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夫妻的吵架都是因為一點點的小事,過一下子可能也就真的和好了,然後就會對彼此的關係有一種結論是:「 知道彼此脾氣就好了,反正就那樣。」
這種時不時來一下的小齟齬,在平日兩人運勢與身心狀態都還算持平的時候,可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都還在忍受範圍內。但只要有其中一方開始走向比較低谷緊繃的狀態時,一點點的小齟齬都是一根致命的小火苗,足以燎原。
我們從以下這個小故事來聊起。
欣怡跟老公趁連假出了一趟遠門旅行,想藉由大自然的山光水色與各類美食來撫慰平日工作的辛勞,其中有一家網紅餐廳是欣怡期待已久,提前了兩個月才訂到,當時是老公打電話訂的。晚上抵達餐廳時,兩人已經開了五六個小時的車程,挺疲憊的了!沒想到一踏進餐廳報上名字時,服務生卻說沒有這個名字,一查之下才發現,老公訂錯日期,訂成前一天了。服務生說當時有打電話提醒,但對方沒接電話......。
既疲憊又餓又失望的欣怡,忍不住脾氣就上來了,氣問老公怎麼會這麼粗心,怎麼連這麼重要的事都會搞錯,老公知道是自己弄錯了,但被對方這樣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也很不爽,所以也口氣不太好,一頓唇槍舌戰下來,享用美好晚餐的fu已經完全被撲滅。
其實這些小爭吵,因為引動的情緒強度不至於將你全部淹沒(相較於大的衝突而言),反而是很好的契機來學習調整自己的行為與語言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夫妻的相處品質,使你們不至於走向流年比較艱難時期,出現被一根稻草直接壓垮的悲劇。
**
怎麼做?你要開始願意在事後去復盤這整件事情,將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包括你自己所有的心理轉折)都看的清清楚楚,並想出一套「如果事件重演,你其實應該怎麼回應才是更健康的」回應內容。
以下就用欣怡跟她老公的例子來分析:
#復盤的第一步,要去看到自己當時發脾氣的「表面原因」,與「內在更深層的原因」(也就是「內心台詞」):
表面原因是氣老公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沒把這件很重要的事辦好,讓她期待已久的美夢被撲空了,很失落!以及她的確此刻又累又餓。
一般人通常只想到這邊就打住了,但如果願意想的更深一點時,可能會讀到自己的內心台詞其實是:「我覺得自己的生氣是很合理而且要被接受的,因為你就真的做錯了阿!不該被罵嗎?而且我脾氣發作一下子就沒事了,你要懂我這脾氣,所以如果你在那個當下都不肯讓我一下,我就會覺得你很不ok!你根本不夠愛我。」
因為當時兩人吵架吵到最後時,老公也飆話說:「我難道對這個家一點貢獻都沒有嗎?為什麼非要為了這麼一點小事跟我不依不饒的?有完沒完阿?」
欣怡聽到這種話就會覺得很煩,她內心想的是:「我覺得我就只是在發火,我需要把火發出來,我才會舒服一點!你跟我解釋那麼多,都不是我想聽的,覺得很煩,快爆炸了!」
此時欣怡為了捍衛自己的立場,也會繼續延伸自己的解釋,但這就是歪樓的開始了。例如繼續解釋成:「那你為什麼不能理解我有多期待這次吃飯的餐廳情境?吃飯不是只在吃東西,氛圍也很重要!我一直在期待的就是這種氛圍的餐廳!」
結果老公就會繼續跟她吵,指責她很愛發脾氣,脾氣有夠差,於是事情就沒完沒了。
指去問自己:我這個設定是合理的嗎?一定要另一半能忍受我把脾氣發出來,他才是好的另一半嗎?為什麼別人一定要忍受我的脾氣?這樣做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對我長久的人生真的是好的嗎?我以前曾在這個設定裡討到我要的「便宜」過嗎?還是一直在失望生氣而已?我還要堅持我的「要」多久?
當你願意去做到質疑設定這一步,內心有一些東西會自己跑出來,但每個人發酵出來的內容都會不太一樣。
比較理想的狀況是,有人會因為這個質疑而有了一種回神,莫名就心情鬆動了些,情緒也消了些。
而有人出現的狀況則會是頭暈,覺得當機掉,無法再思考下去了。(因為那其實是有一層真相的薄幕正等待被揭開,但你的身體與心理直覺會是抗拒了解的。)
也有為數不少人,反而是會更加勃然大怒,因為那牽動了你很深層的憤怒與不甘心(也包括對另一半多年來的不滿),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後兩者,你可以來找老師諮商,讓老師陪你去整理這裡頭的千頭萬緒,那是靈魂騷動起來的勢頭,你逮住這個陣去趁勝追擊,願意去看更多,會有很大的收穫。
#復盤的第三步: 最後才是思考,那如果事件重演,我可以怎麼回比較適合。
#註: 即使做到第二步時你已經被情緒淹沒,如果你願意,依然可以繼續執行第三步,因為願意去講出健康的話,就能轉化當時的能量,即使是事後在心底演練,依舊有效!(但並不是說一直以來只要事後去做就好,這就會變成逃避了,而是我們先從這樣的階段去練習,會比較能入手)
欣怡:
「我承認此刻我真的會氣你沒訂好餐廳,我隱藏不了,但不完全是在氣你,而是自己有一股失望,因為畢竟沒吃到那家餐廳,真的會失落,我期待很久了。而且也真的是有累到餓到了,這個我真的控制不了。我需要你給我一點時間消化一下這些情緒,好嗎?所以等一下我臉色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不太好看,你不要太介意。」
#註1: 所謂要消化的情緒,其實還包括了前述所說的,那個根深蒂固的設定。但這個部分在那個當下不需要跟對方說出來。
#註2: 願意去整理分析自己的情緒,並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一股腦都投射到對方身上,要對方為你負責,這個表達本身就有善意,對方是可以感覺到的。
#註3: 要容易生氣的人一下子全按壓住自己的情緒,的確是很困難的,所以還是可以表達出自己有憤怒的感覺,感受被講出來就能夠抒發,但後半段又有客觀中性的分析整理,這就跟原本只是一直在情緒衝撞爆破,是截然不同的了。
即使是很小的衝突事件,你都願意切割到這麼細來剖析,那你一定會對自己與對方有越來越多新的發現與看見。
**
最近生活中的友人與讀書會的學員,都不約而同分享了人際相處上發生的奇蹟。當他們去細細回想,為什麼後來能對那個人說出那樣的話,然後事情就有了奇蹟似的反轉時,最後他們都有相同的結論。
原本都是一直重複撞牆,撞到自己真的受不了了,當有一天發出了很強烈的心念: 「我真的不想再這樣下去了!我不想再重複這個模式了!」然後靈感就跑進來了,就跑出了他可以去對應的話,順著心去照講,結果就按對了按鍵。
註: 即使那個當下,他們並不知道新的解法在哪裡,但那個很強的心念本身就是一種誠,就能從無形的世界汲取你所需要的訊息。
上述提供的欣怡比較健康的回應範本,並不是唯一答案,一定還有更圓融適切的回應內容,只是因應每個人當下能量狀態,能突破的極限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是平常就很容易動不動就發脾氣的欣怡,其實她能講出如上那樣的話,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了。
學習智慧的路上不須著急趕路,我們一點一滴,每次去突破自己的極限一點點。有一天再回頭看,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已經走了好長好長的一段路了!人生的風景竟然已經如此的不同。到時你真的會留下眼淚來,是喜悅的淚水,你活了一輩子終於懂得了什麼是喜極而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