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的核廢水排放入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台積電設廠日本熊本,談ESG (I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II-1 各種爆炸物對環境的影響

自從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迄今已過了一年半。其中歷經了數不清的戰役,戰爭中所使用的武器也五花八門,除了核武之外(尚未出現在戰場),大都靠火藥的化學反應產生能量來推送彈頭及爆炸,產生打擊力的武器,包括:手榴彈、槍械、火砲、飛彈及地雷等。

硝基化合物是最常見的火藥,包括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硝化纖維素(nitrocellulose)、三硝基甲苯(TNT)及黑索金(hexogen),黑索金是一種高能炸藥通稱RDX。戰爭時,火藥對環境的破壞性非常的大之外,殘留的火藥對環境的污染非常更是不可忽視。被 TNT 和 RDX 污染過的地面水及地下水會呈粉紅色,要澈底整治此地下水所費不貲。人長期暴露於硝基化合物會增加患貧血症和肝功能不正常的機會,亦有證據證明對男性的生殖功能有不良影響。 

另一種出現在烏俄戰場的武器是燃燒彈,這是1980年,聯合國簽署的《禁止或限制使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中第三款中所禁止的。為什麼要禁止燃燒武器?燃燒武器是一種以面為攻擊點的武器,威力太大了而且不易控制,很容易傷及平民;同時燃燒武器太殘忍了,很不人道……。燃燒彈彈通常以白磷、鋁熱劑、凝固汽油等做為燃燒劑。這次出現在烏俄戰場的燃燒彈是屬於白磷彈。 

白磷彈的主要成分是白磷和粘稠劑的混合物,白磷遇到空氣就會自燃,燃燒溫度可達1000℃,加上粘稠劑的作用將白磷以牢牢附著在身體上,由外而內燒穿皮肉之後繼續灼燒骨頭,直到沒有可燃物之後才會熄滅。此外,白磷燃燒會產生五氧化二磷的白色煙霧,聞起來會有一股類似大蒜的氣味,輕度吸入會使人頭痛、頭暈、嘔吐、全身無力,吸入劑量超過0.1g會導致呼吸循環衰竭,導致窒息死亡。它與水的反應劇烈可能導致嚴重燒傷眼睛,皮膚,黏膜和呼吸道。 

這兩種武器除了殺傷人類之外,其殘留物包括了氮及磷的化合物,溶於河川湖泊過多時,會發生優養化作用,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植物、水生物和魚類衰亡甚至絕跡,對環境是一大傷害。 

II-2 水壩對環境的衝擊

2023年6月6日凌晨2時50分,烏克蘭赫爾松州的卡霍夫卡水電廠水壩潰決,造成大量洪水氾濫,淹沒多個地區。卡科夫卡水壩位在第聶伯河上,是烏南赫爾松地區的重要水庫與水力發電廠。水壩潰決亦威脅到克里米亞的供水和札波羅熱核電廠的冷卻系統。聯合國官員指出,這可能是俄國入侵烏克蘭以來,民生設施遭破壞最嚴重的事件,除了影響農業和民生供水,水壩下游數萬公頃的農田因而被淹沒,數千名居民必須緊急撤離,會造成嚴重的生態影響。 

水壩的潰決會造成立即性的嚴重生態影響,然而水壩的興建對生態影響是漸進式的。五十年前,大家在不是很了解開發水資源會對河流及所有依賴河流生存的物種造成什麼樣負面影響的情形下,便急著進行開發計劃。今天,生態問題開始一一浮現了。水壩會讓河川下游地區產生劇烈的流量和水溫變化;直接造成補充海洋砂石量的減少,加速海浪對海岸的侵蝕,使的土地陷落鹽化,海岸線後退;而且在淡水、海水交界的河口處,是一個特別富饒的生態系,而靠的就是大量且適時的營養物質及淡水來源,到達河口的水量改變,會導致海洋漁業快速衰落。水壩會切割河川、阻斷河川與海洋的連續性,河海洄游性水生生物往往在水壩以上的河川上游消失,而導致物種多樣性的減少。被切割的族群,不但族群個體體型變小,個體數目驟減,同時將因個體數變動的機率性與遺傳的劣質化而加速族群的滅絕。 

我們現在被迫以不同的方法來管理水壩,甚至準備拆掉一些特別差的水壩,分配更多的水流給自然環境,嘗試恢復所破壞的生態系統。目前國際也倡導「多元分散」的資源管理。廣設小型水利設施,每個河段下都具備地下水儲存空間,減少水的蒸發,調節補助地下水,形成數千個分散式的系統,來替代一個集中式的水庫。 

II-3 核電廠的存與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的埃涅爾戈達爾戰役中,札波羅熱州的核電廠被俄羅斯軍隊控制,爆發歷史上首次在核電廠附近的軍事爭奪。這場戰役震驚了全世界,札波羅熱州的核電廠是歐洲最大的核電廠,若是受到軍事破壞引起輻射外洩那將又是一場環境與人類浩劫。令人不得不想起,1986年發生在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事故,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

在此不討論核能發電是否為綠能,而是以ESG觀點來分析車諾比核事故。

車諾比核事故中的核反應爐是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俄語縮寫為RBMK,意思是「大功率管式反應爐」)。此技術於20世紀50年代發明,現在已被證實有嚴重的缺陷。RBMK具有高的空泡係數,當功率異常上升時水會沸騰,冷卻水中產生蒸汽時會製造出有空洞的水泡,無法吸收中子,而石墨繼續慢化中子,2個因素促成中子被吸收產生核分裂,讓反應速率增加。高的空泡係數雖然是反應爐不安全的因素之一,但是仍然有方法讓裂變減速,避免事態失控。控制這種狀態下的反應爐,需要有可靠性極高的控制系統,和受過嚴格訓練、十分了解反應爐的特性的操作人員。然而當時官方將反應爐的具體設計細節視為國家機密,禁止任何人討論反應爐的缺陷,車諾比核電站的操作人員並不滿足這個條件。

總結來說,事故的主因仍然是人為因素居多。INSAG(The Inter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visory Group)明確指出:「安全文化的缺乏導致了此次事故,這不僅是車諾比電廠,更是前蘇聯核電設計,營運,監管的整體結構性問題。」

avatar-img
4會員
31內容數
從鄉村到都市生活,覺得生活變得舒適了,但是還是懷念能擁抱大自然的生活。退休了,總算能回歸田園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有人說:有了年紀還能的動鋤頭嗎? 不瞞你說,幾年下來不但自覺身體變壯了,健檢的結果也可佐證,應該是每天都有目標與期待吧。這一陣子下來,發現觀察力變的敏銳,於是將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以饗同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飛龍Drag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政府預計最快將在今年(2023年)7月開始進行,整個排放過程將持續長達30年以上,因此引起周邊國家嚴重抗議。 福島核能發電廠建立時尚未有ESG指標,有一些不透明的事情與試驗報告書造假被發現出來,與其說天災倒不如說是人謀不臧占了一大部分,我們透過ESG指標檢視出這個事件,事故原來可以避免的。
好久以前到東南亞旅行,初次見識到「熱帶水果之王」的榴槤,與「熱帶水果皇后」的菠蘿蜜。臺灣不少饕客獨鍾於榴槤的特殊、濃郁的氣味,但是也有不少人敬而遠之。相對地,成熟的菠蘿蜜果肉肥厚柔軟、清甜可口、香味濃郁,但是帶有輕微榴槤的味道,但是容易被接受,或者調整料理方式改變味道,之後會愛不釋口。
在工作上偶而會「吃鱉」之外,與鱉是緣慳一面;近日間卻與鱉譜出了一段趣事,分享於下。 話說,我的田園旁有一條灌溉水道,源自於東埔納溪,水質清澈充滿各種魚類。近來發現魚類。的數量明顯變少,會不會是凶猛的魚虎或是紅魔鬼入侵呢? 為了要證實這個推測,總要找出證據眼見為憑,最後發現鱉的嫌疑最大。
某一家老餐廳的「老菜脯雞湯」,特殊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記起了結婚時母親給我的一甕的「老菜脯」,在家中,煮雞湯時加一點點,品嘗起來覺得有「阿嬤的味道」。當時並不覺得珍貴,等到了解黑色的「老菜脯」是「黑金」時,已經吃到甕底快朝天了。因此,自己嘗試做新的「菜脯」來補充,以免「老菜脯」在家中成為絕響。
前年我們參與了台中文心扶輪社和台灣野鳥協會在地球清潔日舉辦的台灣百合復育。復育過程中了解到,生態環境是很脆弱的,不經意中會造成很大的損害,甚至於物種的滅絕。要回復常態,要付出很多的勞力與精力。
芋頭和蘿蔔是日常很常見的食物,芋頭可以由小芋頭來培育,而蘿蔔必須由種子開始播種。 作者與蘿蔔 ,尤其是「老菜脯」,有深厚的情感。從蘿蔔撒種開始,必須細心照顧,到最後製成「老菜脯」,過程每一項都不可疏忽。 一方面享受「老菜脯」的獨特香甜味 , 一方面發思古之幽情的情懷。
日本政府預計最快將在今年(2023年)7月開始進行,整個排放過程將持續長達30年以上,因此引起周邊國家嚴重抗議。 福島核能發電廠建立時尚未有ESG指標,有一些不透明的事情與試驗報告書造假被發現出來,與其說天災倒不如說是人謀不臧占了一大部分,我們透過ESG指標檢視出這個事件,事故原來可以避免的。
好久以前到東南亞旅行,初次見識到「熱帶水果之王」的榴槤,與「熱帶水果皇后」的菠蘿蜜。臺灣不少饕客獨鍾於榴槤的特殊、濃郁的氣味,但是也有不少人敬而遠之。相對地,成熟的菠蘿蜜果肉肥厚柔軟、清甜可口、香味濃郁,但是帶有輕微榴槤的味道,但是容易被接受,或者調整料理方式改變味道,之後會愛不釋口。
在工作上偶而會「吃鱉」之外,與鱉是緣慳一面;近日間卻與鱉譜出了一段趣事,分享於下。 話說,我的田園旁有一條灌溉水道,源自於東埔納溪,水質清澈充滿各種魚類。近來發現魚類。的數量明顯變少,會不會是凶猛的魚虎或是紅魔鬼入侵呢? 為了要證實這個推測,總要找出證據眼見為憑,最後發現鱉的嫌疑最大。
某一家老餐廳的「老菜脯雞湯」,特殊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記起了結婚時母親給我的一甕的「老菜脯」,在家中,煮雞湯時加一點點,品嘗起來覺得有「阿嬤的味道」。當時並不覺得珍貴,等到了解黑色的「老菜脯」是「黑金」時,已經吃到甕底快朝天了。因此,自己嘗試做新的「菜脯」來補充,以免「老菜脯」在家中成為絕響。
前年我們參與了台中文心扶輪社和台灣野鳥協會在地球清潔日舉辦的台灣百合復育。復育過程中了解到,生態環境是很脆弱的,不經意中會造成很大的損害,甚至於物種的滅絕。要回復常態,要付出很多的勞力與精力。
芋頭和蘿蔔是日常很常見的食物,芋頭可以由小芋頭來培育,而蘿蔔必須由種子開始播種。 作者與蘿蔔 ,尤其是「老菜脯」,有深厚的情感。從蘿蔔撒種開始,必須細心照顧,到最後製成「老菜脯」,過程每一項都不可疏忽。 一方面享受「老菜脯」的獨特香甜味 , 一方面發思古之幽情的情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11月21日,俄羅斯首次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中使用洲際彈道導彈(ICBM),導致戰事升級。這枚導彈目標為第聶伯羅的工業設施,並造成兩人受傷。此次攻擊展示了俄羅斯的戰略威懾能力,並引發國際社會對俄方違反國際法的擔憂。烏克蘭面對新威脅,進行反擊並加強防禦,國際社會對此態度將影響未來局勢。
Thumbnail
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位於烏克蘭謝爾諾比爾市。1986年4月26日,事故發生時,一個核反應爐發生爆炸,釋放出大量輻射物質。大火延燒8天,是日本廣島原子彈400至500倍。 由於災情嚴重,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及周圍區域被劃定禁止進入區域,稱為切爾諾貝爾禁區。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烏克蘭戰場讓世人認識到無人機改變戰場的潛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烏克蘭無人機在締造無數戰果的同時,背後是令人心驚的的損耗;那什麼東西能克制無人機?俄軍電戰部隊或許就是答案,他們的歷史與運用提供外界極為寶貴的參考,讓世人警惕戰場不存在永恆的王者,唯有不斷的變化與適應。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即便說得再兇,核武仍是一種被而不用的性質。
Thumbnail
烏克蘭士兵的引述如下以粗體顯示。 「整個河道都處於持續的砲火之下。我曾見過載有戰友的船隻被擊中後就消失在水中,永遠消失在第聶伯河中。 「我們必須攜帶所有東西——發電機、燃料和食物。當你建立橋頭堡時,你需要很多東西,但這個地區沒有計劃供應。 「我們以為到達那裡後敵人就會逃跑,然後我們就可以平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11月21日,俄羅斯首次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中使用洲際彈道導彈(ICBM),導致戰事升級。這枚導彈目標為第聶伯羅的工業設施,並造成兩人受傷。此次攻擊展示了俄羅斯的戰略威懾能力,並引發國際社會對俄方違反國際法的擔憂。烏克蘭面對新威脅,進行反擊並加強防禦,國際社會對此態度將影響未來局勢。
Thumbnail
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位於烏克蘭謝爾諾比爾市。1986年4月26日,事故發生時,一個核反應爐發生爆炸,釋放出大量輻射物質。大火延燒8天,是日本廣島原子彈400至500倍。 由於災情嚴重,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及周圍區域被劃定禁止進入區域,稱為切爾諾貝爾禁區。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烏克蘭戰場讓世人認識到無人機改變戰場的潛力,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烏克蘭無人機在締造無數戰果的同時,背後是令人心驚的的損耗;那什麼東西能克制無人機?俄軍電戰部隊或許就是答案,他們的歷史與運用提供外界極為寶貴的參考,讓世人警惕戰場不存在永恆的王者,唯有不斷的變化與適應。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即便說得再兇,核武仍是一種被而不用的性質。
Thumbnail
烏克蘭士兵的引述如下以粗體顯示。 「整個河道都處於持續的砲火之下。我曾見過載有戰友的船隻被擊中後就消失在水中,永遠消失在第聶伯河中。 「我們必須攜帶所有東西——發電機、燃料和食物。當你建立橋頭堡時,你需要很多東西,但這個地區沒有計劃供應。 「我們以為到達那裡後敵人就會逃跑,然後我們就可以平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