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後,發現文化總會也有「匠人魂」系列,關於故宮的篇章有,雖著墨不多,但畫龍點睛,也精彩。跟著文物修復師的手勢,或輕或緩,一筆一畫,一環一扣,推敲細節,走在歷史之間,意猶未盡。
台北故宮去年展多寶格時,除了大開眼界,也上了一課。收、納、藏都是學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將那些包羅萬象的古玩置放得井井有條已是挑戰。厲害的是,那些匠心獨具的設計,木雕,玉雕,象牙雕,無一不是巧雕,還有書法字畫鑲嵌在木匣裡,素雅之間,平衡的極好。
展品很精彩,但當年裝運那些寶貝的大鐵箱彷彿潘朵拉的盒子一般也引我好奇,好奇裡頭是防水的嗎?經過這麼多年,有沒有生鏽?最重要的是,內部空間如何?是否還有什麼特殊設計?希望有機會知道答案。
出了多寶格展,因爲多看了一眼草蟲捉迷藏展的配色而不自覺的再度走入gift shop。天人交戰一番,還是入手了紙膠帶。有些花草配色,實在讓人難以抗拒,如同延禧攻略曾帶起莫蘭迪色風潮,而長安十二時辰讓大唐盛色再度進入觀眾眼裡。
書承文,美承色,文物背後的文化符碼,透過顏色解讀有時更具趣味。這也是為何一看到故宮南院在展「花樣何處來」,決定立刻衝一波。都說萬里無雲萬里晴,天藍得耀眼,只是未曾料想到五月的熱,熱到讓人心慌。
按照導航抵達南院門口,停妥車得快步走到服務中心,畢竟門口離展館的距離,若是冬天還可以緩步行,順便欣賞庭園造景,可當天的溫度,絕對介於33-35度之間,讓排隊等待接駁車的人,一上車後都如釋重負。
由姚仁喜建築師設計的南院,在嘉南平原稻田及蔗田群綠間,以水墨畫裡頭的濃墨、飛白、渲染筆法勾勒建築主體。台北故宮的宮殿建築,故宮南院的現代建築,如同法國羅浮宮加上貝聿銘設計的金字塔,傳統與創新,新舊時代,相映成趣。
進入展館,溫度是20度,大大鬆了口氣。沈浸式體驗展區就在售票口旁,買完票後,不著急了,研究起內部展區動線,再一層層一展廳一展廳的逛過去。東亞茶文化跟花樣何處來,是此行最想細細品味的。雖然不懂茶道,對於茶文化也一知半解,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東西還是比較好理解的。中國茶傳入日本,也影響台灣功夫茶。光是茶盤,茶具,茶杯,茶席,一字排開,已夠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轉入花樣何處來的展間,碗、碟、盤、甕,不同藍黃白紅的用色,加上八仙、靈芝、龜鶴的圖樣在青花瓷上,寓意無一不是萬壽無疆,永保萬年,當然也點出嘉靖皇帝對於長生不老,壽與天齊的追求。青花紋樣有許多,裡面覺得最有趣的是嬰戲圖套杯組,戲螃蟹、騎馬打仗、放風箏,孩童栩栩如生的表情,看了也覺得他們玩得正歡。
故宮裡,傾城色,在服飾器物裡,在字書繪畫裡。此行意猶未盡,待天轉涼時會再二訪,希望能走上至美橋,觀湖景,賞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