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鱉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工作上偶而會「吃鱉」之外,與鱉是緣慳一面;近日間卻與鱉譜出了一段趣事,分享於下。

話說,我的田園旁有一條灌溉水道,源自於東埔納溪,水質清澈充滿各種魚類,像溪哥、石賓、馬口魚、鯽魚、吳郭魚、土虱、鯰魚等,農餘之時常會到渠邊去觀測魚類。近來發現溪哥、石賓的數量明顯變少,雖然前述的後三種屬於強勢魚種會壓制其它魚種的生存空間,但是長久以來都處於一種平衡狀態,變化不至於如此巨大。

溪中魚類種類豐富

溪中魚類種類豐富

筆者曾經過捕獲到過何氏棘魞,它屬於本島型外來魚種(本島魚種,卻被民眾放流到不對的地方),因此推測是外來魚種破壞了當地生態平衡。但是何氏棘魞是不是元兇呢?從各種跡象顯示卻不太像,因為何氏棘魞雖然會吃小魚,但是卻沒看過有報導它會攻擊較大魚類,因為在河中常出現半截的魚屍,釣起來的魚身也會出現咬痕,推測是何氏棘魞之外的魚種。會不會是凶猛的魚虎或是紅魔鬼呢? 為了要證實這個推測,總要找出證據眼見為憑。

何氏棘魞

何氏棘魞

魚虎

魚虎

紅魔鬼魚

紅魔鬼魚

於是展開了捕捉「嫌疑魚」的作戰。首先制定作戰的參數,包括;魚的棲息(上層、中層、底層),魚的餌料(素餌、葷餌、活餌),釣具的整備(軟的鯽魚竿、抗衝擊性好的鯉魚竿、福壽硬竿)。展開作戰之後,捕獲了一些魚都很平常,但是理出了一點頭緒,的確有很兇猛的魚類存在河底,能把釣魚線甚至於把釣竿都扯斷了,經過一番調整後再出發,終於釣出了一隻從來沒出現過的甲魚(鱉)。這隻鱉非常兇猛,不但拉力很強,對於靠近的東西開口就咬,把它裝到魚箱裡還花費了一番功夫。

捕獲野生鱉

捕獲野生鱉

據民間傳聞稱: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有清熱養陰,平肝熄風,軟堅散結的效果。《本草綱目》中記載,鱉肉有滋陰補腎,清熱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種功效,可治虛勞盜汗,陰虛陽亢,腰酸腿疼,久病泄瀉,小兒驚癇,婦女閉經、難產等症。現代的醫學證實:鱉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膠原蛋白和多種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所以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有養顏美容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鱉的功效

鱉的功效

想把它拿來進補,但是不會也不敢處理甲魚(依照網路上建議方法),所以上網求售割捨。然而卻接到了愛心人士的柔性抗議,他願意出錢買下來,但是要求將它放生到釣到的原地。

賣鱉記錄

賣鱉記錄

這則留言,給了我處理這隻鱉的靈感,釣到鱉不是為了賺錢,錢我是不會接受,放生到原地恐怕繼續影響到渠中的魚類生態平衡,鱉可能是從灌溉溝渠的源頭東埔納溪順流而來,所以到源頭去把它野放了。

放鱉

放鱉

後記: 這隻鱉,是否為破壞渠中生態平衡的原兇,尚待繼續觀察。但是讓我建立了一個處理方式的SOP。

avatar-img
王飛龍Dragon的沙龍
4會員
38內容數
從鄉村到都市生活,覺得生活變得舒適了,但是還是懷念能擁抱大自然的生活。退休了,總算能回歸田園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有人說:有了年紀還能的動鋤頭嗎? 不瞞你說,幾年下來不但自覺身體變壯了,健檢的結果也可佐證,應該是每天都有目標與期待吧。這一陣子下來,發現觀察力變的敏銳,於是將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以饗同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飛龍Drag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一家老餐廳的「老菜脯雞湯」,特殊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記起了結婚時母親給我的一甕的「老菜脯」,在家中,煮雞湯時加一點點,品嘗起來覺得有「阿嬤的味道」。當時並不覺得珍貴,等到了解黑色的「老菜脯」是「黑金」時,已經吃到甕底快朝天了。因此,自己嘗試做新的「菜脯」來補充,以免「老菜脯」在家中成為絕響。
前年我們參與了台中文心扶輪社和台灣野鳥協會在地球清潔日舉辦的台灣百合復育。復育過程中了解到,生態環境是很脆弱的,不經意中會造成很大的損害,甚至於物種的滅絕。要回復常態,要付出很多的勞力與精力。
芋頭和蘿蔔是日常很常見的食物,芋頭可以由小芋頭來培育,而蘿蔔必須由種子開始播種。 作者與蘿蔔 ,尤其是「老菜脯」,有深厚的情感。從蘿蔔撒種開始,必須細心照顧,到最後製成「老菜脯」,過程每一項都不可疏忽。 一方面享受「老菜脯」的獨特香甜味 , 一方面發思古之幽情的情懷。
前一篇介紹了薑科植物,它們是「隱藏在土裡的食材」,本文中繼續介紹幾種也是要掘地才會露面的食材,番薯、馬鈴薯、芋頭與蘿蔔。番薯和馬鈴薯都是放久了長出芽來,而芋頭則是大芋頭旁邊附帶的小芋頭,放久了也長出芽來,姑且把它們種種看,是無心插柳成長出來的,蘿蔔是從種子開始種植,它們有不同的成長過程,茲分享如下。
春天到了,萬物欣欣向榮,正是春耕的時候,參考著去年的收穫,規劃今年想種植的作物。去年一年中的收穫,分成三部分,一是大地賜與的、不請自來的野菜;二是特意種植的植物,三是賣場的食材,姑且取一部分種植一下,是無心插柳成長出來的,很湊巧的本文介紹的薑科植物屬於此項。
上一篇談到從咖啡櫻桃到生豆的奮鬥史,接下來當然要將生豆經過烘焙、磨粉,才能沖泡出一杯可口的咖啡。一般而言,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生豆占60%,烘焙占30%,沖泡占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個性發揮到最大極致,而掩蓋了其缺陷味道的出現。這部分的心歷路程,請閱讀下面的報導。 要將生豆烘焙有各式的方法
某一家老餐廳的「老菜脯雞湯」,特殊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記起了結婚時母親給我的一甕的「老菜脯」,在家中,煮雞湯時加一點點,品嘗起來覺得有「阿嬤的味道」。當時並不覺得珍貴,等到了解黑色的「老菜脯」是「黑金」時,已經吃到甕底快朝天了。因此,自己嘗試做新的「菜脯」來補充,以免「老菜脯」在家中成為絕響。
前年我們參與了台中文心扶輪社和台灣野鳥協會在地球清潔日舉辦的台灣百合復育。復育過程中了解到,生態環境是很脆弱的,不經意中會造成很大的損害,甚至於物種的滅絕。要回復常態,要付出很多的勞力與精力。
芋頭和蘿蔔是日常很常見的食物,芋頭可以由小芋頭來培育,而蘿蔔必須由種子開始播種。 作者與蘿蔔 ,尤其是「老菜脯」,有深厚的情感。從蘿蔔撒種開始,必須細心照顧,到最後製成「老菜脯」,過程每一項都不可疏忽。 一方面享受「老菜脯」的獨特香甜味 , 一方面發思古之幽情的情懷。
前一篇介紹了薑科植物,它們是「隱藏在土裡的食材」,本文中繼續介紹幾種也是要掘地才會露面的食材,番薯、馬鈴薯、芋頭與蘿蔔。番薯和馬鈴薯都是放久了長出芽來,而芋頭則是大芋頭旁邊附帶的小芋頭,放久了也長出芽來,姑且把它們種種看,是無心插柳成長出來的,蘿蔔是從種子開始種植,它們有不同的成長過程,茲分享如下。
春天到了,萬物欣欣向榮,正是春耕的時候,參考著去年的收穫,規劃今年想種植的作物。去年一年中的收穫,分成三部分,一是大地賜與的、不請自來的野菜;二是特意種植的植物,三是賣場的食材,姑且取一部分種植一下,是無心插柳成長出來的,很湊巧的本文介紹的薑科植物屬於此項。
上一篇談到從咖啡櫻桃到生豆的奮鬥史,接下來當然要將生豆經過烘焙、磨粉,才能沖泡出一杯可口的咖啡。一般而言,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生豆占60%,烘焙占30%,沖泡占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個性發揮到最大極致,而掩蓋了其缺陷味道的出現。這部分的心歷路程,請閱讀下面的報導。 要將生豆烘焙有各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