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自媒體時代的創作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網路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我們不得不承認各類創作已受到不小的影響了,而這當然是有好有壞的!自媒體的發展讓各類創作者得到了更多選擇的機會,同時讓人更快速知曉其作品的存在並同時帶來競爭性。
可缺點也很明顯那自然就是資訊爆炸的問題,有太多的訊息是人們每天都會接收的,這其中又不乏會有大量的資訊垃圾,這種厭煩的感覺降低了大多數網路使用者的耐心,使吸睛這一特點比以往再重要不少,而這些也讓本來就難以長壽的許多快流行變得更加短命。
許許多多的創意似乎都會在「突然出現→占版面→被取代」的公式中消失,如果這之中只是過濾掉那些沒料的內容或許還能說是好事,問題是加速創作的大環境裡也讓剛起步的創新和作品受到不小的挑戰,而在一系列探討的過程中『流量』似乎為主流因素被討論著,的確這個流量快要和成就畫上等號的環境裡,自身的創作是否能穩定的帶來商業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流量因素中另有蹭流量這種創作方式被不少人覺得反感,但就我的觀點來說蹭流量或者說迎合主流這行為並不能說它不好,畢竟流量就是高人氣高討論度和高曝光率的簡稱,縱使作品類型和客群各異但只要是將創作做為正式職業來看待的人,要讓那些職業創作人完全不管這龐大的數據洪流,在沒有資本沒有贊助的情況下無疑是變相叫他們自取滅亡。
廣義來說蹭流量的方式一直都存在著,只是傳統媒體的選擇媒介較少曝光方式沒有網路世代來的快而已,還有就是大部份的人也不會特別去酸,正常來講除非很誇張不然不會真的太介意蹭不蹭的,純粹就是觀感問題而已!
可要說麻煩也確實是有的,從現實面來講蹭流量遠比創造流量更加容易,再加上前面說的快節奏的競爭模式,這時作品的誕生過程中過度在意流量密碼就成了問題,在一陣陣跟風的潮流裡充斥著幾乎純粹只是套用創作模板的商業作品,這種情況下該類型作品就會很容易變成純粹討好固定觀眾的空殼。
就像前段提到的那樣,其實作品中加入流量密碼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問題在於不應該只有這些,用動漫當例子的話就是指近幾年大量的異世界題材這一現象,如此多同一類型的動畫讓觀眾漸漸覺得千篇一律造成審美疲勞,許多人因此不客氣的統稱為糞作,可如果仔細去審視的話不難發現其中還是有不少好作品,神不神作到是因人而異但表現亮眼的成績和口碑卻不能說謊。
這些表現不俗的作品同樣有牽涉到流量密碼也有商業氣息,之所以能鶴立雞群我想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誠意』了,實際上關於流行娛樂和作品深度的平衡還是原作者的投入程度等,這些內在的東西我們當然不可能真的知道,可從表面上來看,故事的安排走向、角色的成長曲線、作者想表達的精神主旨、如何讓老梗玩出新花樣等,我想這些細節上的構思背後所需要的努力絕對不是隨便的換皮作品可以比的。
讓我們再說回創作環境的問題,現今自媒體雖然發展盛行但創作者要想從企業體中獨立出來,卻也還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除了資金源開發和公關問題這些繁瑣的問題外,關於創作版權的問題更是處於弱勢狀態,以網路創作來說抄襲和模仿的界線模糊,如果說這方面的爭議有很多細節那我可以先不說,但又有更多的是直接將別人的創作原封不動的搬走,並同時宣稱自己才是原創還直接用以商業行為,有的甚至還會回頭打原作者一耙,這就非常過份了不僅犯法道德上也說不過去。
然而就是這樣的環境下創作者還必須謹慎的面對一把雙面刃,那便是名為粉絲的群體,對於作品而言粉絲既是流量亦是行銷大使可是說是極為重要的存在,但同樣對於作品來說粉絲的集體意志也常常干涉著作者的詮釋,用我的觀點來看,過去我雖曾在『創作者與粉絲』這篇日誌裡提到贊同羅蘭·巴特「作者已死」的觀點,但我所認定的時間點是當作品完成時,對其解讀的行為才能說是作者已死,至於尚未完成的創作正常情況下其決定權理當由原作者緊握。
本次打這篇是想檢視現今網路創作時代的不易之處,和對流量數據變化的初步探討,希望不論是奉獻於藝術的作者,還是賞識著這些作品的粉絲們都能有更多的思考空間,也讓我們都能彼此尊重在這個不容易的大環境下帶出更好的一面,以後本人也會持續的來討論各類藝文創作和流行文化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網紅時代,為了吸引觀眾,一些網紅創作內容低質化、散佈假新聞、忽略個人隱私等問題成為普遍現象。為瞭解決這些亂象,建議加強內容品質和監管,提高觀眾的媒體素養,並規範網紅的行為。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沒人看作品就無法發揮應有價值 流量之所以重要,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想像你是一位藝術家,在文創市集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你花了大量時間和心血創作這些作品,但如果沒有人來欣賞、購買,那這些作品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地,寫作一篇文章就好像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流量則是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了
Thumbnail
Web 2.0興起後,聲量和流量成為重要的商業及社會貨幣,改變了文化、音樂、文學與政治等領域。流量不僅賦予平民話語權和商業機會,也影響社會參與方式。但流量文化的盛行可能忽視專業知識,短視化和情緒化占上風。如何適當平衡專業與流行性,把握聲量與深度的協調,成為當前挑戰。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現在是人人都可自稱創作者的時代。競爭日益激烈,創作者如果希望將流量變現,除了經營公開社群,也需要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私域流量」。本篇文章即是要來談談私域流量、流量變現是什麼?有哪些工具及優質範例可運用?我們會從創作者經濟談起,並著重在如何經營私域流量及可運用工具,幫助你找到合適的變現模式!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網紅時代,為了吸引觀眾,一些網紅創作內容低質化、散佈假新聞、忽略個人隱私等問題成為普遍現象。為瞭解決這些亂象,建議加強內容品質和監管,提高觀眾的媒體素養,並規範網紅的行為。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沒人看作品就無法發揮應有價值 流量之所以重要,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想像你是一位藝術家,在文創市集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你花了大量時間和心血創作這些作品,但如果沒有人來欣賞、購買,那這些作品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地,寫作一篇文章就好像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流量則是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了
Thumbnail
Web 2.0興起後,聲量和流量成為重要的商業及社會貨幣,改變了文化、音樂、文學與政治等領域。流量不僅賦予平民話語權和商業機會,也影響社會參與方式。但流量文化的盛行可能忽視專業知識,短視化和情緒化占上風。如何適當平衡專業與流行性,把握聲量與深度的協調,成為當前挑戰。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現在是人人都可自稱創作者的時代。競爭日益激烈,創作者如果希望將流量變現,除了經營公開社群,也需要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私域流量」。本篇文章即是要來談談私域流量、流量變現是什麼?有哪些工具及優質範例可運用?我們會從創作者經濟談起,並著重在如何經營私域流量及可運用工具,幫助你找到合適的變現模式!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