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 孩子擁用手機時機
# 父母做孩子的督導者
繼上一篇寫了<孩子使用3C的時間與頻率>後,另一個常聽到大家詢問:「那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給孩子自己的手機?」又是一個大問哉!不過,既然我們的標題是「給」孩子手機,表示身為父母的我們握有一定的掌控權,絕非孩子嚷著想要擁有手機就可以得到一台手機。我們得先清楚自己給予孩子手機的動機,是因為接送上下學方便、安全的疑慮、孩子年紀到了…?還是孩子主動要求需要手機,那我們也要釐清孩子需要手機的理由,是班級聯繫需要、擔心跟不上潮流、想要玩手機…. ?思考家長和孩子的動機,以及這些需要是否有除了手機以外的替代方式?當我們都覺得似乎覺得擁有手機是最好的方案時,更重要的思考是我們是否已經「放心」孩子能夠「安全的」與「自律的」運用手機。
畢竟我們心裡都清楚,除了手機本身的價值不算便宜外,現在的手機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個方便通話的工具,網際網路的取得便利以及各式各樣的APP可供下載使用,內容包含社交軟體、交友軟體、手遊、金錢使用等等,觸及的層面之廣,所以無法單單把手機看成一個「物品」,更多考慮的是其中的「內容物」。若單純只是一個物品是好管理的,我們需要的時候就拿來用並掌控它,不需要的時候放著即可,所以應當是很好限制孩子使用的時機;但手機的包羅萬象已經形成一個生活網絡,可能跟我們的社交、財務、娛樂等等交織的密不可分,幾乎一旦擁有了這個產物很難不被它所牽制,一旦孩子的生活與手機網絡連接起來,那麼我們要限制它的使用,就會困難許多;孩子會感覺到的非物品上的限制,會連動其他生活層面都一起被限制住了,這往往會產生更多的拉扯與衝突。
那麼如果決定要讓孩子擁有手機,身為家長能夠「安心」的元素可能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做一些什麼樣的「預備」呢?
以下有幾點也許可以提供家長們參考:
1. 預先和孩子討論好使用的時機與時間:可以和孩子溝通或者是討論什麼時間可以自由使用, 什麼時間是不能使用的,一旦規則制定了就需要共同遵守。
2. 做孩子的「督導者」:所謂督導者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和孩子討論他們所使用的APP會有哪些狀況,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包含隱私、危險性…)和需注意的事項(禮貌、界線…)等,這是一個「陪伴的歷程」,並非提過一次就好像提醒過了,而是需要在孩子使用歷程中,不斷的了解他們的使用狀況,常常運用新聞事件或平日發生的情境來做為討論等等,需要同時做為一個引導者與監督者,培養孩子成為良好的數位公民。
3. 保持對數位科技的好奇與認識:對於推陳出新的軟體與科技新知,要帶著好奇心去理解與認識,而非拒絕與恐懼的態度,能夠與孩子一同在數位世界中學習成長。
4. 與孩子建立與維持良好的關係:永遠不要忘記,「關係」才是最重要的,即便孩子在數位世界中,仍然在追尋一種團體關係、連結與甚至認同感,也需要關係的支持與陪伴。讓孩子知道他在手機世界遇到任何問題,你仍是願意陪伴他一起面對、處理與解決的人,所以維繫信任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根本的基礎。
希望本文提供給大家一些思考的方向與建議,如果以上的預備是充足且讓自己安心的,也許就能夠嘗試給孩子手機;而在孩子未成年以前,千萬別忘了身為父母與監護人的角色還是擁有莫大的「掌控權」,有一段觀察時間去瞭解、評估孩子的使用狀況,讓孩子清楚我們擁有收回與限制的權力。這議題可以擴展得內容很龐大,若大家對這個議題有更多細節想探討的,可參考「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買手機?:第一本給E世代父母的青少年網路社交教戰手冊」(2020,木馬文化)這本書,書中的內容有許多值得大家思考與詳細參考的做法,推薦大家喔!
Pexels 上由 Ron Lach 拍攝的相片: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978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