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應第二彈~
首先,本文在講的都是e-bike (正確名稱是EPAC=Electrically Power Assisted Cycles)。
簡單的說,就是有電動馬達、充電電池和其他小配件提供驅動力的自行車,透過騎乘者踩踏力量驅動前行,並有電動馬達提供額外助力的交通工具。
其他像是e-Scooter (電動滑板車),LEVs(Light Electric Vehicles=輕型電動車)都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喔。
e-bike廣義的來說,目前有三種等級:
1 類:僅具有踏板輔助功能、無油門且最大輔助速度為 20 英里/小時的電動自行車。
2 類:電動自行車的最高速度也為 20 英里/小時,但有油門輔助。
第 3 類:僅提供踏板輔助、無油門、最大輔助速度為 28 英里/小時的電動自行車。
所有級別都將電機功率限制為 1 馬力 (750W)。
目前自行車業界普遍在談論的,都是第1類與第3類。
如果想要更了解相關的車型的話,可以參考國內車審中心的網頁,就可以查詢國內合格的產品。
關於e-bike的市場分析,其實用Google搜尋關鍵字“e-bike market projection”就可以找到不少的相關文章。
我這裡就舉由全球知名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的一篇文章,來分析並分享自已的看法,當然我的分析還是會以第一類與第三類為主;畢竟目前只有少數幾間以外銷為主的組車廠是同時三類都有生產出口的。
希望這樣子的作法可以回答到出題者的問題。
正如同其他許多e-bike的相關報告一樣。
市場對於e-bike的前景都是普遍看好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像是說好的一樣,全部的預測成長曲線都是到2030年為止。
因為e-bike被認為是更環保也更健康的交通工具;或者至少對使用者而言來說是如此。
目前第一/三類e-bike在歐洲的幾個主要市場,例如荷蘭、德國等地,市佔率已經突破或是即將要突破五成。
而其他歐洲國家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例如法國、義大利等。
北美市場也是持續的成長,特別是在e-mtb這個分類。
但是目前最大的市場(不分e-bike類別的話)仍然是亞太地區,將近80%的市場收入集中在此地區;畢竟這個區域裡住了全球將近47%的人口。
舉例來說,中國一年就有可能可以賣上將近三千萬台的e-bike。
至於未來的新興市場則可能會是中東與非洲市場,這些市場的成長動能則是來自於當地micromobility的快速發展與需求。
目前全球市場最主要的e-bike以第一類為主,也就是僅具有踏板輔助功能、無油門且最大輔助速度為 20 英里/小時的電動自行車,它佔了約45%的市場份額。
由於具有時速 25 公里範圍內的動力輔助功能,且對其駕駛沒有任何規定,這可能有利於推動 1 類電動自行車的增長。
而第三類e-bike很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市場主流,它的最高速度可達 28 英里/小時(45 公里/小時)。
這使得它們適合長途通勤或更快地穿越城市地區。
但是法規可能會限制其成長。
至於第二類的e-bike,在同樣無需踩踏板即可啟動電機的情況之下,消費者應該會傾向選擇LEVs。(不考量價格的情況之下)
結論:
e-bike在“健康”“環保”“永續性”等幾個考量之下,未來市場都是十分可以期待的。
但是其發展則會依地區性而有所不同。
重點還是看廠商想要主打那個市場/受眾?
這就需要各廠商作更深入的分析了。
舉例來說,一樣都是載貨、載小孩子的需求,但是道路的設計、居住環境、交通法規等等,就會大大的影響了規格的搭配與車子的設計。
而產品的多樣性與複雜度,正是自行車好玩的地方所在。
但是我認為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法規,特別是電池安全性,這已經是販售者與消費者高度關切的產品之一了。
推出安全且符合法規要求的產品,向來都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
那台灣市場呢?
嗯,如果你只是要短程通勤的話,現在都會區的e-youbike愈來愈多了。
如果是要長距離通勤的話,那麼你有Gogoro或是其他的電車選項。
台灣認真要發展的話,還是要以休閒為主的e-bike市場為主。
也許e-road/e-gravel發展潛力會比e-mtb的市場要來得更大一些吧。
畢竟不能因為身邊比較多人騎e-mtb就認為台灣的e-mtb市場很大,說實話,這叫倖存者偏差吧…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