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培養孩子數位素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年7月,許多學生殷殷期盼的暑假來了,各式各樣的夏令營與課程也如火如荼展開。近期與朋友聚會,意外得知幾位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與創業家,都禁止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

他們的孩子大約是7~10歲,父母認可的娛樂休閒僅包括運動、才藝、閱讀,底線是看電視,那是孩子跟世界距離最近的媒介了。

過去在餐廳用餐時,時常看到鄰桌的父母用「智慧型手機育兒法」,為自己爭取一個安靜而得以喘息的吃飯時間。有的孩子目不轉睛的看著YouTube卡通,或小朋友玩玩具的影片;有的則是熟練的操作手機遊戲,年紀雖小,卻具有電競選手的架式。

這種育兒習慣不僅在台灣,日本雅虎就曾做過一項網路調查,發現日本0~6歲的學齡前兒童,1歲使用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比例高達四成,而2~6歲則有六成。

可以理解朋友擔心孩子過早陷溺在華麗迷眩的數位世界裡,學習的時間就這樣流掉了;且就算電腦裡有「家長模式」,也仍怕他們接收到年齡不適的內容。

這樣的擔憂,不僅發生在台灣父母身上,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也曾在《紐約時報》專訪時透露,不准孩子在家裡自由使用科技產品。當時他13歲的女兒,甚至沒有用過蘋果出品的iPad。

在科技巨頭雲集的美國矽谷,甚至吹起了一股「低科技教育」風潮,上學禁止攜帶手機與平板電腦,不追求在求學階段就能掌握各式數位工具與能力。

那麼已經「網路成癮」與「手機成癮」的孩童,家長該怎麼辦呢?於是「戒網癮學校」成為家長的Google熱搜字。日本兵庫縣民間團體舉辦了「離線夏令營」,小朋友必須前往無網路訊號的離島,以接觸大自然;德國也針對18歲以上的青少年,成立了網路成癮戒斷醫院。

當科技產品滲透了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維持「中庸之道」該是相對健康的選擇。孩童該不該使用數位產品?使用頻率該多久一次?一次使用多少時間?在孩童最初接觸科技產品時,就該被規範好。

這就是數位素養的一環。數位素養囊括了在數位世界該如何自處,以及該如何與人溝通,而使用數位工具、分辨訊息真偽、形塑數位價值觀,也是其中範疇。形塑孩童的數位價值觀如同形塑現實生活的價值觀,除了學校,父母對孩童的影響力是最深刻的。

孩童一旦對數位世界有初步認識,知道數位世界裡的能為與不為,進而適當的選擇使用,確實是一件好事。

澳洲有一位天才男童透過網路及YouTube自學,六歲開始架設網站,九歲寫App程式,還在蘋果的App Store上架了五款App,更獲邀至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名列最年輕的天才工程師。男童受訪時表示,非常享受透過編碼和製作應用程式,實現自己的想法。

加拿大也有一位五歲男童,因長期看父親寫程式,九歲即推出一款App幫助兒童學習乘法表,12歲竟進入IBM工作。

ChatGPT掀起人工智慧革命的時代,日後我們的生活只會出現愈來愈多的「科技產品」,與其擔憂孩子成為智慧手機的成癮者,沉溺其中不可自拔,父母不如先學習如何建構孩子正確的數位世界觀,盡早認識並妥善利用這些工具,在夏令營或營隊的選擇上,也可以考慮與「數位素養」相關的科技人文類課程,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薇瑄的沙龍
25會員
110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王薇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2025/04/29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2025/04/15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2025/04/15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2025/04/01
AI正改寫21世紀的產業版圖。中美兩國的人工智慧競爭,不只是技術領先的角力,更是一場制度模型與產業結構的對決。兩國分別在政策驅動與市場機制下走出不同節奏,也映照出背後深層的地緣戰略與價值選擇。
2025/04/01
AI正改寫21世紀的產業版圖。中美兩國的人工智慧競爭,不只是技術領先的角力,更是一場制度模型與產業結構的對決。兩國分別在政策驅動與市場機制下走出不同節奏,也映照出背後深層的地緣戰略與價值選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出生成長的孩子,跟長輩的確有很多的差異,單以認知學習方面來說,他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搜尋訊息,瀏覽掃描與快速辨識選擇的能力也遠遠超過長輩,常打電玩的孩子周邊視野以及偵測物件的能力也較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好處是否重要到值得犧牲大腦在閱讀、持續專注力與思考力……這些領域的發展呢?   
Thumbnail
每年7月,許多學生殷殷期盼的暑假來了,各式各樣的夏令營與課程也如火如荼展開。近期與朋友聚會,意外得知幾位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與創業家,都禁止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
Thumbnail
每年7月,許多學生殷殷期盼的暑假來了,各式各樣的夏令營與課程也如火如荼展開。近期與朋友聚會,意外得知幾位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與創業家,都禁止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
Thumbnail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智慧型手機,如果需要聯絡,可以使用功能型足以聯絡使用得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
Thumbnail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智慧型手機,如果需要聯絡,可以使用功能型足以聯絡使用得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
Thumbnail
這次到台北青發家教中心分享預防網路成癮,有志工夥伴舉手發問: 「常看到很多爸媽自己手機滑不停,導致小孩子有樣學樣,該怎辦才好?」 這邊把我的回答打成文字:
Thumbnail
這次到台北青發家教中心分享預防網路成癮,有志工夥伴舉手發問: 「常看到很多爸媽自己手機滑不停,導致小孩子有樣學樣,該怎辦才好?」 這邊把我的回答打成文字:
Thumbnail
身為21世紀的父母,您是否擔心小朋友暴露在各類3C產品的環境,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影響?但在這個AI強勢席捲全球的年代,我們又不希望孩子們太晚接觸資訊科技。究竟電子產品禁與不禁,成了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知識交流,我們就來聊聊國外專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Thumbnail
身為21世紀的父母,您是否擔心小朋友暴露在各類3C產品的環境,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影響?但在這個AI強勢席捲全球的年代,我們又不希望孩子們太晚接觸資訊科技。究竟電子產品禁與不禁,成了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知識交流,我們就來聊聊國外專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Thumbnail
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
Thumbnail
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
Thumbnail
文/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面對世代的變化與科技日新月異的進展之下,大家最擔心的部分是甚麼呢? 孩子玩手遊的時間無法控制? 孩子接觸不當色情、暴力網路資訊? 孩子因為成天看3C產品導致視力損傷? 孩子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而無法專心念書? . . . . . . . . . .
Thumbnail
文/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面對世代的變化與科技日新月異的進展之下,大家最擔心的部分是甚麼呢? 孩子玩手遊的時間無法控制? 孩子接觸不當色情、暴力網路資訊? 孩子因為成天看3C產品導致視力損傷? 孩子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而無法專心念書? . . . . . . . . . .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學校親職講座的邀請,指定的題目是有關孩子網路使用的問題,我找了一下之前的演講檔案,發現最近一次講這個主題是四年前,看了看內容,發現內容有一大半已經不切合這幾年的時代變化,要重新添加新資料。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學校親職講座的邀請,指定的題目是有關孩子網路使用的問題,我找了一下之前的演講檔案,發現最近一次講這個主題是四年前,看了看內容,發現內容有一大半已經不切合這幾年的時代變化,要重新添加新資料。
Thumbnail
深入了解孩子提出這項要求背後的動機和原因,尤其男生和女生之間會有些微不同的心理差異,讓手機變成一個有利的工具,而不是變成被手機制約、整天滑手機的低頭族
Thumbnail
深入了解孩子提出這項要求背後的動機和原因,尤其男生和女生之間會有些微不同的心理差異,讓手機變成一個有利的工具,而不是變成被手機制約、整天滑手機的低頭族
Thumbnail
凡事「物極必反」,當科技無止境發展後,人們開始想找回失去的生活。美國矽谷的小孩教育和生活,開始回到木質玩具及真人互動,在富裕社區的幼稚園裡,走向無螢幕的互動遊戲與教學,回歸自然與手作成為「懷舊新顯
Thumbnail
凡事「物極必反」,當科技無止境發展後,人們開始想找回失去的生活。美國矽谷的小孩教育和生活,開始回到木質玩具及真人互動,在富裕社區的幼稚園裡,走向無螢幕的互動遊戲與教學,回歸自然與手作成為「懷舊新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