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城市文學直達專欄|一段與米開朗基羅未果的關係(佛羅倫斯)

對佛羅倫斯的印象,首先來自曾於歐洲出差的父母,在他們眼中,這是座充滿皮件和飾品的大城;爾後便是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山居閒話〉,佛羅倫斯的面貌遠不如杭州或西子湖來得清晰。在大學時期的藝術史課堂,終於對此古城逐漸有了粗淺的概念——文藝復興的起源、梅迪奇家族的立根之地、但丁的故鄉、收藏米開朗基羅和波提切利等名作之處。
美術學院藝廊的展廳一景,〈大衛〉與其餘五件未完成的雕像,皆為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攝影:王幸慈)
美術學院藝廊的展廳一景,〈大衛〉與其餘五件未完成的雕像,皆為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攝影:王幸慈)
拜現今科技所賜,在親訪佛羅倫斯之前,網路資訊充足到彷彿除了博物館裡的展覽,此觀光大城的一切幾乎能在線上一覽無遺。但當你佇足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前,觀看眼前的建築,竟是由不同顏色的大理石鋪建而成,而穹頂的建築工法,以及內部瓦薩里以天堂與地獄為題的壁畫,唯有歷經攀爬重重階梯的過程,才能產生對彼時匠人由衷的敬畏與讚嘆。遊走在博物館及宮殿,喬托、拉斐爾、多納太羅、提香、卡拉瓦喬的大量作品,加上見到原作的激動,遠超過感官體驗能負荷的程度。暈眩感油然而生,需要在戶外稍坐搭配咖啡舒緩,慢慢梳理梅迪奇家族對文藝復興的影響力。
往日藝術家受貴族委託,製作肖像畫或雕像的情況並不少見,接受貴族長期資助創作也在所多有,但能同時培植眾多藝術家的養成,並持續與藝術家或工匠討論不同媒材的藝術呈現,只有權傾幾世的梅迪奇家族能夠辦到。也是在走訪烏菲茲美術館、美術學院藝廊、梅迪奇禮拜堂後,才能親自體會梅迪奇家族對米開朗基羅的執著與遺憾。
米開朗基羅在梅迪奇禮拜堂新祭衣間的雕像,右為〈日〉,左為〈夜〉。(攝影:王幸慈)
在〈日〉、〈夜〉對面的雕像,右為〈晨〉,左為〈昏〉。(攝影:王幸慈)
在佛羅倫斯接受藝術訓練的米開朗基羅,教宗和梅迪奇家族的委託案幾乎佔滿了其創作生涯。教宗的召喚和佛羅倫斯的政局動盪,使得米開朗基羅有生之年往返這兩地,不間歇地進行濕壁畫、建築設計和雕像的創作。除了早年的〈大衛〉,他後來亦擔任梅迪奇禮拜堂新祭衣間的建築與雕像設計。在此家族陵墓中,米開朗基羅規畫了四座雕塑,分別為〈日〉、〈夜〉、〈晨〉、〈昏〉,雕像的肌理與神情的細節,展現藝術家對自然與時間的詮釋。然而,米開朗基羅在親自安置所有雕像之前,便因政局動盪,二度前往羅馬,至此不再返回。此外,與〈大衛〉矗立在同一展廳的,尚有五件他未完成的作品。這些半成品,加上梅迪奇多次請藝術家回佛羅倫斯未果的書信,顯示這段長久的委託關係以缺憾作結,徒留後人無限的遐想。
*原文〈城市文學直達—一段與米開朗基羅未果的關係〉刊載於《聯合文學》雜誌,第462期,2023年4⽉號,⾴88。)*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選愛心、分享或留言互動,這都是支持我探索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展覽並持續書寫的動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幸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