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心理治療都會談到「原生家庭」,不講過去可以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許多人會有這個疑問,為何找心理治療,心理師都常會連結到自身原生家庭?
來談者遇到問題時,常是為了單一事件,包含:職場挫敗、生涯迷茫、外遇劈腿、其他創傷、壓力調適……等。抱持著這樣問題解決信念的人,多數想尋求的是工具性「解答」,我來一次就好,希望可以徹底改變人生狀態。
來找心理師可不可以談一次就好?答案是:「可以」,但,那就不稱為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了,而是「心理諮詢」。做單次諮詢時,我常用的是焦點解決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該取向強調聚焦於當下與未來,少分析問題,多於開拓解決問題的視野。
這取向的訓練,著重於治療師的「正向語言」,要很立即地注入正能量,直白地意思就是告訴你很棒,別忘了過去曾經克服困難的能力;若要改變:「你最先可以做什麼事?」
這樣的取向有沒有效果?一定有。在我的實務經驗上,能透過此方式獲得極大效果的,有幾個可能的樣貌:本身就很強大只是現在卡關、我已經在改變了只需被肯定、我很好只是周遭的人看我不滿……等。得到最好效果的前提:「我覺得我本來就很好。」
但,如果是長期性的議題就不太適用了,因個人的行為模式已從過去就根深蒂固,並為你產生不少的困擾。亦可試想一件事,若你的問題存在了好幾十年,卻期待和心理師50分鐘的對談來改變一生,這似乎不合常理
東方文化,更加促使忽視心理健康
根據伊慶春博士(中央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對於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發現,若僅觀看憂鬱與年齡的影響指標,實則比西方社會更複雜,且更具精神壓力。在她某個分享片段裡,主要講述東方社會強調考試文化及忽略生涯探索才會造成此結果。
東方社會大多是測驗導向國家,用量化方式分級,考試分數將是會評判一個人一生的社會價值指標。”奪取分數"標準答案"這種的文化與信念已刻畫在我們的骨子裏,下意識地我們會摒棄"個人思想",而追求權力者所想要的答案。
這樣的文化,也影響到了求助者的信念。來找心理師的人,通常都會問:「我該怎麼辦?」
一開始我真的很不適應,因為心理治療是西方來的學問。我們都是這樣學來的,如果要答案,那身為治療師的我絕對不會給,而是會再回問:「你為什麼會想問這個問題呢?」當我這樣一直不給回應,把問題丟在對方身上的時候。很實際的,個案會慢慢地離開我,因為,他們會一直問,我卻不給:「答案」
所以,現在要我給答案,我會給。但是,我都會附上一句:「我能給你答案和建議,但那可能不適合真正的你」。我仍期盼,在我給過"參照解答"後,最終能找到你心中的解方,理解心理師的角色是引導者,而非解答者。
答案要能主動尋求,也包含願意探索過去經驗
回到主題,來找心理師談,不講過去和原生家庭可以嗎?
當然是可以,但若你想深度心理治療,或遇到有經驗的治療師,絕對會與你討論:「不想談的原生家庭及過去經驗」的抗拒原由。
若你想要生命完整,絕對無法脫離原生家庭的整理。因為,在你出生到六歲以前,塑造了個人人格雛形,在還小、不完整的狀態中,所接收的訊息是你人生模板的開始;不能說「決定」了一生,但也代表了開始人生遊戲的最初始模板。
當你願意知曉現在所困問題,與原生家庭連結,恭喜你,你已開始走向改變人生的道路,能願意去理解"你從哪裡來",出生的"根"絕對是有意義的。
------
人生如同植物: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再次生根的循環。若你,想改變你再次生根的位置,那須深刻理解「我從哪裡來」「因而生成哪種人」,而後,「我要哪裡去」
文:吳景濱 心理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進入小學開始,有關於寫「心得」、「作文」那真是我的夢靨。每次看作文題目,我都要發呆半個小時,才能寫出第一段。悲慘的是,寫完第一段呢,我又開始發呆了……
她回答:「噢,就是家裡不開心。」 我問:「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不開心呢?」 她說:「沒什麼,只是覺得爸爸媽媽很煩。唉唷,我很擔心幾年後,爸爸會獨自一人;媽媽嘛,應該還好吧,但我不確定她的情況。總之,我很害怕被他們綁住,我很想疏遠他們,但畢竟他們是我的父母,我還是會在意。」
王道漫畫的主角都有點憨憨的,憑藉著自身的單純與熱情,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中不斷地屢敗屢戰,在遭遇失敗時,他們總會遇到貴人,經過幫助與提點後,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這樣的故事線,稱為所謂的「王道漫畫」我們在經歷多重苦難中,終於成就了自己;如同榮格所提到的英雄之旅,成就了內在英雄,達成統合一致的個體化。
即使,目前大眾對憂鬱的污名化越來越減少,仍有許多人害怕被貼上憂鬱的標籤,因為憂鬱似乎代表著無能、抗壓力低、想太多、不努力…等。以社會主流來說,患有憂鬱的人是社會的不適應者、淘汰者,甚或是拖累他人的累贅。
「有東西能失去的人,真的很強大。」   地獄樂是一部直面生死的漫畫,以主角「畫眉丸」為中心展開故事。畫眉丸是石隱村歷代最強的忍者,然而卻遭受陷害,被送往死刑。他本以為自己能安然赴死,但在行刑時,身體卻下意識地躲避;劊子手「佐切」的提醒讓他意識到自己並不想死。   故事發生在日本朝廷幕府,為尋求長生不
遭遇創傷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在夜深人靜、獨自一人時,創傷的記憶會一次次重複湧上心頭。那些影像、聲音、味道,甚至觸碰的感覺,都以如此真實的方式再次展現,而我們卻無法擺脫這些痛苦的回憶。
從進入小學開始,有關於寫「心得」、「作文」那真是我的夢靨。每次看作文題目,我都要發呆半個小時,才能寫出第一段。悲慘的是,寫完第一段呢,我又開始發呆了……
她回答:「噢,就是家裡不開心。」 我問:「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不開心呢?」 她說:「沒什麼,只是覺得爸爸媽媽很煩。唉唷,我很擔心幾年後,爸爸會獨自一人;媽媽嘛,應該還好吧,但我不確定她的情況。總之,我很害怕被他們綁住,我很想疏遠他們,但畢竟他們是我的父母,我還是會在意。」
王道漫畫的主角都有點憨憨的,憑藉著自身的單純與熱情,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中不斷地屢敗屢戰,在遭遇失敗時,他們總會遇到貴人,經過幫助與提點後,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這樣的故事線,稱為所謂的「王道漫畫」我們在經歷多重苦難中,終於成就了自己;如同榮格所提到的英雄之旅,成就了內在英雄,達成統合一致的個體化。
即使,目前大眾對憂鬱的污名化越來越減少,仍有許多人害怕被貼上憂鬱的標籤,因為憂鬱似乎代表著無能、抗壓力低、想太多、不努力…等。以社會主流來說,患有憂鬱的人是社會的不適應者、淘汰者,甚或是拖累他人的累贅。
「有東西能失去的人,真的很強大。」   地獄樂是一部直面生死的漫畫,以主角「畫眉丸」為中心展開故事。畫眉丸是石隱村歷代最強的忍者,然而卻遭受陷害,被送往死刑。他本以為自己能安然赴死,但在行刑時,身體卻下意識地躲避;劊子手「佐切」的提醒讓他意識到自己並不想死。   故事發生在日本朝廷幕府,為尋求長生不
遭遇創傷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在夜深人靜、獨自一人時,創傷的記憶會一次次重複湧上心頭。那些影像、聲音、味道,甚至觸碰的感覺,都以如此真實的方式再次展現,而我們卻無法擺脫這些痛苦的回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我自己是受原生家庭影響很大的人,如果沒探究根源無法改變我的心理情況。 「沒有過去的你,就沒有現在的你」這是我的想法,詳情可回顧前面「回憶的意義」一文。而原生家庭也是過去的一部分,也是根源之一,沒有他們就沒有你。
Thumbnail
心理師沒辦法告訴你人生標準的答案,但能協助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下定決心要諮商的那一刻,需要鼓起勇氣,算一算一個療程需要花費大筆金錢,投入不少時間,甚至諮商時需要談自己內心深處的事,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嘗試,因此在諮商前許多人會陷入掙扎,該如何找到適合的心理師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心理治療對很多人來說感覺很嚴重,但其實不需要等到問題嚴重才求助,早期預防性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處理心理發展中的小插曲,避免問題累積影響心理健康。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我自己是受原生家庭影響很大的人,如果沒探究根源無法改變我的心理情況。 「沒有過去的你,就沒有現在的你」這是我的想法,詳情可回顧前面「回憶的意義」一文。而原生家庭也是過去的一部分,也是根源之一,沒有他們就沒有你。
Thumbnail
心理師沒辦法告訴你人生標準的答案,但能協助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下定決心要諮商的那一刻,需要鼓起勇氣,算一算一個療程需要花費大筆金錢,投入不少時間,甚至諮商時需要談自己內心深處的事,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嘗試,因此在諮商前許多人會陷入掙扎,該如何找到適合的心理師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心理治療對很多人來說感覺很嚴重,但其實不需要等到問題嚴重才求助,早期預防性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處理心理發展中的小插曲,避免問題累積影響心理健康。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