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該給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王郁君諮商心理師
# 孩子擁用手機時機
# 父母做孩子的督導者
繼上一篇寫了<孩子使用3C的時間與頻率>後,另一個常聽到大家詢問:「那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給孩子自己的手機?」又是一個大問哉!不過,既然我們的標題是「給」孩子手機,表示身為父母的我們握有一定的掌控權,絕非孩子嚷著想要擁有手機就可以得到一台手機。我們得先清楚自己給予孩子手機的動機,是因為接送上下學方便、安全的疑慮、孩子年紀到了…?還是孩子主動要求需要手機,那我們也要釐清孩子需要手機的理由,是班級聯繫需要、擔心跟不上潮流、想要玩手機…. ?思考家長和孩子的動機,以及這些需要是否有除了手機以外的替代方式?當我們都覺得似乎覺得擁有手機是最好的方案時,更重要的思考是我們是否已經「放心」孩子能夠「安全的」與「自律的」運用手機。
畢竟我們心裡都清楚,除了手機本身的價值不算便宜外,現在的手機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個方便通話的工具,網際網路的取得便利以及各式各樣的APP可供下載使用,內容包含社交軟體、交友軟體、手遊、金錢使用等等,觸及的層面之廣,所以無法單單把手機看成一個「物品」,更多考慮的是其中的「內容物」。若單純只是一個物品是好管理的,我們需要的時候就拿來用並掌控它,不需要的時候放著即可,所以應當是很好限制孩子使用的時機;但手機的包羅萬象已經形成一個生活網絡,可能跟我們的社交、財務、娛樂等等交織的密不可分,幾乎一旦擁有了這個產物很難不被它所牽制,一旦孩子的生活與手機網絡連接起來,那麼我們要限制它的使用,就會困難許多;孩子會感覺到的非物品上的限制,會連動其他生活層面都一起被限制住了,這往往會產生更多的拉扯與衝突。
那麼如果決定要讓孩子擁有手機,身為家長能夠「安心」的元素可能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做一些什麼樣的「預備」呢?
以下有幾點也許可以提供家長們參考:
1. 預先和孩子討論好使用的時機與時間:可以和孩子溝通或者是討論什麼時間可以自由使用, 什麼時間是不能使用的,一旦規則制定了就需要共同遵守。
2. 做孩子的「督導者」:所謂督導者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和孩子討論他們所使用的APP會有哪些狀況,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包含隱私、危險性…)和需注意的事項(禮貌、界線…)等,這是一個「陪伴的歷程」,並非提過一次就好像提醒過了,而是需要在孩子使用歷程中,不斷的了解他們的使用狀況,常常運用新聞事件或平日發生的情境來做為討論等等,需要同時做為一個引導者與監督者,培養孩子成為良好的數位公民。
3. 保持對數位科技的好奇與認識:對於推陳出新的軟體與科技新知,要帶著好奇心去理解與認識,而非拒絕與恐懼的態度,能夠與孩子一同在數位世界中學習成長。
4. 與孩子建立與維持良好的關係:永遠不要忘記,「關係」才是最重要的,即便孩子在數位世界中,仍然在追尋一種團體關係、連結與甚至認同感,也需要關係的支持與陪伴。讓孩子知道他在手機世界遇到任何問題,你仍是願意陪伴他一起面對、處理與解決的人,所以維繫信任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根本的基礎。
希望本文提供給大家一些思考的方向與建議,如果以上的預備是充足且讓自己安心的,也許就能夠嘗試給孩子手機;而在孩子未成年以前,千萬別忘了身為父母與監護人的角色還是擁有莫大的「掌控權」,有一段觀察時間去瞭解、評估孩子的使用狀況,讓孩子清楚我們擁有收回與限制的權力。這議題可以擴展得內容很龐大,若大家對這個議題有更多細節想探討的,可參考「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買手機?:第一本給E世代父母的青少年網路社交教戰手冊」(2020,木馬文化)這本書,書中的內容有許多值得大家思考與詳細參考的做法,推薦大家喔!
Pexels 上由 Ron Lach 拍攝的相片: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978337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成材不成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部分的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數位名聲(不只網紅有),不清楚網路上的一言一行都在建構自己的數位名聲,也低估數位名聲的影響力,就如那位航警人員。 最後,航警人員被警政署認為為文浮誇不當,影響警譽,並參考歷年工作考績,予以免職。
不同世代面對數位產品,態度和使用習慣大不同,這是我們正在了解及學習的事。 Instagram、小紅書、抖音 bilibili、Snapchat YouTuber、實況主、直播 傳說、王者榮耀、英雄聯盟 Photo by Greg Rosenke on Unsplash. 備註:
父母如何制定3C使用規則,需瞭解自己給予孩子使用3C的目的與時機,並制定好頻率與時間,確實執行並監督管理。
成癮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各方面長久累積」的過程,同樣的,要幫助孩子脫離癮,也不是短時間、單一方法就容易奏效,小至孩子、大至整個家庭可能都需要有些調整。 孩子的成癮或許是要告訴我們:「要做些改變了」、「孩子有我不了解的地方」,甚至「我自己都有我不了解的地方」,調整心態,正面以對!
當女孩變成女人,從女人變成媽媽。每一次的改變,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有了孩子後,發現孩子教會我很多事,更了解自己的優先順序,越來越明白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學會理解的不只是孩子,包括我自己、另一半,還有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選擇。
有一次有個機會,在非治療的情境下,跟一個10歲的孩子在遊戲室裡頭一起做勞作,我跟他開始閒聊。 「老師,你玩過傳說嗎?」他問我。 「沒有。」我據實以告。 「那你為什麼喜歡玩這個遊戲?」我只能像門外漢一般的問這種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 網路遊戲真的不好嗎? 傳說,是一種滿足需求的方法。
大部分的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數位名聲(不只網紅有),不清楚網路上的一言一行都在建構自己的數位名聲,也低估數位名聲的影響力,就如那位航警人員。 最後,航警人員被警政署認為為文浮誇不當,影響警譽,並參考歷年工作考績,予以免職。
不同世代面對數位產品,態度和使用習慣大不同,這是我們正在了解及學習的事。 Instagram、小紅書、抖音 bilibili、Snapchat YouTuber、實況主、直播 傳說、王者榮耀、英雄聯盟 Photo by Greg Rosenke on Unsplash. 備註:
父母如何制定3C使用規則,需瞭解自己給予孩子使用3C的目的與時機,並制定好頻率與時間,確實執行並監督管理。
成癮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各方面長久累積」的過程,同樣的,要幫助孩子脫離癮,也不是短時間、單一方法就容易奏效,小至孩子、大至整個家庭可能都需要有些調整。 孩子的成癮或許是要告訴我們:「要做些改變了」、「孩子有我不了解的地方」,甚至「我自己都有我不了解的地方」,調整心態,正面以對!
當女孩變成女人,從女人變成媽媽。每一次的改變,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有了孩子後,發現孩子教會我很多事,更了解自己的優先順序,越來越明白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學會理解的不只是孩子,包括我自己、另一半,還有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著自己的每一個選擇。
有一次有個機會,在非治療的情境下,跟一個10歲的孩子在遊戲室裡頭一起做勞作,我跟他開始閒聊。 「老師,你玩過傳說嗎?」他問我。 「沒有。」我據實以告。 「那你為什麼喜歡玩這個遊戲?」我只能像門外漢一般的問這種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 網路遊戲真的不好嗎? 傳說,是一種滿足需求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順推這本書~~愛就是放下手機 . 文摘 「同學都有手機,就只有我沒有。」當孩子吵著要手機時,爸媽該怎麼辦?許多父母之所以給孩子手機,往往是因為家裡有淘汰的手機,乾脆轉手給孩子使用,結果卻因為孩子過度使用而引發親子衝突,讓爸媽後悔不已。 到底孩子幾歲才適合有自己的手機?其實,並沒有固定的
Thumbnail
昨天在幼兒園講「數位時代的親職角色」 分享了些家裡這幾年實際執行的過程 期間也數度經歷孩子崩潰的情緒風暴 但最近這一、兩年 當家庭3C規範建立好後 家庭氣氛和運作上都有了正向的呈現 最近更是陸續出現了我從未想過的美好面貌 這讓我更確信: 建立3C規範並落實執行的過程雖有許多挑戰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正當您焦慮於孩子沉迷螢幕之際,這篇文章將提供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與您和孩子一起重新定義 3C 產品的使用方式。 忘掉傳統的命令或禁令吧,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溝通與互相尊重,引導孩子自主管理螢幕時間。從設定共同目標到寓教於樂的家庭活動,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智慧而非強制,為孩子塑造一個更健康、更均衡的數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真是太寫實啦。尤其是3C產品的使用,一直是我內心的隱憂,給與不給,什麼時間給,都讓人頭疼。 我先生不太滑手機,他在家的時間都是以做家事為主,我想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跟孩子吃飯時我也不使用手機,好好對話、專心聆聽。這個部份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順推這本書~~愛就是放下手機 . 文摘 「同學都有手機,就只有我沒有。」當孩子吵著要手機時,爸媽該怎麼辦?許多父母之所以給孩子手機,往往是因為家裡有淘汰的手機,乾脆轉手給孩子使用,結果卻因為孩子過度使用而引發親子衝突,讓爸媽後悔不已。 到底孩子幾歲才適合有自己的手機?其實,並沒有固定的
Thumbnail
昨天在幼兒園講「數位時代的親職角色」 分享了些家裡這幾年實際執行的過程 期間也數度經歷孩子崩潰的情緒風暴 但最近這一、兩年 當家庭3C規範建立好後 家庭氣氛和運作上都有了正向的呈現 最近更是陸續出現了我從未想過的美好面貌 這讓我更確信: 建立3C規範並落實執行的過程雖有許多挑戰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正當您焦慮於孩子沉迷螢幕之際,這篇文章將提供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與您和孩子一起重新定義 3C 產品的使用方式。 忘掉傳統的命令或禁令吧,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溝通與互相尊重,引導孩子自主管理螢幕時間。從設定共同目標到寓教於樂的家庭活動,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智慧而非強制,為孩子塑造一個更健康、更均衡的數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真是太寫實啦。尤其是3C產品的使用,一直是我內心的隱憂,給與不給,什麼時間給,都讓人頭疼。 我先生不太滑手機,他在家的時間都是以做家事為主,我想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跟孩子吃飯時我也不使用手機,好好對話、專心聆聽。這個部份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