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不住的好奇心】系列之3──用程式模擬人腦睡眠解答為何睡好能夠學習得更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老師
雖然教育一直朝著希望降低學生壓力的方向改革,但為了課業而晚睡,甚至熬夜,依舊是現代學生難以避免的體驗。前陣子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他剛上私立國中就讀一年級的女兒,就算沒有補習,也已經得天天熬到晚上 11 點之後才勉強完成功課,上床睡覺。這讓我想起以前也常常熬夜念書,以為這樣能高效得利用時間跟大腦,然而──事實完全相反。
因為學習有很大一部分,發生在睡眠中。科學界已經有共識, #充足且高品質的睡眠可以鞏固記憶、清除廢物,能大大提升清醒時的輸入效益。然而在睡眠的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最近一篇發表在《PNAS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表示在每晚的正常睡眠中,我們會在慢波睡眠階段和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之間循環大約五次,而這時位於大腦顳葉內側的 #海馬迴會開始上工,把清醒時學到的新穎、但快速消逝的訊息,教給大腦頂層的新皮質,轉變成 #長期記憶。科學家一直有這樣的理論,但很難獲得如何運作的證據,也無法解釋在沒有環境輸入(也就是睡著)的情況下,大腦的不同區域要如何自己互動起來。
為了解開這個問題,賓州大學跟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了仿照人類神經網絡建置成的電腦模型,模擬人腦的海馬迴跟新皮質,然後讓他們跑「 #睡眠程式」。
過去的研究讓我們知道,在人類的大腦中,海馬迴的作用是 #處理新記憶 、 #情景記憶 跟 #陳述性記憶,例如「昨晚吃了什麼」、「臺灣哪一年解嚴」。而海馬迴損傷的人往往難以形成新記憶。至於 #新皮質則負責語言跟高級認知功能,以及長期記憶。兩者之間相互合作, #海馬迴就像快取記憶體, #新皮質則像是硬碟,這樣的比喻你可能也聽過。不過研究團隊想知道的是實際上兩者到底怎麼互動,除了用傳統方法監測腦波以外,他們想到何不用程式製造一顆學習者的大腦,然後讓它像人類一樣睡著?
既然是模擬,就無法說百分百正確,但的確能給我們一種直觀的感受。研究者讓模擬大腦跑起睡眠程式後,發現睡眠的循環很重要,在慢波睡眠階段,海馬迴會引導大腦重播最近發生的事情,到了快速眼動階段,則改由新皮質引導,重播比較久遠之前發生的事情。而在兩個階段中間的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海馬迴則「教」新皮質最近發生的事,然後新皮質會把已經儲存且受到激發的的知識拿出來重播,鞏固成長期記憶。
這個發現跟腦科學界目前已知的一致,這代表研究者模擬設計出的海馬迴跟新皮質,以及睡眠程式,可能很逼近真實大腦的運作過程。接下來就也可能去模擬不同睡眠習慣者的大腦記憶情形,舉例來說,或許之後你的手錶根據你的睡眠情形,就可以很準確地預測你的學習表現。當然,能夠更準確模擬人腦,也能應用於打造更像人的人工智慧。
不過,電腦只需要模擬睡眠,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模擬幾萬回,我們人類可是需要真的、好幾個小時的睡眠。別把人腦當電腦操, #正確地保養跟使用自己的腦,學得才會好哦!
研究出處:Dhairyya Singh, Kenneth A. Norman, Anna C. Schapiro. A model of autonom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hippocampus and neocortex driving sleep-dependent memory consolid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119 (44) DOI: 10.1073/pnas.212343211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老師 如果說,此時此刻的人類竟對數十億嬰兒,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實驗,你相信嗎? 我說的就是──大幅增加的螢幕曝光跟使用率。5 歲以下的小孩接觸跟使用螢幕的時間與頻率在過去十年大幅提高,有不少研究共同指出令人憂心的結論,那就是嬰兒愈小開始看電視、接觸平板跟手機,而且接觸時間
*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老師 你看過那種久別重逢、雙方相擁而泣的場景嗎?不管是在戲劇,還是真實生活中,他們都眼眶溼潤、流下眼淚,象徵著雙方真摯的情感跟激昂的情緒。 科學家是一群奇怪的人,在這麼感動的場合上,他們會舉手發問:「為什麼久別重逢會哭泣?」、「是什麼生理機制造成眼淚分泌?」……他們解答了很多問
*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老師 如果說,此時此刻的人類竟對數十億嬰兒,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實驗,你相信嗎? 我說的就是──大幅增加的螢幕曝光跟使用率。5 歲以下的小孩接觸跟使用螢幕的時間與頻率在過去十年大幅提高,有不少研究共同指出令人憂心的結論,那就是嬰兒愈小開始看電視、接觸平板跟手機,而且接觸時間
*泛科學知識長 鄭國威老師 你看過那種久別重逢、雙方相擁而泣的場景嗎?不管是在戲劇,還是真實生活中,他們都眼眶溼潤、流下眼淚,象徵著雙方真摯的情感跟激昂的情緒。 科學家是一群奇怪的人,在這麼感動的場合上,他們會舉手發問:「為什麼久別重逢會哭泣?」、「是什麼生理機制造成眼淚分泌?」……他們解答了很多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學生評價:這篇文章算是在我選定的三篇文章裡頭最容易懂的一篇,其一原因為與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二為我對睡眠感興趣,最後則是文章用字淺白。像是在說明睡覺與腦神經運作理論時,不是死板的講解理論,而是將大票理論按照程序分成三個小結。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大腦的靈活和活力,重點在神經突觸的數量和品質,不是神經細胞越多越好。就像城市一樣,大腦要活起來,就是要多學新東西、多運動,還有保持好奇心和開放心態。這些習慣能幫助神經突觸長出來,不但讓記性更好、學得更快,還能延緩老化。說白了,只要多做這些小事,生活就會更有趣、更有無限可能。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大腦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角色,作為記憶的核心是海馬,但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所謂的海馬迴。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著關鍵。書中作者提到,其他同學像成績優異的人詢問問題,他們多次教導別人後,大腦藉由反覆的輸入及輸出,相較於其他同學之下,成績優異的人在考試時,答題正確率相對高,這就是大腦的功能。
睡眠-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很多人卻嫌棄它,總是希望睡得越少越好,殊不知缺乏睡 眠其實正在剝奪我們的生命、造成整個社會的災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學生評價:這篇文章算是在我選定的三篇文章裡頭最容易懂的一篇,其一原因為與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二為我對睡眠感興趣,最後則是文章用字淺白。像是在說明睡覺與腦神經運作理論時,不是死板的講解理論,而是將大票理論按照程序分成三個小結。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大腦的靈活和活力,重點在神經突觸的數量和品質,不是神經細胞越多越好。就像城市一樣,大腦要活起來,就是要多學新東西、多運動,還有保持好奇心和開放心態。這些習慣能幫助神經突觸長出來,不但讓記性更好、學得更快,還能延緩老化。說白了,只要多做這些小事,生活就會更有趣、更有無限可能。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大腦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角色,作為記憶的核心是海馬,但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所謂的海馬迴。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著關鍵。書中作者提到,其他同學像成績優異的人詢問問題,他們多次教導別人後,大腦藉由反覆的輸入及輸出,相較於其他同學之下,成績優異的人在考試時,答題正確率相對高,這就是大腦的功能。
睡眠-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很多人卻嫌棄它,總是希望睡得越少越好,殊不知缺乏睡 眠其實正在剝奪我們的生命、造成整個社會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