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銳減、虧損裁員,保險科技公司為什麼令人失望?】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15年一月,曾經在麥肯錫公司(McKinsey)擔任顧問、也曾數度創業的Assaf Wand和有著工程師研發背景的Eyal Navon創立了Hippo,Wand的父親在保險業工作許多年,這讓他起了改變這個陳舊產業的念頭,提供民眾房屋保險服務。
2015年四月,曾經在科技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Daniel Schreiber和擅長電腦程式語言的Shai Wininger創立了Lemonade,他們想要解決傳統保險作業冗長的問題,初期提供房屋保險和寵物健康保險,然後逐漸延伸到定期人壽保險和汽車保險。
2015年五月,在保險公司擔任精算師的Alex Timm和擅長軟體開發的Dan Manges創立了Root,與Wand一樣在從事保險業務的家庭中長大的Timm想要改革保險業的保守傳統,所以決定從提供汽車保險開始。
不管是Hippo、Lemonade或Root,都有許多共通點,它們都打算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科技引進保險業,希望為這個產業帶來更多創新,Lemonade在官網上直接寫道「忘記你對保險的所有認知。」(Forget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Insurance)」。
Hippo、Lemonade和Root被冠上「保險科技公司」(InsurTech)的稱號,它們的規劃和願景都贏得了許多創投業者的青睞,獲得上億的投資資金,讓它們躋身成為金融科技界的獨角獸,也就是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但並不只是這三家公司,根據再保險公司Gallagher Re的統計,在過去五年間有400億美元的資金投注在保險科技公司。
2020年七月,Lemonade在紐約證交所上市, 2020年10月,Root在那斯達克上市,2021年八月,Hippo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紐約證交所上市。
但是Hippo、Lemonade和Root還有另外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目前為止令人失望的表現。2021年時Lemonade市值來到最高98.7億美元,現在只剩約12.3億美元,Root在2020年的最高市值大約是68億美元,現在只剩約6,700萬美元,Hippo在2021年上市時的市值大約是50億美元,現在只剩約4.25億美元。
它們曾經裁減部分人力,並且將不如預期的表現歸罪給通膨和緊縮的投資資金,它們都說就要轉虧為盈,但明顯的結論是:保險業沒有想像中簡單。
「對於那些相信自己可以建立一家從事各種業務的保險公司,並且成為市場領導者,擁有重要地位的人來說,我想那些論點並沒有成真。」麥肯錫公司資深合夥人Tanguy Catlin這樣對媒體說。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破壞(disruption)。」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師Yaron Kinar這樣說。
但是這些保險科技公司的問題出在哪裡?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和其他媒體的分析,主要的問題有幾個。
首先,是資料上的問題。保險科技公司都主張利用大數據分析被保險人的行為,以便精準地分析判斷風險高低,更細緻地決定保險費率,但是這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保險科技公司都是新創公司,這意味它們沒有辦法取得過往的數據資料來分析,取得足夠做為分析基礎的資料需要很多時間。
除此之外,不只是要取得資料,而且要知道哪些行為會造成顯著風險也需要更深入的分析,而保險科技公司只有客戶來申請理賠時的資料。
以Root為例,它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追蹤駕駛人近兩週的開車習慣,然後據以決定個人化的保險費率,但是Root不會知道怎樣的駕駛行為會帶來較高的風險,直到客戶發生車禍、來申請理賠的時候。它們說現在已經擁有數以萬件的理賠案件,一旦它們可以藉此調整內部風險模型,就會跟著調整保險費率。
但是另一個大問題是法規限制,就算保險科技公司可以靠科技蒐集到龐大的數據,但許多法規也限制了這些數據的用途,導致它們不能用在風險分析和定價上。
以Lemonade為例,它們蒐集了造訪網頁承保的要保人許多資料,包括他們是否是透過搜尋引擎搜尋「便宜保險」或「好用保險」來到網頁,並且可以藉此分辨風險較高的族群,這比傳統透過問卷了解要保人資訊當然精準許多,但是根據法規,它們不能將這些網路行為資訊用在保險定價上,所以目前的應用只限於精準行銷。
在美國,不僅是法規有限制,各州之間的限制可能都不相同,所以對Root來說,它們在加州就不可以利用車載資通訊系統(Telematics)作為保險定價之用。在Hippo,它們可以連線到客戶的智慧家庭設備,但是所取得的資料不能用在風險分析,所以目前只能用來作為折扣優惠。
曾經保險科技公司宣稱用尖端的科技和大數據判讀,可以精準地分析風險,但是現實上的限制似乎阻礙了這些規劃,使得當初的美夢無法成真。
「一開始,那是很好的行銷賣點,很棒的科技。但是當你開始賣保險時,呃,這重點是什麼?你不能用那些資料,而且你也沒有歷史資料,所以你其實是處於劣勢。」保險訊息研究所(Insurance Information Institute)經濟學家和資料科學家Michel Leonard說。
這些運算科技因此變得多餘,「就好像做了一台法拉利,但其實雪佛蘭就很好了。」
除了這些法規上的限制,保險科技公司發現它們進入的產業,是一個近身肉搏的競技場,那些佔據市場地位的保險公司,每年的行銷費用可能就高達數十億美元。
「客戶沒有那麼在乎他們的保險。」諮詢顧問公司的Paul De’Ath這樣對《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這個市場非常競爭,大部分的客戶都只關心價格。他們沒有那麼在意功能。」
舉例來說,在Lemonade的英國官網,「忘記你對保險的所有認知」下一行就是「每月只要4英鎊就可以確保安全」。
對保險科技公司更為不利的,是它們的客戶多半是年輕、願意嘗鮮的族群,舉例來說Root的客戶中有六成不到30歲,但另一方面,這個族群對價格的敏感度較高,懂得運用各種工具比價,所以一旦調高保險費率,可能就會導致客戶流失。
目前為止,那些想要顛覆產業的保險科技公司還沒有達到當初的願景,不過這不代表他們沒有對保險業造成影響,一些傳統保險公司開始接納新科技,以增加工作效率。
「你在保險科技公司上花了大錢發展酷炫的科技,然後傳統保險公司找到了運用科技的管道,不管是併購保險科技公司或是取得科技授權。」麥肯錫公司資深合夥人Catlin說:「那是我所看到大部分的改變。」
這些保險科技公司說他們並不在乎每天、每週或甚至是每月的股價,「這真的是我們在一路擴張時說的話,我在向下走的時候也這麼說。這是那種『看看誰可以笑到最後』的動能。」Lemonade創辦人和執行長Daniel Schreiber說。
Root創辦人和執行長Alex Timm說,當保險業從嶄新的客群中,找出正確的價格以承擔風險時,損失率(loss ratio)本來就會比較高,事實上每家保險科技公司都是這麼說。
Hippo的執行長Rick McCathron說,挑戰只是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
「當Michael Jordan只有五歲的時候,他展現了潛力,但是他只有五歲,他得要長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融動物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7年11月,調查新聞媒體The Intercept刊出了一份由哈維蘭銀行(Banque Havilland)所準備的簡報,規劃利用金融交易製造一個國家的經濟危機,掏空它的外匯存底,而被當作目標的國家是卡達(Qatar)......
12天之內,四家銀行結束營業或被併購,其中包括了矽谷銀行是全美第16大銀行,瑞士信貸更是被認定「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它們看似有著不同的背景和規模,但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風控長出了大問題。
在經過數月的調查之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認定Binance故意教唆客戶利用漏洞持續在Binance交易,因此以違反美國商品交易法起訴了Binance集團的幾家公司和趙長鵬。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也起訴了曾任Binance法令遵循主管的Samuel Lim......
銀行營業的基礎就是信心,而在爆發一次又一次的問題之後,投資人、存戶和主管機關對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信心終於損害殆盡,就這樣,一家有著167年歷史的國際金融機構走向盡頭。以下是瑞士信貸在這幾年所陸續爆發的醜聞......
二月初時,向來低調的托克集團再度躍上新聞版面,但這次並不是什麼好消息,它們宣布因為受到詐欺所害,提撥了約5.77億美元的損失。問題是Prateek Gupta和他所控制的公司早就傳出問題,身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為什麼托克集團持續與他往來?
2021年九月,摩根大通以1.75億美元買下了Frank,那是由28歲的Charlie Javice所創辦的新創公司,以幫助大學學生和家人免於債務所苦為使命,據稱擁有超過400萬用戶,但摩根大通後來才發現,自己可能買到的可能只是一大堆假電郵地址而已。
2017年11月,調查新聞媒體The Intercept刊出了一份由哈維蘭銀行(Banque Havilland)所準備的簡報,規劃利用金融交易製造一個國家的經濟危機,掏空它的外匯存底,而被當作目標的國家是卡達(Qatar)......
12天之內,四家銀行結束營業或被併購,其中包括了矽谷銀行是全美第16大銀行,瑞士信貸更是被認定「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它們看似有著不同的背景和規模,但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風控長出了大問題。
在經過數月的調查之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認定Binance故意教唆客戶利用漏洞持續在Binance交易,因此以違反美國商品交易法起訴了Binance集團的幾家公司和趙長鵬。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也起訴了曾任Binance法令遵循主管的Samuel Lim......
銀行營業的基礎就是信心,而在爆發一次又一次的問題之後,投資人、存戶和主管機關對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信心終於損害殆盡,就這樣,一家有著167年歷史的國際金融機構走向盡頭。以下是瑞士信貸在這幾年所陸續爆發的醜聞......
二月初時,向來低調的托克集團再度躍上新聞版面,但這次並不是什麼好消息,它們宣布因為受到詐欺所害,提撥了約5.77億美元的損失。問題是Prateek Gupta和他所控制的公司早就傳出問題,身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為什麼托克集團持續與他往來?
2021年九月,摩根大通以1.75億美元買下了Frank,那是由28歲的Charlie Javice所創辦的新創公司,以幫助大學學生和家人免於債務所苦為使命,據稱擁有超過400萬用戶,但摩根大通後來才發現,自己可能買到的可能只是一大堆假電郵地址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台灣人壽開了第一槍,將規則改為,一年一約,且不保證續保,至於其它公司是否會跟進,還需觀望, 但若走向是如此,不但保險業務更難生存了,對保戶也是相當不利。 在事故發生之後,更需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有絕對權力拒保。 例如罹癌後,也許就不續保,之後可能的癌症復發、移轉,就沒了保險保障 (這邊指的是實
這幾天看到的新聞, 覺得這個新聞最離譜了, 坦白講我是一個很有保險觀念的人, 我18歲就幫自己保了一個保險, 後來不夠又多多少少增加了1點, 我覺得這個政府的想法真的很奇怪, 大家投保就是要分散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就像投資一樣不要把全部的錢壓在一個股票或者是一個基金身
Thumbnail
保險觀念跟保險意識真的缺一不可 知道自已要買保險 跟知道自己要買什麼差別 差別就在於會不會多花錢 - 有些人會覺得 趁現在繳貴一點的保費,以後就輕鬆了 其實真的不會 畢竟科技的進步是很可怕的 我國小的時候普通手機很猛 我國中的時候滑蓋手機很猛 我高中的時候智慧型手機很猛
Thumbnail
在保險行業,索賠處理的效率直接影響到客戶滿意度和企業的運營效能。傳統的索賠流程往往繁瑣且耗時,涉及大量的手工操作和文件審核。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機器學習和自動化工具的發展,保險公司現在有機會顯著提升索賠處理的速度和精確度。
Thumbnail
有一本書提到,保險公司好比是我們個人,而保險公司有很多保戶,有的年輕、有的老、有的健康、有的身體不好、有的從事稍危險的工作、有的家管,而將這些形形色色的保戶,比擬成我們個人同時買了很多公司的股票。
Thumbnail
本文以一成功案例探討如何運用數據洞察促進保險公司業務發展。通過定期熱度報告分析、GPT產生報表、個性化服務、先進數據分析、精準商品評論情緒分析和個性化商品推薦模型等解決方案,提升客戶留存率、新客戶獲取率及市場份額。
Thumbnail
保險不只是支出,適度的保險規劃可以增加你的資產。保險其實是扮演著角色定位是多元的,如利變型壽險的解約金、政府的勞保年金、意外險或醫療險等等。找到專業、合適的保險業務,懂得協助你適度地規劃保險在財務規劃裡扮演的角色,這將會是家庭可以持續走更遠的工具之一。
Thumbnail
當今的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人工智慧(AI)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日益成熟,傳統的保險產品設計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革新。例如,一家領先的保險公司最近利用AI算法來預測風險和客戶偏好,從而設計出更個性化的保險套餐。這種轉型不僅改變了產品開發的方式,也重塑了客戶體驗。
Thumbnail
在當今數據化時代,保險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除了傳統的訪談法進行保險產品開發,用數據增強新產品的可信度越來越重要。但公司不一定具備條件探索顧客關心的議題、產品條件、商品情緒,因此從產品開發到客戶關係管理,每一環節都充滿了創新的機遇。
台灣人壽開了第一槍,將規則改為,一年一約,且不保證續保,至於其它公司是否會跟進,還需觀望, 但若走向是如此,不但保險業務更難生存了,對保戶也是相當不利。 在事故發生之後,更需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有絕對權力拒保。 例如罹癌後,也許就不續保,之後可能的癌症復發、移轉,就沒了保險保障 (這邊指的是實
這幾天看到的新聞, 覺得這個新聞最離譜了, 坦白講我是一個很有保險觀念的人, 我18歲就幫自己保了一個保險, 後來不夠又多多少少增加了1點, 我覺得這個政府的想法真的很奇怪, 大家投保就是要分散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就像投資一樣不要把全部的錢壓在一個股票或者是一個基金身
Thumbnail
保險觀念跟保險意識真的缺一不可 知道自已要買保險 跟知道自己要買什麼差別 差別就在於會不會多花錢 - 有些人會覺得 趁現在繳貴一點的保費,以後就輕鬆了 其實真的不會 畢竟科技的進步是很可怕的 我國小的時候普通手機很猛 我國中的時候滑蓋手機很猛 我高中的時候智慧型手機很猛
Thumbnail
在保險行業,索賠處理的效率直接影響到客戶滿意度和企業的運營效能。傳統的索賠流程往往繁瑣且耗時,涉及大量的手工操作和文件審核。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機器學習和自動化工具的發展,保險公司現在有機會顯著提升索賠處理的速度和精確度。
Thumbnail
有一本書提到,保險公司好比是我們個人,而保險公司有很多保戶,有的年輕、有的老、有的健康、有的身體不好、有的從事稍危險的工作、有的家管,而將這些形形色色的保戶,比擬成我們個人同時買了很多公司的股票。
Thumbnail
本文以一成功案例探討如何運用數據洞察促進保險公司業務發展。通過定期熱度報告分析、GPT產生報表、個性化服務、先進數據分析、精準商品評論情緒分析和個性化商品推薦模型等解決方案,提升客戶留存率、新客戶獲取率及市場份額。
Thumbnail
保險不只是支出,適度的保險規劃可以增加你的資產。保險其實是扮演著角色定位是多元的,如利變型壽險的解約金、政府的勞保年金、意外險或醫療險等等。找到專業、合適的保險業務,懂得協助你適度地規劃保險在財務規劃裡扮演的角色,這將會是家庭可以持續走更遠的工具之一。
Thumbnail
當今的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人工智慧(AI)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日益成熟,傳統的保險產品設計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革新。例如,一家領先的保險公司最近利用AI算法來預測風險和客戶偏好,從而設計出更個性化的保險套餐。這種轉型不僅改變了產品開發的方式,也重塑了客戶體驗。
Thumbnail
在當今數據化時代,保險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除了傳統的訪談法進行保險產品開發,用數據增強新產品的可信度越來越重要。但公司不一定具備條件探索顧客關心的議題、產品條件、商品情緒,因此從產品開發到客戶關係管理,每一環節都充滿了創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