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20230604 「見」或「見地」

    一位同門,從遠地來,討論修持的經驗。
    他:師兄您寫的、您說的,我都明白,為什麼我依然沒有相應?
    我:說說你修持的體驗?
    他:我每天就是修上師相應,加念很多遍主尊心咒。如果假日有時間,還會做大禮拜。
    我問:為什麼要修上師相應?
    他:因為這是師尊說的啊!
    我:那你怎麼修上師相應的?
    他:就依照儀軌程序修的。
    我:你有什麼「心得」?
    他:心得?
    對,心得。
    他沉吟了好一會,問:要什麼心得?
    呵呵。
    有一位同學,常常找我問事。
    他:我常常有感應,這樣的修持,你覺得如何?
    我:請問您透過修持,有什麼「心得」?
    他:有啊!我知道怎麼拜、怎麼求,很容易就會有感應。
    我:還有其他的嗎?
    他:修行不就是這樣嗎?
    呵呵。
    還有一位同門,把師尊的書、開示集等等,讀了個底朝天,翻來翻去好幾遍。
    前兩年,他來找我說:師兄,我讀了師尊的書,修行就是先從「四加行」開始,然後上師、本尊、然後內法,一直上去,對嗎?
    我:對。這是一種方向。
    她:那我懂了。
    我問:你懂了什麼?
    他:我知道方向了。
    換我問了。
    我:你讀了根本上師的書很多遍了,也知道方向了,可是你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嗎?
    他:因為四加行是修行的基石。
    我:沒錯,是「基石」。
    可是為什麼是「基石」?
    他開始...嗯..欸...的,最後吐出一句,因為是師尊說的。
    我:書,你讀了;法,你也修了;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的?
    他:師尊教的法,很好的。
    我:我也知道很好。
    可是好在哪裡?
    他又開始...嗯..欸...的,最後還是那一句:因為是師尊說的。
    前幾週,在我的FB分享中,做了兩個小小的測試。
    詢問各位同學對分享內容的看法。
    其實是為了幫助大家,學習如何去看根本上師的文集、去理解根本上師要表達的義理`、與建立你自己的「見地」。
    是的,現在資訊很方便,到處都可以:讀到、聽到、看到,很多高僧大德的修持經驗與「見地」。
    由於太方便、太容易了,我們往往會因為讀過太多次,就「以為」、就「認為」,我們「理解」了、我們「做到」了。
    你讀過、你聽過、你看過,那只是「見」。
    只是:你讀「見」、你聽「見」、你看「見」。
    它,不是你的。
    它,還是「它」自己。
    你必須要去「想」、要去「思」、要去「做」,然後產生出自己的經驗,建構出自己的思考邏輯與觀念程序,這時候才變成你的「見地」。
    這才是你修持的「基礎」。
    基礎,不是別人給你的。
    是你自己消化、理解後,產生的。
    「見」,是「聞」而來。
    「見地」,是「思」、「修」反覆琢磨而成的。
    為什麼根本上師請大家射飛鏢?
    為什麼精進的弟子們,會寫心得給老師?
    能寫得出心得的,不管程度如何,起碼代表:有在「思」、有在「修」。
    不要怕有問題,有問題代表你已經有在「思」。
    但是下一步還是要踏實做 -「修」。
    不實際練習,最後還是落得:「說的一口好菜」的境地。
    那可真是辜負我的老師 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的用心。
    我的老師,有大願。
    莫辜負才好。
    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感恩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盧勝彥 ~金剛兄弟的對話~j 我有大願,不辜負你;你也別辜負自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