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就是生命––聯合國2004國際稻米年.前言

稻米就是生命––聯合國2004國際稻米年.前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職業攝影組第一名:Vu Nguyen 越南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職業攝影組第一名:Vu Nguyen 越南

2004年,是聯合國標定的「國際稻米年」;其主題,則是「稻米就是生命」。

當然,有關稻米與人們的生計,與糧食安全及脫貧,與既定文化的承傳及開創,與區域/全球性生態保育等關係的改進,是份長期的工作。但至少聯合國在今年這「國際稻米年」,以稻米為主角,開始長期地推動各地稻穀生產的永續增長。而且在宣導上,著重稻米在農業、糧食安全、營養、農業生物多樣性、環境、文化、經濟、科學與就業方面的重要性。

另方面,它也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如:二月份在羅馬「糧農組織」總部舉行「全球稻米大會」,來探討一些影響世界稻米經濟的關鍵問題,以及稻穀生產系統的永續發展問題;如:遴選「國際稻米年科學獎」,而於10月初宣布:由中國與日本的研究團隊分別獲得「水稻栽培類」與「水稻育種類」的首獎;如:全球攝影賽等。而世界各地,也「共襄盛舉」,紛紛舉辦與稻米相關的活動。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職業攝影組第二名:Alessandro Tosatto 義大利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職業攝影組第二名:Alessandro Tosatto 義大利

的確,稻米就是生命。但反觀快速工、商業化的台灣社會,我們似乎日益遺忘了這一點;而且好像還以為:農民的存活,只是農民自家的事,而與整個社會無關;農村與農業,只要轉型成都市人休閒、觀光的「後花園」,即可「起死回生」……

道理不應是這樣的!所幸的是在台灣,一些原本務農或新入農的朋友,開始嘗試有機耕作與加工;而且一些初步的生產––行銷網路,也日漸架設起來。這是一個新的契機!

在「2004國際稻米年」的活動中,台灣似乎缺席了。但另方面,許多有關稻米生產、加工、行銷系統的永續生機卻也在民間社會中日益蔓延。

avatar-img
新農村反思
30會員
129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農村反思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玉米生產和出口的影響,以及烏克蘭農業的韌性。戰爭導致基礎設施損壞、港口封鎖、玉米價格波動,但烏克蘭農業企業展現適應能力,尋求替代出口途徑、玉米加工、多元化生產等策略。文中分析戰爭對地方、國家和全球糧食體系的三重衝擊,並討論烏克蘭農業的未來,特別是與歐盟整合後的挑戰與機會。
本文探討烏克蘭玉米產業的蓬勃發展、俄烏戰爭造成的毀壞,以及烏克蘭大型農業企業的因應策略,並以此探討全球糧食系統的韌性。文章指出新自由主義農業模式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大型農業企業雖在初期受損,但迅速因應玉米生產的劇變。此外,文章也強調威權國家軍事力量對當代糧食體系中大型企業的影響。
大會回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第2/2001號決議,注意到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糧食,申明需要提高對稻米在減少貧困和營養不良方面的認識,重申需要是世界重視稻米的所用,對於提供糧食安全和消除貧困以實現國際商定的發展目標。
本文探討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玉米生產和出口的影響,以及烏克蘭農業的韌性。戰爭導致基礎設施損壞、港口封鎖、玉米價格波動,但烏克蘭農業企業展現適應能力,尋求替代出口途徑、玉米加工、多元化生產等策略。文中分析戰爭對地方、國家和全球糧食體系的三重衝擊,並討論烏克蘭農業的未來,特別是與歐盟整合後的挑戰與機會。
本文探討烏克蘭玉米產業的蓬勃發展、俄烏戰爭造成的毀壞,以及烏克蘭大型農業企業的因應策略,並以此探討全球糧食系統的韌性。文章指出新自由主義農業模式對外部衝擊高度敏感,大型農業企業雖在初期受損,但迅速因應玉米生產的劇變。此外,文章也強調威權國家軍事力量對當代糧食體系中大型企業的影響。
大會回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第2/2001號決議,注意到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糧食,申明需要提高對稻米在減少貧困和營養不良方面的認識,重申需要是世界重視稻米的所用,對於提供糧食安全和消除貧困以實現國際商定的發展目標。