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V真能達到那麼漂亮的油耗?——帶你揭開數字背後隱藏的秘密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就在上週,台灣車壇迎來了一輛全新換代的PHEV車款,即第5代Prius PHEV,雖然明顯可見,這次總代理和泰汽車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有別以往,相關廣宣內容並未刻意強調其平均137.0km/L的能源局油耗數據,但相信部份消費者應已有所留意且不免產生疑問,難道它的節能表現真如此驚豔?藉著這個時機筆者將透過本文一步步帶你釐清,PHEV的官方油耗成績究竟是怎麼測得?以及現行計算方式合不合理?
隱藏在計算方式中的細節
首先筆者要說明的是,前述提及的Prius PHEV並不是特例,若你仔細觀察時下在台販售的PHEV車款,在撇除部份高性能選項的情況下,便會發現能源局公佈的平均油耗成績,大概都不會遜於50km/L,而造成此等結果的主要關鍵,仍在於PHEV的官方能耗測試流程及數據計算(處理)兩個層面。
對汽車產業有一定熟悉度的消費者應該多知道,每逢新車上市或大幅度改款前,車廠都必需向政府機關提出能耗測試申請,執行機構則會在實驗室中依SOP進行測試並出具報告。然而PHEV除了同時具備內燃機與馬達兩種動力型式,補充能源的途徑也包含插電及加油,因此整體測試流程相較汽/柴油車、HEV都更為複雜,細節部份筆者就不在本文敘述,但概略來說我們可先看下面一張圖。
(圖片來源:auto.itri.org.tw)
上圖為台灣工研院「車輛耗能研究網站」所公佈的資訊,簡單來說欲測試PHEV的油耗具體包含2個階段(上圖中2個藍色框),首先即在動力電池滿電的情況下,開始進行第1部份測試(上圖中Condition A)直至電量耗盡(這裡筆者的形容並不精確,主要為便於理解),接著在動力電池處於虧電的條件下,執行第2部份流程(上圖中Condition B)。前述內容大致了解後,接著便進入堪稱重頭戲的數據處理部份,而這裡要看到下方的官方計算公式。
簡單說明一下上方公式各別代號的意義,C即最終計算得出的燃油消耗量,De即被測車的純電續航里程,C1即動力電池滿電(Condition A)情況下測得之燃油消耗量,Dav則直接代入25km,最後C2即動力電池虧電(Condition B)條件下測得之燃油消耗量。有沒有發現什麼奇怪的地方?在整體兩階段的測試流程中,車輛燃油消耗可想而知明顯集中於第2部份(即Condition B),但最終計算結果時卻把第1部份(Condition A)的里程一併計入,這就是造成PHEV官方油耗數據相對誇張的根本原因!
下面筆者舉個例子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假設今天實驗室中的被測車輛擁有75km純電續航里程,第1階段測試過程中引擎並未啟動,即燃油消耗為0,而第2階段在油電混合模式下的油耗測試結果,為表現相當一般的10.0km/L,但最終透過公式計算卻一下能得出40.0km/L的水準,來龍去脈就是這麼回事。
▲雖然PHEV、HEV均能透過引擎及馬達驅動車輛,但一般來說前者因具備容量較大的動力電池,多可允許手動切換至純電模式並以常規速率行駛數十公里,若使用者對於兩種能源型式各自的特性有一定程度了解,現階段整體日常使用將有機會發揮「1+1>2」的優勢。
現行計算模式適合台灣嗎?
看完前因後果之後,接著筆者來探討這樣的數據處理方式或標示規範,究竟適不適合台灣?首先我個人的觀點就三個字:不適合!但這裡要強調的是,前述整套測試流程包含計算公式,並非政府召集專家參考台灣用車環境所討論得出,乃直接將歐洲的規範「搬」過來用,而歐洲地區針對PHEV的油耗成績之所以會採用這樣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基於1個假設性前提,就是無論使用者將車輛駛向何處,當下25km路程內一定具備可用的充電樁(所以上述公式中才會直接代入1個25km的參數),只有在實際用車環境滿足該條件的情況下,PHEV才「比較有可能」繳出接近官方測試的成績。
▲現今市面上販售的部份Plug-in Hybrid車款,可讓使用者手動啟用充電模式,即透過自身內燃機替動力電池回充,但一般來說此舉並不利於發揮車輛最大能效,亦與車廠設計該功能的本意悖離,因此多設有充電上限(無法以該模式充至100%電量)。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歐洲區域在採行WLTP油耗測試規範後,依舊沿用此等計算模式,看來當地仍較能接受這種類型的概念。但反觀台灣現行用車環境除了與上述前提差異甚大,縱使充電樁密度達理想狀態,這類計算方式也相對不易讓買家在第一時間,估算出較貼近實際狀況的用車成本,比如充電所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想必多數消費者應很難單憑動輒50~60km/L以上的平均油耗數據與其直接連結,更遑論你若將它單純當做油車使用,油耗更遠遠達不到官方所公告的成績。
▲此為現行德國Toyota Prius Plug-in Hybrid的車款介紹網頁,從下方的平均油耗標示為0.7~0.5L/100km可清楚得知,先前NEDC規範之下的PHEV油耗計算模式仍持續沿用。(圖片來源:toyota.de)
此外,之所以這樣的計算模式讓筆者明確給出不適合台灣用車環境的結論,便是只要將官方公告的油耗成績逆向回推,就能立刻發現另一個誇張的結果。這邊我們以甫上市的Prius PHEV鉑金版來舉例,官方公告其平均油耗來到119.1km/L、油箱為40L,由於實際狀況下駕駛者幾乎不可能待燃油用盡才加油,因此一桶油暫以35L計算(留存10%左右餘裕),油耗方面則稍「保守」些視做110km/L,兩相乘積之後便可得出,Prius PHEV加滿油跑3,850km才需再進加油站,看到這裡各位覺得可能性有多少(無論過程中充電狀況為何)?
政府能做些什麼?
最後筆者要來探討,該如何改變上述容易誤導消費者的做法?而其中最應該扛起責任的對象,依舊是政府。長期以來多數車迷應該不時能聽到,部份消費者提出XX車款的實際能耗與官方宣稱差異甚大的反饋(無論油車或電車),但這裡筆者要強調的是,車廠所有送測流程乃是遵循政府規範,報告也是政府機關出具,那業者自然得以將該資料利用於廣宣或其它場合,因此這類情形只有從測試方法、標示規範等「源頭」進行修正才有機會改善。
回到PHEV本身,雖然主管機關經濟部已於2020年2月20日公告修正的車輛能源效率標示格式規範中,針對PHEV載明用電效率(km/kWh),以及油耗值(km/L)非指單獨使用汽/柴油所得出的提示,但筆者認為仍無助於消費者釐清用油與用電各自的能耗水準並估算使用成本,建議應仿效美國及日本的做法,計算與標示均將燃油與電力兩種能源型式完全區隔,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上圖為日本現行Toyota Prius規格表的節錄,可明顯看出左側PHEV版本官方平均油耗來到26.0km/L、純電續航87km,而下圖則是透過美國車輛能耗查詢網站搜尋PHEV呈現的結果,兩者的共同點在於將用油與用電分別計算並清楚標示,相較歐洲及台灣現行的做法更為直觀易懂。(圖片來源:fueleconomy.gov)
▲即便都歸類為PHEV,不同品牌、車款之間的動力系統/架構仍可能差異甚大,因此可別先入為主,存有日常使用都不必為它充電,能耗水準依舊會明顯優於傳統燃油車這類錯誤認知,憑藉實測才能見真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集結車輛試駕、油耗測試等內容,主要解析各車款的綜合實力與市場定位,無論是潛在消費者或車迷均值得一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買新車的抉擇? 對於一個數據癡迷的我來說,長期有統計自己開車、加油數據,所以大概能夠掌控自己開車的花費。 老車,雖然少了折舊的成本(帳面殘值已經歸零),但是維修保養、油錢都很驚人,不一定划算,之所以不換車,有時候只是怕麻煩,或者是割捨不下的老車情誼。 買新車,可能牽涉到一筆不小資金,不管有沒有
Thumbnail
全球各大車廠都在研發 EV 電動車,媒體也時常討論電動車的未來,什麼 EV 電動車、BEV 純電動車、 HEV 油電混合、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名詞常常把人搞得一頭霧水,明明都是電動車究竟差別在哪裏? 以下簡單說明解釋這些名詞,讓你能快速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EV 電動車 EV 電動車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EPA新規對混合動力逆襲:對EV電動車行業和傳統車企前景的影響
Thumbnail
2023年汽車可靠性調查發現電動車仍面臨充電和電池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整體體驗評價較低。特斯拉市場領導,但仍有硬體、油漆和裝飾以及空調系統等問題。文章討論了電動車的問題和可靠性,並探討了充電站的發展和影響。
Thumbnail
農曆春節剛過,比亞迪就推出了兩款入門級轎車的低價新車型,為龍年汽車“戰場”再添一把火。這兩款車的價格下探至“7字頭”。另外,比亞迪還為秦PLUS榮耀版購車消費者準備了“榮耀五重禮”,購買驅逐艦05榮耀版則可以享受“榮耀四重禮”。整篇文章關鍵詞涵蓋了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等。
Thumbnail
兩個題目思考一下: 1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讓電動車每年行駛多遠? 太陽能源會枯竭嗎? 關於1 可以行駛9000公里!怎麼算出來的?算式如下: 但我知道大家沒有耐心看,總之1,000kWh的電力能量相當於3,600MJ(1kWh=3.6MJ)。另外,電動車的燃費(10・15模式)為0.
為什麼 ev 比傳統汽油車不值錢? 快速總結: 電池衰退,電動車現在都是新科技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寧願等多一會,新世代 ev 又出來了。而且,充電設施還沒有完善,都是令人卻步原因之一。 為什麼 ev 在歐洲沒有中國的銷量? 大家買車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各種稅務優惠,打折津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買新車的抉擇? 對於一個數據癡迷的我來說,長期有統計自己開車、加油數據,所以大概能夠掌控自己開車的花費。 老車,雖然少了折舊的成本(帳面殘值已經歸零),但是維修保養、油錢都很驚人,不一定划算,之所以不換車,有時候只是怕麻煩,或者是割捨不下的老車情誼。 買新車,可能牽涉到一筆不小資金,不管有沒有
Thumbnail
全球各大車廠都在研發 EV 電動車,媒體也時常討論電動車的未來,什麼 EV 電動車、BEV 純電動車、 HEV 油電混合、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名詞常常把人搞得一頭霧水,明明都是電動車究竟差別在哪裏? 以下簡單說明解釋這些名詞,讓你能快速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EV 電動車 EV 電動車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EPA新規對混合動力逆襲:對EV電動車行業和傳統車企前景的影響
Thumbnail
2023年汽車可靠性調查發現電動車仍面臨充電和電池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整體體驗評價較低。特斯拉市場領導,但仍有硬體、油漆和裝飾以及空調系統等問題。文章討論了電動車的問題和可靠性,並探討了充電站的發展和影響。
Thumbnail
農曆春節剛過,比亞迪就推出了兩款入門級轎車的低價新車型,為龍年汽車“戰場”再添一把火。這兩款車的價格下探至“7字頭”。另外,比亞迪還為秦PLUS榮耀版購車消費者準備了“榮耀五重禮”,購買驅逐艦05榮耀版則可以享受“榮耀四重禮”。整篇文章關鍵詞涵蓋了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等。
Thumbnail
兩個題目思考一下: 1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讓電動車每年行駛多遠? 太陽能源會枯竭嗎? 關於1 可以行駛9000公里!怎麼算出來的?算式如下: 但我知道大家沒有耐心看,總之1,000kWh的電力能量相當於3,600MJ(1kWh=3.6MJ)。另外,電動車的燃費(10・15模式)為0.
為什麼 ev 比傳統汽油車不值錢? 快速總結: 電池衰退,電動車現在都是新科技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寧願等多一會,新世代 ev 又出來了。而且,充電設施還沒有完善,都是令人卻步原因之一。 為什麼 ev 在歐洲沒有中國的銷量? 大家買車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各種稅務優惠,打折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