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0 不要再逼我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慶祝首發換了頭貼,不過變得好像說每句話都想加個驚嘆號。
目前的狀態,先是被畢籌會弄得焦頭爛額,猛然發現周遭都已經開始想畢業設計我卻還不知道在哪裡,於是陷入坐在電腦前被資料的汪洋溺斃,再回到手機安樂窩的無限迴圈當中。
作為焦慮列車長,我秉持著明天的焦慮留給明天,因為我還忙著解決今天的焦慮。大五之前,儘管我的腦袋的確有些一閃而過的畢設想法,它們卻被我擱置下來,每當遇到那些建築系社交起手式的畢設問題,我一概回答還沒想,不曉得,到時候再說。現在我被他堵到了,新的焦慮開始。
大概從大三開始就會翻學長姐們的畢設週記,現在回來重溫,翻到這篇暖心文章,才發覺焦慮列車上滿載為患,路上有你有我不孤單,於是在標題回應一下。
警世名言@一座城池,我做不到,希望大家可以及早跳車。

做也焦慮,不做也焦慮

那還是做點什麼好了,把腦袋裡亂七八糟的東西整理出來看有多少也行,感覺好像有做事(安慰自己)。
不用你逼,我自己就會逼死我自己啦。
大四上實習,一進事務所老闆就問我說:「你履歷上明明說你對修復再利用感興趣,為什麼你之前都沒有做過這類的設計題目?」當下的我像是被打醒了一般,並且開始反思,對啊為什麼?不管是修復還是再利用,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接受到類似的課程或是題目,我卻無知無覺,四下制度改變也讓我無法去做這樣的題目,那不然就在畢設的時候做好了。賭氣又想血恥的念頭默默植入我的潛意識,既然學校學不到就逼迫自己面對好惹(你最好不要後悔)。

基地?議題?

這個好像可以,那個好像不錯,該怎麼做下去?我還是再找下一個好了。
基地和議題,誰先誰後各有流派,我直覺先把基地縮小在金門(相對熟悉的地方)、新竹(我家但陌生的地方)和台南(實習有稍稍了解的地方),再根據我的議題相互調整,嗯,好理想的狀態。
新竹東門城,第一次看到裡面是滿滿的人。
而議題部分,依舊深陷於要做什麼的猶豫之中,觀察幾屆的畢業設計,再利用類型的案例很多是針對再利用機能而省略了修復內容,前面雖然提到我對修復再利用感興趣,但實習時讓我知道,對我來說修復和再利用是分開的,進入工地看師傅修復比起坐在事務所裡思考放什麼機能進去好玩多了(糟糕好像暴露我討厭做設計惹),我更喜歡的是修復本身。
那麼對於畢業設計而言,我能夠單純做修復這件事嗎?撇除我會不會修、該真的修一棟出來還是只做修復計畫這些實際問題,與古蹟的修復不同,歷史建築、舊建築或是頹屋不一定有重大的保存價值,過去的機能可能不敷使用或是不符現在生活習慣,如果只是修復他們回到原本的樣子,似乎只會讓他們又走向相同的終結,修復不過是為他們短暫戴上呼吸器罷了。這麼一想,修復和再利用又密不可分了,甚至後者可能會是更重要的事情。好吧,至少立場確定了。

首先

:「要不然給你修好了。」
我恍然想到我爸在屏東佳冬的老家(在蕭家古厝附近),二落的合院加右護龍,我沒有在這裡生活過的記憶,有的只是每年過年回來拜拜的匆匆印象和我爸的記憶回溯,而今年回去時,卻發現屋頂被拆除,披上了四不像的鐵皮。我不記得原本的樣子,仍然對這樣的景象感到錯愕。
修過的樣子。攝於2023/1/21。
引用自https://blog.xuite.net/apex.cheng/wretch/211715620/track,不知道是不是親戚。
過於接近的對象讓我猶疑,害怕一個不小心就掉進自我感動的泡泡裡。最後一位住在這裡的長者最近離開了,而這裡地處偏遠,周遭人口也迅速減少,這裡未來的使用者會是誰?它未來的定位是什麼?明確的修復目的和機能選擇是我首要斟酌的,然後是那些支援我做設計的東東基本上不太能找到,哭。這樣想一想,哇,要跟他說再見了嗎?不做的話我也得幫我爸找人來修,歡迎介紹拜託。

再來

大海撈針的搜尋裡,我看到了《天下》雜誌775期裡的一篇文章〈只剩葬禮,沒有婚禮〉(林倖妃,2023),文中提到,少子化和高齡化正衝擊台灣,都市發展方面,起先政府為了平衡區域發展,將直轄市整併為六個,現況卻表明非但沒有達成目的,還加劇了城鄉差距,不只青壯年離開鄉里,醫療和生活便利性也吸引老年人流向都市,導致許多村里人口銳減,直到逐漸變成不再有新生兒的無子社區,在無人增長亦無力振作(資金、行政結構失靈)的現狀下悄然滅村,而作者認為,拉回年輕人和老人關懷才能挽救這些凋敝社區於水火。
過去農村都是老人和小孩,現在村落裡只剩下阿公阿婆跟阿祖。
(林倖妃。2023。)
文章裡調查了「全台」的無子社區卻獨獨遺漏了金門,難道金門沒有嗎?好像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於是我順理成章地找了金門的人口調查,發現不只有,還不少(我還沒統計)。
雖然現在的金門有不少的青年登入,卻仍未深入到僻遠村落,聚落能夠支撐、又能讓年輕人願意駐足的機能會是什麼?引入觀光會有所幫助嗎?
時間是最大的難題,老人關懷設施似乎更迫在眉睫,但只剩阿公阿嬤跟阿祖的村子裡,關懷設施又能持續多久?要將地方帶動起來,發展出自己的產業是拉力之一,如若地方沒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又沒有青年「返鄉」,政府政策或資金跟不上,社區經營根本做不起來。
回到畢業設計,這兩件事情我要一起做,還是挑一件事情去做就好?我想討論的事情是建築就能改變的嗎?
我好像看見了一點火花冒出來了,我得趕快去砍柴。

以及尚未深思的

針對金門的再利用物件,我粗略分成了:
  • 軍事設施(坑道、營區、碉堡)
兩個有興趣的案例導向:
  1. 《過客旅店》陳佩慈,原有機能與新機能連接轉化,達到物件的轉型(心理/機能)
  2. 《一起吃飯》徐沛津,設定故事情境安排空間序列和機能,以此回應議題。
  • 公共設施
金城(後浦)的公共空間重塑釋放,後浦綠化、課後陪伴基地等等等等等等。
  • 住宅(合院、洋樓、頹屋)

最後戛然而止的

資料蒐集的海洋裡找了一大堆案例,留到之後再寫。
下一步應該就是找老師聊聊我該何去何從,我猜,還會有後續?希望啦。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原因與目的:暑假就是要玩設計,不然呢?任何有興趣繼續發展(玩)自己設計的同學,都歡迎並鼓勵,以1/1000的縮尺比例,在Rhinoceros裡練習製作3D模型。預期成果:stl檔素模、 glb檔素模或色模。
日記1到2大概就是期中評前到底做了哪些功課,外加無盡的焦慮迴圈(繼續吃老師的鼓勵)繼續做下去
  哈哈~嗯!別點進去
現實或許無法改變,但是經驗(希望可以)不斷累積。只為了在未來可以突破這沉滯。
《鬼魅豪宅》以臺灣房地產現況為題材,並演繹興建更多「可負擔」住宅解決居住問題,反而變相製造更多問題的過程的小說。故事開始在臺灣未來的時間,作者推敲了過度炒房的臺灣未來30年從已開發國家倒退至第三世界的社會狀況,並以倒敘的方式探究一座整體開發的造鎮案如何從良好的居住政策變成廢墟鬼城的過往。
正圖圖面要求 全區等角圖,比例1/500。範圍與全區平面同。上表現法。 所有圖面手繪,不可電繪。 除此之外同正草圖面要求。
原因與目的:暑假就是要玩設計,不然呢?任何有興趣繼續發展(玩)自己設計的同學,都歡迎並鼓勵,以1/1000的縮尺比例,在Rhinoceros裡練習製作3D模型。預期成果:stl檔素模、 glb檔素模或色模。
日記1到2大概就是期中評前到底做了哪些功課,外加無盡的焦慮迴圈(繼續吃老師的鼓勵)繼續做下去
  哈哈~嗯!別點進去
現實或許無法改變,但是經驗(希望可以)不斷累積。只為了在未來可以突破這沉滯。
《鬼魅豪宅》以臺灣房地產現況為題材,並演繹興建更多「可負擔」住宅解決居住問題,反而變相製造更多問題的過程的小說。故事開始在臺灣未來的時間,作者推敲了過度炒房的臺灣未來30年從已開發國家倒退至第三世界的社會狀況,並以倒敘的方式探究一座整體開發的造鎮案如何從良好的居住政策變成廢墟鬼城的過往。
正圖圖面要求 全區等角圖,比例1/500。範圍與全區平面同。上表現法。 所有圖面手繪,不可電繪。 除此之外同正草圖面要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紀錄一下自己的待業及轉換跑道的心情。 終於離開建築了,希望自己能有勇氣一些,不要走回頭路,但若是為了生活逼不得已也沒辦法。(真的好希望不要有那一天)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時 已經完成打工換宿 安全回到台灣 筆電老舊不給力 造成沒有及時的更新 不可否認地 懶惰 也是一部分原因 (打工換宿的城市-蒲郡市) 一個人出走的孤單 正因如此 這段回憶才深刻難忘 結束後 也才可以 輕鬆地 笑談一切 (飯店前的竹島園地)
Thumbnail
危老條例即將截止,加速促進危險和老舊建築的重建工作。然而,在整合的過程中,面臨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人心難以預測,找不到所有權人或者與人溝通困難,觀念立場差異等問題都成為整合工作的障礙。改變整合方式,幫助真正有期待的人們改善生活環境。希望內心真正想要改變的人,才能真正實現改變。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最近因為地震,震的人心惶惶,我老家因為結構不良的問題,有被評過為符合危老資格改建的大樓,由於我的房間就位在結構弱層處的正上方,萬一真的安抓了,我的房間會先灰飛煙滅XD 所以我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就是趕快把我房間所有的雜物清出來,該丟去新家的丟去新家,該丟垃圾桶的丟圾桶... 就算人沒事,具有紀
Thumbnail
  報載〈新竹市將軍村修復師無經驗?市府:皆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驗證了筆者於近日投書〈反對片面修正《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中,就建築師從事文資修復部分所歸納出的三大問題,即1. 建築師實際從事文資修復者少、2. 建築師難以進入文資修復、3. 文資修復之採購案流標頻繁。而新竹市文化局(下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紀錄一下自己的待業及轉換跑道的心情。 終於離開建築了,希望自己能有勇氣一些,不要走回頭路,但若是為了生活逼不得已也沒辦法。(真的好希望不要有那一天)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時 已經完成打工換宿 安全回到台灣 筆電老舊不給力 造成沒有及時的更新 不可否認地 懶惰 也是一部分原因 (打工換宿的城市-蒲郡市) 一個人出走的孤單 正因如此 這段回憶才深刻難忘 結束後 也才可以 輕鬆地 笑談一切 (飯店前的竹島園地)
Thumbnail
危老條例即將截止,加速促進危險和老舊建築的重建工作。然而,在整合的過程中,面臨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人心難以預測,找不到所有權人或者與人溝通困難,觀念立場差異等問題都成為整合工作的障礙。改變整合方式,幫助真正有期待的人們改善生活環境。希望內心真正想要改變的人,才能真正實現改變。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最近因為地震,震的人心惶惶,我老家因為結構不良的問題,有被評過為符合危老資格改建的大樓,由於我的房間就位在結構弱層處的正上方,萬一真的安抓了,我的房間會先灰飛煙滅XD 所以我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就是趕快把我房間所有的雜物清出來,該丟去新家的丟去新家,該丟垃圾桶的丟圾桶... 就算人沒事,具有紀
Thumbnail
  報載〈新竹市將軍村修復師無經驗?市府:皆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驗證了筆者於近日投書〈反對片面修正《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中,就建築師從事文資修復部分所歸納出的三大問題,即1. 建築師實際從事文資修復者少、2. 建築師難以進入文資修復、3. 文資修復之採購案流標頻繁。而新竹市文化局(下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