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理論開啟了思想史革命─學習的本質(1)

2023/01/28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作者:陳華夫
人類大腦非常神奇,音樂家以音符譜寫音樂,畫家以線條色彩畫畫,而思想家以文字書寫文章。但今天科學水平,神經生物學認知心理學(研究記憶感知注意力語言使用、創造力、和思考等心理過程)還無法瞭解腦神經記憶網絡思考是如何運作的,以致於無法從基本上優化人類的創造力思想(即思考的產物)。
本文將在神經元細胞生理學的基礎上,提出雖未經證實、但有實用價值的「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的說法,它不僅開啟了人類思想史的革命,並能夠優化思想家創造力思想、及其文字創作。
1腦神經記憶網絡之生成與運作:
人的長期記憶分成兩種:(1)內隱記憶是指關於技術、過程、或「如何做」的記憶。例如:當人學習過某些知識意識卻無法回憶,這些記憶依舊存在,只是以一種潛意識的方式表現出來,並且可以被啟動(priming);(2)顯性記憶語義記憶)是一種有意識的,對先前經驗的記憶。也會被稱為語義記憶(陳述性記憶)。(《隱身─大腦的秘密生活大衛伊格曼(2011),第63頁)
於是腦神經記憶網絡是由「語義記憶網絡」與「內隱記憶網絡」組成(如(圖1)所示):
(圖1:腦神經記憶網絡,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人腦的基本功能是接收們在看書,聽課、騎車等經驗所產生的信息資訊),信息必須經過編碼才能整合到現存的腦神經記憶網絡本雅明的說:「如果報紙的意圖是使讀者把它提供的信息吸收為自身經驗的一部分,那麼它是達不到它的目的的。但它的意圖卻恰恰相反,而且這個意圖實現了,即:把發生的事情從能夠影響讀者經驗的範圍裡分離出來並孤立起來。(見《啟迪:本雅明文選》中〈論波德賴爾的幾個母題),頁177〉
所謂編碼,就是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大衛伊格曼所說的,把人感知信息翻譯成傳導在網絡間的電脈衝信號,而儲存在某些神經元細胞,成為記憶,它們最初是沒有意義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就產生意義了。他並引用神經科學家保羅·巴赫-麗塔的話:「只要給大腦提供信息,它就會弄清楚。」(《隱身─大腦的秘密生活大衛伊格曼(2011),第49頁)
舉個具體的例子,在寫電腦語言Python程式時,可建立一個資料結構:「字典」─即定義一組「鍵」 (key) 和「對應的值」(value),這些「鍵」與「對應的值」原本是抽象的符號,但程式設計師卻能賦予它實際生活的意義
於是我們來到關鍵點了,在神經元細胞裡的記憶是如何儲存、索引回憶、及遺忘
任何信息進入大腦,都得經過大腦的編碼過程─即檢索腦神經記憶網絡中之相關記憶,與之比較,而產生此信息與現存的記憶關係。而就是此編碼得出的關係經過調幅腦波傳導致腦神經記憶網絡某些部位,最終被儲存在一個或多個神經元細胞。而什麼是關係呢?哲學家休謨認為存在有七種哲學關係:同一、空間、時間、數量、性質、對立、因果等。而我認為在記憶課題中,還要加上第八種關係價值,如(圖1)所示。
我舉個例子來解釋:當你的大腦看到一隻「漂亮的柴犬」,你的大腦首先檢索你記憶中的「狗」之概念,(若是找不到,表示你以前沒有看見過「狗」,大腦就會建立個新的「狗」之概念。若是已經有了「狗」之概念),然後比較、判斷是否類似以前看過的「柴犬」(同一關係)?一隻還是兩隻(數量關係)?會咬人是溫順(性質關係)?能否看門(價值關係)?最後再加上時(時間)、地(空間)的關係,將之儲存為新的記憶。於是人的記憶就是一個相互聯繫、並相關係的複雜、龐大的腦神經記憶網絡(如(圖1)):
(A)學習是增加新的記憶
學習開車、打桌球、修理汽車、畫畫、拉小提琴、騎自行車等,大腦會接收到很多身體肌肉控制與回饋的信息,經編碼處理後,會擴增「內隱記憶網絡」,而學會很多技能與運動;而學習知識會擴增「語義記憶網絡」,有助於思想家優化其創造力思想
(B)人是如何回憶?如何增強記憶力?
當我們遇到某個認識的人,卻想不起他的名字,就努力回憶。就如同到圖書館找本書,並需要索引回憶索引就是當初儲存此記憶的某些關係(同一、空間、時間、數量、性質、對立、因果)。所以索引一定是存在的,只是遺忘了。
(C)如何避免遺忘,增強記憶力?
記憶儲存在神經元細胞(如(圖2)所示):
(圖2:腦神經記憶網絡內的互相聯繫藉由神經元之突觸,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腦神經記憶網絡中,各神經元之間的聯繫之生理實體就是突觸,著名的赫布理論解釋了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突觸可塑性─即「突觸神經元」向「突觸神經元」的持續重複的刺激,可以導致突觸傳導腦波的效能增加。
認知層面看,人在回憶某特定記憶時,會向腦神經記憶網絡發出某種索引電脈衝信號,若成功找到,則會增強此特定記憶。並且成功找到的次數越多,此記憶越鮮活,越不會被遺忘
在AI學習一項任務並遺忘學習另一項任務又遺忘,週而復始,它經由訓練掌握這些任務的共通特徵,將更快學習新變體。它不用學會特定任務,但將學會元學習─也稱為學習如何學習」。普林斯頓大學的機器學習理論學家阿羅拉說:「你在學習執行1000次任務後,第1001次任務會容易許多。」遺忘正是元學習發揮作用的關鍵。缺少遺忘,任務會全部混在一起,人工神經網絡( ANN )便無法了解整體架構。(見AI能有想像力嗎? - 科學人雜誌
我在底下會解釋所謂的思考,本質上就是有意識、注意力集中的連串回憶─即檢索腦神經記憶網絡中某些特定的記憶,所以平常多思考思想家記憶力都很好。尤其,思想家把自己的思想寫成文章時,要尋找適當的表達方式及詞彙,都得要大量的回憶,自然增強了記憶力。
2)「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說,開啟了人類思想史的革命:
腦神經記憶網絡的說法就合理的引伸出,人類的思考本質上就是「有意識、注意力集中的連串回憶」,並非思想史上所說的人類思考是「理性的產物」,這是思想史上典範範式典範)的轉移,開啟了人類思想史最新的革命。
怎麼說呢?
(A)「思考是大腦之過程」說之缺陷:
著名哲學家馬里奧.邦奇立足於科學本體論認為,思考是大腦中的某種操作過程(即相關連的一組活動,以實現某種結果),而思考操作的是概念(如同Python程式語言的(class))、圖像、和它們的符號。(見《物質與心靈─哲學探究馬里奧.邦奇(2010)序言)
首先,解釋為何馬里奧.邦奇認為思考的本質是過程?他是基於本體論六大分類範疇物體屬性(特徵);狀態(以一組屬性的值表示之事物狀況);事件(即是狀態的瞬時的變化);過程(即是持續一段時的變化);因果。以人腦這個物體為例,它有神經元細胞,及腦神經記憶網絡屬性,每當夜間,人腦處於睡眠狀態。(見《物質與心靈─哲學探究馬里奧.邦奇(2010)第8-9頁)
而當馬里奧.邦奇認為思考的本質是過程,表示他認為人腦的狀態會被思考所改變,這沒問題,思考的確會改變記憶。但他說思考是操作「概念圖像、和它們的符號」的過程,就大可商榷。因為「思考過程」之說,在本體論上站得住腳,但無助於我們了解思考的本質,例如,思考如何找到要操作的概念概念在人腦的那個部位?思考如何改變人腦的狀態
但「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說(如(圖3)所示),可以滿意的回答上面這些問題。
(圖3: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說,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思考記憶索引關係),找到腦神經記憶網絡中須要思考的「目標概念」,然後大腦就會執行「內隱思考」的三項運作:(1)概括(generalization)─即大腦回憶檢索(聯想)腦神經記憶網絡,找到所有與「目標概念」相關的概念,抽取其中共同的屬性,形成「通用(general)概念」。於是,概括有助於大腦尋找出通用規則模式識別;(2)尋找洞識(Insight)─即大腦回憶檢索腦神經記憶網絡,尋找(聯想)「目標概念」所代表的問題之「問題解決概念」,若找到了,表示大腦有了洞識,若「目標概念」不是一個問題,則大腦跳過此運作。(請看《人工智能:一種現代研究,第3版》,第三章:問題解決的搜尋);(3)建立象徵─即建立概念經驗之間的聯繫,使人們能夠超越自己的經驗象徵總是“超越自身”,指向無法量化和神秘的事物;象徵打開了“現實本身的深度維度”,它可以讓我們接觸到其他方式無法接觸到的更深層次的現實。(見象徵─維基百科)
「內隱思考」不同於有意識、注意力集中的思考,它們是無意識的,反而越是刻意的去找問題的答案,越是有礙洞識的出現。通常,「內隱思考」產生「通用(general)概念」與「問題解決概念」,豐富了腦神經記憶網絡,而改變、增強了大腦的狀態。(見《生活就是解決問題》卡爾·波普(1999))
(B)「思考理解的產物」說之缺陷:
思考理性的產物的說法是思想史的主流,達到頂峰的是18世紀的康德,他說:「為自己思考就是在自我身上尋找真理(也就是說,真理在自己的理性中);為自我思考就是啟蒙的格言。而知識非常豐富的人往往做的不多。運用自我理性思考,無非就是質疑自我的每一個假設。」(見〈在思考中定位自我意味著什麼〉)
康德理性主義巨著《純粹理性批判》反對休謨懷疑論經驗主義。他認為自我先天(先驗)的理性能夠轉化感官經驗知識、及實踐自我思想思考)。但康德理性問題很多,例如,理性主義經驗主義爭論;先驗後驗知識區分;主體自我)與客體對立;心靈物體二元論。而最終,康德為了解決因果必然性)與自由偶然性)之矛盾。必須假設一個神秘、自在的物自體
但「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說也可以滿意的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圖1)顯示腦神經記憶網絡是由「語義記憶網絡」與「內隱記憶網絡」組成,前者儲存的是人們看書、聽課學來的知識,如邏輯學、歐式幾何學、量子力學等,後者儲存的是人們下圍棋、做實驗獲得的經驗證實的科學知識,它們都是大腦經過學習獲得信息,再編碼記憶。所以,不存在邏輯、數學是先驗的、或科學是後驗的區分。
其次,大腦是由神經元細胞組成的物體,而神經元細胞所組成的腦神經記憶網絡已被證實是承載記憶的生理實體。但人類迄今無法找到執行思考心靈之生理實體,因此歷來的認識論都是基於自我有之非物質的心靈去認識外在的現實,這即是心物二元論。它的問題在於人們無法理解心靈。但假若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則執行思考的心靈也是一種記憶─即物質,表示心靈就是大腦,而去掉心靈的神秘性,而可以進行有創造性的思考
(C)雖然思考是回憶,但也能有創造性的思考
心理學家格雷厄姆·沃拉斯在他的經典名著《思想的藝術》認為「創意性洞識」分成四個階段:準備;孵化;洞識;驗證等階段,如(圖4):
(圖4:創造性洞識之傳統版與回憶版,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而它的廣為人知的「傳統版」是:當人們思考解決問題,第一步先收集相關思想知識,第二步孵化問題─即無意識的處理問題一段時間後,進入第三步的非傳統問題之解決出現,最後,再驗證其適當性。
而當我們認為「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時,「創造性洞識」就出現「回憶版」:第一步大腦學習相關知識成為記憶;第二步回憶聯想與問題相關的記憶一段時間,進入第三步,內隱洞識如上述的回憶檢索腦神經記憶網絡,找到「問題解決概念」,最後在大腦裡驗證其適當性。
有人可能會質疑,思考既然是連串回憶,可以回憶出原創嶄新的問題解決方案?答案是肯定的:當我們學習了物理學,有了物理學領域的大量物理記憶,裡面有不少「物理問題記憶」即其對應的「物理問題解決記憶」,可比喻為對應的「物理問題鎖」及「物理問題鑰匙」。同樣的,我們學習生物學,在記憶裡會產生對應的「生物問題鎖」及「生物問題鑰匙」。關鍵就是,若用「生物問題鑰匙」打開了「物理問題鎖」這是極具創意的。具體的例子是:一直以來,汽油引擎是汽車的動力,電動馬達是電風扇的動力。而如今電動馬達成為電動汽車的動力,創造了汽車工業的革命。
又例如,中國使用散點透視法,一個畫面的焦點在水平或上下移動,如同一邊走一邊看,可以畫非常長的長卷或立軸。而畢卡索卻在他的畫作對象前面,圍繞旋轉焦點180度,這就是畢卡索立體主義繪畫的創新。(見拙文中國山水畫與西方近代畫的比較與賞析─文學與藝術(23)
(D)任何作家的小說寫作都是回憶之再呈現
人的思考本質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任何作家的小說寫作都是回憶之再呈現。例如,諾貝爾文學獎2017年得主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就說過:「我基本上就是依賴回憶。」(見《長日將盡》,馮濤譯,〈為無可慰藉之人提供慰藉─《長日將盡》譯後記〉,第223頁)
換句話說,作家的寫小說,只不過是把經驗編碼生成的記憶時,所過濾掉的故事內容情節角色),再重新加上。梁慕靈認為:「由於人生經驗敘事的實體,沒有可用以交換的人生經驗,敘事的能力就隨之喪失, 建基於傳遞「經驗」的「講故事」敘述亦因此失去存在條件。(見〈從「講故事」到「小說」──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轉化〉)
本雅明認為「新聞報導」替代了「講故事」,他說:「「歷史地講,多種多樣的傳播模式是互相競爭的。老式的敘事藝術由新聞報導代替,由訴諸感官的報導代替,這反映了經驗的日益萎縮。反過來,有種同所有這些形式和故事相對立的東西,它是傳播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它不是由故事的物件來講述自己所發生的事情一一這是新聞報導的目的;相反,它把自己嵌人講故事人的生活中去以便把它像經驗一樣傳達給昕故事的人。因而,它帶著敘述人特有的記號,一如陶罐帶著陶工的手的記號。」(見《啟迪:本雅明文選》中〈論波德賴爾的幾個母題〉,頁177)
通常,作家初期作品的故事都是作家兒時家鄉的回憶,若作家的這些回憶是污穢、血腥、暴力,則作家將其再呈現在小說故事裡,並主觀的認為自己是「說真話的反映現實」的寫實主義文學者。
通常,當記憶經驗編碼生成後,都會被現實、語言文法、道德、意識形態規範所束縛的,但有創作力的作家卻能發展出象徵層次的記憶。在此層次的記憶中,象徵建立了概念經驗之間的聯繫,使人們能夠超越自己的經驗,而“超越自身”,指向無法量化和神秘的事物。
換句話說,象徵層次的記憶可以掙脫現實、語言文法、道德、意識形態規範的束縛,解放作家的想像力,令作家的寫作的回憶之再呈現蛻變成魔幻寫實主義化。(詳細,見拙文論余華《兄弟》荒誕血腥污穢低俗的敘事之文學與思想─文學與藝術(27)
(E)認識你自己的千古艱難之處: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天下最難的事即是認識你自己,於是無法認識自己思考的邏輯錯誤,因此他創建了「一問一答」的詰問法,教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邏輯和認識上的錯誤。
但為何認識你自己是千古艱難?
迄今沒有滿意的答案。但「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的說法可滿意的解釋這個千古艱難: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因此自我心靈)就是大腦,而大腦隨時隨刻在思考回憶),並且如(圖3)所示,每次思考回憶),大腦的「內隱思考」的概括洞識,產生「通用(general)概念」與「問題解決概念」,改變了腦神經記憶網絡狀態。換句話說,每當我們認識(思考自我就會改變自我,而這次你認識的自我,下次認識完後,自我又改變了,以致並不存在永恆不變的自我,讓我們認識來做自省或報告給別人,這就是認識你自己的千古艱難之處。(關於人工智慧ChatGPT意識嗎?請看拙文AI模擬人類學習真能比人類更創新嗎?─學習的本質(19)
(F)20世紀之理性掉漆崩塌與人工智慧的興起:
西方思想家奉為圭臬(準則)的康德理性,在20世紀卻掉漆崩塌了;砍向理性的第一刀是諾獎得主赫伯特·西蒙,他提出有限理性─即理性的思考受到環境與時間的影響,不具普遍性;而數學家哥德爾砍了第二刀,他的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證明了任何形式化公理系統(如歐式幾何羅素懷德海《數學原理》)都會陷入尷尬的兩難─即要嘛是非自洽(self-consistent),要嘛是非完備的存在一些數學真理不能由此系統推理演繹出來。(見《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Douglas Hofstadter,(1999),中譯版:《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大成》
佛洛伊德砍了理性第三刀,他認為理性只不過是人們的合理化─即羅列證據,再畫靶心,然後瞄準打靶的自圓其說─而已。本質上, 合理化的底層記憶機制是確認偏誤─即無視相左的證據,卻無意識、盲目的擁護自己既有的道德價值觀。在此種意義上,確認偏誤是思想的免疫機制─即一旦偵測到與自己意識形態有相左的道德價值,立即將之消滅。(詳細,請看拙文世界主流「反中」觀點的背後真相─美中關係(1)
但在2017年,谷歌(Google)的DeepMind公司在權威的《自然》期刊發表了劃時代的強化學習論文:〈無人類圍棋知識幫助的精通圍棋〉,而發展出遠超出人類圍棋世界冠軍棋力的 AlphaGo Zero電腦圍棋軟體。理性向來是人類的皇冠,而皇冠上的明珠是圍棋。一直以來,人類圍棋橫掃電腦圍棋。但 AlphaGo Zero卻一舉逆轉,把人類圍棋踩在腳下。其原因在於人工智慧(AI)成功的發展出基於人工神經網絡強化學習演算法,應用在電腦圍棋的學習。並且最近應用在人臉辨識自動駕駛等。(詳細,見拙文人工智慧的「強化學習」與人類學習的優劣─學習的本質(12)
3)「強化學習思考」有助於思想家優化其創造力思想
強化學習演算法是一種人工智慧學習方法,很值得人類借鑑,如(圖5):
(圖5: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的問題解決,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於是,我吸取強化學習演算法的精髓,發展出人類的強化學習思考」架構,如(圖6):
(圖6:「強化學習式」思考的架構,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當思考一個「目標問題」時,比照〈無人類圍棋知識幫助的精通圍棋〉論文,定義價值函數 V*(s),每一個相關記憶的價值即是(圖1)中記憶的第八個關係。與問題越相關,價值越高。毫無相關之記憶的價值為0,全部相關價值的總和即是當前腦神經記憶網絡的價值─「狀態價值1」,而所謂強化學習思考」即是不斷最大化、增強價值的反覆思考回憶),而產生如下的情況:
「狀態價值1」ぐ「狀態價值2」....「狀態價值N─1」ぐ「狀態價值N」
期望最終「狀態價值N」的價值最大時,「問題解決概念」能夠出現,表示「目標問題」已解決。
舉個我的強化學習思考」具體的例子:
(1)「目標問題」是要找出思考的本質─即思考是什麼?
(2)蒐集、學習相關的知識,增加有價值的概念,例如閱讀《思想的藝術》、《你的創造性大腦_─在你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想像力、生產力和創新力的七個步驟》、《清理精神混亂:減少焦慮、壓力和不良思考的 5 個簡單且經過科學驗證的步驟》、《改變自己的大腦─來自腦科學前沿的個人勝利故事》、《保持健康的大腦法則:保持活力、快樂和敏銳的10條原則》等高度相關的書籍。
(3)如(圖3)反覆思考回憶腦神經記憶網絡內這些有價值的概念,大腦的「內隱思考」─即概括洞識─產生更有價值的「通用(general)概念」與「問題解決概念」。
(4)而最終的「問題解決概念」跳出來了: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
(5)避免遺忘此重要的問題解決成果,將此「強化學習思考」過程記錄下來,就是本文。
結論:
思考是有意識的連串回憶強化學習思考」反覆思考回憶腦神經記憶網絡內有價值的概念,激發大腦的「內隱思考」─即概括洞識─產生更有價值的「通用(general)概念」與「問題解決概念」,最終「問題解決概念」將會跳出。
請看「陳華夫專欄」─學習的本質─系列文章:

「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理論開啟了思想史革命─學習的本質(1)
什麼是「思考」?如何「洞識」?何謂「思想家」?─學習的本質(2)
什麼是「記憶」?如何「記憶」?「記憶」的本質?─學習的本質(3)
學習的真相與反思─學習的本質(4)
「施捨」就是人生的「現代開悟」─學習的本質(5)
談「恐懼」─學習的本質(6)
探究華人的「罪惡感」?─學習的本質(7)
你孤獨了嗎?─學習的本質(8)
人腦如何創新思考?─學習的本質(9)
「現代開悟」的本質及釋義─學習的本質(10)
你「現代開悟」了嗎?─學習的本質(11)
人工智慧的「強化學習」與人類學習的優劣─學習的本質(12)

伽馬波(40赫茲)、記憶、失智症、及音樂治療(2023年版)─學習的本質(13)
省思物理科學教育的真相─學習的本質(14)
類智慧真正優於AI電腦圍棋之處為何?─學習的本質(15)
細述我親歷40年的學習之旅─學習的本質(16)
AI幫助人們改善記憶、思考能力─適用於年輕與銀髮人─學習的本質(17)
AI徹底改變大學理工教育的面貌─學習的本質(18)
AI模擬人類學習真能比人類更創新嗎?─學習的本質(19)
AI深度學習與《易經》的學習真有差異嗎?─學習的本質(20)
AI之ChatGPT的繪畫審美能力賞析─學習的本質(21)
請看懂智慧的本質:GTP4的「人工通用智能」(AGI)落後人類有多遠?─學習的本質(22)
臺灣許皓鋐圍棋亞運金牌在學習圍棋上的意義─學習的本質(23)
論才華、機運、及成功─學習的本質(2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66會員
245內容數
思想家─理解、解釋、預測世界。發表:9篇「深度政經分析」、6篇「現代開悟之洞識」、10篇「學習的本質」、13篇「美中關係」、4篇「驀然回首」、21篇「文學與藝術」、36篇「科技與智慧」、9篇「圍棋的本質」、40篇「美中經濟」、28篇「美股的本質」、12篇「美聯儲的本質」、12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共201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