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的咖啡時光

我不常上咖啡館,除非有朋友邀約碰面,但是我也喝咖啡。每天早上起來,泡一杯咖啡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天色慢慢轉亮,城市逐漸清醒;第二杯咖啡是在午飯過後,在上班前泡的。

    我不是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藉由一杯咖啡彷彿在身邊圍出一個「結界」,一個不受干擾的時空,可以暫時停下一切,整理自己的情緒與心靈。

    是的,我的咖啡時光是一種儀式,就像跨年倒數,慶生會或祭祖一樣,儀式對渴望意義的人類而言,是重要的,而且儀式是一種轉換,讓之前與之後畫出一個明顯的區隔,讓自己確定從這個時間點之後是不同的。

    我們是龐大社會體系的一小顆螺絲釘,每天走著相同的路,搭同一班車,做著一樣的事,生命似乎在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流逝了,午夜夢迴,難免惶恐與迷惑。因此,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儀式,可以給我們生命帶來一些新的力量。

咖啡除了這種儀式性的心靈力量之外,許多人也透過咖啡來提神,或者在必須熬夜加班時的依靠。

    的確,咖啡裡的咖啡因是一種提神作用的藥物,沒錯,它可以算是藥物,刺激我們的大腦神經,具有消除身體的疲勞感以及提高注意力與警覺心的作用,還會破壞引起我們睡意的內分泌,剝奪我們睡眠的慾望。

    有科學家認為,十九世紀初,咖啡在歐洲大受歡迎,開始出現大量的咖啡館也剛好是工業革命開始,同時電燈發明,人們從根據太陽的作息,轉換為依時間來安排工作的日夜不分的生活,因此人類剛好藉由咖啡來克服先天的睡眠習慣。

    雖然有人擔心這種作用在神經系統的藥物變成日常的飲品,會不會有負面作用,幸好咖啡因跟其他成癮性的藥物不同,很少被濫用產生後遺症,因為咖啡因本身就會傾向於阻止我們過度使用,因為當我們飲用過量時會精神緊張,坐立難安,也就不會想繼續飲用了。而且若是成癮之後,戒斷的症狀並不嚴重,也容易戒斷,所以目前還算是被認可的安全食品。

     前陣子,有科技大廠老闆感嘆年輕人都沒有志氣,只想開間咖啡館,安於這種小確幸。我倒覺得夢想著開咖啡館也沒什麼不好,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做神聖偉大的事業。開一家小店,貼心地服務別人,讓人在生活中擁有一點美好,一點幸福的感覺,就是很有價值的貢獻了。

    台灣若要和別人比財大氣粗,比工廠佔地數十公頃、容納幾十萬個生產線勞工,絕對是比不過的,也沒有那個必要;台灣的優勢應該是在於創造了華人地區最適合生活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成為生活型態的先驅者,以及軟性經濟的創新者。

    如果台灣到處都有很有氣質的咖啡館,那麼也會形塑出一條很有氣質的街道,很有氣質的社區,串連起來就是很有氣質的社會。

    這些來年我一直主張,也不斷在各種場合鼓吹應該珍惜台灣的土地風貌與生態環境,保留與在地生命有關的產業結構與歷史記憶,讓台灣成為華人社會最有文化深度、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讓全世界的華人在努力工作打拼賺飽了錢之後,能夠到台灣來渡個長假,再加上結合台灣的健康美食,宗教文化及靈修體驗,創造出另一種經濟模式。

    讓台北,乃至於台灣成為適合生活的好地方,吸引全世界的華人到此過美好的生活,相信美好的咖啡館會是重要的一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