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人類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禮拜談到人類的知識分成書本上學習得到的外顯知識,以及書本之外且難以言喻的內隱知識,事實上內隱知識才是知識的根基,外顯知識只是知識之樹的果實罷了,也因此如果一個人只死讀書而不去實作與跟他人交流,那他得到的知識將會是片段不完整的,一旦應用到現實世界將與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失敗連連,導致他本人最後一事無成 。
其實無論是外顯知識或者是內隱知識,根本都在於人類腦部所儲存的記憶,接下來就要談談人類的記憶。

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記憶(Memory)是神經系統存儲過往經驗的能力,關於記憶的研究屬於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範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有相當多種分類,主要因環境、時間和知覺來分。
基於現在我們對於記憶形成機制的認識,廣為接受的模型將記憶過程分為三個不同階段:
  1. 編碼:獲得資訊並加以處理和組合。
  2. 儲存:將組合整理過的資訊做永久紀錄
  3. 檢索:將被儲存的資訊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記憶系統的三個階段就像一條流水線一樣,將進入的刺激信息流轉變為能夠被存儲和回憶的有意義模式。這個三階段模型最早是由理察·阿特金森(Richard Atkinson)和理察·謝弗林(Richard Shiffrin)於1968年提出的,該模型在一定的加工和修改後被廣泛接受。
人類記憶的過程,目前被認為和電腦處理信息存取的過程類似。通過對電腦數據輸入輸出原理的了解可以有助於幫助我們理解記憶這個複雜的過程。
按照新的記憶產生的時間長短,目前將記憶分為工作記憶(也稱之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首先是感覺記憶(英語:sensory memory)當客觀刺激(外界的視覺與聽覺等刺激)停止作用之後,感覺訊息會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這就是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感覺訊息存儲在感覺存儲器中的時間剛好足以將其傳輸到短期記憶中為止。
接下來的短期記憶(現在基本上稱之為工作記憶)是一種記憶容量有限的認知系統,被用以暫時保存資訊。工作記憶對於推理以及指導決策和行為有重要影響。
而一旦短期記憶經過長期不斷的刺激後腦部就會將記憶強化成長期記憶,而人類的長期記憶又可分為可表述的外顯記憶與難以表述的內隱記憶
看到這裡各位讀者是否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沒錯這也與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具有高度的對應關係,接下來就要談到前述各種記憶類型與腦部的關聯。

記憶與腦部的關係

各種記憶與腦部的對應位置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一開始的工作(短期)記憶主要由前額葉處理,而短期記憶如果繼續刺激,腦中的海馬迴則會將事件、情節以及圖像等易於描述的外顯記憶逐步轉化為可陳述的長期記憶,至於動作細節、情緒記憶與促發聯想等難以清楚言說甚至根本無法言說的內隱記憶則分別由基底核、小腦(動作)、杏仁核(情緒)與大腦各處的新皮質(促發)加工處理。
而外顯記憶基本上對應到外顯知識,內隱記憶則對應到內隱知識的儲存。
由此可知,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分別由腦中不同的區域所負責,倘若一個人只會死讀書而不去身體力行,只會一再活化外顯記憶的腦區,短期內對考試升學或許很有幫助,但一出社會開始工作甚至經營事業,除了外顯知識,在行動中所需的內隱知識對於目標的達成一樣不可或缺,因此這些只會死讀書的人出了社會常常成就並不怎麼樣的原因就在這裡。
不過這也不完全是這些人的問題,這也牽扯到教育體系的設計,我們下次再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我們聊到義務教育的緣起與原因除了最早的兵役與工廠勞動力需求外,科技的進步更是推高人類的知識與能力需求。而學習的真正目的就只有兩個,掌握個人生存所需的知識以及產出整個國家社會中的各種產業所需的下一代人力,那本週就要談論知識的部分。 學校教育所傳授的知識 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
本週來聊聊關於每個人經歷過的學習這件事,以及學習與知識間的關聯性,相信很多讀者一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我們為何要從六歲關在學校裡學習,而不是快樂地玩耍,而且在學校學習除了聽課,還要寫作業和考試,課業與成績壓力壓得許多兒童青少年學子喘不過氣來,那究竟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呢? 義務教育的起源
上週我們聊到泡沫經濟的破裂令日本經濟長期通縮停滯,但是同時期的台灣也經歷過相似的經濟過熱狀況,也於1990年發生股市暴跌,不過基本上並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那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兩個不同的經濟體有這樣的差距呢? 半導體產業發展帶動台灣經濟 財閥體制影響日本社會
上週聊到日本長期通貨緊縮扼殺日本社會的生命力,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並通縮呢? 泡沫經濟的出現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因石油危機爆發影響實體投資),於是開始傾向於向無附加產值的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這二三十年來,大部分國家的物價趨勢都是往上的,但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日本。 這二十多年來國際原物料仍持續上漲 看到這裡,相信一些比較聰明的讀者可能就發現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商品售價長期不調漲,但原物料價格一直往上,不就影響到公司利潤了嗎?那總是要有人為此買單吧?
上週我們聊到何謂通膨與通膨之定義,基本上只要是正常經濟擴張所伴隨之物價上漲無需太過擔心,主要是不符經濟規律所引發的異常通膨需要找到其病因並加以解決。 1970年代多國失敗的處理通膨方法 結果就陷入了物價上漲→人民要求調漲薪資→薪資調漲推動物價再上漲→人民再度要求調漲薪資又讓物價更高的怪圈中。
上週我們聊到義務教育的緣起與原因除了最早的兵役與工廠勞動力需求外,科技的進步更是推高人類的知識與能力需求。而學習的真正目的就只有兩個,掌握個人生存所需的知識以及產出整個國家社會中的各種產業所需的下一代人力,那本週就要談論知識的部分。 學校教育所傳授的知識 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
本週來聊聊關於每個人經歷過的學習這件事,以及學習與知識間的關聯性,相信很多讀者一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我們為何要從六歲關在學校裡學習,而不是快樂地玩耍,而且在學校學習除了聽課,還要寫作業和考試,課業與成績壓力壓得許多兒童青少年學子喘不過氣來,那究竟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呢? 義務教育的起源
上週我們聊到泡沫經濟的破裂令日本經濟長期通縮停滯,但是同時期的台灣也經歷過相似的經濟過熱狀況,也於1990年發生股市暴跌,不過基本上並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那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兩個不同的經濟體有這樣的差距呢? 半導體產業發展帶動台灣經濟 財閥體制影響日本社會
上週聊到日本長期通貨緊縮扼殺日本社會的生命力,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並通縮呢? 泡沫經濟的出現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因石油危機爆發影響實體投資),於是開始傾向於向無附加產值的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這二三十年來,大部分國家的物價趨勢都是往上的,但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日本。 這二十多年來國際原物料仍持續上漲 看到這裡,相信一些比較聰明的讀者可能就發現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商品售價長期不調漲,但原物料價格一直往上,不就影響到公司利潤了嗎?那總是要有人為此買單吧?
上週我們聊到何謂通膨與通膨之定義,基本上只要是正常經濟擴張所伴隨之物價上漲無需太過擔心,主要是不符經濟規律所引發的異常通膨需要找到其病因並加以解決。 1970年代多國失敗的處理通膨方法 結果就陷入了物價上漲→人民要求調漲薪資→薪資調漲推動物價再上漲→人民再度要求調漲薪資又讓物價更高的怪圈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什麼是記憶? 記憶如何幫助我們——以及為什麼它們有時會失敗 心理學家如何定義記憶 記憶是指對於資訊的獲取、儲存、保留、隨後檢索資訊的心理過程。記憶涉及三個主要過程:編碼、儲存和檢索。 人類記憶涉及保存和恢復資訊的能力。然而,這個過程並不完美。有時我們會忘記,或記錯事情。有時候,資訊一開始就沒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1. 什麼是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腦儲存、保留和回憶信息的能力。它是我們學習、思考和日常生活的基礎。記憶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容量有限,通常只能保留幾秒到幾分鐘。長期記憶則可以儲存大量信息,並保留很長時間。良好的記憶力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解決問題和完成各種任務。 2
Thumbnail
喜歡編故事的大腦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工作記憶就像腦袋的辦公桌,空間有限,一次只能放 4 到 7 件東西。所以,如果想學得更好,可以分批學、用圖表幫忙,或者多複習幾次。其實知道記憶有限後,就能對「忘記」多點包容,因為這是大腦正常的運作。
工作記憶就像我們的大腦記事本,短時間記住並處理資訊,把零碎的東西整理起來變成對我們有用的知識。像看食譜煮飯或工作處理資料,都在靠它幫忙。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工作記憶真的超重要,專注一件事、用心智圖或玩記憶遊戲,都是很好的訓練方法。把這能力練好,不只效率提升,創意也會更多,真的超值得投入時間。
Thumbnail
大腦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角色,作為記憶的核心是海馬,但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所謂的海馬迴。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著關鍵。書中作者提到,其他同學像成績優異的人詢問問題,他們多次教導別人後,大腦藉由反覆的輸入及輸出,相較於其他同學之下,成績優異的人在考試時,答題正確率相對高,這就是大腦的功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什麼是記憶? 記憶如何幫助我們——以及為什麼它們有時會失敗 心理學家如何定義記憶 記憶是指對於資訊的獲取、儲存、保留、隨後檢索資訊的心理過程。記憶涉及三個主要過程:編碼、儲存和檢索。 人類記憶涉及保存和恢復資訊的能力。然而,這個過程並不完美。有時我們會忘記,或記錯事情。有時候,資訊一開始就沒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1. 什麼是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腦儲存、保留和回憶信息的能力。它是我們學習、思考和日常生活的基礎。記憶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容量有限,通常只能保留幾秒到幾分鐘。長期記憶則可以儲存大量信息,並保留很長時間。良好的記憶力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解決問題和完成各種任務。 2
Thumbnail
喜歡編故事的大腦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工作記憶就像腦袋的辦公桌,空間有限,一次只能放 4 到 7 件東西。所以,如果想學得更好,可以分批學、用圖表幫忙,或者多複習幾次。其實知道記憶有限後,就能對「忘記」多點包容,因為這是大腦正常的運作。
工作記憶就像我們的大腦記事本,短時間記住並處理資訊,把零碎的東西整理起來變成對我們有用的知識。像看食譜煮飯或工作處理資料,都在靠它幫忙。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工作記憶真的超重要,專注一件事、用心智圖或玩記憶遊戲,都是很好的訓練方法。把這能力練好,不只效率提升,創意也會更多,真的超值得投入時間。
Thumbnail
大腦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角色,作為記憶的核心是海馬,但不是海中生物,而是所謂的海馬迴。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著關鍵。書中作者提到,其他同學像成績優異的人詢問問題,他們多次教導別人後,大腦藉由反覆的輸入及輸出,相較於其他同學之下,成績優異的人在考試時,答題正確率相對高,這就是大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