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造夢者們的動態畫作|《夢與陰影》

文/螢光馬
光是源源不絕、出手闊綽的場景,就令人錯覺不是現實。 超乎常人的特技身體能力,和視覺效果強烈的物件,在觀眾眼前造起了超現實主義的夢。
節目名稱:2023 TIFA《夢與陰影》 演出單位:河床劇團 X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演出場館:國家戲劇院 觀賞場次:2023.04.07 (五) 19:30
造夢者們的動態畫作|《夢與陰影》(文/螢光馬)
造夢者們的動態畫作|《夢與陰影》(文/螢光馬)
河床劇團以「意象劇場」為核心概念,以精準、強烈的視覺畫面著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是舞蹈、技術高超,熟習創造美妙而驚人動態的當代馬戲團隊。兩組表演藝術團隊首次合作,推出2023臺灣國際劇場藝術節作品《夢與陰影》。兩者擅長的形式與風格相輔相成,導演郭文泰架構出一幅幅更迭的夢境場景,FOCA的表演者則完成了將現實轉為魔幻的身體技術。

超現實主義的夢
舞台上空以繩索懸掛著一隻幾近真實大象的戲偶,演員張佳芝在幽暗中手提燈臺照亮前方,身後的大象反覆墜落於地,柔軟厚重的質地靜默的形成殘暴,其他表演者逐漸現身。
由此開始,佈景與視覺要素如夢中的意識一般不停轉換。從上方降落繪本般的小屋裝入表演者,紙剪樹林間被黑衣男子破壞的野餐、白色圓環在漆黑空間中猶如前進又倒轉的風滾草、空中緩步上升環繞的男女、陽剛氣息賁張的男人們的彩色滾鐵桶遊戲、柵欄高牆後難民在揮舞的巨大紅旗之下等⋯⋯不及備載。光是源源不絕、出手闊綽的場景,就令人錯覺不是現實。超乎常人的特技身體能力,和視覺效果強烈的物件,在觀眾眼前造起了超現實主義的夢。
導演似乎深諳夢的語彙,一個夢中場景的主題開展與變奏行進,透過符號與人物流動準確地顯現,某種社會共有的生存意識焦慮或階段性情結,而其中出現的人物形象,類似於某種心靈的原型角色。身著或白或紅裙裝的長髮女子,與他們顯然柔軟而充滿感受性(相對於形狀或方向性)的肢體,相對於顯見肌肉與強健線條的褲裝男性。利用馬戲表演本然的身體爆發力,捕捉了陽剛的侵略性與威脅感(或有時是自我的歡騰)。形象間的互動,無關於現實的情境,或可視為心靈中自我的思索與掙扎。就像代表著尚未性別明確的兒童/青少年形象被男子們以棒狀物毆打,似乎如夢反映著人們的青少年時期難以避開的性與同儕認同相關的主題。
雖然不知道劇名的陰影一詞,是否援用卡爾・榮格之學說,或純粹指涉陰影這個意象,此種整體而言強調陽性象徵、性的暴力面向和隱然暗示死亡的調性,令筆者聯想到佛洛伊德,十分有魅力、令人不安、充滿張力。

馬戲與意象劇場
此作品中所使用的馬戲技術本身難度稍有降低,轉而集中在準確的空間位置、節奏與質感上面,無有閃失。副導演李宗軒、陳冠廷以及表演指導田孝慈找到了化招數於情境與表演中的方式,所有表演者的身體表現與表演狀態,皆不同於一般印象中較為秀場的馬戲表演,或許趨近於河床劇團過往作品中可以看到的抽離人性的專注狀態。表演者對表演狀態的掌握相當靈活與細緻,而這絕對是兩方銜接成功之基石。

動態畫作
另值得一提的是將視覺延伸含納入整個鏡框式舞台,光源照亮舞台邊緣顯露出劇院本身的孤寂感。推車上的聚光燈旋向觀眾席,再旋向舞台,將表演者趙偉辰在大環上旋轉的影子打在布幕上,光線將空間打開,顯得寂寥而魔幻。最後一幕由一段陳冠廷(同時為表演者)可稱之為獨白的帽子技法,銜接到以旋轉舞台翻面再翻面的,一個紙板屋,幾名表演者安靜的在場上形成一幅畫作。雖是動態,卻如同畫作。時間的向度被改變,從直進轉為介於重複與靜止之間,以一種形式媒介以外的方式,模糊了劇場與畫作的界線。

作者簡介
✍️ 螢光馬 叫這個名字希望大家要記得餵我,進場只想著要吃什麼的劇場麻瓜。主要不是靠寫字維生,最大的願望是世界和平,以及養一隻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