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躺平又躺不平的人生,該何去何從?(下)】 〈兼談「找到天賦才能」是不是「成功職涯」的必要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第二款「躺平族」,則是曾想在人生中發光發熱,不甘於只是平凡度過一生,也因此付出過很多心力,是別人眼中很認真打拼的一群,但他們在工作幾年後,卻也越來越有一種不知為何奮鬥的茫然感,覺得大環境就是很時不我予,覺得再怎麼努力好像都只是為人作嫁,再怎麼辛苦,反正薪資報酬永遠匹配不了想完成的那些人生目標。這樣的念頭久了,再加上周圍同溫層的長期渲染,不自覺的就變的越來越怨天尤人、憤世嫉俗,開始不再那麼把自己的本業當一回事,相反的,會花越來越多時間去尋覓成功致富的捷徑(ex.將大部分時間與精力投入在投資理財上),這也會形成另一種躺平。

󠀠

󠀠

其實不是你過去的積極奮發都是徒勞,也不是這世間都沒有正道、沒有神的存在,只是你還看不懂這樣的歷程,是在教會你什麼功課。

󠀠

󠀠

其實神,只跟你的「#天賦特質」以及你「#內心的純化程度」連結(而後者的重要性又更甚於前者,等等會舉一個例子來解釋),祂無法跟其他來自於「頭腦因比較而產生的慾望」、或「匱乏恐懼的信念所投射的需求」連結,這只是物以類聚的原理,沒有別的原因。

󠀠

󠀠

所以,要如何提升「內心的純化程度」呢?實踐「#感謝反省與奉獻」這個心法是唯一的路徑。

󠀠

󠀠

**

以下用一個實例來告訴你「感謝反省與奉獻」是怎麼實質操作,以及它怎麼樣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同時還要在這個實例裡,解釋何謂「『內心的純化程度』,其重要性更甚於『找到天賦才能』」。

󠀠

󠀠

舉例:

大華一直深信,只要找到自己的天賦/天命,人生就可以發光發熱,所以出社會後兜兜轉轉換了好幾份工作,一直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天賦/天命,但最後發現,好像做什麼都「感覺還好」,也有比較喜歡的,但如果真的要叫他花費非常多心力在這個工作上付出耕耘,他發現自己好像也總是虎頭蛇尾,一開始熱勁來了就衝衝衝,但往往過沒多久就後繼無力。

󠀠

󠀠

此時他往往又會想起家裡厚實的經濟能力,以及父母親常跟他說的:「回來接家業吧!這麼大的一間公司,不留給你要留給誰?外面的工作再怎麼做,都沒自家公司給你的報酬豐厚吧!爸爸已經老了,準備要退休了,你要多為這個家想想。」

󠀠

󠀠

大華一方面也感受到自己的確因為還有退路,所以對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更沒有強烈動力去克服了;但另一方面,他也是真的對於要回去接家業這件事,一丁點興趣也沒有,且也有點覺得爸媽好像總拿孝道在跟他情緒勒索似的,讓他不太舒服。當這些想法都衝突擠壓在一塊時,他覺得很茫然,不喜歡這樣「想前進前進不了,要後退又心有不甘」的自己。

󠀠

󠀠

如果大華開始學習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去做「感謝反省與奉獻」,讓自己的內心越來越被純化,到了某一個時機點時,他可能就會清楚的意識到:「父母撐起來的那一片天真的很不容易!而我,正是被庇蔭最多的那位,這一份愛,無以為報。外頭也兜兜轉轉多年了,無論我的天賦才能最後到底能不能找到,此刻,我真的感覺到我最想做的事,是回去接家業。能讓父母寬心,為他們分擔辛勞,也是會讓我自己覺得挺踏實的一件事。」

󠀠

󠀠

以上這份感覺,與「孝道」、「道德倫理」、「內疚」這樣的概念無關,而是真的要有一種「由內心升起的感動」,讓你篤定要這麼去做了,那樣的感覺才是對的哦!那才是真正回到心所做的決定(也就是說,如果你感覺自己是出於被孝道綁架,那你回來接事業的這個選擇,對你而言,也不見得是對的;同理,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拿「孝道」/「倫理道德」去情緒綁架他人,那都不是真正的回到心)。

󠀠

󠀠

而依隨這樣的感動去行事,會有一份自然而然生出的篤定,是不需別人去肯定你的,而只是現階段你該做什麼事,你就去做了而已,很有意思的是,在這個歷程裡,神就自有安排,一切的奇蹟都會示現其中。

󠀠

󠀠

例如,表面上他好像以為自己是在做沒那麼喜歡的工作,但很微妙的是,那種「終於願意承擔起責任的心」一升轉起來,其實在工作中,他是會有一種深度充實感的,這種充實感一開始不是由喜歡這個工作而本身來,而是靈魂深處會知道自己是在做一件對的事,所以會有篤定感,而這種篤定,就會在他長久的工作中,慢慢為其培養越來越多對這份工作的使命感與熱情,在這樣的過程裡,大華會逐漸消除自己的內在衝突,氣場與運勢日益強大,也真正穿越了自己的「#靈魂功課」。原來大華真正的「靈魂功課」是想要成為一個更有擔當、更有毅力,也更溫暖豁達的人。

󠀠

󠀠

󠀠補充:

但大華回去接家族事業的這個決定,也是case by case,不是說所有有類似處境的人,都要做跟大華一樣的決定,才叫做有回到心。因為每個人先天的因果不同,而且這還牽涉到與他人的因果,天機的運算法則極其複雜,所以回到心後會做的事,每個人都有所不同。因此舉這個例,重點要放在體會那種「#心的感覺」是什麼,而不是像在套某種公式或原理,硬逼自己或別人得那樣想才對喔。

󠀠󠀠

󠀠


**

所以這裡就可以再解釋,為什麼「內心的純化程度」,是比「找到天賦才能」更重要的事。因為當你能回到心,會更輕易能做到自己的「#靈魂功課」,而這個歷程,就會有很多來成就你的因緣,聚集至此來協助你成功。

󠀠

󠀠

而當你越回到心時,也會有更大的機率找到自己的天賦才能,但此時這個品質的你,就不會去濫用你的天賦了,例如用這個天賦去證明自己,去跟別人競爭奪搶,結果又陷入另一個白老鼠的小圈圈裡,一直在用力跑,但還是在同一個格局裡浮沉而已。

󠀠

󠀠

󠀠

再者,就算是「回到心」後做的事,沒讓你找到或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這在靈性上是有一種解釋的。

󠀠

󠀠

這很可代表你擁有的那個天賦,在過去世,你已經用這個天賦去做過你該做的功課了,也就是說,那是你擅長的,但跟你今生已經沒那麼大關聯了(因為今生是設定其他功課要做了),所以使用那個天賦,啟動不了今生要幫助你來做生命功課的那些因緣條件。因此也許你也會發現,以前很認真的往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發展,但表現平平,沒啥貴人;但後來跟隨內心的感動與良知去做某事了,反而是越做越順,甚至奇蹟一直發生,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了。

󠀠

󠀠

總之,我們人要解決自己的問題,那個解法,常常跟我們以為的一直想破頭,一直去找解套,一條路一直直直去,是很不一樣的!既然「感謝反省與奉獻」有如此巨大的力量,那這裡頭的內涵一定也是很層次豐富的,不只是字面上看的如此簡單,如果你看了也心有所感,歡迎你來上老師的讀書會。當我們還不知道自己過去問題在哪時,一直撞牆會很挫折沒錯,但當你開始誠心修正時,命運的軌跡也就逐步改變了。

󠀠

󠀠註:關於「感謝反省與奉獻」,可閱讀章成老師的《奉獻》一書,由商周出版。

---------------------

*課程資訊*

󠀠

raw-image

因應疫情,全面採用遠距視訊

隔週一上課(19:00~21:00)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886173938366560&id=100009219474608

󠀠

󠀠

raw-image

10/28(五)19:00~20:30

https://blog.xuite.net/ivy2019417/blog

󠀠

󠀠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鍾嘉誼的沙龍
10會員
51內容數
課程詳情與報名方式請看以下介紹
鍾嘉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音樂才子方大同因病辭世,讓人非常震驚與不捨。看新聞報導才知道身為獨子的方大同,方爸爸在兩年前也逝世了,所以方媽媽等於是在兩年的時間內送走了兩位摯愛,其內心之艱難恐非常人能體會。 記得在得知方大同逝世消息的前一天,我才剛看了民國著名翻譯家楊絳(其丈夫為著名文史學者,錢鍾書)的晚年生活記載,深深為楊絳
Thumbnail
2025/03/05
音樂才子方大同因病辭世,讓人非常震驚與不捨。看新聞報導才知道身為獨子的方大同,方爸爸在兩年前也逝世了,所以方媽媽等於是在兩年的時間內送走了兩位摯愛,其內心之艱難恐非常人能體會。 記得在得知方大同逝世消息的前一天,我才剛看了民國著名翻譯家楊絳(其丈夫為著名文史學者,錢鍾書)的晚年生活記載,深深為楊絳
Thumbnail
2024/12/20
#原生家庭的困境 剛分手不久的玫瑰,在經過那晚終於情緒被全然釋放後(請見上集),這個假日她打起精神來到咖啡廳窩著,正準備打開筆電做些工作時,無意間卻聽到隔壁桌的媽媽,言語急促又帶著怒氣地,不知在對孩子念叨些什麼......。 玫瑰側耳細細一聽,原來內容大概都是在指責她孩子不合群,家族旅遊竟然不想
Thumbnail
2024/12/20
#原生家庭的困境 剛分手不久的玫瑰,在經過那晚終於情緒被全然釋放後(請見上集),這個假日她打起精神來到咖啡廳窩著,正準備打開筆電做些工作時,無意間卻聽到隔壁桌的媽媽,言語急促又帶著怒氣地,不知在對孩子念叨些什麼......。 玫瑰側耳細細一聽,原來內容大概都是在指責她孩子不合群,家族旅遊竟然不想
Thumbnail
2024/12/18
與男友剛分手不久的玫瑰,望著遠方熠熠閃耀,連綿不斷的都會夜景,眼淚刷地一下子就又流下來了,無論當初分手的原因是什麼,跟曾經最親密的人分離,椎心之痛是如此真實的蔓延全身心,玫瑰亦如此。 󠀠 只是今晚的哭泣似乎與平常是有些不同的。 󠀠 在這之前,她的悲傷裡,包裹著埋怨與不解,她一直覺得那些爭
Thumbnail
2024/12/18
與男友剛分手不久的玫瑰,望著遠方熠熠閃耀,連綿不斷的都會夜景,眼淚刷地一下子就又流下來了,無論當初分手的原因是什麼,跟曾經最親密的人分離,椎心之痛是如此真實的蔓延全身心,玫瑰亦如此。 󠀠 只是今晚的哭泣似乎與平常是有些不同的。 󠀠 在這之前,她的悲傷裡,包裹著埋怨與不解,她一直覺得那些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你會在偶而停下腳步時,就開始責備自己…感到空虛感、虛無感,或是一種焦躁感,想要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自己覺得很有『功用』,就像膨脹的自尊心需要有所發揮長才,需要被看見、被認同,或是需要有亮眼的收入、頭銜,才能感到有安全感。那麼恭喜你,你成功地被社會的功利主義所同化。 這樣說也許仍太抽象,表現在外
Thumbnail
如果你會在偶而停下腳步時,就開始責備自己…感到空虛感、虛無感,或是一種焦躁感,想要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自己覺得很有『功用』,就像膨脹的自尊心需要有所發揮長才,需要被看見、被認同,或是需要有亮眼的收入、頭銜,才能感到有安全感。那麼恭喜你,你成功地被社會的功利主義所同化。 這樣說也許仍太抽象,表現在外
Thumbnail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住,而是被自己對事情所保持的看法困擾。 1.學會放下,或在當下。 只要我們能保握當下,那麼我們變已同時掌握住了昨日,今天與明天。就像日兩面神一直看過去和未來,就是沒有好好把握當下,所以無法發揮效用。 愛物惜物,才能累積財富,財富是靠累積的,因為累積十分辛苦,我們都能發現
Thumbnail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住,而是被自己對事情所保持的看法困擾。 1.學會放下,或在當下。 只要我們能保握當下,那麼我們變已同時掌握住了昨日,今天與明天。就像日兩面神一直看過去和未來,就是沒有好好把握當下,所以無法發揮效用。 愛物惜物,才能累積財富,財富是靠累積的,因為累積十分辛苦,我們都能發現
Thumbnail
第二款「躺平族」,則是曾想在人生中發光發熱,不甘於只是平凡度過一生,也因此付出過很多心力,是別人眼中很認真打拼的一群,但他們在工作幾年後,卻也越來越有一種不知為何奮鬥的茫然感,覺得大環境就是很時不我予,覺得再怎麼努力好像都只是為人作嫁,再怎麼辛苦,反正薪資報酬永遠匹配不了想完成的那些人生目標。這樣的
Thumbnail
第二款「躺平族」,則是曾想在人生中發光發熱,不甘於只是平凡度過一生,也因此付出過很多心力,是別人眼中很認真打拼的一群,但他們在工作幾年後,卻也越來越有一種不知為何奮鬥的茫然感,覺得大環境就是很時不我予,覺得再怎麼努力好像都只是為人作嫁,再怎麼辛苦,反正薪資報酬永遠匹配不了想完成的那些人生目標。這樣的
Thumbnail
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躺平」一詞,不僅僅是兩岸,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其實「躺平」還分兩種,一種是基因裡的確就比較趨向享樂安逸的人,覺得人生就是用來享受美好,不應是來孜孜矻矻,只為了一份薪水就賣命工作,覺得那樣的人生太傻太不值;而另一種人,是本來對人生懷有遠大夢想,也很願意打拼,但被社
Thumbnail
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躺平」一詞,不僅僅是兩岸,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其實「躺平」還分兩種,一種是基因裡的確就比較趨向享樂安逸的人,覺得人生就是用來享受美好,不應是來孜孜矻矻,只為了一份薪水就賣命工作,覺得那樣的人生太傻太不值;而另一種人,是本來對人生懷有遠大夢想,也很願意打拼,但被社
Thumbnail
為何要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很多時候,你主觀認知的自己,和別人認識的你,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而懂得自我覺察,可以讓自己意識到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又是什麼導致自己對於生活感到不滿意。 改變,要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Thumbnail
為何要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很多時候,你主觀認知的自己,和別人認識的你,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而懂得自我覺察,可以讓自己意識到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又是什麼導致自己對於生活感到不滿意。 改變,要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Thumbnail
這幾年臺灣的經濟情況,在疫情下逆勢崛起,許多公司的營收都創下不錯的表現。隨之而來的,往往是伴隨成長而來的高工時,「忙到昏天黑地」似乎成為臺灣許多上班族的寫照,大家就好像一個不斷奔跑的馬,找不到暫停鍵給自己休息。
Thumbnail
這幾年臺灣的經濟情況,在疫情下逆勢崛起,許多公司的營收都創下不錯的表現。隨之而來的,往往是伴隨成長而來的高工時,「忙到昏天黑地」似乎成為臺灣許多上班族的寫照,大家就好像一個不斷奔跑的馬,找不到暫停鍵給自己休息。
Thumbnail
【一人創富】這本書談的就是從改變自己的mindset,穩定且持續的耕耘輸出,打造出專屬的個人品牌,自然可以成功變現。 (1)勇於投資、消費,去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2)好還要更好。 (3)以終為始,最難的是堅持。 (4)相信自己並落實於習慣,讓習慣決定未來。 (5)量變產生質變,大量練習是必須。
Thumbnail
【一人創富】這本書談的就是從改變自己的mindset,穩定且持續的耕耘輸出,打造出專屬的個人品牌,自然可以成功變現。 (1)勇於投資、消費,去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2)好還要更好。 (3)以終為始,最難的是堅持。 (4)相信自己並落實於習慣,讓習慣決定未來。 (5)量變產生質變,大量練習是必須。
Thumbnail
很多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在對抗空虛感,這種空虛感是無止盡的考驗或是誘惑。它的影響很純粹,在心裡呢喃著就這樣就好,不要總想著進步,做到可以了就好,忘記曾經的理想吧!那多累啊,日子單調乏味部也很好?日復一日地做著一樣的事,輕鬆簡單
Thumbnail
很多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在對抗空虛感,這種空虛感是無止盡的考驗或是誘惑。它的影響很純粹,在心裡呢喃著就這樣就好,不要總想著進步,做到可以了就好,忘記曾經的理想吧!那多累啊,日子單調乏味部也很好?日復一日地做著一樣的事,輕鬆簡單
Thumbnail
你有發現當科技越進步,物質越充裕的時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讓自己感到充實,而不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嘆氣,想著自己每天過的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注意: 這裡的「乏味」是指找不到工作意義,渾渾噩噩的生活),便而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懷疑→厭惡→失去動力→向下沉淪→質疑自己存在意義
Thumbnail
你有發現當科技越進步,物質越充裕的時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讓自己感到充實,而不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嘆氣,想著自己每天過的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注意: 這裡的「乏味」是指找不到工作意義,渾渾噩噩的生活),便而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懷疑→厭惡→失去動力→向下沉淪→質疑自己存在意義
Thumbnail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顛覆亞洲價值的人生啟示錄:為何有些人沒有一個真正的天職? 以前困在升學體制的我,只懂得在自己的位子裡好好乖乖的做事,一直以為用功讀書就可以得到大人以為的結果,社會承諾的定位。直到我在
Thumbnail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顛覆亞洲價值的人生啟示錄:為何有些人沒有一個真正的天職? 以前困在升學體制的我,只懂得在自己的位子裡好好乖乖的做事,一直以為用功讀書就可以得到大人以為的結果,社會承諾的定位。直到我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