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永續發展圖書資料評選

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希望透過這些具體可檢視的目標,指引與督促各國政府採取行動,建立一個更和平、安全、繁榮、公正的美好世界。
其實聯合國在2015年之前的十年,也就是從2005年到2014年訂為永續發展教育十年,希望各國政府將永續發展列入學校的課程裡,希望全世界各年齡的學生都能從經濟、社會、環境,全方位的理解這個世界,建立正向、共融、平等的態度。
國立台灣圖書館跟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合作,進行了「永續發展教育圖書資料評選及閱讀推廣計畫」,從2022年9月召開第一次會議,之後在2023年6月15日舉行「評選結果發布暨入選圖書記者會」,費時整整八個月。
因為是第一次舉辦,而且社會各界也深深體會到永續發展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有133家出版社參與,提供了2250種書,經過幾個評審耗時五個月閱讀與開會討論,最後選出了36家出版社的120種書。
這次入選的書大部分是外國作者的翻譯本,這除了是因為全球都關注永續發展的議題,所以出版了大量的圖書,另外也表示我們本土作家對永續發展相關題材的了解與關注程度尚待提升。
今年會有那麼多書參選,是因為第一次舉辦,所以徵選的圖書沒有出版期間的限制,幸好幾位評審皆懷抱著使命感以最大的熱情完成了這個艱困的任務。

透過與永續發展教育讓世界更美好―圖書評選有感

以前在推動環境保護運動時,常常是訴諸於「為後代子孫著想」的道德訴求,想不到近二、三十年世界人口大量成長及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的結合,造成對自然資源過度耗損及全球暖化的極端氣候,如今的危機已不再是「後代子孫」般遙遠的未來,而是我們及孩子們現存的這一代就會遭遇得到後果。
也因此全世界都非常關心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並且從各個面向的努力來避免災難的發生,同時也透過永續發展教育讓全世界每個人都能了解該如何採取行動。聯合國在2005年推動「永續發展教育十年」,並且在2015年公布「永續發展17項目標,要求各國政府定期檢視努力的成果。
台灣當然無法自外於世界的趨勢,國立台灣圖書館為了因應教育現場對永續發展相關議題的關注與需求,與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合作,從閱讀開始,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評選有助於達成永續發展的圖書資料,作為各界推廣12歲以下兒童學習的重要素材,舉辦了這次評選。
從2022年9月第一次開會到2023年5月完成評選工作,長達八個月的時間,參與的評選委員及工作人員,皆懷抱著使命感以最大的熱情完成了這個艱困的任務。
所謂艱困的原因是這是第一次舉辦,所以徵選的圖書沒有出版期間的限制,加上各出版社參與非常踴躍,總計有133家出版社的2250種圖書列入徵選。
從2023年1月分組完成初選,418本圖書進入複選,最後決選出120本推薦書籍,期間共開了四次評選會議及兩次共識會議。共識會議特別邀請了台師大葉欣誠教授主持與參與,針對永續發展教育的國際現況及指標的內涵與意義,為評選委員評論說明,讓委員們面對數千種內容包羅萬象的書籍時,能夠挑出符合世界趨勢與永續發展精神的書。
有學者說,往後數十年乃至於百年,「永續學」將會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事,必須在來得及的時候,建構一個足以循環再生的永續社會,若做不到這點,其他事物、其餘追求,所有我們珍視的價值也都無關緊要了。畢竟人類的存在並非必然的。簡單講,為何這二、三十年有識之士那麼關注永續發展?答案正是我們憬然發現,我們現在這個文明可能無法持續下去。
永續發展教育關心的範圍很廣,因此參與徵選的圖書內容方向也非常多,但經委員討論,大家同意以能激發出行動力的書當作優先選擇。畢竟,雖然我們要更宏觀的瞭解環境問題,也要儘量學習具體可行的方法。對於迫在眉睫的危機,其實懂多少並不重要,做多少才重要。
聯合國指出,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跟個人及家庭的活動有關,因此必須使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朝低碳前進,才能減緩暖化的速度。
聯合國也在2015年宣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之後,在2018年,也就是第24次的氣候變化大會時,發起了「個人氣候變遷」的倡議活動ACT NOW即刻行動,標舉十大個人低碳生活,涵蓋能源使用、交通選擇、水資源、飲食、時尚、廢棄物,這六大生活面向。
每個人若重新審視日常生活裡的習慣,應該都可以找出不少略為注意,不會犧牲生活的便利與舒適,卻能省下很多資源的方法,比如淋浴時間若不超過十分鐘,一個月就相當於省下十多萬杯的飲用水;將傳統汽油車換成電動車,就能減少八成的碳排放;步行、騎自行車代替開車,除了減碳對健康也有幫助;使用節能的家電,衣服盡量使用晾的不要用烘乾機耗電;減少浪費食物,選擇當地當季的糧食,也吃更多蔬菜……等等。
不過,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所牽涉的問題太過龐雜,而且我們面前的挑戰似乎都太過於鉅大,再加上我們發現竟然找不到罪魁禍首時,(原來我們習慣過的方便生活與舒適享受,以及因全球競爭所帶來的低廉物價……居然是問題的癥結),許多人不免會沮喪地想:「我們個人微不足道的力量能產生什麼改變?」
的確,面對八十億人口,複雜且龐大的全球經濟體系,我們每個人似乎是汪洋裏的一滴水,顯得如此渺小。
面對大海,每一滴水似乎是那麼微不足道,可是整個海洋不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水滴所集合起來的嗎?因此,每個水滴也都有他的責任,每個水滴的貢獻都有他的意義存在。
環境是共業,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而獨善其身,就算是你再有錢,再富可敵國,都無法自外於這個文明,這個地球。
共業唯有以共願來化解,當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付出行動以及改變我們的生活時,現在的危機或許就是我們的轉機。
人類可以是貪心又具破壞力,但是同樣的,人類也可以展現無私的遠見與為公益獻身的行動力。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相信這些圖書可以讓大人帶著孩子在這個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