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江門!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江門!
電視劇《狂飆》的熱播,
讓廣東的一座小城——江門
再次走進大眾視野中。
江門,俗稱「五邑」,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
蓬江的會合處,
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
故名「江門」。
圖為江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江門素有「中國僑都」美譽,
530多萬海內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僑胞
分布在145個國家和地區。
江門因僑而立,因僑而興,
中西文明在此交融碰撞,
形成了獨特的華僑文化和僑鄉風情。
在江門,一定要看僑鄉特色美景!
江門憑借豐富的旅遊資源、
深厚的歷史文化
以及保存完好的華僑建築,
為眾多影視劇的拍攝提供了豐富的場景,
碉樓、洋樓、騎樓等特色建築群,
為拍攝年代劇提供了「天然影棚」。
祖籍江門五邑地區的香港藝人
劉德華、譚詠麟、鐘鎮濤
也常常為家鄉打CALL!
圖為遊客在江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打卡拍照。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到長堤歷史文化街區
打卡《狂飆》同款劇照
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是《狂飆》的取景地之一,
位於江門蓬江河畔,全長0.8千米,
是江門市老商業區和歷史街區,
包括墟頂老街、啟明裏等。
圖為江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吸引遊客打卡拍照。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沿街建成的騎樓
形成了獨特的「僑味」風格。
由於並沒有經過大規模翻新,
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了懷舊的韻味。
圖為遊客在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墟頂老街遊玩。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墟頂老街是江門城區的發源地,
此處「級級石」「水埗頭」
為墟頂老街的中心地帶,
是江門市的原點。
墟頂老街經數百年發展,
孕育出城市的雛形,
因此有人說:
墟頂就是「江門」,「江門」就在墟頂。
圖為遊客在啟明裏遊玩。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位於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東段的啟明裏,
是江門市城區13個百年華僑古村落之一,
1914年,華僑黃黎閣在此首建啟明樓,
片區由此得名「啟明裏」。
圖為啟明裏華僑屋外觀裝飾了房屋故事牌,向遊客講述屋主與房屋的故事。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圖為啟明裏。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啟明裏由海外華僑集資興建而成,
是華僑華人史中的一處重要記憶,
絕大多數的建築依然保持昔日的風貌,
見證了江門的城市變遷。
到開平碉樓看世界遺產
開平碉樓位於江門開平,
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
由江門華僑回鄉修建,
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
多層塔樓式建築。
開平自力村碉樓群。中新社記者 何俊傑 攝
開平自力村內的銘石樓。中新社記者 何俊傑 攝
開平自力村碉樓群。中新社記者 何俊傑 攝
各式碉樓千姿百態,中西合璧
綿延百裏,蔚為壯觀。
開平碉樓融匯了
世界各國建築不同特點,
與本土建築藝術
成就「萬國建築大典」。
銘石樓室內陳設。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銘石樓室內陳設。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碉樓之內,一幅幅照片記錄著家族的傳承,
一封封僑批述說著萬裏之外的思鄉之情,
一件件帶有異域色彩的家具陳設,
流露出樓主人的過往生活。
2007年6月,
開平碉樓與村落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到赤坎華僑古鎮邂逅百年風情
赤坎華僑古鎮
依水而興,因僑而盛。
以長堤為核心,起「樓」建「市」,
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
在海外僑胞的支持下,
先後建起600多座騎樓,綿延3公裏。
圖為赤坎華僑古鎮。彭偉宗 攝
傳統宗族文化
與近代公共文化和商業文化
在這裏交融發展,
因此形成百業興旺、商鋪林立的繁華商埠。
2019年初,
赤坎華僑古鎮啟動圍蔽修繕施工,
經過搶救性保護的古鎮,
重現百年僑鄉圩鎮建築風貌,
目前已成為國際旅遊度假區。
圖為赤坎華僑古鎮。景區供圖
圖為赤坎華僑古鎮。景區供圖
到梅家大院一睹洋樓風采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
讓其取景地梅家大院名聲大噪,
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遊玩。
圖為梅家大院。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梅家大院位於臺山市端芬鎮大同河畔,
是臺山洋樓的典範,
於1931年由當地華僑以及僑眷僑屬創建,
由於當地梅姓股東占了一半以上,
故有「梅家大院」之稱,
現列入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圖為梅家大院。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梅家大院占地約80畝,
囊括108幢騎樓,
每一幢樓都有自身獨特的細節,
並且極具中西方建築特色,
是國內少有的規模宏大的華僑建築群。
步行在梅家大院,
看著騎樓歐式的建築外形和
古色古香的中文牌匾的結合,
可以感受中西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
在江門,一定要品嘗這些美食!
了解一個城市的性格,
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從它的美食開始!
江門物產豐富,
特色美食更是不勝枚舉。
黃鱔煲仔飯
在江門臺山,
近半數餐廳都能找到黃鱔煲仔飯,
足以說明江門街坊食鱔的熱情。
嫩滑的本地黃鱔和臺山絲苗米在悶煮之後,
肉汁和醬汁滲入到米飯中,
瞬間食欲大增。
清香的青蔥配上柴火悶出來的焦香鍋巴,
不用配菜,就能吃下4、5碗米飯。
圖為鮑魚黃鱔飯。梁少華 攝
圖為臺山黃鱔飯。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煲飯的同時,
鱔骨與紅棗黨參一同滾湯,
湯頭清甜。
吃到最後,煲底的香脆飯焦
加入鱔骨湯翻煮成泡飯吃,
便是臺山著名的「一煲三吃」。
古井燒鵝
北方人鐘情於烤鴨,
南方人則偏愛燒鵝,
要說廣東燒鵝最出名的地方,
那必須得提名新會古井。
新會古井鎮的特色燒鵝街 李曉春 攝
圖為新會古井鎮的特色燒鵝街。李曉春 攝
傳統的古井燒鵝要歷經
七道以上的復雜工序:
選取開平馬崗鵝作為原料、
充氣、填肚、封腔、
燙皮、上糖皮、烤製出爐。
剛出爐的古井燒鵝 李曉春 攝
圖為剛出爐的古井燒鵝。李曉春 攝
一系列的繁瑣步驟後,
才能出爐一盤呈現出
棗紅色光澤、皮脆肉嫩,
汁水四溢的古井燒鵝。
切、斬、剁一氣呵成,
最後淋上燒鵝汁,
一碟皮香脆而有光澤,
肉汁多而不膩的燒鵝就上桌了。
「甜」和「清香」是古井燒鵝的特色所在。
一個燒鵝例牌的分量 李曉春 攝
圖為一個燒鵝例牌的分量。李曉春 攝
臺山生蠔
「一大、二肥、三白、四嫩、五脆」,
形容的是臺山生蠔,
如牛奶般的光潔外表和絲滑的口感,
讓人欲罷不能。
剛開殼取出的新鮮蠔肉 李曉春 攝
圖為剛開殼取出的新鮮蠔肉 。李曉春 攝
江門臺山生蠔,生長於鹹淡水交匯,
連片生態優良的淺海水域,
造就了它出眾品質。
通過特殊方式曬製好的生蠔,
表面呈現淡淡的古銅色,
成為了非常難得的金蠔。
曬至六成幹的臺山「金蠔」 李曉春 攝
圖為曬至六成幹的臺山「金蠔」。李曉春 攝
炭燒生蠔,近期成臺山市臺城夜市中最暢銷的美食之一 甄雙苗 攝
圖為炭燒生蠔。甄雙苗 攝
冬至後到清明前,
是品嘗生蠔的最佳時間,
也是製作蠔油的最佳時期。
恩平瀨粉
恩平瀨粉是用大米為原料製作而成。
中秋佳節,恩平人以瀨粉為主食,
吃時用開水燙過,兌進上湯,
就成獨具一格的瀨粉了。
剛清洗上架的濕瀨粉 李曉春 攝
圖為剛清洗上架的濕瀨粉。李曉春 攝
在槽孔中「瀨」出的長粉條 李曉春 攝
圖為在槽孔中「瀨」出的長粉條。李曉春 攝
瀨粉非恩平獨有,
當地出產的瀨粉以其獨特的口感而聞名,
「恩平瀨粉」的名氣逐年看漲。
瀨粉兌蓮藕、藥材等老火湯,
經過濃湯浸泡的瀨粉充分入味,
一撮瀨粉一口熱湯,簡直無敵!
蓮藕豬骨瀨粉 李曉春 攝
圖為蓮藕豬骨瀨粉。李曉春 攝
牛腩藥材瀨粉 李曉春 攝
圖為牛腩藥材瀨粉。李曉春 攝
在江門,一定要看這些非遺!
江門非遺,
散發著僑鄉文化的獨特氣息。
荷塘紗龍、新會葵藝等
都是僑鄉人民
引以為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荷塘紗龍
荷塘紗龍起源於篁灣古老的民間藝術。
相傳,明代時由篁灣舉人李唐佐
在本地草紮「遊龍」的基礎上,
融合四川「彩龍」紮成紗龍燈,
後屢經改進、創新,發展至今。
荷塘紗龍。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紗龍舞共有20多種舞步。
整套龍舞約需一個多小時,
花式紛呈,高難度動作頻出,
而能使龍體內蠟燭不滅。
舞龍人每輪26人,接力交替時,
不歇舞,不亂陣,稱之為「絕技」。
新會葵藝
新會盛產蒲葵,特產葵扇,
素有「葵鄉」美譽。
新會葵藝歷史久遠,從東晉起,
新會就已開始種植葵樹和進行葵藝加工。
經歷民間藝匠千余年的探索,
將編織、繡花、繪畫和印花等工藝融匯一體,
使葵藝加工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小鳥天堂工藝葵扇。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葵藝最興盛時期,
新會有300多家葵藝廠,
500多個花色品種,
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
東藝宮燈製作技藝
東藝宮燈以雍容華貴、
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於世,
作為南派宮燈的傑出代表流傳至今,
既保存著中國宮燈的傳統特點,
又具有與北派宮燈不同的特點。
圖為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內,江門東藝宮燈省級非遺傳承人、美籍華人李仰東展示東藝宮燈。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東藝宮燈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傳統六角宮燈,
其造型端莊、肅穆、穩重,
與古建築藝術相得益彰。
其宮燈玻璃燈片由名師手工繪製,
使人百看不厭。
東藝宮燈在近百年來,
隨著貿易發展和華僑遷徙存續到了世界各地,
在海外華僑聚居地被廣泛使用。
新會陳皮炮製技藝
新會陳皮炮製技藝,
是江門市新會區民間世代傳承
數百年的傳統藥材炮製技藝,
將當地特產新會柑
經開皮、曬製、陳化等程序,
精心製成「新會陳皮」,
供藥用和日常烹調,
陳皮入藥已有700多年歷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hwchongt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