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接納所有的感覺,僅此而已嗎?

感覺的不穩定性
「我們會不會,被感覺給騙了?」有次上課,講師提出了這個質問,讓我印象深刻。講師說,感受很容易受到外部影響,有時只是旁人一句話,就能左右我們對眼前事件的解讀,但其實情緒是可以被結構化,加以觀察、訓練的。
我想起研究所時期,研讀大腦如何理解語言,有一個經典的實驗,是運用所謂的「促發效應」(Priming Effect)。實驗顯示,受試者在看過一個詞後,若後面出現的是同一個語意類別群組內的詞語,反應時間會顯著加快。舉例來說,看到「盤子」再看到「叉子」的反應時間,會比看到「盤子」再看到「飛機」的反應時間來得快。
這表示在我們潛意識層面,看到一個情境,會以極快的時間促發大腦中與其相關的連結,使我們更容易朝這個方向去做出選擇或反應。
在情緒表現中,的確我們天生傾向受到一些促發,而驅動特定的情緒模式,這也就像是我們說的「慣性」,每個人累積不同的生命經驗,也因此有了不同的慣性,會在各情境下產生相應情緒。

接納感覺的意義
在我的理解中,重視「當下感覺」,並不是合理化、無限放大感覺的重要性,而是著眼在從接納開始,啟動內在療癒力,讓轉化得以發生。
「接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們經常習於忽略自己的感受,尤其在進入社會後,為了人情世故戴上面具,追求表現多數人認為「好」的情緒樣貌,以為這樣是最快速、最方便的存活招數,因而不願深入探索、面對真實的自己。
曾有位朋友,明明白白地告訴我,人生為什麼要活得這麼累?逃避有什麼關係,放著不管會怎樣嗎?反正已經知道如何表現最能被世人接受,就那樣去做不就好了,何必費神挖掘感受、學習接納呢?
逃避或許能覓得一時的輕鬆,但生命的考驗並不會因此停歇。那個小小的痛處如芒刺在背,愈是掩蓋、愈是明顯,而唯一能對它負起責任的,不在他人,只有自己。
「接納」是為了促進「覺察」,讓人在每個時刻都能慢下來,看見自己當下感覺如何?不帶入評斷,就只是與感覺同在。熟悉如何辨認自己的感覺後,療癒並非停在接納感覺,而是要進一步對感受負責,做決定並付出行動,為自己的整合與快樂,跨出步伐。

情緒沒有好壞
評斷跟評估是不同的,我們不評斷情緒,因為情緒沒有好壞,它就是情緒,儘管是悲傷、憤怒、恐懼,那都是遠古時期隨著保護生存而發展出來的。然而我們必須評估情緒,評估在你的生命目標之中,這個情緒頻繁出現的世界,是否是你想要創造的?當這情緒經常得不到正視,有爆發的傾向時,你感覺自己是擴展的、還是緊縮的?如果可以多一點平靜和展開,對於你的生活是不是有幫助呢?
對感受負責,才是療癒之路真正想要帶領你的。

從接納感覺開始,走向負責與療癒
我們並不是停留在承認感受而已,然而這份承認和接納的溫柔,仍是療癒自己的關鍵之一。當你開始覺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你也在擴展對這世界萬物樣貌的接納,而這深刻的容納,能帶來永恆能夠依靠的,你心裡的平靜之地。在那裡,住著一個穩穩扎根、充滿力量的自己,於是你才不再輕易被環境促發不同的情緒,因為你知道你是誰,你能選擇要怎麼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
就讓感受帶領著你,踏上專屬你的療癒旅程吧!

✨療癒練習
🌱負面情緒來襲時,別急著撥開,花一點時間,感受自己正在生氣、受傷、嫉妒、痛苦、失落……。
🌱接納自己有這些面向,若自責、壓抑的念頭探出頭,好好安撫他們,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允許我自己生氣/傷心。」
🌱想一想,如果我可以帶自己往更擴展的情緒走,有哪些具體方法可以著手?下一步決定如何能帶著自己成長,往想要的未來邁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