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千古大哉問

人性要是這麼好概括就沒那麼多問題了。
人性本「多元」。
雙方都可以舉出支持自己性善論、性惡論的例子,以及抨擊對方的反例。這已經不是拿特例當通例的無賴行為,而是雙方都是通例,何以如此,就因為兩邊的例子都他媽太多。
到底何謂「好人」、何謂「壞人」呢?如果你還是只能這樣二分,那你對這個社會的評斷,大抵上還停留在國小程度。就如同孩子看的卡通,我們指出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藉以教育孩子應當為何種行為、不應當做哪些壞事。
等他長大一點,開始看一些以真實社會為主的影視作品,疑惑這位不是好人嗎怎麼可以這樣,那位不是壞人嗎怎麼也會那樣的時候,道德體系才進行一次升級,了解到社會其實不是黑與白的二分。
所以會問這個問題你大概還沒升級吧。

有條件的善與惡
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情況,你應當是會偏向善的一方,這是社會秩序的基礎。同時會偶爾幹一些小小壞事,以及閃過邪惡的念頭。
我就是支持「有條件的善」的。聖人值得崇敬,便是因為無條件的善、不成比例的犧牲與奉獻,大部分人難以做到。
人性不本善、也不本惡,人性多元。而「利益」把人性推向共善、共榮的一面,在這方面幹得最好的便是資本主義,雖仍有其缺點,但大抵上領導了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發展。

利益導向的人性本善解決道德難題
如果我被抓到羅馬競技場和另一個無辜者相鬥,殺了對方才能活下來,殺還是不殺?
殺。畢竟我不認識他,我何必要犧牲自己。
但如果我認識他,可能會猶豫。如果他是重要的家人朋友,可能就不殺。
利弊權衡罷了。
如果一個不認識的人得了罕見疾病需要大筆資金,但這筆資金對我來是小錢,救還是不救?
救吧,畢竟是小錢,換回的是一條命。
又如果對我來說也是大錢呢?那就不救了,我自身難保。
又如果這個人不是不認識而是重要的人呢?那又反過來要救了。大筆資金跟重要的人的命權衡下來,這時候又選擇後者。
最後最經典的,電車難題。
若這五個人的性命跟一個無辜者的性命排在我眼前,我不會拉下拉桿,本來電車該輾誰就輾誰,與我不相干,也不會有道德上的負累。
如果是左跟右的選擇呢?救五個人,輾一個人,誰叫你少數派。
如果那一個人是至親好友呢?反過來輾那五個人,救我認識的,誰叫你們五個平常不跟我打好關係。
如果兩邊不認識,其中一邊在電車來時大喊要給我一筆錢,另外一邊顯然給不了那麼多的時候呢?再次抱歉,救給錢多的;生命平等,金錢不平等。
最後最後,如果是我被綁在鐵軌上呢?我也只能用最大的利益去利誘拉桿者,犧牲的可能是我的財產,以及其他無辜者的性命。然而在那當下,沒有其他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仍是不平等。

最後構成了本善的社會
永遠沒辦法期待每個人都是聖人,是以這個社會成為了大部份穩定的小善,以及無法攤上檯面的大惡。
其實大家都一樣,都是利益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