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荒野裡漫遊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人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而且,在全球化競爭壓力下,絕大部份人口不得不在擁擠的都市裡討生活,人們開始渴望到清幽雅淨的地方舒解壓力,因此這幾年開始盛行所謂生態旅遊的風潮。年紀大一點的人退休想搬到山裡頭,經濟能力好一點的就想辦法買片山坡蓋別墅。
可是,我們愛一座山,卻不該出賣整座山的靈魂,當每個人都到山上找希望時,會不會在不經意中使山林失去了它的未來?
因此,這些年來,與親戚朋友聊天,只要他們說到「我們是熱愛大自然的人」時,我都坐立難安。因為我實在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正如諾貝爾得主羅素在民國初年到中國訪問結束後,留下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法律、規章與制度,到了華人手裡,就成了例外!」的確,許多良法美意,許多原本很好的戶外休閒旅遊方式,到了台灣,都走了樣。
我想,那些提著音響到溪谷裡去烤肉,然後留下滿地垃圾的人,一定會在個人資料興趣欄勾選:「愛好大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或許,那位摘下最後一朵台灣野生一葉蘭,那些買樹頭或撿拾溪裡奇石,到深山找漂亮枯枝等奇珍異草回家擺在客廳的人,會以非常誠懇的態度說:我熱愛大自然。
會不會許多駕著RV車,或者號稱重回大自然的新一代探險家,只是一群物質富裕,精神生活匱乏,無以發洩的中產階級,對著大自然如同上百貨公司般抱著消遣遊憩的心情,將大自然當成物質,可以消費,可以購買,或者可以任意拿回去擺在家哩,以凸顯自己的藝術品味或標榜自己的生活卓爾不群?
在這樣的心情下,看到這一本「野遊筆記」,內心是非常愉快的,因為作者這種接近山林的方式,正是荒野保護協會這些年所提倡,也是大自然可以帶給我們生命最深刻體會的機會。

重回大自然接觸真實世界

我認為到山間散步就是相當於上教堂。-生物學家.作家.赫胥黎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曾說:「每一個人需要美不亞於麵包,需要有地方遊憩與祈禱,讓大自然平復他的創傷,喚起他的歡樂,給予他的肉體與靈魂力量。」
因此他推動成立了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認為這些特意保留下來的森林與河流,除了是生命的泉源之外,也是成千上萬疲乏的,心神不安的,過於文弱的人,一個可以回歸與重獲力量的家。
相對於約翰繆爾身處的一百多年前,現今的自然世界在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下,已消失大半,除了因為當年的遠見而保留下來的國家公園與保護區之外,我們已經找不到大範圍未經人為破壞與干擾的區域,換句話說,大自然已遠離我們日常生活。
再加上這些年數位科技的進步,迷人的虛擬世界已佔據了我們所有的注意力與時間,在眼花瞭亂的聲光效果之下,我們已經失去了與真實世界接觸的機會與心情。
這是一個失落的年代。
真實的世界已逐漸地逝去了!
自從有了電視遙控器,真實世界就開始在畫面跳動中,一點一滴地流逝掉了。
遙控器讓我們有了可以不再錯失任何「精彩畫面」「精彩節目」的期待,卻不知道這個小小的方便儀器卻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同時也改變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從此,人們不再耐煩看長篇大論的公共議題討論,那裡有八卦,那裡有色煽腥,那裡有衝突與暴力,才可能吸引我們目光短暫地停駐。於是,人們只有不停探尋卻不再仔細觀察與思考,銀幕畫面來回跳動,無法安頓,對於知識只取浮光掠影,再加上youtube上的短影片,以及字數稀少的網路及通訊稿,文化與思想被分割成一片一片地碎屑,世界只是點狀虛線的構成,人們頻頻轉台跳動,接收無數訊息,愈是渴望瞭解這個世界,結果離真實世界愈遠。
無線通訊發達,行動電話不離身,似乎與世界隨時保持聯繫,卻離真實世界愈遠。你隨時可以被人聯絡到,結果卻是沒辦法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時刻裡。我們把電話號碼給了許多人,擔心我們不被尋找與需要,可是在不斷地鈴聲與問候中,心底的失落與寂寞卻是更加地強烈。
真實地世界已經離我們愈來愈遠。
當人們在國地理頻道與動物星球頻道中接觸自然(我是愛好自然的人目前的定義是當我遙控器轉到這些頻道時會稍微停留一下),當我們在電腦上交朋友,當我們關在暗無天日的KTV中休閒,當我們已不再與自然世界對話時,真實世界也將離我們愈來愈遠。
或許該找個時間重新回到大自然,重新回歸內在的自我,靜下心來問自己;「什麼能鼓舞我生命的熱情?什麼是我真正看重的事物?」這或許是重新找回存在意義的方法。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始終無法靜下心來,那麼回到大自然裡吧!
搬到山上後,每天早上起床泡杯熱茶,坐在陽台上看著整個台北盆地。若是天氣晴朗,喝完茶,就會沿著山路隨意走走。不趕行程沒有邀約時,還會沿著油桐花步道到蘭溪去聽聽溪流聲,同時也會想起印地安納瓦霍族的祈禱詞:
前有美景,容我行去。
後有美景,容我行去。
上有美景,容我行去。
下有美景,容我行去。
置身美景懷抱,容我漫步於優美的小徑。
生氣蓬勃,我且行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