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學弟妹評完畢評,很欣慰也很感動。
原本以為自己這屆沒辦法出國畢旅,只能開車環島有點匱乏,直到我看見了你們,因為太可憐了,所以上來講講話寬慰一下大家(並沒有用
一年的研究和設計成果,15分鐘的簡報到底能講幾成呢?
和雞姊一起錄
[建築搞什麼EP6]時把主題定成逼他回顧畢業設計,一開始只是想弄他而已,只是想看他壓力創傷症候群發作,以為自己跟他同組一年一起評了那麼多次圖,對他的設計應該挺了解的,在錄的時候才發現很多細節是我從來不知道的,我忍不住想像自己到底錯過了多少好玩的東西。
好像其實我們的那一年就是匆匆忙忙地過,匆匆忙忙地搬家、選老師、評圖、改圖改到哭、喝酒,匆匆忙忙評完最後一次圖,最後再匆匆忙忙地準備離開金門。不確定有沒有好好整理過心情,只覺得想要趕快逃離情緒的漩渦。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產業就是喜歡讓每個人都處於恐慌呢?出了社會之後還是延續著這種慌亂的步調。
「我寧願工作也不要再做一次畢業設計」
「蛤,可是我寧願再做一次也不想工作」
曾經寫過一篇
有關評圖老師回饋的文章,現在又覺得這似乎不是絕對,真正卡住的並不是對與錯的辯證,好像是某種更貼近情緒面的東西,有一段時間很討厭跟人交談、覺得組織語言很疲憊。後來發現原來是討厭拼命堆砌話語的狀態,前陣子聽Before Midnight的
podcast時聽到一些話,覺得很有意思就筆記下來。
-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 我以為他是很享受在那個狀態的某個成功人士,
他也只是欣然的接受別人的誤解而已。
- 人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意識都是自己的投射,所以不要去想「這個人不太喜歡我的談話」這些都是潛意識作祟的事情。
- 有的時候我們在揣測別人看到的東西,也就是你在想像他怎麼看你自己。然後其實那個想像也是假的,是我自己想像他怎麼想像我來想像自己。就是我們其實都是在投射我們怎麼觀察自己的潛意識。
後來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和人類交談的,只要不要被規定要畫多少圖、要說服誰,我也想知道自己不在金門的一年中,你們都做了什麼設計,也許疫情平穩後可以約一個安安靜靜的時間,開一瓶(或更多)的酒來聊一聊,我們可以聊15分鐘的好幾倍,好好記錄這一切的崩潰或任何你想留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