦…,但人口老化,農漁夫平均70歲以上,多處廢耕。 「到底是農業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農業?」10年前,幾個年輕人退伍時,談起從小靠漁養大,奶粉錢、註冊費都從土地而來,他們想有沒有方法振興養殖漁業?於是拿出「娶某本」成立 好蝦冏男社 ,模擬大自然魚蝦
每天吃飯吃菜,習以為常。 您可能沒想過農業是一門綜合科學。農夫要懂生物學、生態學、氣候學、土壤學...,現在還要懂販售、行銷,哪個行業職位是這樣畢其功能於一身?也太全能~ 農業也是一種高風險行業,不到收成那天,不知道付出的心血、時間、人力、金錢是否回收有望,甚或賺錢。以現代眼光看,做農的很多是傻子吧
又是桑椹成熟的季節。 小時候我家後院種了一棵,路邊郊野也常見,每當四、五月成串白綠的果實轉成紫紅,小孩子隨手一摘就往嘴裡塞,漿果在嘴裡爆汁,吃得滿手滿嘴紅吱吱,十分歡樂~ 這幾年,偶而在農田路邊見到一兩棵野桑,成串的果實引人垂涎。
筆筒樹-這個冰河時代存留下來的孓遺植物,在多水潮濕的生態池邊長得高壯,氣根常被拿來當做養蘭花的蛇木,筆直的樹幹山上人家常用來立柱搭棚,長滿金毛的嫩芽長得像大問號,除毛川燙後可涼拌、炒菜、煮湯,羽狀複葉像一把撐開的大傘,醒目美麗。
認識野花草、適度採集、玩耍、料理運用,對我而言,是認識生活的土地,找回與自然連結的方式。
之前,在苗栗山間看見「無法一手掌握」的柑橘🍊,一問之下,是過年用來拜拜的「虎頭柑」(又稱年柑),碩大飽滿,貼上紅紙,端上神桌,大吉大利。後來劉還月老師指點:客家人通常會在屋外種幾棵虎頭柑,果實大而美,氣味酸澀,不適合食用。於是,勤儉惜物的客家人做出了古早的果茶-酸柑茶。
雲林口湖多以養殖漁業維生,生產烏金(魚)、鰻、蛤、蝦…,但人口老化,農漁夫平均70歲以上,多處廢耕。 「到底是農業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農業?」10年前,幾個年輕人退伍時,談起從小靠漁養大,奶粉錢、註冊費都從土地而來,他們想有沒有方法振興養殖漁業?於是拿出「娶某本」成立 好蝦冏男社 ,模擬大自然魚蝦
每天吃飯吃菜,習以為常。 您可能沒想過農業是一門綜合科學。農夫要懂生物學、生態學、氣候學、土壤學...,現在還要懂販售、行銷,哪個行業職位是這樣畢其功能於一身?也太全能~ 農業也是一種高風險行業,不到收成那天,不知道付出的心血、時間、人力、金錢是否回收有望,甚或賺錢。以現代眼光看,做農的很多是傻子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台灣常吃的米篩目其實算客家菜,可能源自廣東,在香港和東南亞稱「粉」之類,和粄條、粿條都是用米製作,口感近似,也都是當天做當天吃最美味。
Thumbnail
南部人嘴裡說的「碗粿」,是將餡料摻進研磨後的米漿裡,比如香菇、肉末、蝦米、半切滷蛋等,再連碗一併放進蒸屜裡蒸熟,出爐再淋上滿滿的碗糕醬,盛放在你面前。 而「水粄」則是純米漿、跟餡料形成一邊一國各自壁壘,餡料通常是菜脯、豆乾、碎肉,舖陳在蒸熟的米漿之上,因為食材各自分開,所以較能久放。
Thumbnail
我也喜歡吃一種夏日冰品——黑乎乎的仙草,你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嗎?
Thumbnail
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採過做草仔粿的草,印象中是有黃色小黃花(鼠鞠草),鼠麴草太老的時候好像有個苦味? 長大後才知道,做草仔粿的草不只一種,在英國看到的艾草mugwort,採回家後插在水裡就能養活,長出根以後能移到土裡,去年有下雪種在院子竟然也沒凍死,算是很粗勇的植物,英國還有一種野草和艾草很像,不能吃
Thumbnail
以糯米為基底的亞洲風味糕點,其實更適合素食者和無麩質飲食者享用。不需加蛋增稠或打發,製作上也少見利用高溫烤焙,大部分是利用蒸氣及水煮而成;水溫最高僅100度C,減少了高溫對油+糖+澱粉的變異影響,對重視健康的朋友來說,應該是較好選擇。
Thumbnail
這次做的紅龜粿就是吃那個QQ彈牙的感覺。兩種內餡我都很喜歡,吃一吃真的會覺得像這樣扁扁的型態真是不錯,皮跟餡的比例很完美,不會有哪一邊太搶戲的問題,而且每一口吃到的比例都滿平均的。該不會當初發明的人真的除了要吉祥還有在考慮好吃的問題吧!
Thumbnail
清明時節食青團,是淵源已久的古俗,與禁火熄炊的寒食節習俗息息相關。現代人熟悉的青團,很多是用鼠麴草搗汁做的。本文介紹了鼠麴草命名由來、藥食同源的功效、還有一種與鼠麴草長得很類似的鼠麴舅,更適合在南部生長作粿的鼠麴舅。我們實際搗鼠麴草汁作粿,但改良傳統餡料,以富有春天風情、有疏肝解鬱功效的玫瑰餡。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Thumbnail
蒸好的草仔粿壓痕還是滿明顯的,連鼻孔都還在!大家可以自由壓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自製內餡非常香,外皮也很Q,真的吃得到香蘭葉的香氣喔!我以前也沒吃過香蘭葉做的草仔粿,比較常看香蘭葉做甜點,沒想到做草仔粿味道也很搭,非常好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台灣常吃的米篩目其實算客家菜,可能源自廣東,在香港和東南亞稱「粉」之類,和粄條、粿條都是用米製作,口感近似,也都是當天做當天吃最美味。
Thumbnail
南部人嘴裡說的「碗粿」,是將餡料摻進研磨後的米漿裡,比如香菇、肉末、蝦米、半切滷蛋等,再連碗一併放進蒸屜裡蒸熟,出爐再淋上滿滿的碗糕醬,盛放在你面前。 而「水粄」則是純米漿、跟餡料形成一邊一國各自壁壘,餡料通常是菜脯、豆乾、碎肉,舖陳在蒸熟的米漿之上,因為食材各自分開,所以較能久放。
Thumbnail
我也喜歡吃一種夏日冰品——黑乎乎的仙草,你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嗎?
Thumbnail
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採過做草仔粿的草,印象中是有黃色小黃花(鼠鞠草),鼠麴草太老的時候好像有個苦味? 長大後才知道,做草仔粿的草不只一種,在英國看到的艾草mugwort,採回家後插在水裡就能養活,長出根以後能移到土裡,去年有下雪種在院子竟然也沒凍死,算是很粗勇的植物,英國還有一種野草和艾草很像,不能吃
Thumbnail
以糯米為基底的亞洲風味糕點,其實更適合素食者和無麩質飲食者享用。不需加蛋增稠或打發,製作上也少見利用高溫烤焙,大部分是利用蒸氣及水煮而成;水溫最高僅100度C,減少了高溫對油+糖+澱粉的變異影響,對重視健康的朋友來說,應該是較好選擇。
Thumbnail
這次做的紅龜粿就是吃那個QQ彈牙的感覺。兩種內餡我都很喜歡,吃一吃真的會覺得像這樣扁扁的型態真是不錯,皮跟餡的比例很完美,不會有哪一邊太搶戲的問題,而且每一口吃到的比例都滿平均的。該不會當初發明的人真的除了要吉祥還有在考慮好吃的問題吧!
Thumbnail
清明時節食青團,是淵源已久的古俗,與禁火熄炊的寒食節習俗息息相關。現代人熟悉的青團,很多是用鼠麴草搗汁做的。本文介紹了鼠麴草命名由來、藥食同源的功效、還有一種與鼠麴草長得很類似的鼠麴舅,更適合在南部生長作粿的鼠麴舅。我們實際搗鼠麴草汁作粿,但改良傳統餡料,以富有春天風情、有疏肝解鬱功效的玫瑰餡。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Thumbnail
蒸好的草仔粿壓痕還是滿明顯的,連鼻孔都還在!大家可以自由壓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自製內餡非常香,外皮也很Q,真的吃得到香蘭葉的香氣喔!我以前也沒吃過香蘭葉做的草仔粿,比較常看香蘭葉做甜點,沒想到做草仔粿味道也很搭,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