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長大:手機拉鋸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手機拉鋸戰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智慧型手機,如果需要聯絡,可以使用功能型足以聯絡使用得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會和自己獨處,學會自己安排及運用時間,發展例如打桌球、踢足球、游泳、實體閱讀、做家事、觀察大自然、放風箏甚至於發呆的興趣和體能訓練。一旦提早接觸手機,會有很大的風險將孩子限縮入手機的一方世界,所有的模擬遊戲例如動物園或田園生物等就是模擬遊戲,沒有實際上的五感體驗,沒有眼神接觸、沒有真實擁抱和觸摸、沒有真實對話,失去語調情緒的感受、失去擁抱和觸摸的愛與溝通、失去判斷人類感覺表情的機會,只剩下手機螢幕AI營造出的虛擬世界,這對於孩子的內外在成長絕對不是好的安排。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16歲以下的國中小學生,只要接觸手機是不是外表看起來只剩下一個姿態—眼睛盯著手機、手持手機拇指指頭操作?再觀察一下沒有手機的國中小學生,是不是看起來動個不停,忙著為自己找樂子,可能看小說、看漫畫、下棋、交談、唱歌、聽音樂、裝扮、做勞作手作、寫字、畫畫等,不管做什麼,就是動來動去的。你一定很清楚你想要自己孩子長成什麼樣子?你會希望怎樣陪孩子長大?你希望孩子的眼睛只看手機還是眼睛溜溜地到處轉,始終對周遭的事物和環境保持好奇!
也許你還會問?那孩子升上高中呢?高中生到底需不需要手機?在網路提供上我們會比較建議提供易付卡或者3G的網路量,使用超過便降速。而在手機選擇上,我們會比較建議提供孩子可撥打電話、容量小一點例如16GB的手機,一方面有些校園活動還是有可能會用到手機,而手機容量不大就可以避免孩子下載遊戲,降低遊戲成癮的危險。
高中校園裡通常都有校園無線網路,即便有些學校沒有校園無線網路,必要時只要有同儕有吃到飽就有可能分享網路,所以其實不需要提供吃到飽網路給孩子。當然,這相對會是孩子向父母要求網路的背後原因,因為網路的提供可能成為爭取同儕認同或好感的工具(這樣你也就能理解你的小孩如果在學校人緣不好,找不到人開分享,就更可能用盡所有方式向你爭取網路吃到飽的原因)。
另外,家長在孩子上高中的班親會中,如果班級導師提出手機管理的討論,請支持班級導師於每節課課堂進行中的手機管理,例如除非任課老師教學活動需要,手機須統一放置於班級教室手機架或手機袋。進行這項手機管理的重要原因是,課堂教科書的學習始終難以如網路世界般多元,難以如網路遊戲般聲光刺激,放在身邊的手機絕對比老師上課的內容精采且吸引孩子。因此,課堂上的手機管理確實可以幫助孩子專心學習,需要家長的支持。
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擅處理人際關係,提供吃到飽的網路方案反而有可能讓這樣的孩子走入網路世界無法回頭,網路匿名和想像的空間相當大,網路交友的挫折感相對較低,有了網路上的朋友可以分享喜怒哀樂,就可能不再花力氣去經營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這對於孩子學習融入團體生活,練習人際互動技巧是相對不利的。
最後,給各位辛苦的家長一點安慰,請大家努力撐過高中階段,孩子18歲後心智能力和腦部發展都相對長好,法律上孩子已經成年,可以自己申裝、自付通話費,這時就是我們父母可以放心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和選擇的時候。這個階段才大量接觸網路和手機訊息的個人,最有機會讓手機使用成為工具而非生活的全部。這是我們可以送給孩子的生命禮物,幫助孩子成為手機的主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華人社會習慣批評,卻對於讚美很不習慣,想想看:我們是不是常常很快就指出對方的過失或錯誤,卻將對方的好表現或者對對方的佩服放在心裡。但是實際上是讚美比批評更能鼓勵人向上,尤其在我們年紀小的時候! 所以本文跟大家分享找亮點,就談兩個重點:讚美和看見。 捫心自問:你喜歡被讚美嗎?答案是肯定的,真誠的讚
改變從今天開始,三個好入手的日常生活習慣,學會正向語法的親子對話、學會適時真誠的讚美、學會時時感謝他人的付出。以下我們將逐一與大家分享: 習慣一----學會正向語法 正向語句的神奇魔法從使用正向及肯定的語句,例如:喜歡、希望、可以、要等表述開始;換句話說,就是學會拿掉例如討厭、不喜歡、不要、不可以等
寫作可以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當孩子進入小學學習,家庭生活就進入另一種型態,從幼稚園遊樂過生活進階到書寫學習階段,可能會有日記、週記、學習單、報告等陸續遇到,身為家長的你,如果因此感到困擾,有心卻不知如何為之,本文會是您不錯的參考。 文章要動人,重點是能藉由文字勾勒出畫面,畫面一出,說完故事,文章也完
最近常有人問我,因應素養導向學習,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國文及社會能力?所謂素養導向學習,主要的內涵在跳脫過去強調認知領域的記憶學習,希望透過任務及情境,培養有方法、有策略、能思考、能團隊合作、分工、同理等情意發展的學習能力。因此,一個國文和社會領域背景知識越豐富的孩子,在素養導向學習歷程中就相對更能如
目前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共有三類,包括技高生(原稱高職生)、綜高生、普高生,科技大學四技二專升學進路可以在上列圖表中清楚看出,為方便大家理解以下我們以畢業生身分別加以說明: 一、技高生(含綜高生)參加每年4月末5月初第一周辦理的統測後可以以統測成績,選擇參加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或者之後的登記分發。一般
112學年度統測即將在4月29日及4月30日舉行,愈是靠近應考日,愈是要穩定心情,每天規律複習,每科每天都有進度,穩扎穩打正常作息,視需要做筆記,備妥上考場當日考前可以翻閱的總複習資料或筆記將有助於應考當日的穩定,尤其近兩年因為疫情已經不開放陪考,如果考生於現時溫書期間感到焦慮時,可以準備一個喜歡的
華人社會習慣批評,卻對於讚美很不習慣,想想看:我們是不是常常很快就指出對方的過失或錯誤,卻將對方的好表現或者對對方的佩服放在心裡。但是實際上是讚美比批評更能鼓勵人向上,尤其在我們年紀小的時候! 所以本文跟大家分享找亮點,就談兩個重點:讚美和看見。 捫心自問:你喜歡被讚美嗎?答案是肯定的,真誠的讚
改變從今天開始,三個好入手的日常生活習慣,學會正向語法的親子對話、學會適時真誠的讚美、學會時時感謝他人的付出。以下我們將逐一與大家分享: 習慣一----學會正向語法 正向語句的神奇魔法從使用正向及肯定的語句,例如:喜歡、希望、可以、要等表述開始;換句話說,就是學會拿掉例如討厭、不喜歡、不要、不可以等
寫作可以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當孩子進入小學學習,家庭生活就進入另一種型態,從幼稚園遊樂過生活進階到書寫學習階段,可能會有日記、週記、學習單、報告等陸續遇到,身為家長的你,如果因此感到困擾,有心卻不知如何為之,本文會是您不錯的參考。 文章要動人,重點是能藉由文字勾勒出畫面,畫面一出,說完故事,文章也完
最近常有人問我,因應素養導向學習,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國文及社會能力?所謂素養導向學習,主要的內涵在跳脫過去強調認知領域的記憶學習,希望透過任務及情境,培養有方法、有策略、能思考、能團隊合作、分工、同理等情意發展的學習能力。因此,一個國文和社會領域背景知識越豐富的孩子,在素養導向學習歷程中就相對更能如
目前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共有三類,包括技高生(原稱高職生)、綜高生、普高生,科技大學四技二專升學進路可以在上列圖表中清楚看出,為方便大家理解以下我們以畢業生身分別加以說明: 一、技高生(含綜高生)參加每年4月末5月初第一周辦理的統測後可以以統測成績,選擇參加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或者之後的登記分發。一般
112學年度統測即將在4月29日及4月30日舉行,愈是靠近應考日,愈是要穩定心情,每天規律複習,每科每天都有進度,穩扎穩打正常作息,視需要做筆記,備妥上考場當日考前可以翻閱的總複習資料或筆記將有助於應考當日的穩定,尤其近兩年因為疫情已經不開放陪考,如果考生於現時溫書期間感到焦慮時,可以準備一個喜歡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順推這本書~~愛就是放下手機 . 文摘 「同學都有手機,就只有我沒有。」當孩子吵著要手機時,爸媽該怎麼辦?許多父母之所以給孩子手機,往往是因為家裡有淘汰的手機,乾脆轉手給孩子使用,結果卻因為孩子過度使用而引發親子衝突,讓爸媽後悔不已。 到底孩子幾歲才適合有自己的手機?其實,並沒有固定的
現在很多學生都帶手機’但我認為學校不因該帶手機’如果需要用到手機我們可以跟老師說’請老師幫忙。 手機不但會使人專注力下降、分心、近視’而且我們來學校是來學習的’而不是來玩手機的。 不過手機很便利’有很多軟體’有問題時只要打開手機’就能快速回答問題。 但我們不能只靠手機做事,如果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升上高中之後,擁有了自己的手機,我開始逐漸沉迷於遊戲世界,甚至玩到三更半夜,漸漸地迷失自我......。時常因為手機的問題跟父母吵架,課業也受到影響。 升上高中後,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而且交作業或上課有時也需要用到,於是我媽把剛換掉的手機給了我。 其實我很懷念國中時期,大家都沒有手機的時候,下課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順推這本書~~愛就是放下手機 . 文摘 「同學都有手機,就只有我沒有。」當孩子吵著要手機時,爸媽該怎麼辦?許多父母之所以給孩子手機,往往是因為家裡有淘汰的手機,乾脆轉手給孩子使用,結果卻因為孩子過度使用而引發親子衝突,讓爸媽後悔不已。 到底孩子幾歲才適合有自己的手機?其實,並沒有固定的
現在很多學生都帶手機’但我認為學校不因該帶手機’如果需要用到手機我們可以跟老師說’請老師幫忙。 手機不但會使人專注力下降、分心、近視’而且我們來學校是來學習的’而不是來玩手機的。 不過手機很便利’有很多軟體’有問題時只要打開手機’就能快速回答問題。 但我們不能只靠手機做事,如果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升上高中之後,擁有了自己的手機,我開始逐漸沉迷於遊戲世界,甚至玩到三更半夜,漸漸地迷失自我......。時常因為手機的問題跟父母吵架,課業也受到影響。 升上高中後,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而且交作業或上課有時也需要用到,於是我媽把剛換掉的手機給了我。 其實我很懷念國中時期,大家都沒有手機的時候,下課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